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栋梁-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恭则说道,“娘亲这几日照顾孩儿好生辛苦,今日孩儿见到茂元兄和周致贤弟分外高兴,孩儿的病也就好了多半,娘亲还是去歇息一会儿吧!”

    孙恭能一下子很利落的说出这样一番话,更是让孙夫人欣喜不已,道,“好,我儿真的是好起来了,好啊!为娘这就去歇息!”

    孙夫人随后便走出屋去。

    对这样一个老夫人来说,其实家里败落了并不重要,家里的银子多与少,日子过的穷与富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健康,尤其是她的独子能身体康健,那便是她最大的幸福了。

    孙夫人走了之后,孙恭的妻子孙王氏见到孙恭确实精神好转,也就放心不少,索性就朝周致和李茂元微笑着福了一福,随后悄然退到了外屋。

    她是一个很知礼的女人,很懂得女子三从四德的道理,她知道男人们要谈事情了,她一个女子是断然不能插嘴,也不能参与的。其实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相公身体陡然间好起来,相公那抑郁的心情得到了缓解,那就是对作为妻子的她的最好安慰了。

    孙恭斜坐在床榻上,又朝周致二人欢喜的笑笑,这才说道,“其实我的病都是心病,孙家只是一夜之间就败落了,孙家一时树倒猢狲散,那些平时里在我们孙家跟前总是摇尾乞怜,笑脸相迎的人一下子变了一副面孔,都来上门逼债。还有那些昔日里非常恭顺听话的下人,也一下子抢走了孙家不少东西,逃走了。

    唉!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这个世界真是太过可恶了。”

    孙恭很是气愤的说到这里,又是长叹一声,接着说出了孙家败落的具体缘由。

    孙家早在十几年前就开设了纺织作坊。因为开始的早,经营也很是得法,只是十来年的功夫孙家的纺织业就在高扬县,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虽说不是高扬县整个纺织业的龙头老大,但也跻身前列。孙家也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敬仰,孙家的人脉也就广泛起来,常常是门庭若市,宾客如云。

    孙家所产出的纺织品都是要运往浙江一带,孙家和浙江其中一户张姓纺织家族搞好了关系。这张姓家族和朝廷中一位叫李广的公公关系匪浅,所以他们所产出的各种纺织品都是通过李广作为贡品,进献给朝廷。

    大明朝廷每年需要的纺织品多不胜数,那张姓家族也就从中的获利颇丰。张家富足了,自然少不得带动高扬县的孙家,所以孙家才会迅速风生水起。

    孙家的纺织业俨然是越做越大的节奏了,他们从各处收购来的丝棉,纱线等进行纺织。久而久之,那些囤积丝棉纱线的商家便和孙家有了合作关系。所以孙家都是从哪些商家先收购了货物,等着纺织品卖出去才给他们结算银子。

    可就在两个月前,孙家生产出一大批纺织品运往浙江张家。可张家却突然翻脸,说孙家的货物都是次品,他们非但不给孙家银子,反而说孙家的次品让朝廷震怒,张家也就断绝了纺织品进献给朝廷的生财之路。

第258章 蠢笨的政策() 
孙家那一大批纺织品价值足有五万两银子。这样一来,五万两银子一下子打了水漂,孙家旋即就陷入了危机。要知道,织就那些纺织品的原材料可都是孙家从各处的商家赊欠而来的,而且现在孙家的发展也借贷了不少人家的银子。

    当商家和那些债主们得知了孙家的情况,一下子就来孙家讨债。好在孙家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也积存下了些银子,很快偿还了三万多两,剩下一万多两的亏空,只能是变卖家产来偿还了。

    孙恭的父亲孙连将家里的东西低价卖出,又得到了七八千两银子,这样算下来还有差不多四千两的亏空。

    在以前,四千两银子对孙家来说还真算不得什么。可现在家里在一夜之间败落,四千两银子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了。

    家里现在剩下的只有这处祖宅,和作坊里的六十张织机了。祖宅若是卖了,孙家就要流落街头,无家可归了。况且就是将祖宅卖了,也不过是几百两银子,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织机的价值倒是在五千两银子左右,可是这些织机都是从江浙一带购来的高档织机。此时孙家败落,那些落井下石的其它织户哪里能出到五千两银子,最多给到的也不过是两千两。

    价值五千两的东西只能卖两千两,孙连岂能忍心。况且就是卖了两千两,还是不能弥补亏空,孙家一样的还是不能生存下去。

    好在孙恭的父亲孙连身体还算不错,受打击的能力也是不低,在这样的危机交困的时候,他竟然还能挺住,此时正在四处奔走,寻求一下子能买下这六十张织机,而且能出个高价的买家。

    可是孙恭就不行了,眼见甚是兴旺的家里一下子落到这般田地,天天有债主上门逼迫,以前的那些好友现今都要躲着自己,好像见到了瘟疫一般,他饱尝到了人情冷暖,精神受到了很大打击,也就跟着一病不起了。

    孙恭生病,对孙家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让他父亲孙连和娘亲孙夫人整日几乎以泪洗面。

    两个月过去了,孙连还是没有寻到买家,可也终于弄明白了这次送往浙江的纺织品出现的问题。

    事情并没有出现在浙江张家身上。张家所言不假,他们的所有货物被朝廷扣下,一分银子都没得到。现在的张家和孙家一样,也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窘境。

    朝廷里的那位李广公公,他和张家的关系的确不差,这些年来的合作,李广从张家也赚取了不少银子,得了不少好处。可这次李广突然翻脸,原因是弘治皇帝下令在江南一下子就建立了三家织造局,分别是江宁织造局、苏州织造局还有杭州织造局。这三家织造局由皇帝亲自委派提督太监去监管。

