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寻途-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挣钱,拿什么养活自己的女人啊?

    双城子市在当天就派出来十个采伐工,他们可是用机械采伐的。他们两个人拿着一台机械,说是放树用的。

    这个‘新式武器’以前李青山他们没人见过。苏联人告诉他们,这是能装油的锯,比他们手里的二人夺管用多了。苏联人所说的二人夺,就是一个两面有把的长点的铁锯。两个人一组,用来放树用的。

    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没用上十句话,十个使用油锯的苏联伐木工和三十多个用二人夺的伐木工打起了赌。他们要比赛,看看谁伐倒的树多。

    这回乐子大了。李青山马上告诉李世忠,伐木可不是玩笑,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

    李世忠又好顿的解释,才让那些年轻人消停了一些。可是赌约照旧,都相互不服。李世忠也就这这个空,见识到了苏联人的说话,学会了不少伐木专用词。

    伐木的第三天,张氏兄弟带着马套子团队进山了。他们负责把木材集中到一起,然后再负责装运到改装过的卡车上。卡车的司机负责把木材运送到河边,然后再由李世忠组织的人归楞。每两车一个垛,等到来年开春好下河。

    一月十五号,伊万飞到了双城子。下了飞机就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农场。看到野猪河北岸堆放的木材,伊万感慨的说到:“杰克,你太厉害了。这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改变的。”

    确实如伊万所说,他带来了两个水利方面的专家,对野猪河上游做出了评估。结果是完全可以在野猪河上游建立水电站。

    然后,伊万又告诉李青山,潜艇得后天才能到大连,三天后到达这里。他已经派人在港口砸冰了,潜艇在那里把王双全和纯子带上岸。以后,这艘潜艇就归李青山所有了。

    另外一个事儿是伊万把李青山副市长的任命书带来了,他可以去双城子就职了。

    针对这件事,李青山处理的非常低调。他只是把任命书送到了双城子,然后直接回到了农场。不是李青山不理政事,而是农场这里更适合他。弄个副市长的名头,是方便在这里干事儿。

    红旗农场这里改变的不仅仅是野猪河北岸堆起的木头楞垛,而是人们的心里。农场按照李青山的设想,建好了水电站,那方便的可不是整个红旗农场,而是离它近的不少地方。人们的生活有了盼头,脸上自然的就露出了笑容。特别是那些退伍的转业军人,工作起来根本就和苏联政府的人员不一样。

    重新工作的他们,以前酗酒,怨气冲天的毛病没了。并且不再受工作时间的限制,想干到什么时候,就干到什么时候。因为,李青山下达的是工作任务计件制。也就是说,拉的木材越多,挣得工钱也就越多。

第171章玛利亚的婚礼(一)() 
要想用计件的办法,整个生产木材的工序必须都用到检尺这道工序。所以,检尺就成了重中之重。检尺人员也就成了焦点。所以,胡建民他们干的活,是李青山能拿出多少钱,赔挣钱的关键。给工人们检少了,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检多了。李青山要赔钱的。

    胡建民他们想出的办法是:把整个原木从上到下都去掉枝丫,从头开始,每隔一米段成一段,然后量出直径,用圆柱体是体积计算材积。之后再把每米的材积相加,最后得出小头直径十六公分以上的原木材积。

    制定材积表这个工作很是繁琐,不但每个直径的面积要换算,还要把不同长度的材积制定出来。这需要反复的摸索,最终才能定下来。材积制定好了后,就需要人员了。

    李青山这些检尺的人员是那几个朝鲜族姐妹。不会写字,玛利亚现教。不会打算盘,就让借种营那几个身体稍微差点的下来,教她们打算盘。反正在红旗农场这里找不到游手好闲的人了。

    看到胡建民他们的工作这样繁琐,李青山命令,只要四米、六米的原木材积。太长了,工人装不上车,检尺也太费事。

    按照头三天的采伐数额计算,整个北面那一万公顷的土地要采出来,都得到开春的四月份。因为那里的木材密度太大,都是原始森林。

    那些扔掉的枝丫、树头,李青山让原来红旗农场没有事儿做的人都拉回来,码放到农场的外围,冬天烧火用。另外,李青山还有个设想,是不是像莫斯科那样,建立个整个供暖的机构,那样的话,冬季取暖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钱是李青山用手里的银元在双城子换的。计算出来后,李青山才知道,要是生产到四月份,得用五六百万卢布。好在王双全要到了,他来才有美元。用美元换成卢布,别说是五六百万,就是一两千万,李青山也能拿得出。

    可是,这样大的数额的美元换卢布,李青山可不敢在双城子一个地方换。那就只好等着肖大河几个人回来了,让他们随便找几个城市,在那里的银行换卢布。要知道,苏联的银行非常需要美元,原因是美元是世界货币,越多越好。

    伐木工采伐这块,很快就传回来了消息。就是三十几个人在一起和苏联人的采伐工比,也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人家苏联人十个人,五台油锯干一天,比他们三十人干十天采倒的木材都多。

    李青山决定购买油锯,培训采伐手。有伊万这尊大神坐镇,很快的就让他弄到了十台油锯。这样,二十个人就可以干六十人的活计了,而且还不累。技术上的事儿,都由双城子来的那伙人包了,他们负责一边采伐,一边培训。

