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寻途-第3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青山听罢眼珠一转,嘴里说到:“哦!考察一下,看看这里的环境。”

    没说是修缮,还是怎么的,让老先生自己想去。那样,老先生出去说,也不要紧。

    很快,轿车开到了江边。在一个由花岗岩砌成的高高的台子上,李青山和胡建民看到一个被烧成灰烬的废墟。

    “这里就是滕王阁了,那个石匾就是最好的见证。”随着刘老先生的指点,他们确实看到了一块高两米,宽有八十几公分的石匾。

    倒在废墟上的石匾,上面写着‘滕王阁’三个大字。不过,再看周边,除了一片瓦砾之外,什么都没有剩下。

    废墟是李青山喜欢的一种模式,要是滕王阁还是原先的样子,恐怕这里早就人满为患了。他相信,就是有藏宝图什么的,也不能以纸质纸张留存于世,肯定是另外一种形式。只要是留有一些线索,供后人探查,藏宝之人留下来的一定是永久的东西。

    首先,李青山他们在废墟上探查那些石碑和石刻。只不过,小一点的基本上都被人拿走了。大一些的,还真没有什么。除了那个躺在废墟上的碑文之外,竟然没有别的什么东西。

    翻查了四周的石刻,一些柱子和材料也都没有放过。可是根本没有他们要找的东西。

    然后,李青山和胡建民开始向地下探查了。这地下探查,主要是找地下的通道什么的。可是,连着挖了好几个地方,挖出来的几乎都是瓦砾。

    阁子的建筑面积得有五六百平方米,按照李青山这样的挖法,就是到了明天,这里的地面也都弄不完。

    看着刘老先生走到了远处,胡建民把李青山喊了过去,嘴里说到:“这里的东西几乎都让人拿走了,这样找肯定不是办法。你先前分析,要是真有传说的藏宝图,这东西一定是能经得起岁月的轮回。难道藏东西的人不知道滕王阁早晚都得被毁?自从建立了阁子,从唐太宗时起,到了唐玄宗,也都被毁了一次。你说?”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信息刻在石头上,还不能让人看出来,这个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可是这些石刻什么的,都被人拿光了,去那里找去呢?”李青山有点犯难。

    “不如这样,我们去这里的饭店试试。用高价收购的方法,看看能不能收到一些有用的线索。我估计,那些石刻,就在周边人家的院子里。”胡建民来了主意。

    “嗯!也只能这样了。收完了,就把这些东西统一放在这位老先生那里吧!老先生对这事儿上心,再重建的时候,肯定能够拿出来的。毕竟这是流传了千百年的一个阁子。”李青山说到。

    江边饭店还真不少,李青山他们选了个稍微大一点,干净的饭店走了进去。

    跟着店老板说明来意,店老板很是热情的说到:“是的,那些石头都被附近的人拿走了。也有被日本人拿走的。”

    听到这里,李青山的心就‘咯噔’一下。凡是和日本人扯上关系的,都不能小瞧。

    “他们拿走的都是什么?能说说吗?”胡建民问到。

    “是一些历代文人的真迹,也有一些书画。你们知道,这里在二六年就被毁了,所以不少东西都流落到了民间。小鬼子就在这里收购,或者是抢夺走了。”饭店老板说到。

    “看看能收多少吧?刘先生,要是遇到有用的,直接放在您那里,怎么样?”李青山对着刘老先生说到。

    “哦!求之不得。可是,东西放我那里,你们什么时候用?”老先生看那样子,对这里很有感情,巴不得立马建好。

    “嗯,这个,得一段时间。这样,东西放您那里,我给您留些保管费。”李青山说到。

    “嗯!行!要是政府出钱的话。”老先生没有客气。他知道,这些珍品要是放在他那里,他也能学到不少书法真迹。

    达成了协议,李青山就让饭店老板开始张罗。本来就是中午饭时,再加上饭店在这里人缘不错,人们很快的抱着石头雕刻什么的来了。

    东西要放到刘老先生那里,他自然就成了鉴别真伪的‘专家’了。

    两个多小时以后,东西都快堆成小山了,李青山和胡建民也没有看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这些石刻,除了一些名人的真迹外,还有一些字画。字画李青山只是看了看,就让人拿走了。因为字画要价太高,他们根本买不走。石刻什么的到是没什么说的,给个百十块大洋就留下来了。这对收藏这些石刻的人来说,那也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到了最后,李青山不得不亲自开车,把这些石刻送到刘老先生的住处。

    一千多块大洋花没了,石刻的收购也到了尾声。饭店的老板因为李青山给了一百块大洋作为占地费,他开始安排李青山二人和刘老先生吃饭了。

    通过鉴赏石碑和石刻,让李青山和胡建民对石刻和石雕的艺术明白了不少。饭间,胡建民说到:“一会,把那个石匾翻过来看看,送到刘先生那里,我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就那块石匾啊?我看你们还是不要动。没见着一切留在废墟上的东西都被拿走了,唯有那个石匾没动吗?”饭店老板说到。

