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栋梁-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孙恭苦笑道,“茂元兄客气了,唉!两百两银子对我孙家的亏空来说微不足道啊,茂元兄若是还用的着,尽管还拿去。孙家么,反正是这样了!”

    当初孙恭借给李茂元两百两银子的时候,是根本就不打算收回来的。两百两银子对当时的孙家来说,是九牛一毛,孙恭当时可是抱着权当无偿帮助李茂元的心思的。

    李茂元正色说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孙恭贤弟这说的哪里话?我李茂元此时眼见孙家落难,无力相帮,哪里还会有拖累孙家的道理。”

    孙恭眼见李茂元执意要还,也就不再说什么。

    周致因为和博野的刘龙打赌,此时家里倒是有了八千两银子,依现在周致的能力是能帮助孙家度过难关的。

    可那银子毕竟现在归属于自己,拿出来无偿送给孙家,周致可没有那么高的觉悟。要知道,帮助朋友也是有原则的,总不能让自己家再度陷入穷困,而去成全了别人吧?

    饶是他和孙恭关系匪浅,这个底线也还是要有的。况且依孙恭的性格,他又如何能让周致那样做,他如何去坑害了朋友呢。

    不过此时周致倒是突然有了一个念头,他又细细想了想,便朝孙恭说道,“孙恭兄,我和茂元兄这次既然来看望你了,那就要为你们孙家好生想想办法。”

    孙恭当即苦笑道,“老父早已说过,孙家日后再也不做这纺织生意,再也不想过这提心吊胆的日子了,日后若是再有了些许钱财,就做些小本生意,万不能和朝廷有什么瓜葛了。

    这无异于刀头舔血的日子是过够了,孙家做纺织生意是彻底寒心了,寒心彻骨啊!”

    高扬县现在可谓北方纺织业的龙头,可孙家竟然对纺织如此寒心了,足见经营纺织的艰难。

    孙恭稍稍缓了一口气,接着说道,“你们两人能有什么办法?眼下最需要做的就是尽快以公道的价格将那六十张织机卖出去。两位莫非在纺织商人中有相识之人么?”

    李茂元当即摇头,他是青苑县人,青苑县没有什么特色产业,更是没有人从事这纺织行业,他自然没有相识之人。况且他读书日久,很少关心商业,自然对这一行一窍不通。

    在孙恭和李茂元想来,周致也定然在纺织业没有相识之人。周致出身贫寒之家,虽读书很刻苦,很有才学,但毕竟是乡野之人,交友很少,见识也很少。对纺织这一行业自然也就无从了解。

    可他们没想到周致却微笑着说道,“以合理的价格卖出织机,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天无绝人之路,办法总是会有的。我们两个秀才,一个举人,我就不信了,我们就想不出卖出织机的办法,寻不到合适的买主?”

    周致说的很轻松,让孙恭和李茂元在吃惊之余,不免就有些精神振奋。

    是呀,他们都是读书人,难道读书人就连这么点儿难处都不能克服吗?要知道,读死书死读书,就是日后考中了进士为官,也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周致随后又说道,“孙恭兄,不若就安排人领我和茂元兄去看看那些织机。”

    “行!呵呵!周致贤弟能有此心,能全力为我们孙家着想,不管成与不成,为兄都是感激不尽了!”孙恭脸上洋溢出笑容,说道。

    他一边说着,一边就准备穿衣下床。不过他在床榻上病了那么久,此时身体十分虚弱,动作相当艰难,李茂元和周致急忙制止了他,道,“孙恭兄切不可随我等去,你此时还是精心养病为好。”

    外屋孙恭的娘子孙王氏听到孙恭要下床的声音,匆忙赶了进来,她泪光盈盈,焦急道,“相公不可,不可啊!外面风大,相公还是要养好身子,彻底康健才可去外面呀!”

