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呼吸了一口气,陆舟伸手选中了积分后面的抽奖按钮。

    接下来,又双叒叕到了紧张刺激的抽奖环节了。

    轮盘飞快的转动。

    随着陆舟一声令下,旋转的轮盘开始减速,最终缓缓停下……

    【恭喜宿主,获得样品!】

    【获得:脑波采样器(一次性)(说明:……)】

    看到这行提醒文字的时候,陆舟明显愣了下。

    本来看到指针与图纸擦肩而过的时候,他心里还有点小失望。

    可当他看到这件样品的时候,心里那点小失望,全然被诧异所取代。

    出现在全息屏幕的物品栏中的,是一支钢笔形状的东西。

    当然,这支钢笔没有笔头和笔芯,显然不能用来写字。

    但,它却可以用来录音,而且是收录来自大脑的声音!

    陆舟仔细阅读了物品后面的说明文字,根据系统给出的描述,这支“录音笔”的作用大概便是对某一方向的脑波信号进行定向采集,最大有效范围大概2、3米的样子,捕捉对象为单一频率脑波,至于“杂音”会自动被屏蔽。

    被采集的脑波信号将通过特殊的软件进行分析,还原出在装置启动时间段内,目标下意识想到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主要是记忆碎片。

    这些碎片将被整理成音频、图片、文本文件,保存在临时存储设备中。

    简而言之,这件样品的功能,大概就相当于读心术。

    配合一定的暗示性话语,诱导被采集者下意识调用大脑中的某一段记忆,理论上只要使用者提问技巧到位,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采集者可以说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想到这里,陆舟的手心不由微微发汗。

    在未来,竟然连这种事情都能做到吗?

    不过冷静分析一波,陆舟推测,在拥有这项技术的社会,大概会通过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管治,就像禁枪令、大~麻管理法案以及克隆技术管理办法等等。

    比如,规定这种工具只能被用于医学领域,在持有专业许可证的医师帮助下,通过一些提示性的话语引导,帮助患有记忆力损伤症状的患者恢复记忆。

    再比如,许可间谍或者特务机构持有……

    这么一想,未来没准也挺可怕的。

    站在全息屏幕前思考了很久,陆舟也没想好用它来干些啥。

    窃取富豪的银行卡密码?犯罪的事他干不出来,而且也不现实。

    至于偷听别人的秘密?他对别人的事情更是一点也不感兴趣。

    思来想去,陆舟最终关掉了物品栏,决定将它暂时封印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在去用它、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他希望自己最好永远也用不上这东西。

    哪怕它是一次性的。

    将抽奖的事情姑且放在一边,陆舟看向了任务栏。

    因为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根据这一问题的难度,在系统的判定下他拿到了s+的评价。

    所以下一个任务无疑将是报酬丰厚、难度相对轻松的奖励任务。

    深呼吸了一口气,陆舟按照惯例默念了三遍“欧皇附体”,然后伸手选中的任务栏。

    【

    奖励任务开启!(可随时放弃,无需额外消耗积分。)

    说明: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但并非全部。宿主的数学等级已经突破lv5,为何不尝试一下其他领域?

    要求:在期刊或会议上发表任意学科论文,根据内容价值判定奖励经验。(可主动选择完成任务的论文)

    奖励:~???学科经验(数学学科经验获取效率为0。5,其他学科经验获取效率为。25)。残骸。

    】

    看到这个任务,陆舟微微愣了下。

    正好刚才他还在思考,是不是该往其他方向发展一下了,然后就接到了这奖励任务。

    或许,这就是天意也说不定?

    ……

    花了三天的时间,陆舟将论文格式重新整理了一下,投稿在了《数学年刊》上。

    当然,不是作为任务投稿。

    根据系统任务的描述,他是可以选择是否作为任务完成的。

    第四日的清晨,陆舟起了个早床。

    当他出门的时候,正好碰上了出门晨跑的莫丽娜。。。

    看着从房间里走出来的陆舟,莫丽娜愣了下。

    “你……已经多久没出门了?”

    “一个月……怎么了?”

    上个月出门采购过食物,大概也算是出门吧……陆舟在心中如此想到。

    莫丽娜笑着摇了摇头,找了个话题说道:“你的课题有进展了?”

    陆舟:“已经解开了,刚刚上传到ariv上。”

    “哦,已经解……什么?!”莫丽娜先是愣了下,然后便是一脸见了鬼似得看着陆舟,瞪大了碧蓝色的双眼,“你已经解出来了?!等等,现在已经5月份了,你该不会搞错了日历吧……”

    看着那变换着诧异和怀疑以及难以置信的双眼,陆舟用开玩笑的语气,说出了并不是开玩笑的话,“放心不是愚人节玩笑,我就算搞错了月份,也不可能把几号也给搞错吧。算了,不信的话,你自己上ariv看一看不就知道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关注歌哥德巴赫猜想这一课题,再加上他才把论文挂上去三天,莫丽娜没有注意到也不奇怪,毕竟这玩意儿又不是朋友圈,大家只关注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是很正常的。

    盯着陆舟,莫丽娜确信没有从他眼中看出戏谑之类的神色,这才缓缓深呼吸了一口气,消化这庞大的信息量。

    哥德巴赫猜想。

    虽然她不是研究这一领域的,但她深知这一猜想在数论界的地位。

    如果这不是一次乌龙,那么毫无疑问,他甚至将因此成为普林斯顿最年轻的教授……

    深呼吸了一口气,她组织语言,说道:“你……现在有什么打算?”

