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大帝-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刘宗周得出的调查结论,不仅驳斥了他的狡辩,还给他加了一条欺君之罪的罪名,钱谦益就身子一歪,瘫倒在了地上。他知道,自己最终是栽了,一世英名,今天就将付之一炬。

    就像刘宗周说的,自己作为礼部尚书、文化界的名人,精通古董瓷器、书法字画的本事,全国皆知,不可能不知道钱谦礼送的那些东西的价值。自己以不知价值、然后收下礼品为由进行辩解,根本就说不过去了!

    看到钱谦益瘫倒在地,殿中众臣却没有一个去搀扶他。哪怕是同为东林党的吕大器等人,听到钱谦礼收受了这么多的贿赂,也一样对他感到鄙视。

    东林党虽然有一些结党营私、党同伐异的坏名声,但在大体上,其成员还是立身甚正、为官清廉的。他们的结党营私,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整个党派大集体谋私。比如一起举荐某人出任要职,一起弹劾某人下课等等,却从没有哪个东林党人在明面上进行贪污受贿、违法犯罪,为自己一个人谋私的。

    钱谦益身为礼部尚书,东林党领袖,却爆出如此贪污受贿的丑闻。不仅自己倒台下课,还要连累东林党名声受损,也就怪不得吕大器等人抛弃他了。如此贪官污吏,吕大器等正直无私的东林党人是羞于与之为伍的。

    看到钱谦益瘫痪的样子,杨毅摇了摇头,对殿中的侍卫吩咐道:“来人,将钱谦益拖下去,关入天牢,慢慢审讯。看在他劳苦功高、年纪甚大的份上,不要对他用刑。”

    钱谦益听到皇上留情,吩咐不要对他用刑,才勉强支起身子泣声道:“谢陛下开恩!”

    然后,两名奉天殿锦衣侍卫上前,将他带出奉天殿,押往大理寺天牢关押去了。

    钱谦益离开后,杨毅又看向户部尚书高弘图,质问道:“高弘图,户部总掌全国赋税、军需、粮饷,钱谦礼等不法商人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还伙同阮大铖、刘良佐等人倒卖国库粮仓的粮食和军粮,你却一无所知,该当何罪?”

    这就是杨毅早就跟王承恩商量好的,为了将高弘图调到都察院去任右都御史而找借口了。

    因为高弘图是个老学究,在户部的许多工作理念跟来自后世的杨毅相差太大,让杨毅深感掣肘,很是不便。他急需一个思想开明、能接受新观念的官员,来将他的很多先进的后世施政理念实施下去,为他将来一统全国的战争做坚实的后盾支持。

    今天这个事,正好可以拿来对高弘图进行问责,而且他根本反驳不起。

    果然,听到皇上的问责,高弘图还真以为皇上是在对这件事进行问责,不由理屈词穷,只能下跪道:“微臣失职,请皇上责罚。”

    杨毅点了点头,道:“南京户部也才恢复工作不久,高尚书事务繁多,一时不查,朕也不便过于怪罪。但此事你一无所知,却也说不过去,因此不适宜再担任户部尚书之职。正好,都察院尚缺右都御史一名,就由高尚书调过去担任此职吧!”

    至于原来跟王承恩商量的,给高弘图加封“太傅”虚衔的事,却不必再提了。因为现在这事表面上看,是高弘图犯了错,才被贬到权力较差的都察院去的,可不能再给他升官了。

    所谓“太傅”,乃太师、太傅、太保三公之一,是明朝的官场等级中仅有的三个正一品职位之一。只有为国家立下绝大功劳的人,才能加封此衔。既然高弘图是被问责贬谪到都察院去的,自然是不可能再加封太傅的虚衔了。

    高弘图毕竟为官甚久,见识和经验都很不凡。刚才见皇上对自己进行问责,还以为是真的要追究自己失察的责任呢,不料竟然只是将自己调到都察院去任右都御史。右都御史虽然比户部尚书权力下降了很多,但品级却一点没变,还是从一品大员,仍然位列中枢,每次例行朝会都要上朝参政议政的。如此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却不是要问责的做派。

    高弘图脑里转了一个圈,就反应过来了:这是前段时间跟皇上争执是否该扶持工商业、大力发展经济的后遗症。皇上看来是下定决心要扶持工商业,改变士农工商的地位排序,因此借机将自己给打发到都察院去了,好让符合皇上心意的官员来执掌户部啊!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37章 尚方宝剑() 
高弘图很想再劝谏一番,让皇上不要一意孤行,去改变自古以来就形成的士农工商的秩序。但现在朝堂上说的是粮价暴涨的案子,他却不便转移话题,去说士农工商的事情。

    而且,皇上既然都放过了自己,没有追究自己对粮价暴涨案失察的责任,自己也不能太不识抬举了。还是给皇上留点颜面,不要太忤逆他了吧!既然皇上想试,就让他试试好了。到时候,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他就会知难而退了。

    于是,高弘图领旨谢恩,算是从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卸任,去都察院当右都御史了。

    看到高弘图被问责,从一部尚书贬谪到都察院去了,吏部尚书王铎和兵部尚书史可法也感到自己有些失职。特别是史可法,感到最不安。

    阮大铖违法犯罪还可以说王铎刚刚上任,来不及去考察他;而史可法任南京兵部尚书可已经好几年了,都没发现刘良佐在部队上的胡作非为。按高弘图的结局来看,史可法也是应该要被追究领导责任的。

    但是,杨毅贬谪高弘图的原因,乃别有所图,却不是真的要追究所有人的责任。他知道,南京以前并不是正经的中央政-府,各部官员都没有认真的去履行自己的工作,也没有那个权力。

    比如阮大铖,身为安庆知府,名义上南京吏部能管得到他,但实际上他的考察、升迁、任命权都在北京,南京吏部对他根本毫无威慑力。更何况王铎也才上任20多天而已,吏部的一堆事都没忙完,哪有功夫去考察和监督下面州府的官员?