    在周致、李茂元和孙王氏的强力劝说和阻止下,孙恭才肯作罢,又重新躺回了床榻上。不过他很快让孙王氏将那花白头发的孙老管家喊过来,吩咐了一番,让他领着周致和李茂元去看织机。

第260章 尽力而为吧() 
孙老管家还是不改那喋喋不休的习惯,他一路唠唠叨叨的说着织机坊的情况,对周致和李茂元能出手帮助孙家,为孙家想办法非常感动。

    此时天色已晚,今晚没有月亮,黑漆漆的几乎伸手不见五指。孙老管家提着一盏昏黄的灯笼在前面走着,周致和李茂元紧随其后,齐彦武则是跟在了最后面。

    齐彦武对周致今日的行为显然很有不解。不过在他想来,只要是周致哥哥要做的,定然会有道理,他则只有支持听命。

    周致和李茂元在刚刚进入高扬县城的时候,到处可闻此起彼伏的机杼声,可现在却是万籁俱寂了。

    明朝高扬县的纺织业虽说已有了很大发展,但毕竟还没有后世那种昼夜不歇的繁华忙碌盛景。

    孙家的织机坊不在孙家院内,是从孙宅出来,沿着高扬县的西街直接朝正南方向,走不出两里路,便是一处占地约有三四亩的作坊。此处作坊有一半盛放着织机,另外的一半则是作为仓库使用。

    整个作坊建造的虽说稍稍简陋了些,但也算是很有规模了,孙家能有这样一处作坊,足见几个月前此处是何等繁华。

    周致和李茂元随着孙老管家进入作坊院内,四外冷冷清清,甚是萧条。看守作坊的倒是还有几名四五十岁的老工匠。此时他们本已经睡下了,但听到外面的动静,还是很紧张的爬起来,出屋观看。

    这处作坊仓库里面已一无所有,所有值些钱财的东西已经变卖,只有织机坊内的六十张织机还是值些钱,但也不担心会有人偷走。织机庞大且笨重,不是三两个贼人就能偷走的。

    再说了,高扬县知县庞左是一位很务实,而且非常精明的知县,他是保定知府彭泽的红人,他把一个高扬县治理的井井有条,甚是太平。每天夜里,在县城内巡逻的差役们不下四五拨,而且都非常用心,高扬县都达到了夜不闭户的程度,轻易不会有盗贼出现。

    这三五个老匠人提着灯笼看清楚是孙老管家,连忙惊喜的问道,“老管家至此,莫非是掌柜的寻到了法子,度过了难关,这织机又要开织了么?”

    孙老管家哀叹道,“早已和你们说过,这作坊是要彻底关门了。老掌柜的早已和你们结清了工钱,你们也应该去别处谋求出路了,唉!你们的心意老掌柜是心领了,你们何必要一棵树上吊死呢?”

    那几个老工匠闻言,立时神色黯然,长吁短叹,甚是落寞的退回屋去。

    孙老管家也是哀叹一声,唠叨道,“唉!说起来谋生也甚是不易,这几个匠人都是江南人,他们在孙家这作坊里干了差不多十几年,都对作坊有了感情,自然舍不得离开。

    再有,高扬县虽说有不少织户,但此时都不缺人手,即使缺人手的织户也都要用年轻力壮之人。这几名老工匠虽说修理织机的技术精熟,但也不好寻到雇主了。他们都是江南人,在北方生活了十几年,也不愿意回乡去了,唉!干脆他们就在这里干耗着,可这样干耗下去,终归不是办法呦。

    哼!说起来还是那些织户有眼无珠,不识货呐!这几个匠人在老奴看来都是宝贝呐!”

