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强掠帝国-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正在这时,政局突变,宇文化及在江都兵变,用练巾勒死大隋皇帝杨广,立秦王浩为傀儡皇帝。

    其后,宇文化及自率八万大军北上,这对当时在洛阳城内的隋朝残余势力和李密的瓦岗军都是严重的威胁。

    李密为避免两面作战,腹背受敌,决定暂时放弃洛阳城,集中兵力对付宇文化及领导下的北上大军。

    而留守在洛阳的皇孙越王杨侗在得知大隋皇帝杨广被弑之后,已继帝位改元皇泰。

    皇泰帝杨桐与宇文化及有杀父之仇,宇文化及北上对他同样构成未下。为了坐收渔翁之利,杨桐就派人招降李密,让李密全力攻打宇文化及的骁果军。

    东都洛阳在李密的身后,若不答应皇泰帝杨桐,李密则可能受到洛阳隋军和宇文化及军队的前后夹击,那时候不悲剧都不行。

    所以,李密只能应招,甚至暂时答应东都皇泰帝杨桐,等对付完宇文化及军队以后再说。

    李密的军队胜在数量众多,而宇文化及所率领的近八万隋军却是大隋朝精锐骁果军,两方面可以说旗鼓相当,此战鹿死谁手尚且不知。

    宇文化及也是没办法,他率领着骁果军这支悍军走到洛阳东边的滑台时,军粮吃尽,只好向瓦岗军占领的黎阳粮仓发起攻击。

    于是,宇文化及就和前来营救的李密大军在淇水两岸摆开了战场。

    李密知道宇文化及的军队缺少军粮,速战速决对他有利,所以不跟他交锋,只是堵住了他的退路。

    李密派徐世勣守卫仓城,宇文化及攻打没有成功。

    李密与宇文化及隔着河水对话,李密谴责他说:“你原来是匈奴的奴隶破野头罢了,父兄子弟都受隋朝厚恩,世代富贵,以至以公主为妻,你得到的光荣,整个朝廷没有第二个。

    享受国士的待遇,就应以国士的身份来报答国家,怎么能允许陛下失德,不能以死相谏,反而乘反叛之机,亲手弑君,连其子孙也一并戮杀,扶植皇室庶出子弟,独揽大权,自我尊崇,阴谋篡夺王位,残害无辜?

    你不追效诸葛瞻的忠诚,却做霍禹所干的一类叛逆恶行。

    当真是天地不能宽容你,人神也不会保佑你。

    威逼良善,你打算向何处去!

    现在如果迅速来归附我,还可以保全你的后代。”

    宇文化及默默无语,低头俯视了很久,才怒目圆睁大声喊道:“我同你讲砍杀的事,何须引经据典,咬文嚼字?”

    李密对随行人员说:“宇文化及如此平庸怯懦,忽然想当帝王,这是赵高、圣公一类人物,我只需要折杖驱赶他。”

    李密与宇文化及之战势在必行,两军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第一百一十五章谥号“烈”() 
沈法兴很冤,死得很憋屈,简直是飞蛾扑火。

