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将那个pds薄膜设计出来,他不得不查阅大量的文献,并且在此基础上构思实验思路。

    促使他如此专注的理由,当然是钱的问题。

    守着一大块金矿,要是不从上面弄点东西下来,他实在是连觉都睡不安稳。

    至于用一座金矿来形容这项技术,一点也不夸张,甚至低估了它的价值。

    早在20年前,锂金属做负极就被工业界抛弃了,因为枝晶生长造成的短路问题,让电池变成了燃烧弹,“炸垮”了一家市值百亿的上市企业。

    但是锂金属强大的市场前景,依旧吸引着无数材料学实验室,在这一课题上前赴后继地涌入。

    企业层面有b,甚至为锂空气电池的项目准备了一台超算,分配运算每一颗气体分子进入电池单元的路径,以避免气体堵塞问题……虽然后来发现是个无底洞,被资本家们毫不留情砍掉了。

    国家层面比如澳巴马团队里的那位能源部长,拿过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美籍华人朱棣文先生,曾有一段时间便是锂负极电池的狂热支持者……虽然最后被一群人劝住了。

    至于锂电池为何拥有如此令人着迷的魔力,就不得不提到能量密度这个概念。

    所谓能量密度,便是单位体积内包含的能量。作为衡量一块电池的性能的最重要指标,提升能量密度一直是业界的追求。

    甚至于在华国十三五规划中,便明确做出规划,要在2020年实现动力电池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同步,产能规模保持全球领先。而其中最核心的一道红线,便是要将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300…350hk。

    目前来看,还在实验室中的锂硫电池,拔得头筹的可能性最大。

    但如果锂枝晶的问题得到解决,那些炒得火热的概念全都得靠边站,给锂负极电池让路。

    学过化学的都知道,首先一点锂金属负极具有最低的电化学势…304v,更不要说高达3,861ah的比容量。

    用锂材料做负极,储能效果理论上甚至可以达到石墨电池的十倍,全方位碾压石墨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

    而且最诱人的地方就是,一旦解决了锂枝晶生长问题,甚至不需要对现有的电池进行很大的设计改动,哪怕直接将现有的普遍石墨负极材料替换掉,都能实现电池能量密度的飞跃提升!

第184章 开始实验!() 
“你要借实验室?”

    电话中,听到了陆舟的请求之后,正在碳纳米材料实验室中分析样品的李荣恩教授,眉毛疑惑地皱了皱眉。

    握着手机,陆舟笑着说道:“是的,我在研究文献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想在实验室里操作一遍,可能需要用到匀胶机和数码显微镜。”

    理由当然是他编的,虽然他和李教授私交不错,但还没有推心置腹到那种程度。倒不是怀疑李教授的人品,只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利益纠纷罢了。

    毕竟这种级别的发明,其价值可不是区区一篇s能够衡量的。

    尤其是对于业内人士而言。

    “那行吧,一会儿我和管实验室的老师打个招呼,你直接去实验楼304办公室找王宪富教授就行了。”

    虽然好奇陆舟一个搞高能物理的,为什么跑去做这种实验,但李荣恩教授也没多问,只当是兴趣爱好,很爽快地答应了。

    如果是其它人借这些设备,他多少还会犹豫下,不熟的说不准就拒绝了,但陆舟不一样,上次他那篇计算材料学的论文,可是帮了自己一件大忙。

    那可是十几亿的项目,直接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高达数千万,更不要说作为中山新材的股东之一,他还是直接受益人。

    相比之下,这点小忙又算的了什么?

    举手之劳而已,对他来说连人情都谈不上。

    李教授答应的如此爽快,陆舟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早知道这位老先生这么好说话,他还借什么数码显微镜这种自行车,干脆借台s扫描电镜得了……

    “还有什么事儿吗?”见陆舟没有说话,李教授笑着问道。

    陆舟摇头道:“没有了,谢谢教授。”

    “你一个人做实验行不行?要不我把钱忠明派来帮你?”

    陆舟委婉谢绝道:“不用了,我想试着自己动手。”

    他当然不可能同意。

    像钱师兄这种行家,只怕一眼就看出来其中的问题了。

    到时候很多东西自己都没法解释,无论是谁设计的实验,还是这一切都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实验,注定只能他自己动手来做。

    “那行吧,你记得别把仪器弄坏就行了,要不可别怪我去你老板那儿告状。”

    知道李教授是在和自己开玩笑,陆舟笑了笑,打包票道:“不会的,您就放心吧!我保证实验室借来时是什么样子,还回去的时候,还是什么样子!”

    ……

    从304办公室的王老师手上拿到了钥匙,陆舟的下一步计划总算是可以开始了。

    根据扫描枪逆向到的技术,破解锂枝晶生长问题的关键,便在聚二甲基硅烷材料的处理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设计的实验思路分为制作和旋涂两个步骤。

    然而问题的关键依旧在pds材料的处理上。

    未经处理的pds材料,就算是涂在了铜片上,也根本没有用处,锂枝晶该怎么涨还是怎么涨,该爆炸还是爆炸。

    材料学和数学不同,前者必须在无数次的实验中总结经验,以及庞大的资金投入,而后者不考虑查阅文献的话,一张纸一张笔就可以开始研究了,科研经费一大半都是用在开会的差旅费上。