    听着孙老管家对那几名老工匠甚是同情的唠叨,周致轻轻点头。

    孙老管家一边唠叨着,一边挑着灯笼领周致三人进入机坊。

    机坊内黑咕隆咚,好在有那昏黄的灯笼发出微弱的光,周致勉强能看清楚里面的景象。

    只是两个月的功夫,机坊内便遍布灰尘,到处都是蜘蛛网,一派落寞荒凉景象。

    站在一架织机前,周致仔细观察,大明此时的织机整体还大部分是木质结构,只有少量的铁件在其中。不过织机的结构以及制作都非常精良合理,俨然有了后世织布机的雏形。

    这时候没有电力,织机自然要全部由手工完成。

    在后世周致虽学习的是文史专业,但因为家乡离着高扬县不远,也就时常去高扬县,曾经有幸在一次博览会上见到过明朝织机。

    后世曾经见到的织机此时清晰出现在周致脑海,周致反复比较,确定刚才孙恭所言不虚,他们家的织机应该是在此时的大明算是比较先进的织机,价格自然也就不菲了。

    机坊内总共有六十张织机,都是一样的构造,都是精良的织机。

    李茂元对织机一窍不通,也就稍稍看了几眼之后,便站在周致身后,显得漠不关心起来。在他看来,周致其实也没必要细看这些织机,眼下需要做的是想办法将织机卖出去,至于织机是个什么样子,看与不看和想办法卖织机有什么关联吗?

    孙老管家看周致非常细心的观察织机,周致甚至亲自动手操作了几下,一副很懂行的样子,他心下不禁暗暗称奇。旋即便说道,“这些织机都是新从浙江购进来的,很是先进,拢共用了也不到三个月了。

    在整个高扬县,我们孙家这些织机也是最为先进,首屈一指的。哼!那些黑心商家真是可恶,还装成不识货的模样,想趁机狠狠坑害一下孙家,唉!这年月,处处可见落井下石的小人呐!

    哼!老奴岂会不知他们的心思,他们是早已对这些织机羡慕垂涎不已哩!”

    周致听孙老管家这样说,心里更是有了底。随后轻声说道,“老管家且放宽心,既然周致打算帮助孙家想出办法,那自然会让这些织机派上合理的用场,卖出公道的价格!”

    孙老管家当即一愣,连声道,“少爷若真是有办法将这些织机卖出去,且价格合理,那可是帮了孙家的大忙,是孙家的大恩人呐!

    老奴先行谢过少爷了,谢谢少爷!”

    这孙老管家果然对孙家情深,竟然情不自禁的朝周致深深鞠了一躬。

    周致连忙还礼。

    李茂元听周致这样说,一时也很激动,旋即问道,“周致贤弟,,莫非你真有办法寻到买主,能让孙家这些织机卖出公道的价格?”

    周致轻笑道,“尽力而为吧,我等还是先行回孙家,再做详细计较。”

第261章 小侄全要了() 
周致等几人直到现在晚饭都还没有吃,现在孙家是那样的情况,他们也不好回去劳烦孙家,给孙家添乱了,索性就在高扬县城找了一家小吃铺子。

    小吃铺子眼看要打烊关门了,几人匆匆吃了便直接回孙家。

    孙恭的老父亲孙连这些天一直在外奔走,寻找能出合理的价格买下六十张织机的买主。怎奈今日又是一次无功而返,周致等进门的时候,孙连才回来不久。

    孙连见到儿子孙恭竟然因为有要好的两个朋友来看望他,而病情大好,那颗沮丧的心情才有了些许好转。当从孙恭口中得知周致两个人还要为孙家想办法,尽快以公道的价格卖出织机,他虽说不抱什么希望,但也很是感动。

    周致等进门,孙连自然好一番热情寒暄。此时的孙恭还是不能下地,他们几人索性就在孙恭的卧房里,直接谈起织机的事情来。

    周致很平缓的说道,“伯父,小侄和茂元兄刚刚看过了那些织机,织机确实很先进精良。小侄有个想法想和伯父谈谈。”

    孙连说道,“贤侄能在我孙家落寞之时,还来看望孙恭,足见贤侄两人不是那种势利小人。贤侄两人还能为我孙家想办法,谋出路,这更是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