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大帝-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躲避沿路巡逻的敌军官兵,朕都有妙计,你听我的就行了!”杨毅得意洋洋地说道。

    经过后世网络上的海量知识轰炸,只要知道了能从水路逃得出去,杨毅自然有悄无声息的从水路逃离的办法。

    接着,杨毅给王承恩讲诉了自己的妙计,王承恩听得连连点头,直赞陛下高明。虽然以往都是王承恩给崇祯帝出主意,这一下换了皇上来出谋划策,王承恩感到有些别扭。但想到陛下得了神仙的指点,或许脑袋开窍,才想到了这些奇妙的办法,也就不奇怪了。

    接下来的白天时间,北京城内厮杀声不绝。还有一些尚在坚持抵抗的明军官兵跟李自成的乱军互相厮杀着,杨毅和王承恩两人却躲在煤山上准备着晚上从护城河逃出北京城所需的工具。

    趁大顺军尚未大举占领并搜索紫禁城的时机,王承恩以他的绝世武功从人少的地方翻墙溜进皇宫。拿了国玺和少量路上逃亡必备的黄金,以及防水用品,返回山上,等待夜晚来临。

    当夜幕来临后,北京城已经完全被大顺军占领,也包括紫禁城。只不过大顺军尚在各大宫殿搜刮皇宫宝物,未曾来到紫禁城后门外的煤山搜索,但杨毅和王承恩时间也不多了。如果今晚上不逃出去,明天一早李自成肯定会派人搜索煤山,好在杨毅原计划就是今晚上出逃。

    时间慢慢流逝,到了晚上12点左右的时候,北京城已经安静了下来,除了少数巡逻的大顺军官兵外,已经没有人在街上走动了。杨毅和王承恩脱了衣服,拿着防水牛皮包着的行李,悄悄的到了山下,选了一处无人的地方下了护城河,顺着护城河往紫禁城东北角而去。

    两个人在河里顺着河墙,探着水浅的河底悄悄的走着。三月的北京,半夜里护城河的水温比较冷,但为了逃命,两人都咬着牙支撑着,没有发出一点声响。有时候遇到水深的地方,走不过去,就只能游泳漂过去了。好在需要游的地方不是很多,不然王承恩所说的十多里路,杨毅真的不可能游那么远的。

    在水里游走了几分钟后,走在前面的王承恩突然停了下来,跟在身后的杨毅也停止了前进。

    “怎么了?”杨毅轻声问道。

    “有巡逻队经过,快潜水!”王承恩回答了一声,然后将一根中空的竹管塞进嘴里,全身沉到了水里。

    【明洋天水-作品,新人新书求支持,收藏、推荐、会员点击什么,都要啊!】

第5章 半夜出逃() 
杨毅没有听到什么响动,但秉着小心无大错的心态,也跟着在嘴里塞了跟竹管后潜到了水里,靠着竹管联通水面呼吸着空气。

    果然,没过一分钟,河边的路上就传来了铁甲碰撞的铿锵之声,至少有一队10人以上的巡逻队从河边经过,还隐约传来了说话声。不过,杨毅在水里听不清楚那些士兵说的啥。

    过了好一会儿,杨毅看见前面的王承恩冒出了头,也跟着浮出水面。

    王承恩侧耳听了一下,轻声道:“皇上,安全了,我们走。”

    杨毅一边走一边压低声音问道:“刚才我都没听到声音,怎么你隔那么远就能听到?”

    王承恩边走边回答道:“臣练过武,耳聪目明,只要敌人不是太多,臣当可保陛下安全。”

    杨毅恍然,白天在山上的时候,王承恩就已经展露过他的武功了。按那个实力,稍微几个人确实近不了身。尽管崇祯帝的记忆中没有“大内供奉”这一职务,但并不代表皇宫里的太监就没有练过武。