    陆舟看了眼公寓外面,打了个哈欠:“打算?当然是……先去过个早。”

    莫丽娜:“……”

第238章 为你而来() 
高等数学研究院,时间是上午十一点半。

    此时此刻,德利涅正在检查自己的邮箱,准备从《数学年刊》和《数学纪事》编辑部寄来的稿件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论文,放在午饭之后的休息时间里评审。

    粗略地扫过一行行标题,然而就在这时,他忽然愣了下。

    《任一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

    哥德巴赫猜想?

    眼睛眯起,德利涅点开了邮件,看向了论文的摘要。

    虽然《数学年刊》存在双盲的审稿原则,但事实上对于已经小有名气的学者来说,这条规则并不是很严格的被执行。

    比如有些喜欢在投稿前挂ariv的人,关注这一领域的同行都会收到提醒。再比如论文的摘要部分,一些语法和遣词风格上的细节,很容易猜出投稿人的身份。

    毫无疑问,这篇论文正是陆舟写的,毕竟他也不是第一次给他审稿了。

    顺着正文部分一行行看了下去,德利涅眉头微微皱了皱眉

    忽然,他抬头看向了坐在不远处的博士生说道,“史密斯,一回儿去餐厅的时候,帮我带一份熏肉三明治回来,还有咖啡。”

    那个叫史密斯的博士生伸了个懒腰,站起来说道:“好的,教授……今天打算在办公室里吃饭?”

    “是的,”德利涅伸手打开了打印机,同时从兜里取出了眼镜戴上,“有篇很有意思的论文在等着我。”

    ……

    足足过去了五天,陆舟也没听到任何风声,就好像他的论文扔进了水里一样。

    直到第六天的时候,他忽然接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电话。

    来电人是邱成桐。

    接通之后,邱老只有一句话。

    “你证出来了?!”

    听到这火急火燎的提问,陆舟先是微微愣了下,随后点头说道。

    “如果您指的是哥德巴赫猜想……我确实是证出来了。”

    听到陆舟的回答之后,电话那头好一会儿没动静。

    因为太过惊讶,邱成桐一时间竟是不知道该说些啥。

    他见过很多才华横溢的新生代华人数学家,比如加州大学教书的陶哲轩,比如正在耶鲁大学教书的云之玮,比如徐晨阳……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过杰出的研究成果。

    然而陆舟,无疑是最耀眼的一个,同时也是最令他诧异的一个。

    他当时只是建议陆舟朝着哥德巴赫猜想的方向努力一下,根本没指望与他的能力能将其证明。

    毕竟无论是筛法还是圆法,在这一问题上都已经走到了尽头。哪怕他在素数问题的研究上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短时间内解决这个猜想也是不可能的。

    然而陆舟的表现,却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深呼吸了一口气,邱成桐严肃问道:“你有几成把握?”

    陆舟想了想,回答道:“九成以上。”

    其实他想说的是十成,毕竟连系统都认可了他的步骤,不过做人还是稍微低调点比较好,谁知道审稿员会提出怎样刁钻的问题呢?他有十成的把握是对的,但没有十成的把握一定能得到认可。

    听到陆舟的回答,邱老先生点了点头。

    他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偏微分方程和微分几何,甚至对数学物理也有所研究,但唯独不包含解析数论领域,所以无法从学术角度评价陆舟的论文。

    但如果陆舟能用肯定的语气说出有九成把握,想必就算有问题,也不过是修改一下的事情。

    停顿了片刻,邱老先生感慨道:“自从华罗庚老先生去世以后,华罗庚学派便被两座山头打压,连带着整个华国数论界也一蹶不振。说实话,我很惊讶,没想到你能把哥德巴赫猜想给证出来。原本我是琢磨着,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肯定能帮助你加深对素数的理解,即便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从中领悟到的东西也能令你日后大有作为……结果现在看来,倒是我小瞧你了。”

    华罗庚学派便是国际著名的“华国解析数论学派”,这个学派同时也被称作水木学派。。。

    至于邱老先生说的两座大山,虽然没有明确点出是哪两座,但想到邱老先生和燕大的恩怨以及对国内数学界山头的多次指责,陆舟大概也能猜到。

    不过这些东西他并不想参合进去,所以只是笑了笑,没有接话。

    停顿了片刻,邱老先生笑着问道:“等毕业了,有没有兴趣来水木当教授?”

    陆舟想了想,笑着回答:“我大概会在普林斯顿当两年教授。至于回国以后,我已经答应许院士,回母校教书了。”

    听到陆舟这么说了,邱成桐也就没再说什么,只是点头说道:“那行吧,你在金大也好。做学问最忌讳的便是一家独大,只有集百家之言,让学术遍地开花,才会有思维的碰撞和升华。金陵大学是个不错的地方,离学术圈不远不近,你愿意在那里做学问也好。”

    去了水木,就等于站在了燕大学派的对立面,邱老先生似乎也是意识到了这点。

    如果陆舟只是一般出色的学者,他肯定会不啬代价邀请他来水木,重新振兴水木学派,和国内几个山头分庭抗礼。

    但陆舟展现出来的才华,却是已经到了让邱老先生不忍心看着他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