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曼猜想是个很重要的东西,也许未来克雷研究所会给伊诺克博士一个他期望的答复,但这和我没什么关系。我仅以通俗的语言,阐述了黎曼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之间的关系。”

    陆舟笑了笑,继续说道:“如果这还不够通俗,我还能说的更通俗点。”

    “黎曼ζ函数中的素数是用来乘的,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素数是用来加的!”

    这种说法不够准确,但一定足够形象。

    台下的听众们会心一笑。

    这样一来,确实好理解了许多。

    说到这里,陆舟停顿了片刻,笑着继续说道:“至于为什么说哥德巴赫猜想没有黎曼猜想重要,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素数就是用来乘的!与此同时,这两个命题并不等价,甚至完全不在一个‘体系’。这不是我的一面之词,哪怕你不懂rh和grh的区别,你也应该清楚,维诺格拉多夫在证明三素数定理时究竟干了些什么。”

    “而这,就是你们要的干货。”

    台下鸦雀无声。

    看着那一双双被说服的眼睛,陆舟知道已经差不多可以开始收尾了,便用娓娓道来的声音,为自己的报告会做了一个总结。

    “有些概念性的东西,不是一句体系就能绕开的。整个数学都笼罩在皮亚诺公理的‘体系’之下,但不是所有问题都像皮亚诺公理一样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当你真正了解它,你会发现明明是‘+’,但‘+’和‘+=2’说的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明明都是‘素数’问题,甚至都涉及到“分布”,但两者八竿子打不着边。”

    “至于说到我自己,绝对谈不上什么伟大。我不过是站在了无数巨人的肩膀上,才看到了现在的风景。陈老先生对大筛法的贡献自不必提,在伯克利分校和陶教授的讨论也对我受益匪浅,赫尔夫戈特的论文更是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们都是历史的功臣,虽然被历史记住的可能只有一个名字。但他们的工作,不是短短3小时就能概括的,因此,我也衷心地感谢他们。”

    “虽然完成这篇论文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但具体的工作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了。”

    虽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但他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讲出来了。

    虽然,这些话拉尔特先生大概并不爱听。

    陆舟并没有猜错。

    他甚至已经注意到,站在讲台旁边的拉尔特双目冒火,攥紧的拳头白得发青,气急败坏的表情。

    但,这并不能改变什么。

    美国的国情和华国不一样,民粹问题的根源在于高高在上的白宫和华尔街从来不会把一个对普通人过于困难的东西,用他们能听懂的声音说出来。

    至于化解这个问题方法,其实也很简单。

    说人话就行了。

    如果今天他在白板上写的公式超过了三行,明天《纽约时报》等其他更具影响力的媒体,肯定是另一种画风。

    不过现在,他觉得自己至少说服了一部分人。

    有时候陆舟发现,自己也并非对政治一窍不通,实验主义和理科思维教给他的东西,别说人心了,甚至连系统没有说明的判定逻辑,他都能加以抽丝剥茧。

    或许等到他到了十级之后,系统在他面前便不存在秘密了吧。

    他相信,他会看到那一天。

    陆舟在心中感慨了一声,轻轻放下了粉笔。

    当他放下粉笔的那一刹那。

    台下已经是掌声一片……

第248章 斯德哥尔摩的电话() 
拉尔特如愿以偿,得到了他想要的大新闻。

    只不过,不是关于陆舟。

    而是关于他,以及《华盛顿时报》的丑闻。

    报告会结束的第二天,就在他火急火燎地四处寻找不见踪影的伊诺克教授时,网上放出了一段录音。

    准确的来说,是两段。

    一段是在事务所里,他和同事们商量如何炮制大新闻,讨论如何挑唆各种权益保护组织出来站台,里面不但混杂了大量歧视性词语,更是将各权益保护组织嘲讽成了傻瓜。

    至于另一段,则是在尼日利亚,伊诺克教授的办公室里。

    【

    ……

    “最多三天。”

    “这不可能!”

    “一万美元。”

    “成交!”

    】

    如果说第一段录音只是让他惊怒,那么听完第二段录音之后,拉尔特背后的冷汗,刷的一下便冒了出来。

    不是因为他的职业生涯将面临重挫。

    而是这录音背后暴露的问题。

    如果说第一段录音还能用编辑部里出了内鬼解释,那么第二段录音,便是他想破了头,也想不出来该如何解释。

    那里可是非洲!

    那里可是大西洋对面!

    为了保密,他分明是一个人出差去的那里,不可能有人事先在伊诺克教授的办公室里安放窃听器。在他身上也不可能,不说机场的安检,他在酒店也洗过澡换过衣服……

    除非……

    这一路上都有人跟着他。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只能这么解释了。

    看着脸色苍白的拉尔特,巴斯刚走过来准备安慰他两句,结果他却条件反射似得从椅子上弹了起来,惶恐地躲向了一边。

    “别碰我!”

    看着拉尔特眼中的怀疑与惊恐,后知后觉的巴斯愣了下,迟疑道:“……你怎么了?”