    想来也是,这王承恩身为皇宫大太监,确实也应该是有武功傍身的,否则早在皇宫各种内斗中死上一万遍了,不过崇祯帝不知道罢了。

    有这样一个大内高手在身边,离开北京后,只要不是遇到大队的乱军土匪,杨毅还是有安全保障的。

    如此,有王承恩这位大内高手在前面开路,听到有巡逻队就潜入水中躲避。经过角楼、东华门、太庙等有固定岗哨的地方,也是照此方法通过。两人躲躲藏藏的,好不容易离开了皇城,到达了皇城外的御河里。

    由于杨毅附身的崇祯帝身体比不上王承恩,两人逃出皇宫范围,到了御河的时候,杨毅已经冷得全身发抖。幸好有王承恩这位大内高手在,给杨毅输了些真气,稍微好受了一些。

    两人不敢停留,趁天黑继续赶路,通过御河直接潜出了北京城,抵达城外的通惠河。

    出城的时候,天都已经快亮了。两人花了整整三个时辰的时间,才从皇宫后门(玄武门)的护城河逃离到北京城外。王承恩这位大内高手都被整得筋疲力尽,就别说被杨毅附身的崇祯这位养尊处优的大明天子了。

    找了一处无人的荒野处,王承恩将筋疲力尽的杨毅拖出通惠河,上了岸。两人洗掉身上的泥巴水草,打开防水牛皮包,拿出衣服穿上,躺在河边的草地上,大口地喘着粗气。

    休息了好大一会儿,杨毅才开口道:“承恩,幸亏有你,不然朕绝对逃不出北京城。即使知道可以从水路逃离,也没那个体力。”

    王承恩坐了起来,摇摇头道:“皇上言重了,国家大事老臣帮不上什么忙,能护着皇上撤离北京,已是老臣荣幸之至。”

    杨毅也坐了起来,拍了拍王承恩的肩膀,道:“承恩不必自谦,你的功劳朕会记在心里。如果将来朕能成功平定天下,也是因为今天你将朕带出北京城的缘故。”

    王承恩连道不敢,杨毅也不再多说。他知道,在古人心中,确实有伴君如伴虎的惶恐,特别是对王承恩这种一辈子对崇祯帝忠心的人来说。他会觉得,他为皇上做任何牺牲都是应该的。如果皇上对他说谢谢,他会感觉皇上在疏离他,反而会让他感到不安。

    因此,杨毅说了一次谢谢也就不说了。如果将来真能杀回北方,打败李自成和满清鞑虏,一统天下,自当对王承恩好好重赏一番。

    两人在河边休息了小半个时辰,眼见天色渐渐亮了,两人不敢多呆。杨毅由王承恩搀扶着,离开了河岸,在几里外找到了一处无人居住的破烂房子休息。

    三月二十日晚,在烂房子里睡了一整天的杨毅被饿醒,旁边传来王承恩的声音:“皇上,醒了?起来吃东西吧,臣到一个农户家买了些吃食。”

    杨毅伸了伸懒腰,坐了起来,揉了揉饿得空空的肚子,接过王承恩递过来的一个大土碗,大口吃了起来。里面有饭有菜,分量蛮足,就是味道不大好,跟记忆中崇祯帝在皇宫中吃的山珍海味完全没法比。但杨毅来自后世,本来就是平头百姓一个,对吃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

    王承恩没敢去闹市酒楼打饭,只是在附近一户农户家买了一份饭菜回来,味道跟皇宫御厨做的完全没法比。他把碗递给皇上后就一直看着他,怕他吃不下去。没料到味道这么差的饭菜,皇上尽然大口大口的吃了下去,没有半分犹豫。

    王承恩暗自点了点头,皇上果然是变了,这么差的伙食都能吃下去,心志坚定,未来一定能东山再起。想到皇上得了先皇托梦、神仙授课,又有如此不凡的毅力,王承恩对未来多了许多信心,将京师被反贼攻破的沮丧打消了很多。

    吃完饭,两人商量了一下,这里距离北京城不远,相当危险,决定马上出发,以免夜长梦多。杨毅乔装为商人,名叫简由,称简掌柜(取崇祯名字朱由检最后一个字的音),王承恩改名王成,为简由的管家。两人昼伏夜行,以躲避沿途的大顺军搜捕。

