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不用了,”赵燚连忙摇头,挠着头干笑道,“我只是带陆教授过来,就不打扰二位大佬讨论正事儿了。”

    虽然听大佬们交流数学问题,对自己的研究肯定有所帮助。

    但坐在这两尊大神旁边,对他一个小透明来说,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都是做学问,哪里有什么大不大佬,”听到这有趣的发言,邱老先生哈哈笑了笑,对这年轻人招了招手,“过来坐下吧,再怎么说,也喝杯茶再走。”

第374章 又到了愉快的爆肝时刻了(2/3)() 
不多时,茶水开了。

    氤氲的雾气在紫砂壶上飘着。

    拾起茶杯抿了口,润了润嗓子后,老先生缓缓开口说道。

    “在关于偏微分方程的诸多问题中,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大概是最难的一个方向。除了个别问题,我们无法对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构建的偏微分方程组进行直接求解,只能退而其次求近似解。”

    “至于湍流现象,这个据我了解,克雷研究所一直在研究,而且投入很大。然而虽说是出了些成果,但都算不上什么大成果。”

    “至于你要研究的等离子体湍流,在我看来更是难上加难。一来现在的计算机没法处理那种量级的运算,我们只能做近似解。二来是我们拿不到精确的观测数据,只有并不准确的诊断数据可以依靠。”

    陆舟:“为什么?”

    邱老先生笑了笑:“因为我们对等高温压的离子体并没有一个有效的观测手段。举个例子,我们拿一根纳米级的探针,戳到了一般气体中,去收集气体分子的数据,基本上可以忽略探针本身对气体运动的扰动。”

    “但高温压的等离子体不一样,温和的等离子体我们可以使用静电探针和磁探针,但对于高温压的等离子体,任何微小的扰动都可能导致整个体系的崩溃。最后的结果就是电磁场无法继续约束等离子体,后者直接撞上第一壁。”

    “因此,我们只能通过等离子体自身发射的电磁波来获得有关等离子体参量,由此来建立唯像模型。不过,因为等离子体发射电磁波的频谱很宽,虽然信息量大,但其中包含的信息也相当杂乱,建立的唯像模型也只是在有限范围内准确。”

    陆舟若有所思地问道:“有解决方法吗?”

    “没有,这是个技术的天花板,”放下了茶杯,邱老先生摇了摇头,用开玩笑的语气继续说道,“你要是能设计出观测高温压等离子体的实验,对等离子体物理学的贡献,恐怕不比冷冻电镜对生物学的贡献小。”

    听到这句话,陆舟的笑容有些无奈。

    虽说系统在等级中包含工程学,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对这一领域他一直没有深入研究过,即便获得了天赋的提升,这种提升也没有给他带来更直观的感受。

    让他设计实验可能还行。

    但要让他设计实验仪器,这着实超出了他能力的范畴。

    “我个人的建议是,既然实验工具现在还没有办法解决,为什么不试着先完善理论工具?”停顿了片刻,老先生疑惑地看着陆舟,“按理来说,数学才是你的强项吧。”

    在听到这句话的瞬间,陆舟微微愣了下,心头蓦地产生了一丝明悟。

    对啊。

    数学才是自己的强项。

    既然实验工具无法解决,为什么不先从完善理论工具入手?

    比如以ns方程本身为命题进行研究,通过在对ns方程研究的同时,完善相关的理论工具。就如同他当初研究加性数论时那样,如果没有前面的一系列数学命题作为铺垫,让他一上来就以哥德巴赫猜想为目标发起挑战,大概率也是无解的。

    想到这里,陆舟心中的思路渐渐清晰了起来。

    接下来的时间里,两人交流的问题,基本上都是集中在数学领域。

    对于偏微分领域的研究,邱老先生颇有自己的心得。

    虽然ns方程并非他的研究方向,但对于这个偏微分领域公开的世纪难题,他多少还是有着一些属于自己的见解。而这些见解,对于陆舟来说,也是帮助不小。

    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墙上的挂钟不知不觉便走过了两个圈。

    茶桌上氤氲的雾气早就散去了,连同杯中的茶水也早已冰凉。

    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杯茶,坐在旁边的赵燚,坐立不安地挪腾着屁股。

    听着两个大佬交流数学问题,他这个博士生却是一句话也插不上,想走却又不好意思。

    不得不说,这着实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

    并且,这份痛苦并不仅仅来源于精神上,更多的还是来源于生理上。

    就在刚才,为了用喝茶掩饰自己的尴尬和无知,他一不小心就喝多了……

    第三个钟头,两人之间的谈话终于结束了。

    陆舟向邱老先生告辞之后,赵燚也终于得到了解放。

    在下楼的时候迅速冲进厕所,解完手的赵燚从厕所里小跑了出来,追上了陆舟的脚步,气喘吁吁地问道。

    “大佬,你们刚才聊了什么?”

    陆舟心情非常不错,和颜悦色地说道:“聊了一些有趣的东西。”

    赵燚的眼睛转了转,问道:“我听到了可控核聚变,那东西……是真的吗?”

    如果是真的,那实在是太令人震撼了。

    陆舟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你所理解的‘真’是什么?”