    当时弘治皇帝给几个太监的旨意是要么生产出好而且造价颇低的织物,要么就全部赶出宫去,去到凤阳守坟。

    主管三家制造局的太监自然尽心尽力,想尽办法,他们竟然很快生产出了技艺很高的织物,其中各种花纹图案的妆花纱、妆花罗、妆花锦、妆花缎等极具特色,而且造价也低了很多。

    弘治皇帝突然下了这样一道旨意,也是迫不得已,这还要从明朝的对外贸易政策说起。

    其实从唐代以来,对外贸易就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成分。特别是到了宋朝,朝廷更是学会了利用对外贸易来发财,建立了一系列的海外关税和专卖制度,将朝廷的受益做到了最大化。所以在宋元时期,有“商船靠岸,黄金万两”之说。

    可是到了明朝,不得不说明朝的对外贸易蠢笨到了极点。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于贫苦农民,还做过和尚,他对于经济、金融、商业都是一窍不通。然而在他手上建立的对外贸易制度却固化在了整个明朝的血液之中。因此便出现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大明后来的皇帝们其实也想继承宋元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但由于无知蠢笨,朝廷不仅不能通过对外贸易赚钱,而且还是做一次陪一次,大赔特赔,成了巨大的财政包袱。

    大明朝廷实行了海禁,皇帝和很多官员都以为海外诸国与大明的贸易不是互惠互利的行为,而是皇帝对海外诸国的一种恩赐。皇帝和官员们蠢笨的以为海外诸国的人远渡重洋来到大明,唯一的原因就是仰慕大明泱泱大国的德化,他们是前来朝贡的。朝廷把各种海外商团都当成了外交使团,而并不当成做买卖的商人去对待。

    所以海外诸国的人来了大明做买卖,他们必须要把他们伪装成外交使者,才会得到大明朝廷的批准,将他们的货物输入大明。输入大明之后,大明朝廷还不允许他们自由买卖,只能是统统交给大明朝廷,算作是贡品。

    而大明皇帝则是非常慷慨的赏赐给这些外交使者们大量的钱物,其中自然包括大明的各种丝织品。

    皇帝对他们的赏赐不仅能抵充海外使者们所带来的货物的价值,还要比通过自由买卖赚的更多。

    呵呵!这样的情况下,来大明的外国使节自然就遍地开花,比比皆是,接踵而至了。

    大明的这种对外贸易政策不仅不能使朝廷赚钱,反而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到了弘治时期,国库单单是这种对外国使节的赏赐每年就不下千万两银子,国库哪里能支撑下去。

    没有办法,弘治皇帝便想到了降低成本,首先从丝织品开刀了。在他想来,丝织品的价值降下来了,他对外国使节的赏赐还是原来的数量,但却节省了开支,这绝对是个很好的办法。

    李广是皇帝身边的人,自然知晓了皇帝的心思,他知道皇帝并不是冲着他来的。但他在宫里混的久了,善于审时度势,李广为了讨好皇帝,索性就对张家下了一次黑手,将织物全部没收,无偿献给了朝廷。

    反正有了江南这三家织造局,朝廷再也用不到浙江张家了。李广和浙江张家的合作也就戛然而止。

第259章 办法总会有的() 
客观的分析,孙家出了这样的事情,说起来宫里的的那太监李广自然罪不可恕,可这事也不能全赖在李广身上,朝廷和孙家自己都要负一定的责任。

    弘治皇帝下了旨意,饶是李广现在正在走红,但他毕竟是奴才,他必须还要小心谨慎的围着皇帝转。借着坑害张家和孙家的机会来巴结讨好一下皇帝,也好让他以前将纺织品的价格弄的老高的过错有个挽回。

    须知很多人在切身利益跟前,首先考虑的是自己,一句话,李广要混下去,他出这样的下策也在情理之中。

    周致作为后世而来的穿越众,对弘治时期的大太监李广还是有些了解的。李广善于作符录法术和祈祷祭祀,他以此来蛊惑弘治孝宗皇帝,在皇帝跟前得授传奉官,而盛极一时,行其奸弊。

    对于这件事,弘治皇帝若是没有那样一道在江南建造三家织造局的旨意,想来孙家也不会出了这种事,他们和浙江张家的合作关系定然还会保持,孙家的纺织还会蓬勃发展。

    可孙家既然作为商人,既然想持续发展纺织,那也应该审时度势,密切观察张家和朝廷的动向,提前做好防范才好。可是孙家却一味的依靠浙江的张家,一味的相信李广,那他们能有今日却也并不意外。

    眼下孙家最需要解决的自然是以合理的价格卖出那六十张织机,偿还了所欠下的债务,才可安稳下来。

    此时的孙恭将事情原原本本说完,又是一声长叹,刚才因为见到周致和李茂元而兴奋的眼神很快又暗淡下来。

    周致和李茂元自然对孙家的遭遇表示无比同情。

    不过也只能是同情安慰了,孙家的遭难说到底与朝廷政策有关,与皇帝和皇帝非常宠幸信任的大太监李广有关。无论是皇帝还是李广,他们两人哪里会有能力去惹他们,哪里会有能力去影响他们?

    至于此时无偿帮助孙家,李茂元自然是没有那个能力。李茂元直到现在还欠着孙家两百两银子,即使在高昌镇上和他表哥开了一家十里飘香酒楼,但酒楼开业不久,盈利也还甚微,哪里会有余钱来帮助孙家度过难关?

    不过李茂元很快就拿出来了两百两银子,放在桌上。说道,“孙恭贤弟,为兄前些阵子借你的两百两银子,今日为兄带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