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讲述者之千年妖尸墓-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消失了一般。不知道这和我们有没有关系,或是已经对警察有了戒备,以后想要再次找到,恐怕难上加难。

    同时,在我们回来后不久,蒋介正又发了一封电报过来,内容是:家中进贼无损失。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贼的目的根本和马连长无关,他的真正目的是这本《道家三十六术》,可惜的是这本书一直被我带在身上,所以他无功而返,而他想盗取的原因是书中记载的一门道术——灭妖术,和制服千年妖尸有关,也是当年蒋有道留下来的唯一一个能够消灭千年妖尸的道术。

    我想,要是我那时清楚了解千年妖尸会带来的严重后果,我绝对不会把这本书当成宝贝,我会毫不犹豫用一把火把它烧了,就算蒋介正知道我把他家的传家之宝毁了而责怪我,我也在所不惜。事情往往就是这么简单,却在不明真相的人面前,又是那么复杂。后知后觉是一般人经常会犯的错误,我理所当然也无法逃脱一个凡人的命运。

    命运固然天定,人生却是百样。

    历史上特殊的人民公社制度在全国范围内逐渐铺开,各地都建立了以乡为单位的农村基层行政单位,实行工分制,我所在的村成了第一生产大队。在各种原因交织下,我放弃了读书的念头,在生产小队队长的命令下,跟着村里人到处搞建设、干农活。

    说来也怪,本来好好的农村慢慢变了样,起初大家干活都很有劲头,虽然苦点,但起码有个盼头,在**的领导和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村里人的生活似乎上了一层楼。但好日子没过多久,相互攀比的现象层出不穷,吹牛都吹上了天,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亩产十三万斤粮,还在报纸上大肆宣传。当时在这股偏离理性的风气作用下,谁都不认为这是异想天开的事,现在说起来,倒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谈。

第四十二章 市场() 
故事告一段落,时间已临近晚上九点,小红餐馆周围萧瑟了许多,我不知道还要不要说下去,小姑娘的一个大哈欠提醒我该回家了。

    她们对于我的故事表现得很平静,也许那个年代的事对于她们太过遥远,或者她们根本不相信我的话,只认为我是一个喋喋不休的老头,只是不好意思打断我罢了。我识趣地移步离开。

    对于一个讲故事的人来说,观众的反应尤为重要,但自己也要有分寸,不能勉强别人。

    过去的日子总是那么让人怀念,我指的不是暗无天日的劳动,也不是几十几百的人围在一起吃大锅饭,而是和现在相比,就算我的身边有一个活物,也不至于像个孤寡老人。

    很快又是一周的时间过去,之前寄出的几封信都被退了回来,我还是没能联络到四个姐姐,哪怕是其中一个,我不知道这样的寻找还要维持多久。

    每天早晨,我都会通过浇花、看书来消磨时光,陪伴着老屋后一棵粗壮的香樟树上的麻雀,“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对了,为什么我不养点小动物,怪不得总觉得少点什么,这个想法让我对接下去的日子充满了期待。

    临近中午时分,我又来到小红餐馆,点了几个看起来比较新鲜的菜,又要了一瓶二锅头,挑了个舒服的位置坐下,一口酒下肚,胃口也开了。

    “呦,老爷子,今天怎么喝起酒来了?”老板娘收拾着旁边一桌客人吃剩的碗筷,饶有兴致地问起我来。

    我无奈笑笑,说:“呵呵,嘴里头没味,诶,这几天生意怎么样?”

    “还行吧,要不是这里准备拆迁,多了不少客人,不然我这个小店都快经营不下去了。”老板娘收敛起了笑容。

    我感到很意外,这么好吃的饭菜怎么会没人光顾呢,又问道:“你菜烧的不错,应该有很多人光顾才对啊!”

    老板娘叹了口气,像是有难言之隐。“您不了解情况,这两年菜价涨得太快,开销自然成倍增长,小店本就小本经营,来的也都是村里的熟客,您说我一提价,还有多少人会来。再说了,菜烧得再好,终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来吃的是平头百姓,为的是填饱肚子,尝不出其中的滋味。”

    我点点头,老板娘此话非虚,在这田间地头,酒香未必不怕巷子深。

    我不想再继续这个尴尬的话题,于是说:“上次谢谢你了,这么晚还让你女儿给我送饭来,还不收钱。”

    “没什么,都是些剩菜,卖不了坏了可惜。”话锋一转,老板娘突然问我:“您是这里的人吗,以前怎么没见过您?”

    我苦笑道:“当然是了,之前一直在外地工作,没什么机会回来,这次就是了拆迁的事,另外……”

    老板娘停下手中的活,听出了我话中有话,转头问道:“另外什么,有什么我可以代劳的。”