    两人先顺着通惠河到了通州,补充好衣物干粮等行李后,又雇了几名大汉当临时护卫,沿着京杭大运河往南走。

    同一时间,大顺军首领李自成正坐在紫禁城皇极殿(清朝称为太和殿,俗称金銮殿)的九龙金漆宝座上大发雷霆。

    在皇宫里搜了一整天都没搜到崇祯帝的李自成,怒发冲冠地对殿中十多位部下将领道:“前天我派杜勋入宫与崇祯谈判,他都还在皇宫。昨天早上我们就控制住了北京城所有的城门街道,下午占领皇宫,崇祯绝对不可能逃出城去。你们给我说说,崇祯藏到哪里去了?”

    大顺军第一副帅刘宗敏道:“禀大王,今天我派人把皇宫内外都找遍了,都没找到崇祯的踪迹。现在城内还有很多大明余孽不肯屈服于我们,我怀疑崇祯就躲在某一个大明官员家中,要不要搜查这些官员府邸?”

    【明洋天水-作品,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票、求会员点击。】

第6章 陈圆圆被掳() 
听到刘宗敏这么说,大顺军的重要谋士李岩当即反对道:“大王,不可。我等眼下刚入北京,当善待前明官员,安抚人心,以早日稳定大局,不可鲁莽行事。”

    另一个一向粗鲁的大将郝摇旗马上嗤笑道:“放屁,闯王横扫北地,定鼎中原,旬月之间就拿下北京,早已大局已定,还用前明余孽来帮忙稳定局势?这两天我们去招降这些前明官员,还有很多官员率领家属仆人跟我们反抗。我看他们是心怀前明,对大王不敬,就该抄家灭族,以儆效尤。”

    李自成的心腹大将刘芳亮也出言帮腔道:“不错,我们刚入京,正是需要杀鸡儆猴的时候。加上现在未搜到崇祯帝,我看可以以搜捕崇祯的名义遍搜全城,不予配合的就抓起来,斩首示众,震慑宵小之辈。”

    李岩急道:“闯王不可啊。且不说前明尚有江南之地未曾覆灭,就在东北还有满清鞑虏威胁京师,咱们不能自乱阵脚啊!”

    李岩一向聪明多智,富有远见卓识,在大顺军中深受武将们的嫉恨。只要他一出言,不管对错,必遭众武将反驳。攻入北京之前,李自成尚能听从他的意见。现在一攻入北京,入主了紫禁城,李自成的帝王之就心猛然膨胀。一种雄霸天下的壮志油然而生,他就听不进李岩的劝谏了。

    于是,李自成一拍龙椅扶手道:“不用说了,我主意已定。刘宗敏、郝摇旗,你俩带人下去,给我挨家挨户的搜。敢反抗者,格杀勿论。”

    刘宗敏和郝摇旗大喜过望,领命退出了皇极殿。李岩急得跳脚,可他只是一个军师。如果李自成听他意见,那他就是天子近臣,刘宗敏等人都得看他的脸色行事。但现在李自成不听他的了,他就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卒子。没有一兵一卒的李岩,根本无法阻止刘宗敏和郝摇旗。

    刘宗敏和郝摇旗得了李自成的命令,派出数万部队,在北京城里大肆搜捕,抄家灭族。事实上,他们搜捕崇祯只是个借口而已,大发乱世战争财才是真的。

    两人商定了一个前明官员投降助饷标准,内阁大臣十万,六部尚书级别的七万,御史翰林之类的三万,各部署小官小吏数百数千不等。主动配合助饷的就放过,不配合的就以搜捕崇祯帝的名义强行破门,抄家灭族。

    此事报知李自成后,获得了李自成首肯,其他大顺军各级将领也纷纷带兵加入发战争财的行列。李岩劝谏无效,北京城因而大乱,前明官员被抄家灭族、斩首示众者数万。

    李岩寸步不离的跟着兵马最多的刘宗敏,尽量阻拦,想要让他少造杀孽。

    当刘宗敏搜到平西伯吴三桂府的时候,李岩对刘宗敏说道此乃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府邸,请刘宗敏慎重对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