    “这个还有什么说道不成?”李青山问到。

    “没有说道,原因就是那个石匾是个赝品,这里的人基本上都知道。”饭店老板得意的说到。

    “赝品?那真品在那里?”李青山觉得石匾有故事。

    “嘿嘿!不瞒您说,真品就在本店里。不过,我可不卖。这块石匾在我家都成了镇店之宝了。自从明朝时候,就有我家保管着。看可以,但是不卖。看你们这样辛苦,等会去后院看看吧!”饭店老板还真是个实在人,把这个饭店的镇店之宝都说了出来

第486章七星之始() 
既然让看,李青山当然要看了。刘先生也是迫不及待看着李青山,那意思,你可看吧!那可是名家的手记。

    饭店老板领着三人来到后院,在后院的一个棚子里,一块宽有八十公分,常约一米八的匾额被饭店老板抬了出来。

    “你们看这字,是不是名家之手?”饭店老板问到。

    李青山哪知道是不是出自名家之手啊?对于古代的书法,他还真就没有什么研究,只好看向胡建民。胡建民把手一滩,那意思自己也不认得。

    刘老先生挤上前,用手指着匾额说到:“小篆,绝对的小篆体。”

    “老先生,您认识这字?”胡建民问到。

    “多少还能认出‘滕王阁’三个字,是春秋时期流行的小篆体。这个小篆体,李斯是开山鼻祖。后来人很少用了。这个小篆体是谁写就的呢?”刘老先生一看就是痴迷碑文的主,不由得沉思了起来。

    “嗨!哪有那么麻烦,在它后面还有很多小字,我都不认得。”饭店老板说完,示意伙计把匾额翻转过来。

    匾额被翻过来后,李青山几个人看到,后面的字也是小篆形式写上去的,不过是竖着写的。在匾额的左侧,还有几个点,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哦!这是唐朝的著名书法家李阳冰的字,没错!这下面有落款,是少温。对了,我说的吗?李阳冰,字少温,当涂人士。老板啊!我把这十块大洋给您,我拓一张啊?”刘老先生眼睛雪亮的对着饭店老板说到。

    “哎呦!老先生,你这是瞧得起我,还给什么钱啊?又不是拿走,只是拓印。伙计,去准备纸张,让老先生拓印。”饭店老板也很高兴。

    “老先生,您确定这是唐朝之物?”李青山指着石匾问到。

    “是!可以肯定的说,是中唐时期的文物。而且,这个李阳冰是当时的书法大家。颜真卿知道吧?李阳冰的名声不次于他。他们可是一个时期的人物。”刘老先生说到。

    “李阳冰?可没有听说过。”李青山看着胡建民说到。

    胡建民也摇摇头,看向了饭店的老板。饭店老板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嘴里说到:“这历史的东西可别问我,我也是一窍不通。这只是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其他的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嗨!你们先别说话,让我仔细辨认一下。哦!这是李阳冰应李白所托,特意制作的这么个匾额。你们看,这里写着‘余应十二所托,特书此匾,以示慰藉’。这是李白死后,李阳冰所做之物。”刘老先生激动的说到。

    “李白?怎么又跟李白扯上关系了?”李青山看了一眼胡建民问到。

    “你们不知道?李阳冰乃是李白的族叔,而且李白客居在当涂,就是住在李阳冰那里了。知道著名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吗?就是在那个时候写的。当时,李白六十一岁,第二年就去世了。”刘老先生得意的说到。

    “哦!还有这样的事儿?能说说吗?”李青山和胡建民对这件事可没有听说过。不过,现在只要跟李白有关系的事儿,他们都想知道。

    “嗯!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就把我知道的典故讲一讲,就算是普及这首诗的常识了。在当时,李白别看仕途坎坷,可是他的诗句非常受推崇。同时,李白也结交了不少天下豪杰。什么文人墨客、江湖侠士,杜甫和贺知章就是其中的一批。而这个汪伦也是一个。当年,汪伦给李白去信,说他们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就把李白吸引了过去。你们知道,李白非常喜欢桃花,不是有‘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老先生也是个奇葩,竟然能把桃花庵这首诗,一点不落的背下来。

    看到大家都像看怪物似的看着他,老先生不好意思的说到:“哦!扯远了。我的意思是,李白喜欢桃花,又爱饮酒,所以被汪伦弄到了他家。到那里一看,那有什么万家酒店作坊啊?就是一间叫万家酒店的饭店。十里桃花也是骗人的,只有一个方圆十里的桃花潭。但是,汪伦对李白招待的特别好。临行前,李白被感动了,就做了这首赠汪伦。”

    ‘啪啪啪’,李青山第一个领头鼓起了掌,嘴里说到:“老先生讲的精彩,让我们耳目一新。这些字,您都认识吗?”

    “一部分认识,一部分得研究一下。”刘老先生很实在的说到。

    这个时候,伙计拿上来纸张和油墨,准备替老先生拓字。

    老先生接过墨笔,亲自弄了起来。当他刷到最后那几个小点时,停住了。

    “老先生,您为什么不把那里也拓下来啊?”李青山看着那几个小点问到。

    “哦!古人没有商标,又爱标记个东西,也是受修道的影像,在末尾画个北斗星什么的,以示神秘。那个就不用了!”老先生说到。

    可是那几个小点,在李青山看来,才正是这块匾额留存下来的意义。因为他看到,这些小点足有七个之多,又不在一条线上。说是北斗七星的组合,可是在李青山眼里,怎么看怎么像寻宝图。

    “哦!”李青山语气很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