    历史上这家伙还折腾了一段时间,这一世倒好,一两天的时间便完蛋,更别说称王称霸了。

    要是早知道是这个下场,大概沈法兴大肆也不会造反。

    不造反至少还是个郡守,官不小哇。

    大隋皇帝杨广死了,隋朝天下顷刻便瓦解,虽说江南之地是在陆畅的军事控制下,问题是时间太短,各地的官员是不是认可陆畅的统治还很难说。

    所以,江南之地刚刚落入陆畅之手,整个江南并不稳定,陆畅很需要一个像沈法兴这样的典型反面教材震慑江南。

    对此,陆畅早就蓄谋已久,早已经磨刀霍霍了。

    大隋皇帝杨广刚死,江南形势必然受到影响。

    有野心的人很多,人心隔肚皮,谁知道哪天蹦出来几个造反的呢?可惜,陆畅仅仅知道沈法兴一个,其他人是不是想要造反,又或者心中有其他想法,陆畅一概不知。

    大将军陆畅想要稳定江南,必然采取雷霆手段震慑江南各方势力,那么,引爆沈法兴这颗地雷已是题中之义。

    沈法兴就是这么一个倒霉蛋,他很不幸被陆畅选中了,成为震慑江南的一颗棋子。

    如果吴郡的城防军严阵以待,不给沈法兴留下机会,或许沈法兴不会铤而走险。

    如果,陆畅把他的军队都摆在明面上。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他沈法兴也不会傻乎乎地往死里冲。

    正是陆畅的有意纵容,让沈法兴感觉机会不错。搏一搏说不定会成功。

    虽说沈法兴手里没有军队,谁让沈家在江南家大业大呢?

    沈法兴这一次豪赌不仅把自己搭上了,而且是把整个江南沈氏家族也搭上了。

    陆畅挖了一个好大的坑,等着沈法兴往里跳啊!

    不错,骁果军消灭了叛军以后,直接开赴吴兴,将整个沈氏一锅给端了。

    陆畅这是一举数得。沈法兴本人是吴兴郡守,整个江南还有无数个郡守。谁知道他们心里揣着什么算盘。

    灭掉了沈法兴,相必会在整个江南官场震慑里面那些心里蠢蠢欲动的野心家,想要不安分或者趁火打劫,那就先看看沈法兴的下场吧。

    第二个目的是借机削弱世族在江南的势力。而沈氏是江南最大的世族之一,其影响不言而喻。

    世族,顾名思义,带有传承性,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被民间广泛认可。

    吴兴沈氏和宜兴周氏是江南最显赫的世家,影响力也最大。

    其次,江南之地才是吴地四姓——顾陆朱张这四家世族。

    世族不需要被官方册封,也不会受到朝代更迭的影响。如果某一家族在朝廷连续掌权。也可以被认作世族。

    世族相对来说更突出根基和实力。也就是说,你除了有钱,还得有名望。有民间向心力,被社会认可。

    当然,除了世族还有贵族。

    一般来说贵族是以正式的爵位头衔,由国家册立。

    就算改朝换代,前朝册立你是贵族,你现在依然是。但是只限于你本人。因此不要以为你家都是贵族,那你生下来就一定是贵族了。所谓贵族是受到官方认可的。

    大隋朝的贵族都在北方,在江南这边基本没有什么根基。

    苏威等人陆续回来了,裴世矩与来护儿的水军一起回来的。

    裴世矩的蜀地一行收获颇大,地方上已经稳定。到底是大隋朝的能臣,手段不是一般的高。

    苏威和裴世矩在陆畅手里都是个劳碌的命,这不,苏威和裴世矩还没有坐稳,甚至刚刚给陆畅汇报一下自己的江南之行和蜀地的情况,这两位自己的话才说完,陆畅紧接着发话了。

    “苏大人和裴大人这一趟江南和蜀地之行辛苦了。不过,眼下江都那里裴大人必须赶紧要走一趟了。

    另外,对于宇文化及这种叛逆的行为,江南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必须声讨宇文化及的恶行。

    宇文化及率骁果军回归,大隋皇帝杨广的后事总要有人善后吧。

    再一个,沈法兴叛乱,吴兴哪里的乱局需要苏大人去收尾。

    最重要的是抓紧时间向整个控制区通报沈法兴叛乱的下场,震慑一些心怀不轨的人。”

    苏威、裴矩和来护儿三人的神情一呆,宇文化及还真是走了,竟然又被大将军预判到了。

    “哈哈,大将军料事如神,宇文化及终于走了,就是不知道他此行的结果如何?”

    “结果嘛,呵呵,肯定不会好了。这个家伙就是一坨屎,顺带着连累骁果军士兵也跟着倒霉,想回家的愿望是不错,问题是能不能实现还不确定。”

    “大将军的意思是骁果军回不去,是吧?”

