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西风烈-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限于兵力有限,不能同时和众多的西域国家开战,张辽就利用“逸而劳之,亲而离之”的策略,外加远交近攻的手段,用了半年的时间,终于如愿以偿的将和西域四大强国并不和睦的那七八个小国,给拉拢了过来,当然了,在拉拢的同时,张辽也是让他们领教了自己的雷霆手段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给这些投诚过来的小国,收拾的是服服帖帖的。

    等把这七八个小国的实力收入囊中之后,张辽又利用三个月的时间,从这七八个小国的兵源中,精挑细选出来两万千人,然后打乱他们旧有的国籍限制,让他们混编成两个万人队,之后分别交到了徐晃和高顺的手里。

    徐晃和高顺可都是练兵的高手,这些西域士兵本就长得身高体壮的,身体素质那是没得挑的,所欠缺的也只是协同作战的能力和战术素养了,有了徐晃、高顺三个月的调教,这两万西域士兵的战斗力,明显比之前提高了不止一线,放眼西域,他们的战斗力足以当得上是首屈一指的了,两万人足以和普通的六万西域士兵对阵而不落下风了。

    这两万西域士兵的训练告一段落之后,张辽集结优势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率先向四大强国中实力较弱的龟兹发难。张辽之所以把目标盯在龟兹,一则是是因为龟兹的实力并不太强,相对较为容易被攻破;二来龟兹是四大强国中,距离大宛最近的国家,攻破龟兹,有利于将大本营连成一线,占据地利上的优势。

    面对张辽数万大军的强势猛攻,龟兹未能撑过一个月,国都便宣告被攻破,龟兹王族悉数被生擒活捉,无一逃离。龟兹古国,至此便算是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了。

    攻下龟兹之后,张辽马不停蹄的整顿兵马,将临时的大本营迁到了龟兹的国都,兵锋直指西域内圈剩余的三大强国。之所以放心的把大部分兵马集结到龟兹旧都,是因为经过大半年的治理,最早臣服的五个小国,在汉族人先进的文明熏陶下,现在已经兴不起反抗之心了,而且为了防止他们在后方暴乱,张辽早就将这五个小国的兵马进行了打散混编,令他们彼此之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一切的号令都以张辽为尊,所以张辽很是放心的给了马岱五千精兵,让他留守大宛,作为后方的策应。

    张辽相信,经过近一年时间的锤炼,文武双全的马岱,足以担负起镇守后方的任务了。

    其实不光是最早臣服的五个小国,后来把张辽离间、拉拢的七八个小国,也已经基本失去了哗变的可能了,他们的兵力和那五个小国一样,也已经被打散混编了,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实力在张辽的后方兴风作浪了。

    只不过因为第二批投诚的这七八个小国,归附的时日还短,所接受的汉族文明还不深,所以张辽对他们并不是十分的放心,才会将马岱留在后方,以防变生肘腋的。

    下一步,张辽兵分两路,一路由他亲自率领,率领一万大汉精锐和两万西域精兵,从龟兹出发,一路向西攻打焉耆;另一路由徐晃率领,统领两万大汉精锐和一万西域降军,向东兵发楼兰,做出了一副齐头并进的姿态。

    战斗进行到这个份儿上,西域各国也都看清了大汉精锐强悍的战斗力,哪怕是本为西域的那些士卒,只要经过汉人的训练,立刻也会变的厉害起来,此刻见到张辽徐晃分进合击,焉耆和楼兰哪敢怠慢?连忙集结兵马,在防线上布下了重兵,而且还呼朋唤友,将与自己国家交好的小国也都拉了过来助阵,准备和张辽、徐晃决一死战。

    谁料,就在张辽和徐晃率部快要抵达焉耆与楼边边境线上的时候,这两支人马忽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让做好了抵抗准备的焉耆和楼兰茫然不已,不知道汉军究竟要做什么。

    然而,他们的迷惑并没有持续太久。数日之后,两国的探马便得知,张辽和徐晃两部人马原来摆出强攻的样子,其实就是烟幕弹,他们在扬武扬威的虚晃一枪之后,两部人马一前一后的来到了高昌,对高昌发动了两翼夹击,准备不足的高昌接连丢城丧土,眼看就要步龟兹的后尘了,不得已之下,高昌国君向焉耆和楼兰发来了求援,请求这两个国家出兵。

    可是,这两个国家就算是有心帮忙,却也是鞭长莫及了。先前为了防止张辽、徐晃的进击,他们把大部分的兵力都布防到了边境线上,现在想要在短时间内抽调回如此数量庞大的队伍,那绝不是三五日之内能做到的。

    更令高昌国君感到绝望的,是张辽和徐晃此前佯攻的进攻路线选的十分巧妙,这两条路线,都是距离高昌最远的路线,焉耆和楼兰明摆着是被张辽给算计了,不但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兵马钱粮,甚至对高昌的危机,也只能是眼巴巴的看着了,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抽回兵马,对高昌施以援手了。

    短短二十天,焉耆和楼兰刚刚将援军派到高昌境内,高昌的国都便被攻陷了,高昌国君被徐晃一斧斩杀于马下,高昌国的皇亲国戚和一班大臣们,死的死,投降的投降,高昌国就此步了龟兹国的后尘,永远的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上。

    攻破了高昌之后,张辽还不满足,他留下徐晃和马休驻守高昌国都,自己和高顺衣不卸甲的又指挥着部下将士们,对焉耆和楼兰的援兵进行了一场伏击,趁着两国援兵犹豫未定,不知是该继续向前趁汉军疲惫攻打汉军,还是该就此退回各自国家的时候,张辽和高顺率军如神兵天降,出现在了两国援兵的眼前,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各自损失了数千兵马之后,狼狈的逃窜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焉耆此次率军来援的最高将官,是被马铁亲手斩杀的,这也可以算作一个不小的功劳了。