    编辑部里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埋着头,在处理自己的工作。

    拉尔特恐慌地看着周围,视线从每一张脸上扫过,试图将那个注视着自己背后的视线找出来,然而最终只是徒劳。

    巴斯还想说些什么,但看到拉尔特主编的表情,顿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无视了巴斯,拉尔特猛地拉开抽屉,将里面的文件全都翻出来,倒在了桌子上。两只手拼命搜寻着,可能藏在暗处的录音笔或者窃听器之类的东西。

    如果能找到,倒是能给他带来些许安慰。

    然而,无论他怎么搜寻,也找不到泄露录音的来源。

    也正是因此,他心中的惶恐越来越盛。

    理智告诉他,一介普通学者,绝对不可能有这种本事,这背后一定有其他人插手。

    联想到哥德巴赫猜想对于邻国的政治意义,以及邻国早就不止一次对他们捏造的新闻表示不满,甚至几次通过官媒之口表示谴责,到现在忽然完全不做理会了……

    在职业素养的推动下,借助脑袋里那些有限的材料,拉尔特彻底放飞了脑洞,脸色也是越来越苍白。

    难道……

    在此之前,他就已经被“盯上”了?

    ……

    关于《华盛顿时报》爆出的丑闻后续,陆舟倒是没有再去关注或者留意,只是通过罗师兄之口听说,这件事最终以《华盛顿时报》临时停刊以及拉尔特主编引咎辞职做收场。

    虽然制造新闻是一种手段,但一旦被拿到台面上来,而且还是以收买当事人的手段,其性质远远比那些给钱摆拍的人恶劣多了。

    这个丑闻将跟随拉尔特一辈子,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打上烙印。

    至少,继续当记者是几乎不可能的了。

    五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事情终于尘埃落定。随着《数学年刊》最新一期的出刊,这座经过了两个半世纪沉淀的大厦,终于封上了穹顶。

    虽然不知道会有多少相关课题和论文因此被砍掉,会有多少人因此而沮丧,但这些就不是需要陆舟去考虑的事情了。

    高等研究院,一楼的餐厅。

    为了图省事,最近陆舟的午餐都是在这里解决。

    “你干了一件坏事儿,”端着餐盘坐在了陆舟的对面,爱德华·威滕笑着说道,“不知道多少人又少了一个水论文的机会。”

    “是啊,干了一件坏事儿。”陆舟笑了笑说道。

    要说干的“坏事儿”,他干的肯定比不上威滕老人家多。

    80年代时扭结理论很火,有多少个不同的3…流型,乘上多少个不同的规范群,就可以构造多少个类似琼斯多项式的扭结不变量……结果这位学历史出身的大佬,直接给出了一套剪切流型的拓扑方法,把整个扭结不变量家族一网打尽了。

    当然了,“坏事儿”只是个开玩笑的说法,老人家干的“好事儿”也不少,比如创造的理论,夸张点说为全世界的理论物理学家解决了至少十年的课题经费问题。

    爱德华·威滕用闲聊的口吻问:“我知道你肯定闲不下来,接下来呢?你打算研究什么有趣的课题。”

    陆舟想了想,回答道:“材料学。”

    威滕愣了下,疑惑道:“材料学?冒昧问一下,为什么是材料学?”

    “准确的来说,是计算材料学,”停顿了片刻,陆舟笑了笑继续说道,“在金大读本科的时候,我参与过类似的研究课题,我觉得计算材料学是一门很有潜力的学科。这种潜力体现在它的可塑性和预见性上,我觉得我可以做些什么。”

    威滕竖了下大拇指,笑着说道:“原来如此,也就是说,你打算创立自己的学科?这确实是个很有挑战的想法。”

    陆舟不好意思一笑,说道:“创造学科谈不上,只是在这个学科的发展初期,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对影响这个学科的发展进程……说不好这是推动还是阻碍,也许我会干很多’坏事儿‘也说不定。”

    两人相视一眼,不约而同哈哈笑了起来。

    笑够了,威滕教授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对材料学我不是很懂,不过如果你对有机方向的材料学感兴趣,我向你推荐保罗·j·奇里克教授,他是这一领域的专家。”

    陆舟点了点头:“谢谢,我会考虑你的建议。不过,还是等我从老家那边回来再说吧,忙了这么久,我也需要一个假期。”

    威滕用轻松的口吻说道:“也是,你确实该好好放松下了。”

    关于系统的任务用哪篇论文来完成,陆舟早就已经计划好了。

    他估摸着,专利代理人那边也该有个结果了。

    这次回华国,除了处理学位的事情之外,他顺便也会把这件事给解决了。

    就在这时,兜里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

    陆舟拿出手机看了眼,发现是个陌生来电。

    “我接个电话。”

    威滕随和地笑了笑说:“没事,不用在意我。”

    按下了接通键,电话那头传来了陌生的声音。

    “您好,陆舟先生,我们是瑞典皇家科学院。”

    听到这名字,陆舟先是沉默了一会儿,和坐在对面的威滕交换了一个困惑的眼神。

    然后……

    他瞬间震惊了。

    瑞典皇家科学学院?!

    握草?!

    难,难道……

    这就是传说中的……

    诺奖电话?!

第249章 去领奖()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马丁·查尔菲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如果你足够幸运能够做出一点成绩,人们就会对你做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他们会开始对你说:“嘿,你可能会得诺贝尔奖哦。”然后从10月份第一周起,你便会开始不断地失眠,对任何铃声极度敏感,哪怕是邻居家的电话,也会让你疑神疑鬼……

    直到,你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