    李青山对马套子的要求是,不管如何难拉,必须把地方清理出来。来年开春好开地。

    这样,张家哥俩找来的马套子肯定不够用。于是,伊万又调来了四辆推土机,把前面的大铲卸掉,在后面装上钢丝绳,原木就能拉出来了。

    等到王双全领着纯子到达红旗农场的时候,李青山的采伐工作才开始走向正规。

    他们是李青山亲自接回来的,开了近一天的车,把李青山弄得也是很累。关键是这里到港口的路不怎么好走,要不半天就到了。

    王双全一到,李青山就和他商量日子。最后决定,在腊月的二十二这一天结婚。然后王双全在这里过年,过了年,他们三人就去日本。

    王双全结婚这么大个事儿,王守仁当然要到了。而且,还指望他往日本那里销售木材呢。

    王守仁带回来的消息,让李青山精神为之一震。日本的东京,被美国人炸的相当惨,所以日本鬼子打算重新建。这样,需要的木材量不是一般的大。而且,他们会用美元结算。听了这个消息,李青山乐坏了。美元兑换不成问题了。

    定好了日子,李青山就给肖大河他们发去了电报,这个消息也告诉了远在东欧的端木姐妹,能不能赶上,就看她们那边的事儿办得顺利与否了。

    为了不吸引太多的人注意,李青山找到了那十几个借种营的人,让他们也一起参加婚礼。这样,可把他们乐坏了。因为没有人注意他们,能和自己相中的人生活在一起已经知足了。谁知道,还有一场免费的婚礼。

    肖大河带着几个人一到家,就被李青山派了出去。用美元换卢布去了。结婚的前一天,李青山要给工人们发工资,让他们高高兴兴的过个年。

    肖大河他们几个人穿着便装,走了三天,才把手里的美元完全兑换成卢布。五十万美金,兑换成二百万卢布,走了三座大一点的城市,才换完。

    他们一到家,李青山立刻让李世忠组织人员往出借钱。这下可热闹了,人们奔走相告,农场发工资了。以后再也不用靠政府的救济过日子了。

    晚上的时候,端木姐妹被伊万接了回来。随机回来的还有乔世邦和慕容飞。他们结束了学习,正式开始了会计工作。

    李青山现在缺的就是他们这样的人才。把整个账目让李世忠记下来,那是不现实的,必须得有专人负责农场的账目。

    乔世邦和慕容飞这对搭档,一个记账,一个发钱,是最好不过的了。前提是,两个人不作弊,要不李青山有座金山,也得让他们两个败空了。

    可是李青山用人,决定了就用,不带犹豫的。两个人在当天晚上就上任了,把李世忠快乐疯了。在他们没接手之前,李世忠是小心谨慎,还有出纰漏的时候。这回,他可轻松多了。

    婚礼的酒席是仿照汉族做的,一共十二个菜。这些菜基本上都是山里的野味做的。有李世忠的那个打猎队,这片山里的野猪基本上被打光了。

    就是谢东源他们三个,都被李世忠吸收到了打猎队里面。本来的囚徒生活,让谢东源这三个人有点心理障碍。可是现在看,他们活的可比李青山他们滋润多了。在看见谢东源这几个人时,牛大有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哥,你们那里还要人吗?”

    一句话逗得大家都哈哈大笑。可不是吗?三个人由原来的瘦不拉几,变成了红光满面,这都是李世忠的杰作。让他们三人人手一支步枪,打到的猎物三分之一归他们,三分之二归李世忠。他们能不把自己的膘养好吗?

    闹了一个大红脸的谢东源,支起自己做的旱獭帽子,双手一抱拳说到:“对不起,以前是我们不懂事,现在才知道,老板是让我们享福来了。谢谢!”

    谢东源他们三个,给李青山带来的三个熊胆,六个鹿心。鹿心里面还有血呢。剩下的是十几根鹿鞭,这让李青山有点尴尬。谁不知道这东西是干嘛用的?谢东源是送东西不看火候,有点笨。

    可是伊万看到那些鹿鞭,差点眼珠子没冒出来。他们带李青山出去打猎,弄的就是这东西。可是驯鹿的鹿鞭,根本没有马鹿的鹿鞭好用。

    李青山算是看出来,索性直接做个顺水人情,把一半的鹿鞭给了伊万。

    两个月纵横山林的生活,让谢东源这三个人很是感谢李青山。要是没有李青山他们,说不定他们就投了救国军。现在可能都做了八路军的枪下之鬼了,哪有这样的生活啊!

    话一多,谢东源就谈到了那里的土地上了。李青山一听,也不和王守仁商量明天的结婚仪式了,很是在意的问起了那里的土地。

第172章玛利亚的婚礼(二)() 
谢东源一说起那里的地,就像是换了个人。他把自己看到的那一片土地的形态说了出来。那里靠近兴凯湖,土地非常的好。只是有些地方是沼泽,车开不进去。

    于是李青山告诉谢东源,在这里过年,然后挑几个人去那里踏查。李青山感觉,那里要是建好了比现在这里的地得先产粮食。

    让谢东源他们去休息后,接着商量王双全和玛利亚的婚礼。最后,还是学校的校长的主意,让玛利亚在学校出嫁,因为这段时间玛利亚把学校当家了。

    腊月的二十二,是中国人传统新年的前八天,再过一天,就是小年了。这一天,李青山没有给伐木的工人放假。要是放假了,农场能不能承载这些人的待的地方都是问题。要知道,整个前面的伐木工和运输队,没有四百人,也得有三百五十人。这样大的地方,在红旗农场还真找不到。

    就是这样,红旗农场前来参加这一十三对婚礼的人,也有二百多人。

    婚礼是在农场的一个小教堂里面举行的。俄罗斯人信东正教,每个地方一般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