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2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没那么疼就是了。

    将仪器的事情暂且放在一边,陆舟一脸严肃地问道:“电池样品会做吗?”

    康尼立刻说道:“没问题,这很容易!”

    陆舟想了想,做出了吩咐:“11、14号样品由你负责,我负责15、2号样品。按照0%,20%,10%的质量分数将空心碳球粉末与单质硫混合,制成正极材料,然后组装锂电,该怎么做懂的吧?”

    康尼立正挺胸道:“当然!”

    负极材料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合成工艺简单,现在改性pdms薄膜与铜芯锂片的组合不仅仅是工业界的标配,也成了各大材料学研究所的标配。

    至于正极材料,就稍微要花点心思了。

    不只是空心碳球,一切碳纳米材料都存在类似的麻烦。

    简单的机械搅拌与研磨只能使空心碳球团聚体宏观地与基体粉体混合,对团聚体自身的分散无能为力。

    在采用球磨法将空心碳球与单质硫混合之前,还要通过添加聚氨基甲酸乙酯等表面活性剂将其分散在乙醇,然后再与单质硫混合。

    至于剩下的步骤,和当初陆舟做锂电实验也没什么特别大的区别。

    在手套箱中组装电池,然后接上电池测试系统,通过大量的充放电试验来确认,这些材料在电极中的性能。

    这些工作都没有什么技巧可言。

    事实上,材料学的研究本身就没什么技巧。

    当前的新材料研发主要依据便是研究者的“科学直觉”和大量重复的“尝试法”实验,利用有限的条件去发现一条可行的方法。如果能再次基础上建立一套在有限范围内适用的理论,那便算是相当厉害的大牛了。

    数学的方法虽然能缩小实验的工作量,但实验依旧是必不可少的……

    ……

    记得上一次爆肝,还是去年这个时候。

    为了完成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后一步,陆舟将自己关在不到二十平方的世界里,完全沉浸在数字的迷宫中,寻找着最终的出路。

    和当时的感觉比起来,现在的感觉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种久违的感觉,还真是令人怀念。

    距离第一次实验开始,已经过去了快一个星期。

    在这段时间里,陆舟除了没睡在实验室之外,其余的时间基本上都泡在实验室里。

    再加上两天前,在金陵计算材料研究所指挥实验的杨旭,将空心碳球比表面积和孔径对硫负载量、电解质中多硫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等数据的影响制成了表格,发送到了他的邮箱。

    为了不耽误那边的工作,他需要尽快根据这些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制定下一步的实验计划。

    事情似乎全都堆在了一起。

    揉了揉酸涩的眉心,陆舟将手中的圆珠笔丢开了一边,看向了正在观察着样品的康尼问道。

    “15号样品的情况怎么样?”

    同样顶着黑眼圈,守在扫描电镜旁边的康尼表情有些苦闷地摇着头,“最后一组也完全报废了,几乎所有的硫单质都沉积在了碳材料的表面。你可以过来看下,样子很壮观……”

    陆舟轻轻叹了口气:“把样品拿去扫描电镜上拍个片,然后处理掉吧……我已经看的够多了。”

    太惨烈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从编号11、14、15的三组样品就几乎全军覆没。

    对于如此惨烈的实验结果,陆舟甚至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理论是不是出了问题。

    比表面积在【226m2g…1,762m2g…1】区间,直径在【60nm…70nm】区间的空心碳纳米球体,真的能抑制多硫化合物的扩散吗?

    然而这也是他最不愿意去怀疑的东西。

    因为在那之后,他又算了很多次,都得出了同样的结果。

    如果这个理论真的有问题,那他就不得不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

    是装作不知道,昧着良心继续坑业界。还是做一个有节操的学者,发现错误主动更正,诚实地主动联系《水木大学学报》的编辑部撤稿……

    前者的话,可行性还是很高的,即便日后被别人证明是错的,也可以用“诚实的错误”搪塞过去,也没有人会为难他。不过想到那些被浪费的社会资源……

    等等!

    陆舟忽然一个激灵,回过了神来。

    这实验都还没做完,自己怎么都开始考虑后事了。

    这才到哪跟哪呢?

    捏紧了拳头,陆舟深呼吸了一口气,冷静了下来,看向康尼继续问道。

    “2号样品的情况呢?”

    “让我瞧瞧……10%和0%组从200转开始就已经完蛋了,20%组……难以置信,这都500转了,竟然还在挣扎。”

    挣扎这个词用得很有意思。

    看来他的助手对这个实验也是不抱任何希望了。

    不过,在陆舟看来却完全不一样。

    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他克制着激动的语气,追问道:“负极材料体积变化呢?”

    透过电池壳上透明的部分往里面看了半天,康尼微微愣了下,得出来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好像没什么变化。”

    陆舟克制住了爆粗口的冲动:“别用目测,给我拆开用游标卡尺量!我要一个准确的回答!”

    “我知道,我只是开个玩笑……”拆解了电池,康尼小心翼翼地去处理里面的正极材料,用游标卡尺对其宽度变化进行了测量。

    碳硫复合材料的体积膨胀效应一旦发生是非常明显的,即便是在宏观尺度下也能很清晰的观测到。

    测了一次之后,康尼在实验报告上记录了数据,忽然微微愣了下。

    然后,他再测了一组。

    又测了一组……

    看着在那里磨磨蹭蹭的康尼,陆舟微微皱了皱眉。

    “失败了?”