    “他们回去的路径并不会顺利,要经过若干势力范围,你说他们能顺利回去吗?这一路上宇文化及至少会碰到两大阻力,一个是瓦岗的李密,第二个是窦建德,凭宇文化及的能力恐怕下场不会好了。别忘了,后面还有个王世充,宇文化及想要回西都,简直是痴心妄想。”

    “好吧,江都那里老朽走一趟。不过,对大隋皇帝杨广的后事大将军打算如何安排啊?”

    “纵观杨广一生,前半期轰轰烈烈,其功绩对整个汉民族来说不可磨灭。当然,他的步子迈得有些大、有些急躁,甚至有些运气不济,以至于落得个国破家亡。

    谁都不是圣人,大皇帝也是人,也会有缺点。不能因为有缺点而抹杀他的成绩。所以,他这一生的功绩不能随便抹杀,我们必须肯定大隋皇帝的功绩。

    此后,肯定有人为了自己的险恶用心,可以往隋皇帝身上泼脏水。但是,我陆畅不会。

    鉴于随皇帝一生的功绩,我觉着应该给隋皇帝一个恰当的谥号,以追忆他为合格民族做出的贡献。

    我估计他人不会给杨广太好的评价,尤其是李唐,大概是想彰显自己的英明,肯定要给杨广泼脏水。说不定会把南陈的谥号加在隋皇帝身上。

    咱们不能如此贬低大隋皇帝杨广,至少要肯定他对民族所做的贡献。

    他这一生有贡献也有缺陷,要一分为二地评价,所以,我打算在墓铭上加谥号“烈”,以彰显他这一生的轰轰烈烈。

    隋皇帝这一生,统一中原、平西域,征高句丽,北击草原,声威赫赫,历代皇帝所不及。

    修运河通商天下,造福后世,功在千秋。

    当然,烈,太烈必然也有过的含义。几位大人以为如何?”

    苏威、裴矩和来护儿认为陆畅的评价是公正的,至少苏威几人曾经也是大隋朝的一份子。

    事实上,否定随皇帝杨广的一生,也间接是否定了苏威、裴矩和来护儿他们一生所忠于的大隋朝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

    陆畅如此评价杨广,对杨广的一生褒扬大于贬低,也是间接肯定了苏威以及裴世矩等人的功绩,心中自然很舒畅。

    “大将军心胸宽阔,苏威心里佩服至极。不过,历朝历代为前朝皇帝加谥号之前,是不是先建立朝廷啊?

    即便不想马上称帝,现在大将军至少也应该先称王,然后再给前朝皇帝加谥号。”

    苏威的意思陆畅知道,称王称帝有好处也有坏处。

    那些实力不强的军阀,借助称王或者称帝,为手下大肆封官许愿,拉拢人心,同时,也是为了扩大影响力。

    问题是,陆畅这里有必要吗?完全没有必要。争霸天下,最终还是靠实力说话。

    “苏大人,此时不着急,我的本意是缓称王。

    咱们没必要早早立起大王旗,其他各方势力想要张扬那就让他们张扬好了,谁走到最后走到终点才是真本事。

    何必先竖起大王旗惹得别人眼热呀!

    我们的策略是谁也不靠,东西两都早晚是人家手里的傀儡,如果他们招揽,咱们就说只忠于大隋皇帝杨广。”

    苏威、裴矩和来护儿几人顿时明白了陆畅的意思。

    按照目前的势力分布,江南的实力在整个天下中并不亚于其他任何势力,没必要为了招摇而竖起大旗。

    短时间内声望或许不显,但是,最终还是以各自手中的实力较量。至于现在的东都和西都,最终如何他们不知道,不过,看李渊的架势估计差不多。

    “嗯,老朽明白了。

    大将军,现在宇文化及走了,江都城目前谁在驻守?宇文化及不会没留下人就走了吧。”

    裴矩等人走的时候,宇文化及还没有离开江都,所以,至今不知道江都城落在了谁手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