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盛世隐殇-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一愣,知道老爹去世的消息只有宫中为数不多的人知道,点了点头。

    韦挺似乎思虑了良久,才郑重其事地道:“殿下此番回京,若只为吊丧,恐怕不必托平阳公主将我请到这里来。若为了别的,我自当尽心而为。”

    韦挺说出这番话,其实早在我预料之中,他如今在朝中为吏部尚书,身为各部尚书之首,依附于他的人着实不少,有了他的支持,至少在长安的小朝廷中,我免去了不少的麻烦。

    再过两日,有消息传到长安,镇守晋阳的李元吉在介州以南大败张公谨,不但将张公谨的余部消灭得所剩无几,并且挥师洛阳,声称在洛阳称帝的李玄霸根本是欺世盗名,同时向天下宣告上皇驾崩,尊太子李建成为帝。

    这件事传得沸沸扬扬之时,除了万夫人、窦诞和韦挺等人外,还没有人知道我已经回到了长安。

    这件事自然也传到了驻防西北的温振耳中。实际上,我去找窦诞的第二天,窦孝谌便去了温振军中。

    他将木簪交给许世绪的时候,许世绪已经知道是我有所请托,他跟随老爹多年,老爹去世的消息对他的打击自是不小。可他能够伴君左右,必定也有几分能耐,倘若老爹交代身后之事的时候于我有利,温振如今身为老爹的心腹,自然会相助于我,我也不必特地去请他。

    窦诞和聿如姐姐不愿自己的儿子卷入此中争斗,因此这件事并未告诉他太多,但许世绪已经猜到,他当初之所以被贬谪,就是因为我说情之故。

    如此看来,他是明知老爹让我回长安是为了取我性命。

第431章 九五至尊(二)() 
温振虽然年轻有为,可许世绪年长,更为老辣。而且老爹手下的亲兵从前皆是许世绪带出来的,他如今虽然失势,行伍之人也有专为名利之辈,但不乏忠义轻利之士。

    因此当晋阳的消息传到长安时,许世绪已经带着温振来到了我面前。

    整座大兴宫在韦挺和窦诞的布置下,白幡高悬,我和子闵穿着孝服,在老爹灵前拜祭过了,才站在大兴殿的台阶上,看着留在长安的官员们陆续来吊丧。

    在前来的官员中,其实有不少都是太子府从前的幕僚,当年我逃离长安时,除了与我一直来往甚密的几个人之外,大部分人都留在了长安。

    虽然我还活着的消息一直有所流传,但对于这些此后再也没有见过我的人来说,到底还信不得真。直到此刻,我与子闵携手立在他们面前,他们才仿佛终于相信了这一切。

    我意识到自己其实并非如从前想象的那般孤立无援。

    温振是被许世绪押解着来到大兴殿的。

    他跪在殿外大哭了一场,才在我的授意下被带到了一边。

    等到诸事忙定,早已是掌灯时分,大臣们都纷纷离开了皇宫,我则和子闵转回宫中。

    老爹的棺木就停在大兴殿正中,四下寂静并无一人,再一次经历生死离别,心境与十年前自然不一样了。

    子闵陪在我身旁,见我停步不再走了,心中似乎明白,便轻声道:“大哥,你们父子一场,应当好好祭拜才是。”

    我点了点头,扶着子闵一同跪在老爹的棺木前,道:“直到最近,我还一直以为父皇待我之心一如从前,原来是我错了。少时父子情深是真的,及至后来,父皇位高权重,对我渐生猜忌,也是真的。”

    说到此处,心下一片黯然,倘若老爹没有做皇帝,没有后来的种种,我们还可以像那年在雪地中一样,他指点我剑术,考校我的本事。我低下头去,正好看见老爹送我的软剑,便解了下来。

    子闵闻声道:“大哥,这剑你还是留着防身吧。”

    我轻轻叹了一口气,她是担心我因老爹嘱托万夫人的种种,对老爹心生怨恨而从此决绝,想到此处,我又叹了一口气,道:“子闵,父皇从前待我之心我从未曾忘,虽然如今已经不复当年,但我心中仍视他为父亲,绝无半点怨恨。”说着将子闵扶起,“我们走吧。”

    不管是潦倒一生,还是富贵荣极,人死之后,也不过七尺之地长眠罢了。

    两仪殿外分两列各立着六名卫士,手持长矛守在殿门前,见我和子闵来了,纷纷向我行礼,我摆了摆手,走进殿去,许世绪正在殿中等我。

    温振见了我,先是仔细打量了半晌,然后又道:“太子殿下,微臣斗胆,想请借上皇遗诏一观。”

    我冷冷地看着他,还未开口,许世绪便道:“温将军,人人都知道上皇看重殿下,殿下如今被上皇召回长安,是何用意不言自明,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犯上!”

    温振冷笑道:“哦,是么?许世绪,太子殿下果真不负上皇,又为何会在河北作乱?人人也皆知,上皇闻知此事雷霆震怒,若非平阳公主与襄阳公主拦阻,如今讨逆大军早已开赴河北,上皇召殿下回长安,只怕是另有隐情也未可知。”说完又朝我拱手道,“太子殿下,请问上皇遗诏……”

    这时殿后传来一阵脚步声,万夫人不知何时绕过后门来到了两仪殿中,温振的话还未说完,万夫人便道:“温将军,上皇临终之前,命窦诞为禁军统领,又让平阳公主协理长安政务,难道将军还不明白上皇的苦心?”