    “不……”康尼摇了摇头,咽了口吐沫说道,“结果好的让人难以相信……”

    “立刻进行电解液化学成分测定!”从办公椅上站了起来,陆舟身上的气势前所未有的高涨,“动作要快!”

第318章 《自然》还是《科学》?() 
“是,”被陆舟的气势吓了一跳,康尼慌忙地将正极材料样品放在了玻璃器皿中保存好,迅速回到了电池模具的旁边,用移液器从里面抽取了少量的电解液,收集在试管中封存。

    另一边,陆舟快步走到了实验室的角落,抱出了实验室里的另一台神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红外光谱是由于化合物分子振动时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而产生的,而化学键振动所吸收的红外光的波长取决于化学键动力常数和连接在两端的原子折合质量,因此每个化合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红外光谱,故而红外光谱也被称为“分子指纹”。

    根据红外光谱上的吸收峰,陆舟借助电脑,对电解液的成分迅速做了定性分析,锁定了电解液中所有含硫官能团以及相关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最终的结果相当喜人。

    溶液中确实有多硫化合物存在,不过含量却相当低。哪怕是作为工业化的应用,这种材料虽然存在缺陷,但也是可以接受的。

    给陆舟带来惊喜的不只是对电解液的分析结果,在扫描电镜下的观察结果也同样喜人。

    在n尺度下,23号样品的多孔结构能够允许电解液进入复合材料内部,增加离子导电性。与此同时,其表面的吸附能力,又能有效阻止多硫化合物向电解液中扩散,从而有效遏制穿梭效应。

    而这也印证了陆舟的说法,空心碳球确实是一个相当有潜力的方向。

    当然,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比表面积高达30252g…1,直径为69n的空心碳纳米球,正好满足陆舟此前的预测!

    即,比表面积在【23262g…1,37622g…1】区间,直径在【60n…70n】区间的空心碳纳米球,能够有效抑制多硫化合物在电解液中的扩散!

    “难以置信……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康尼兴奋地挥舞着拳头,如果不是担心大声讲话会干扰了仪器,他甚至忍不住大声呐喊出来。

    陆舟的嘴角也扬起了一丝笑意,心中那颗悬着的石头也算是落在了地上。

    虽然离彻底解决穿梭效应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也别太兴奋,我们并没有完全解决穿梭效应,”停顿了片刻,陆舟继续说道,“最多500转之后,正极硫材料的损失速率便会上升,与此同时比容量衰减速率也会开始放大,这项技术还有待改进。”

    康尼忍不住说道“伙计,你对自己要求的太严格了。如果所有人都要求研究成果一定内被工业界拿去做成产品,我们的实验就不用做下去了!”

    这话康尼倒是没有骗人。

    就这项成果而言,绝对是出类拔萃的。

    换一个其它教授做出了这样的成绩,别说是兴奋的忘乎所以,只怕直接改改数据,就拿着成果出去吹牛逼了。

    不过陆舟觉得,自己还是低调点比较好。

    想了想,他开口说道“虽然这项成果并不完美,还需要改进,但发篇sci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康尼问道“你打算给这个新材料取名叫什么?”

    陆舟想了想,说道“就叫hcs…1好了。”

    hcs是空心碳球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因为是试作品,就暂时标号为1。

    康尼做了个无奈的表情“hcs…1?恕我直言,这个名字一点创意都没有,根本配不上它那惊人的效果。难道你就不会给自己的研究成果,起个好点的名字吗?”

    就一个破材料有什么好起名的。

    起名困难症怪我咯?

    陆舟无语道“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吗?”

    康尼顿时来了精神,提议道,“lz…1怎么样?用姓名的首字母缩写命名也是挺常见的。”

    陆舟“……”

    啥玩意儿?

    原本还以为这家伙有什么高见,现在看来纯粹是他想多了。

    最终,陆舟不由分说地驳回了康尼的提议,采用了自己的方案。

    要是真按照lz…1、lz…2的规律顺着往下命名,总让他有种自己不是在做学问,而是在论坛里灌水的感觉。

    还是hcs…1看着更舒服一些。

    ……

    虽说hcs…1的工业前景相当有限,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如果碰到感兴趣的企业,说不准就为他的研究成果买单了。

    不过这一次写论文,倒是不用等上一年那么久。

    在对待pds材料时是陆舟过于小心了,特地等上了一年的时间,再加上没有经验。

    在咨询过他的经理怀特·谢尔丹之后,他便得知了,在评价专利申请的新颖性时,虽然明确规定专利申请的内容在“专利申请日”之前不能被公开,但只要“公开时间”在“专利申请日”之后便可以了。

    具体点来说,只要拿到专利号,便可以正常投稿论文。

    坐在高等研究所的办公室里,陆舟郑重地写了一封授权信,将专利的注册、代理全部授权给了注册在开曼群岛的星空科技。

    落款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陆舟将填好地址的信封封上。

    正好,就在这时候,脖子上挂着毛巾的哈迪从外面走了进来。

    这个来自巴西的小伙很爱踢球,是普林斯顿足球俱乐部的会员。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