    陆舟想了几乎整整一天,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最后只得狠下心来,花费了500积分,在这个环节上求助了系统,得到了制作配方。

    看着那重新变回1975的积分,他心里还是狠狠的肉痛了下的。

    这玩意儿还真特么的贵,他几次任务的积分奖励,也才500点而已,只够兑换一个pds材料的处理方法。

    这要是把整个电池的技术都靠积分整出来,恐怕消耗的积分都够“买”一个哥德巴赫猜想了。

    虽然花了不少积分,但幸运的是,配方中用到的材料,在实验室里都能找到,找不到的在隔壁实验室也能借到。

    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经过了无数次失败,陆舟总算是成功制备了合格的pds材料——一瓶蜡黄色的凝胶。

    这玩意儿看上去就像是蜂蜜,但充满了果冻的质感。表面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取样放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微观构造,却与寻常的液态聚二甲基硅氧烷天差地别。

    没有在这短暂的胜利喜悦中多做停留,陆舟趁热打铁,将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铜箔,放在了匀胶机中,开始了制作电极材料最关键的第二步——

    旋涂!

    所谓旋涂法,便是依靠工件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及重力作用,将落在工件上的涂料液滴,全面流布于工件表面的涂覆过程。

    这项操作对实验人员的操作技术要求很高,可不是手机贴膜那么简单的工作。

    涂覆不均匀,很有可能导致锂离子在负极材料上无法均匀析出,都不用锂枝晶来刺破隔膜了,做几组充放电循环,自个儿就长得歪瓜裂枣不能用了。

    虽然此前已经用其它材料试操作过,但陆舟还是失败了不少次。

    折腾了整整一个上午,他才成功得到了一片宝贵的“均匀涂覆着pds纳米孔薄膜的铜箔”。

    看着夹在镊子上的铜箔,陆舟心中不禁感慨。

    要是知道了这玩意儿是什么,有什么用,只怕自己开出上亿美元的价格,都没有人会嫌贵吧?

    心中得意了一小会儿,陆舟将样品收拾好,包括那些剩下的装在药品玻璃瓶中的pds材料,也都一个不剩的带走。

    现在还剩最后一步了。

    那就是制作简易的电池,测试这块薄膜的性能,究竟是否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神奇。

    已经看过钱师兄演示的陆舟,这一次自己操作起来,虽然谈不上多熟练,但也算是基本熟悉了。

    来到另一间实验室里,陆舟潇洒地换上了白大褂“战袍”,将手伸进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小心翼翼地将覆盖着pds纳米孔薄膜的铜箔,固定在了电池模具上。

    至于,粘合剂是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丁苯橡胶,集流体为铝箔,正极活性材料依旧是如今锂离子电池常用的lfp4!

    至于隔膜,陆舟一如既往得选择了lard2325三层组合隔膜。

    除了负极材料大改之外,其它材料基本上是上次锂枝晶观察实验的“原班人马”,最多只是用量存在微小的变化。

    完成了最后的组装操作,陆舟依旧不敢大意,小心翼翼地取出样品,关闭手套箱的各路气阀。

    直到完成了全部步骤,他才长出一口气,用袖子轻轻擦了下额前的汗水。

    “搞定!”

    看着手中的电池样品,陆舟心中充满了激动。

    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虔诚。

    是的,是虔诚。

    身为一名科研工作这,对科学的虔诚。

    这项技术很有可能来自一个比地球上所有文明加起来还要先进的文明,相比起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藏在它背后的经济价值都暗淡了许多。

    或许它来自一片战场废墟,也或许来自某个不起眼的星际游乐场旁边的垃圾桶。

    但无论它来自哪里,让它从残骸中重见天日的人,是自己。

    深呼吸了一口气,克制住心中的激动,陆舟将电池样品接在了bk…6808可充电电池性测试仪上,然后小心地放在了数码显微镜下。

    一切准备就绪,剩下需要做的,仅仅是等待了。

    希望最后的结果,不会让他失望。

    设定10分钟拍摄一张照片,陆舟打开了电池测试仪的电源,然后从电脑包里取出了一份关于波利尼亚克猜想最新研究进展的文献,静静地钻研了起来。

第185章 效果出人意料() 
窗外天蒙蒙亮。

    不知何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的陆舟,揉了揉眼睛,活动了下僵硬的胳膊,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然后,他站起来的第一件事,便是迫不及待地走到了数码显微镜前,检查了显微镜下的样品。

    没有爆炸,也没有冒烟。

    看到样品完好无损,陆舟心中一喜,紧接着又看向了旁边的电脑,将拍摄的照片像翻幻灯片一样快速过了一遍。

    “成了!”

    拳头捏紧,他差点没忍住欢呼出来。

    从昨天下午到现在,他一共做了四组充放电循环,没有一次出现锂枝晶!

    飞向负极的锂离子并没有形成白色树杈,而是在pds材料的下方,沉积出一层苔藓状的褶皱,并一层一层向上叠加。

    从bk…6808可充电电池性测试仪上的数据来看,非但没有锂枝晶形成,就连库伦效率也维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效果好的让陆舟意外。

    他原本以为至少也得将pds材料和那些碳纳米小球结合起来,才能彻底解决锂枝晶问题。结果没想到,就算是把pds材料单独拉出来,也效果好到惊人。

    至于那些碳纳米小球的作用,陆舟维持了先前的猜测,除了加速锂离子的析出速度之外,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