    赵燚愣了下,有些笼统地描述了自己的问题:“就是,能实现的那种。”

    陆舟笑着说道:“科学的意义就在于用科学的方法去实现那些不能实现的东西,已经被解决的问题,还用得着去研究吗?翻文献不就得了。你都是博士生了,怎么还问这种外行的问题。”

    赵燚被问的老脸一红,摸着后脑勺,不好意思笑了笑。

    “大佬,我想请你吃个饭,你看一会儿有时间吗?”

    陆舟点头:“行吧。”

    差不多也到晚饭的饭点了。

    有人请他吃法,他是不会拒绝的。

    ……

    和邱老先生交流过之后,陆舟受到了不小的启发。

    正如老先生所言,在解决问题之前,更重要的是创造解决问题的工具。相比起前者来说,后者才是问题的关键。

    简而言之,在翻过这道墙之前,他需要先给自己搭一个梯子。

    而在此之前,他所做的事情,就像是绕着一睹难以逾越的高墙打转。

    结束了哈佛之行,回到了普林斯顿的那间小屋,重新明确研究思路的陆舟,只觉得浑身上下每一颗细胞都充斥着用不完的灵感。

    迫不及待地坐在书房中,面对着崭新的白纸,陆舟转着手中的圆珠笔,嘴里轻声自语。

    “……为等离子体建立理论模型或者更精确的唯像模型,需要得到更精确的观测数据,而非诊断数据。”

    “既然实验工具暂时无法解决的话,那就先从我能解决的地方开始!”

    轻轻活动了一下脖子,陆舟抬起笔,在空白的纸上写下了一行标题。

    《关于特定初始值下,三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光滑解的整体存在性研究》

    看着这行标题,他的眼中充满了干劲。

    接下来,又到了愉快的爆肝时刻了!

第375章 NS方程的阶段性成果(3/3)() 
自从来了普林斯顿之后之后,陆舟忽然发现,爆肝对自己来说似乎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虽然德利涅总是批评他这种生活作息是在拿健康开玩笑,但事实上即便陆舟并没有刻意地这么做过,对解决问题地渴望也会促使着他这么去做。

    这种感觉每每让他回忆起曾经的高中生活。

    碰到一道解不开的数学题,搁在心里头总觉得是个疙瘩,若是解不开的话,连去食堂吃饭都没那个动力。

    从本质上来讲,这种对未知的探索欲,似乎是一样的?

    在十月的尾巴即将溜走之际,这篇论文终于是完成了。

    看着桌上的那叠写满的纸张,陆舟嘴角勾起了一丝舒心的笑容。

    久违的回归到纯粹数学问题的研究中,这种感觉还是挺让他怀念的。

    打开电脑,陆舟开始编辑文档,将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输入到电脑上。

    《关于特定初始值下,三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光滑解的整体存在性研究》

    敲下了一行标题之后,陆舟开始编辑全文的摘要,对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做了一个综述性质的描述。

    简单来讲,他通过设置了一个满足特定条件α的初始值,运用pde方法证明了在“α情形下”下,三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光滑解的整体存在性,以及部分特定条件下满足光滑性。

    而在此之前,关于三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光滑解的整体存在性研究,只推进到了“在给定的初始值的某种范数适当小或流体运动区域适当小的假设条件下,ns方程的整体光滑解的存在”这一步。

    至于当初始值是无穷光滑且有紧支集时,ns方程光滑解的整体存在性为何,至今依旧是个谜。

    用通俗的语言来讲,陆舟所做的工作,便是在此基础上,朝着解决“七大千禧难题”的珠峰,又往前迈进了一步。

    说来也挺有意思的,一开始陆舟并不是奔着解决这个千禧难题去的,只是根据邱老先生的建议,设定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在向着这个目标前进的同时,打磨解决问题的理论工具。

    现在理论工具到是创造出来了,结果不仅仅是创造了理论工具,无心插柳柳成荫地还对ns方程的问题,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而且因为关系到千禧难题这个大命题,这个研究成果的份量还不小。

    不过这时候,陆舟却是有些犯了难。

    这玩意儿,究竟是发在物理期刊上好,还是发在数学期刊上好呢?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纯粹理论方面的研究,总不能还还是发在《科学》、《自然》上吧?

    ……

    次日,背着笔记本电脑,陆舟去了一趟位于高等研究院的办公室。

    将笔记本电脑放在了桌上打开,陆舟看向了坐在办公室一侧的魏文。

    “魏文。”

    “什么事?”推了推眼镜,正在刷着文献恶补偏微分方程知识的魏文抬起头来,向陆舟投去询问的视线。

    陆舟招了招手:“你来看看这篇论文。”

    装着满肚子的疑问,魏文停下了手中的笔,起身走到了陆舟旁边,看向了屏幕中的论文。

    结果这一看,便是好久都没了反应。

    魏文:“……”

    见他半天没反应,陆舟催促道:“粗略看一下就够了,给个评价?”

    “我……”魏文张了张嘴,沉重的低下了头,“我看不懂。”

    陆舟微微愣了下,轻咳了声:“没事,你就简单地给个意见,你觉得发数学期刊上比较合适,还是发在物理期刊上比较合适。”

    魏文沉默了一会儿,勉强给出了一个答案。

    “……那就数学吧。”

    陆舟:“理由?”

    魏文立刻说道:“计算的篇幅比论述的篇幅多。”

    陆舟:“……”

    这理由还真是够直白的。

    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