    因此,将高弘图贬谪到都察院去后,杨毅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就不会扩大追责范围了。他只是轻轻的批评了吏部、兵部的监督工作不到位,就没再说什么了,而是向刘宗周问道:“现在对此案的调查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结果,刘御史觉得朝廷下一步该做些什么?”

    刘宗周答道:“禀陛下,因为之前调查组都是采取比较隐晦的调查方式,没有采取强制措施,所以很多证据没有拿到。但仅从现在获得的调查线索和证据来看,此案牵连甚广,影响恶劣,已经完全可以进行立案,由刑部展开司法调查,对违法犯罪的官员和商人采取强制措施了。”

    杨毅点了点头,向其他人问道:“各位爱卿觉得刘御史的建议如何?”

    这种大是大非的事情,不可能有人站出来反驳的。史可法答道:“刘御史言之有理,既然已经有了这么多明显的证据,现在完全可以由刑部展开强制措施,逮捕违法犯罪的官商,严加审讯了!”其他人纷纷附议,赞成刘宗周的意见。

    杨毅点了点头,对刑部尚书张慎言道:“那好,就由刑部尚书张慎言牵头,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专案组,专职逮捕审讯相关违法官员和商人。前粮价暴涨案调查组的办事人员全部并入专案组,协助张尚书办案。”

    张慎言出列道:“臣遵旨!”

    杨毅继续道:“因此案牵连甚广,不仅有朝廷大员、地方知府,还有部队总兵、皇亲国戚,专案组可能会阻力重重。因此,朕特赐张慎言尚方宝剑,只要证据确凿,却死不悔改、宁死不招的官员和商人,张尚书可先斩后奏。”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如此,手握尚方宝剑的张慎言,就真的具备了上斩皇亲国戚、中斩贪官污吏、下斩不法商人的权力。看来,皇上对此案真的是非常重视,不然不会给予刑部如此大的权力和支持。

    张慎言也是听得心里一惊。他本来是想按以往的办案程序,抓到三五个典型,交给皇上处理就行了,对各方面都交代得过去。现在一看皇上如此重视,张慎言就知道,自己必须慎重对待此事,不能像以前办案那样掉以轻心了。

    皇上为了自己查案方便,连尚方宝剑都赐给了自己,如果不查一个水落石出,将违法犯罪的官员商人全部惩治干净,皇上绝不会放过自己的。看来,真是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啊!

    不过,作为刑部尚书,张慎言还是比较期待这种拿着尚方宝剑查案,无人敢顶撞的办案方式。

    于是,张慎言顿时大声道:“皇上请放心,臣一定严惩违法犯罪分子,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给皇上、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杨毅点了点头,道:“张尚书办案,朕放心。想必此事要办个水落石出,绝不会一帆风顺。为了保护张尚书安全,朕再特赐御前侍卫四名,在办案期间紧随张尚书左右,以护卫安全。”

    其实,这既是保护张慎言的人身安全,也不无监视之意。这个案子杨毅是当做自己初到南京,为了掌控朝政而立威的案子来办的,不能有任何闪失。

    张慎言既然决定了靠拢皇帝,认真办案,自然不怕皇上派御前侍卫监视,反而大喜谢恩道:“谢陛下隆恩!”

    殿中众臣不由一顿羡慕嫉妒恨。

    皇上特赐御前侍卫贴身保护,那是除了皇帝之外,只有太后、皇后、王子、公主等皇室至亲才能享受的待遇。四名御前侍卫贴身保护,那真是可谓威风凛凛、横行无忌啊!

    除了给予张慎言许多办案特权外,杨毅还吩咐各部署必须全力配合刑部办案,不得有误。

    看到皇上这副架势,各部官员自然不敢打马虎眼,纷纷表态会全力配合刑部的办案。无论牵扯到谁,都绝不容情。

    刑侦专案组的事讲完后,杨毅又说道:“现在钱谦益被革职查办,高弘图调任都察院,礼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出缺,各位大人都有什么人选推荐吗?我们先讨论礼部尚书一职,大家说一说。”

    殿中众人纷纷议论起来。

    【明洋天水-作品,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票、求会员点击、求签到、求打赏、求评价票!谢谢书友“绝逆之鳞”、“书生654”、“小小的我2015”、“9871569”的打赏支持!】

第38章 崇祯皇帝的老对头() 
过了一会儿,吏部尚书王铎出列,发言道:“礼部掌管祭祀、科举、教化等事务,需主事人品德高尚、德高望重,臣推举前湖广巡抚,现卸任在家的黄公辅大人担任礼部尚书一职。”

    杨毅听得眉头一皱,查了这么久的资料,这黄公辅是谁他当然知道。品德高尚、德高望重都是真的,但却同样是东林党人。身为东林党领袖的钱谦益刚刚被革职,马上就再任命一位东林党的官员来继任,这是要东林党彻底把持礼部吗?

    看来,王铎是在对之前吕大器推举他出任吏部尚书的事进行投桃报李啊!

    杨毅自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且不说黄公辅东林党人的身份,就是他现在68岁高龄的年纪,年近七旬,也不符合杨毅选拔官员的标准。

    虽然现在明朝的官员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限制,但杨毅却不想自己的部下全是些六七十岁的老头子,要有一些新鲜血液才行。

    当然,站在中央的层面来讲,不可能有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