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大帝-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乔承诏不同,他本身是支持工商业发展的东林党成员,自己也一直在沿海各省任地方政-府首长、副首长。从他当官以来的施政路线看得出,即使在东林党中,他也是那种最开明、最激进的经济改革派人物。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42章 黄道周到任() 
因此,杨毅的这些在当时看起来挺离经叛道的想法和理论,在乔承诏这里不仅没有遭到反驳,还得到了大力的赞同。乔承诏对崇祯皇帝为什么有这些想法除了感到好奇,也非常的振奋。

    他的理想,就是通过发展工商业,将税赋的重点征收范围倾斜到工商业上,减轻农民的负担。如此,农民劳作一年,能吃饱饭、穿好衣,就不会去想造反的事了。

    古人早就总结了,“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有饭吃、有衣穿,谁吃饱了没事干,提着脑袋造反啊?

    要知道,中国的劳苦大众,一向是很温顺老实的。只要你能让他吃饱饭,不逼上绝路,他是绝对不会造反的。

    乔承诏向杨毅表态,他主政户部后,会配合皇上的旨意,全力扶持工商业生产,加大海外贸易程度,开源节流,使国库更加充盈,让户部成为皇上执掌南京朝政的坚实后盾。

    乔承诏无论是能力、性格、思想,都没有让杨毅失望。有乔承诏执掌户部,杨毅相信自己进行经济改革,增加税收的想法就能得到较好的实施,并最终收到最大的成效。

    六月初八,王承恩保护着59岁的儒学大师、文学家、画家,黄道周抵达南京。

    黄道周本来对崇祯帝已经失望透顶,觉得崇祯已经无可救药,大明王朝终究是要灭亡的。他心里的想法,是等大明王朝彻底灭亡的那一天,自己再自杀殉国的。

    他心里忠于明朝,却看不起崇祯。他不屑于给崇祯帝当一个唯唯诺诺的官僚,以溜须拍马为能事。

    所以,王承恩第一次登门的时候,直接就被黄道周的仆人挡驾了,连黄道周的面都没见到。就算王承恩说他带着圣旨,代表这皇上的脸面,也没能得到进门的机会,简直是牛叉到了天际。

    因为杨毅必须以礼相待的吩咐,王承恩又不能直接破门而入。最后,王承恩请了当地黄氏族中的一位老族长出面,才算得以进入了黄道周的家中。

    见了面,黄道周连圣旨都不接,更别说下跪了,只招待了王承恩一顿午饭,就要端茶送客。

    还时王承恩道终于道出了皇上得到先皇托梦、神仙授课的秘密,才引起了黄道周的兴趣。这个自然是得到了杨毅的允许的,为的就是在普通的游说劝不动黄道周的时候,用这个秘密引起他的兴趣。

    然后,王承恩向黄道周转述了杨毅的许多新思维、新思想,以及他的理想,和大明帝国以后的目标。向黄道周叙述了杨毅抵达南京后,削减锦衣卫职权,改革禁卫军,查办贪官污吏和不法商人的具体行动,以证明现在的崇祯皇帝与以前的崇祯皇帝的区别。

    果然,听到现在的皇上改变了这么多,黄道周还真来了兴趣。如果按崇祯皇帝现在的执政思想做下去,即使只剩半壁江山,未必就不能收复北方、平定天下了。

    黄道周决定,要到南京去当面跟崇祯帝谈一谈,看看崇祯帝是真的改变了原来的很多缺点,还是只是在装模作样而已。

    于是,黄道周就跟着王承恩来到了南京。

    六月初九早上,杨毅在乾清宫接见了黄道周。两人就大明王朝今后的道路,该如何整治吏治、改革军事、经济,减轻农民负担,收复北方、平定天下等军国大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限于历史的局限性,黄道周有些思想未能达到杨毅的高度,比如在扶持工商业的程度上,没有杨毅和乔承诏那么激进。但是,在许多涉及明朝现行吏治、军制、税赋制度的弊病上,黄道周却都一针见血的指了出来。说如果对这些弊病不进行改革,大明朝廷要重新崛起,收复北方、平定天下,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这些弊病,杨毅有些是从ie上的资料早已得知的,有些则一点都不知道。如果不是黄道周指出来,杨毅恐怕一辈子也发现不了。

    除了看问题的眼光,黄道周还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让杨毅大为佩服。在见到黄道周之前,杨毅还在为如何实施改革苦恼着呢。

    对于杨毅来说,以前就算他想改革,也没有合适人去总掌改革事宜。现在不怕了,黄道周来了,杨毅完全可以将这些事情交给他,去进行实施,自己只要进行监督就好。

    当然,如果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革,那还得等一段时间。现在,杨毅要黄道周先将礼部工作理顺,然后准备开始科举改革,大力选拔人才,充实江南各省中下层官员。

    本来明朝的科举是三年举行一次的,今年还没到科举年,但杨毅觉得明朝的科举弊端很多,靠八股文选拔出来的人才大多是一些书呆子,不敢用啊。要改革,就要许多拥有实干精神的官员,于是杨毅干脆从今年开始直接改革科举的考试制度和方法算了。

    还有就是宗人府的事,杨毅觉得专门设立宗人府管理皇亲国戚的事情太浪费人力财力了,就让黄道周在礼部设一个部门,履行原来宗人府的职权就行了。

    黄道周跟崇祯帝畅谈了一天后,觉得崇祯帝确实改变了很多,还有得救,也就答应留下来,出任礼部尚书一职,继续为大明朝廷效力。至于科举改革的具体方式,还有很多细节要商量,现在先要去礼部上任了。