第二十二章 远征西域(六)() 
在伏击了焉耆和楼兰两国的援兵之后,张辽仅仅给部下将士们半日的休息时间,半日之后,在夜幕的掩映下,张辽又率部神不知鬼不觉的向焉耆和楼兰两国的本土逼近,每日夜行,白天潜伏,一路上小心翼翼的隐藏行迹,成功的避开了敌人的探马。

    按照之前张辽在攻城略地时的习惯,每次征服一个或者几个小国的时候,他都会停下来对所征服的地盘进行一番整顿,而不会立刻发动新的进攻。将近一年来,这个习惯从未改变过。

    所以在高昌被攻破之后,焉耆和楼兰两国的国君,根本就没想到张辽会一反常态,连最起码的修整都没有,便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直到张辽带领着高顺、马铁逼近到焉耆的边境线上,焉耆的探马依然是毫无所觉。

    为了掩护张辽的进兵,坐镇后方的徐晃和高顺则是一边整顿刚刚被灭国的高昌,在当地推行汉人文化,一边还虚张声势,营造出大量兵马集结高昌的假象,进一步迷惑了敌方派出来的探马,误以为汉军的主力还停留在高昌。

    等靠近了焉耆的边境之后,张辽并没有立刻发动进攻,而是命令部队悄悄地潜伏了几日,等前来援助焉耆的那几个小国军队,先后离开之后,焉耆的防御力量和警惕性都处于最薄弱的时刻,他才下令部队发动了雷霆一击,毫无准备的焉耆军队被张辽所部将士打的溃不成军,仅仅过了三日的时光,张辽便攻占了焉耆一半的国土,率部围困住了焉耆的国都,还阻断了城外的水源,令焉耆国君成了瓮中之鳖。

    面对兵临城下的汉军,焉耆国君在组织了三次突围之后,绝望的发现,汉军则战阵就仿佛是铁桶一般,汉人神奇战阵的玄妙,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只知道向前冲杀的焉耆军将士,在汉军神妙的战阵之中,就像是没了头的苍蝇,只能是任人宰割,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更糟糕的是,焉耆临近国都的驻军,星夜赶来驰援,可却被张辽摆下的易龙太乙阵,以守为攻,将援军一一击败,彻底断绝了焉耆国君和城中军民的全部指望。

    突破未果,援军被击退,城中的水源在数日之后又消耗光了,无可奈何之下,焉耆的国君只好出城投降,将焉耆国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国君大印,双手敬上。

    焉耆国君投降之后,另一半国土上驻守的焉耆将士们,立刻没了底气,不少地方驻军在他们的主将带领下,来到昔日的国都向张辽请降。但也有一些硬骨头的将领,是死不肯投降张辽,依仗着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熟悉,利用各种地形进行顽强的抵抗着,对这些抱定必死之心的焉耆人,张辽一时之间倒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也只能暂缓进度,放慢了攻打最后一个西域强国——楼兰。

    在平定焉耆残部,推行汉化的过程中,张辽从后方调来了一万大汉精锐,外加高顺刚刚训练了一个月的八千名西域士卒,用以固守焉耆。率领后防部队前来的大将,乃是徐晃,随军参谋为杨阜,此外,智谋出众的马休也随同一起前来。

    张辽将这一文一武叫来的用意,除了要稳固现有的胜利成果之外,也是想能够加快平定西域的进程。待后方部队到来,张辽把内政的一切事宜都交给了杨阜去运作,又让徐晃加紧训练西域新兵,争取能早日为己所用;张辽自己则是把精力全部放在清缴焉耆残部上了,这些负隅顽抗的残军不除,就像是一个钉在心头上的钉子,迟早会酿成大患,想要进行下一步的征伐,必须要先解决这些到处乱窜的老鼠们才行。

    西域四大强国仅存的楼兰,不想坐以待毙,他们联合了其他一些小国,纠集了十万大军,号称三十万,在各个国家的国君或是统帅的带领下,对张辽已经掌控的地盘进行大举反攻,试图在最后关头能够团结在一起,将不利的局面彻底翻盘。

    如果在战争的一开始,西域各国能够像现在这样精诚团结,亲密无间的合作,那张辽是绝不可能踏平西域的,可是由于各国当初之间各怀鬼胎,再加上张辽在杨阜和成公英的谋划下,巧使连环离间之计,进一步放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将西域数十个国家,一个一个分割开来,这才导致了如今西域四分之三的地盘落入张辽手中。

    挨了打,吃了亏,西域各国才想起来联合对敌,进行最后的反扑,未免有些为时已晚了。就像是一个生病之人,起初自持身体强壮,得了病之后认为没什么大事,坚决不肯吃药,等病症遍布他的全身,他再想靠药石来进行自我救治,那无疑是痴人说梦了。

    在徐晃和杨阜的帮助下,张辽带着马休和马铁两兄弟,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肃清了焉耆境内的残军,彻底消灭了焉耆最后的一股抵抗力量,让焉耆这个国家名词,也归于尘土。

    近一年来连续不停的征战,张辽部下三万远征军现在只剩下了两万多人,且已经疲惫不堪了,为此,张辽再一次停下了脚步,暂缓进攻楼兰以及归附于楼兰的几个小国,以便让部下的将士们得到充分的休息。

    进攻的脚步虽然暂缓了,可整顿的进程,却是片刻也没有停留。张辽依旧是不遗余力的对得到的地盘,大力进行汉化,促进汉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融,逐步的增强着西域人对汉人、汉文化的认同感,渐渐地消弭掉他们内心深处的反抗念头,逐渐融入到了大汉的整体环境中来,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趁着这段没有战事的时间,张辽再次派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