    我本想告诉她关于我寻找姐姐的事,不过看他年纪应该不认识,便没有提及。“哦,没什么,另外我想问问附近哪里有花鸟市场?”“花鸟市场……哦,你到村口乘公交,或是打的,城里有一个新建的花鸟市场,里面什么都有。”太好了,正是想什么来什么。吃完饭,我掏出钱来放在桌子上,说:“老板娘,钱放这了,去你说的花鸟市场看看。”老板娘应了一声。到了公交站台,我发现密密麻麻的站名让我眼花,这才想起刚才忘了问是哪站,算了,还是打的吧。等了有十几分钟,一辆红色的城区小客在我的招手下缓缓停到我的面前。从驾驶座探出一个胖男人的头,问道:“老大爷,上哪啊?”“去花鸟市场。”“行,上车吧!”胖男人乐呵呵地笑道。胖男人很健谈,途中和我聊了不少关于养宠物的心得。他告诉我,他有一只成年的哈士奇,但是最近城里出台了关于限养大型犬类的规定,让他很是苦恼,打算送到乡下去,还问我要不要,可以便宜卖给我。我婉拒后,他显得很失望,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到了目的地,他递给我一张名片,说是他以前经常光顾的门店,还说提到他可以打折,我欣然接受。这是一个位于城郊的花鸟市场,周遭视野开阔,从仿古样式的门楼砖雕,到栩栩如生的精美图饰,就能体会到建造者的别出心裁。“木犀花桂”四个硕大的红色楷书字体引人眼球。难道这个富有诗意的题字就是花鸟市场的名称?就在我思虑时,一股淡淡的桂花香味窜入鼻腔,瞬间让我感到身心舒畅,走到门楼前的大理石碑,其中的文字引起我的注意。“木犀花桂”花鸟市场是以本地享有盛名的百年桂树王为落址,于2006年4月动工建造,经过7年多来的规划和打造,占地面积达10000多平米,内设300多个摊位,经营品种齐全,主要批发零售各种草木本植物、观赏鱼类、宠物、假山以及配套产品……开头的介绍已让我不由自主地心生寒意,机械式的阅读完全没有印入我的脑海,莫名的恐惧使我久久无法平静,经过这么多年,还能有多少人记得当年发生的事,难道这棵噩梦般的老桂树还活着?我无法确定介绍中所指百年桂树王是不是当年的那棵,现在只想亲眼去确认一下。市场内熙熙攘攘的气氛已经与我无关,养宠物的事已被我抛到九霄云外,我的注意力只放在指示牌上。指示牌的箭头就像是一条带领我走向记忆深处的引线,催动着我的双腿向前挪动,在害怕与好奇的双重折磨下,我见到了那颗百年桂树王。它被铁杆围成一圈,一块树名木牌上写着它的品种介绍和历史渊源。

    我兜了一圈,没放过一丝细节,细细“品味”着眼前这棵古树,既熟悉又陌生的诧异感让我心跳加速,不知道是不是喝过酒的关系,我感到有点发晕和胸闷,眼睛渐渐模糊。

第四十三章 秘密() 
就在这时,一双有力的手臂挽住我,我仿佛感觉到润子就在我身边,在完全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我确定,这是我的一厢情愿。

    等我醒来,已过了二十分钟。

    “大爷,大爷……听到我说话吗?”一个温和的声音把我叫醒。

    我缓缓睁开眼睛,看到一个穿着护士装的年轻姑娘正看着我,脸上挂满了笑容。“你是谁,我在什么地方?”

    年轻姑娘给我倒了杯温水,说:“这里是社区诊所,大爷,您觉得还好吗?”

    温水滋润着我那干涩的嗓子眼,一口大气吐出,我才发现一个挂着听诊器的年轻男人正站在我的脚边。“是你们救了我吗?”

    年轻姑娘笑道:“其实是邱医生救了你。”

    显然她指的就是那个年轻男人。

    邱医生开口说:“我替您检查过了,没什么大碍,只是有点中暑,休息一会儿就好了。小何,把大爷的头垫高一点。”随后便走向开放式的办公室。

    “你叫小何啊?”

    “是啊,您呢?”

    “我姓熊。”

    小何娴熟地把我的头慢慢抬高,同时把枕头放直,让我有了一个倚靠的地方。

    我看到这个诊所也就三十多平,除了我躺着的床外,还有另一张空床,再过去是邱医生的开放式的办公室,他正在输着电脑,身边是放满药品的置物架,所有一切尽在眼底。

    “熊大爷,您一个人来的吗,要不要给您家里人打个电话?”小何打断了我的观察,问起我来。

    “不用了。”我提高了嗓门,有点懊恼。我不知道我怎么会有如此激动的反应,一说出口,我就后悔了。

    小何一愣,没想到我会生气,便往后退了退,打算离开。

    我的声音传到了邱医生的耳中,以为我的病情有变,匆匆赶来,才发现是虚惊一场。

    我想我的反应可能和那棵桂树有关,也可能被问及家人,总之一时也说不清楚。邱医生走后,为了打破尴尬,我问小何:“你想听故事吗?”

    小何又是一愣,露出已收敛的笑容,说:“好啊!”

    我笑道:“不会耽误你的工作吧?”

    小何摊了摊手,示意这里除了我之外,根本没有其他病人。我会心地一笑,话匣子便又开了,和她讲起了从来没有提过的故事,水泽村里的怪事……

    那是我和润子从山东回来的半个月后,期间我把《道家三十六术》中的各种道术铭记于心,却发现最后一页有被人撕过的痕迹,从残存的只言片语判断出应该是写有“灭妖术”的那篇,看来什么原因还要问问蒋介正。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同时,村里的大喇叭已经持续播放了同一个内容将近一周的时间——人民公社的重大决策和政社合一的体制安排。

    当然,这不是我们一时能搞得懂的,到底今后是个什么生活状态,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吃饱肚子。

    又到了一年桂花盛开的季节,村里的老老少少都会在这段时间去摘桂花熬甜粥喝,或者做成桂花糕、泡茶,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村里的桂树长势不好,几乎都只有一人来高的零散桂树,基本上八月上旬就被手快的村民摘走了,到现在几乎都是光秃秃的树干了。润子和我都不甘心,于是他来找我,想去村外找找有没有更大、更多的桂树。我对他的提议很赞成,可是要去哪里呢,就成了难题。商量许久,还是一筹莫展。有一天早晨,润子领着大宝,急急忙忙敲响我家的门。“十二,找到桂花了,而且还很多。”润子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恨不得立刻飞过去。我不知道他哪里得到的消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