    于是,黄道周正式到礼部上任,了解礼部的工作,开始掌管礼部大权。

    崇祯十七年六月十一,例行朝会上,吏部尚书王铎向与会大臣公布了最近的重要人事任命。如徐孚远任禁卫军军长,授中将军衔;乔承诏卸任浙江布政使,升任户部尚书;黄道周出任礼部尚书等等。与会重臣对徐孚远、乔承诏、黄道周等人表示了祝贺!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求会员点击、求打赏、求签到!】

第43章 地方军阀的反抗() 
六月十三日,杨毅到设立在工部的中央科学研究院视察,查看工匠师傅们制作钟表的工作。百;度;搜;索;→;愛;♂;去;♀;小;♪;說;★;網;w;w;W;.;A;i;Q;u;X;s;.;c;O;M;根据杨毅的计划,他让工匠们先制作比较简单的摆钟,利用单摆定律制作出一个模板来。过程中积累对齿轮的原理、制作工艺的了解。完了后,再开始制作手表。

    但是,单一个摆钟的制作也比较艰难。涉及了齿轮、齿轮组、发条、摆锤、指针等结构,要如何制作这些零件,数量多少、尺寸大小等等,都要慢慢摸索,进展比较缓慢。

    不过,这些明朝顶级的工匠师傅们,动手能力确实不是盖的。没有机-床-等任何现代化机械,他们愣是可以用手工打磨的方式,制作出一个个齿轮、指针来。

    为了方便工匠们计算尺寸、比例什么的,杨毅将阿拉伯数字教给了他们,并教会了他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法则和珠算法则,方便他们的工作。

    杨毅传出来的这一套阿拉伯数字和四则运算法则,对科学院的工作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大家对皇上表示佩服的时候,杨毅才告诉大家,西洋各国早已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了,明朝只是不知道而已。百;度;搜;索;→;愛;♂;去;♀;小;♪;說;★;網;w;w;W;.;A;i;Q;u;X;s;.;c;O;M;

    其实也不能算完全不知道,欧洲耶稣教传教士、科学家汤若望已经在明朝居住了20多年,跟汤若望交好的朝廷大臣、文人不知凡几。但这些大臣、文人都是抱着一种对西洋的好奇,去跟汤若望交往的,却没有几个人去学习汤若望的科学知识。

    因此,欧洲人使用的阿拉伯数字至今没有在明朝的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杨毅不过是为了工匠们的研究工作更加顺利,施展拿来主义,给大家用罢了,却不敢说这是他自己的发明。

    除了阿拉伯数字、四则运算法则、珠算法则外,杨毅还指导工部的工匠开始试验制造游标卡尺等更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就在杨毅指点几个工匠,如何制作游标卡尺的时候,王承恩突然闯了进来道:“皇上,刑部专案组出事了。”

    杨毅脸色一变,一边问“出了什么事”,一边跟王承恩一起离开了工部的科学研究院。

    王承恩具体的情况不知道,只知道刑部尚书张慎言与凤阳驻军起了冲突,被困在凤阳军营内。具体的情况,要问连夜赶回来报信的那名御前侍卫才知道。

    回到皇宫,杨毅见到了那名正在大口吃饭的御前侍卫,是他赐给张慎言的四名御前侍卫之一。只见这名侍卫衣衫不整,头发散乱,非常狼狈,外衣还有几道破损之处,看起来像是经过了一场激战一样。

    见到皇上进门,这名侍卫马上咽下口中的饭菜,放下碗,站起来敬礼道:“见过皇上!”

    杨毅点了点头,道:“你先吃饭,吃完饭再说。”

    “是!”这名侍卫可能是真的饿极了,也没客气,应了一声后就坐下继续吃了。

    等这名侍卫吃完饭,才开始向杨毅叙述他们在凤阳遇到的事情。

    张慎言把朝廷和应天府范围内与粮价暴涨案有关的违法官员和商人都逮捕完了后,就将专案组分成了若干小组,分赴其他州府继续深挖细查。

    因为刘宗周早已查出凤阳总兵刘良佐伙同不法商人倒卖军粮的证据,将应天府的犯罪分子逮捕完了后,张慎言就带着一个小组十多个人亲自前往凤阳,准备将刘良佐抓捕归案。

    不料这刘良佐一直躲在军营内,不肯出来。而军营值守大门的官兵则不准专案组进军营,哪怕张慎言将尚方宝剑拿出来也不顶事。那些守门官兵坚持要总督马士英的手令,否则任何人不得进入军营,擅闯者死!

    张慎言没法,只能去找凤阳总督马士英。不料这马士英也是躲着不见面,无论总督府还是马士英的私人府邸,都没有找到他。

    张慎言就知道了,这马士英是在给刘良佐撑腰啊!

    专案组成立以来,办案一帆风顺的张慎言对马士英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非常不爽。他代表皇上、代表朝廷前来办案,马士英却避而不见,还将刘良佐保护在军营之内,想以“任何人不得擅闯军营”的军纪阻拦专案组抓捕刘良佐。实在是太嚣张了,这简直是没有将皇上、朝廷放在眼里嘛。

    张慎言能做到三法司之一的刑部尚书,也是不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既然马士英不合作,避而不见,他也没打算继续去找他了。

    昨天下午,张慎言手持尚方宝剑,带着专案组成员直接闯入了凤阳军营。一个值守大门的士兵上前阻拦,张慎言呵斥了几句没喝退,就直接拔出尚方宝剑将这名士兵斩杀了。

    这一下,当然是捅了马蜂窝,凤阳军营值守大门的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