    温振见到万夫人,跪倒在地上道:“贵妃娘娘,非是微臣不信,只是上皇曾亲口对微臣说过,若有朝一日上皇驾崩,必得依从遗诏行事,因此才乞遗诏一观,请贵妃娘娘恕罪。”

    三娘扶着万夫人坐到一张榻上,万夫人才冷冷道:“要说上皇遗诏,温将军不该向殿下索要,先皇临终之际,将诏书托与我照管,如今殿下闻知先皇驾崩,才赶回来,又何曾见过遗诏?”

    温振闻言,神色犹疑地看着我道:“既然太子殿下未曾看过,何以专权?”

    万夫人道:“温将军执意要看,诏书在此,你便看了也无妨。”说着自袖中抽出两张卷好的纸来,递与三娘。

    三娘接过,走到温振面前,将两份诏书交到了温振手中。

    我并不知道万夫人此时拿出的这两份诏书上究竟写了什么,虽明知万夫人行事一向稳妥,她既然将天下都交托于我,便一定会护我周全,可不知为何心中仍有些忐忑,因此回头看了一眼,万夫人见我如此,只轻轻地点了点头。

    温振展开诏书仔细地看了一遍,又看向万夫人,过了良久,才道:“上皇遗诏,原来是贵妃娘娘代笔?”

    我心下一惊,万夫人却轻轻说道:“温将军,上皇遗诏在此,我实在没有必要胡诌,若真要论起来,当年楚王殿下自河东去往晋阳途中,为阴氏父子所获,因此丧命,此皆太子殿下无能之过,我与他有如此仇恨,倘若上皇果真有何谋划,我又岂肯轻易便放过他?”

    这番话说得轻描淡写,温振一边听,却一边大感意外,他考虑了很久才朝我拱手道:“既然如此,微臣……恭迎太子殿下回朝。”

    我心中的一颗石头总算落了地,走上前去扶起他道:“温将军请起。当年在杜康居,多得温将军相助,日后还要温将军多费心力。”

    温振听了这番话,才没有再多言。

    国不可一日无君。第二日,便有朝臣恭请我立刻登基。

    不过按照礼数,我却并不能立刻答应他们的奏请,原来从古以来,但凡做什么事,总有一些冠冕堂皇的形式。比如登基做皇帝这件事,虽然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知道一定是我,可为了表示谦虚,还是要在三推让,做出一副不敢受命的样子来,如此之后,仿佛那个至尊的位置才能够坐得安稳。

第432章 九五至尊(三)() 
由一个小混混做到皇帝的位置,我用了三十一年。

    是夜,我便和子闵搬入了宫中,住进了与东宫毗邻的武德殿。

    先是韦挺来见我,和我商议了次日登基大典的仪式章程,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礼部差人送来了登基的朝服,等到诸事忙定,子时已过。

    我和子闵自是睡不着,走到殿门外,看见窦诞竟亲自带人巡夜,见我站在殿门口看他,朝我拱手一礼,然后又转向别处巡察去了。

    我将殿门关上,退回到寝殿中。

    子闵知道我回转,笑道:“陛下还不安歇?”

    我听她叫我“陛下”,只觉得十分奇怪,便拉了她的手坐回到榻上,笑道:“‘陛下’不好,记得你刚嫁给我时,曾说过与他们一样叫我大哥,这么多年你早已习惯了,如今突然改口,不觉得麻烦么?以后你还是叫我大哥。”

    子闵摇摇头笑道:“你日后贵为天子,君临天下,便是我们之间,也有了君臣之别,怎能失了体统?”

    我闻言只道:“我曾答应和你一起离开这里的是是非非,也知道你心里一定是这样想的,如今背道而驰,我已经抱歉,要是再因身份之别而生疏,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么?”

    子闵闻言一愣,反问道:“什么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她这一提醒,我猛然想起自己身处何地,只觉得十分好笑,将刚才因她称我为“陛下”的不快全都忘了,只笑着给她讲述了我很久很久以前听到过的“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子闵听完,亦莞尔一笑道:“这叫做得不偿失吧?”

    我道:“不错。”

    子闵道:“君威难犯,无论如何,在众人面前大哥还须得有帝王之威才是,否则如何服众?”

    我明知她说得有理,只好点头道:“便是如此,私底下,你还叫我大哥。”

    子闵点了点头道:“从前父皇……”话才出口,已知失言,便住口不说了。

    我笑道:“斯人已逝,便是说也无妨。当年父皇处心积虑谋划天下,也曾一心要我来继承这江山,可惜那时我却不愿意,倘若愿意了,或许日后的这许多变数,便不会有。”

    子闵笑着摇摇头道:“那也未必,倘若果真如大哥所言,那事情的结局,岂非也如大哥所言一般?那时说不定你便真的已经丧命于李世民箭下了。世事转圜不定,或许便是因了大哥的一再退让,才会直至今日仍得保全。何况假设之事,发展到后来,十有八九其实又何尝尽如人意了?不如现在。”

    我仔细听着,只觉得子闵的话中藏着无尽玄机,想了半晌才点了点头。

    子闵又道:“问一个问题,倘若日后李世民和李玄霸与大哥兵戎相见,大哥还会如从前一样手下留情吗?”

    我一笑不答,想了想,又反问道:“你希望如何呢?”

    第二日便是册立新君的大典,窦诞亲自捧着那封由万夫人手写的诏书,在朝堂上宣读,韦挺从前身为礼部侍郎时,对这套礼节轻车熟路,我则在众人的注视下牵着子闵的手,一步步登上御阶。

    直到此刻,我才意识到原来大兴殿中的御阶竟是如此之高,等站在御案前回头望时,我和子闵并立在众人之上,底下俯身跪着一片人,没有一个人敢稍动一下。

    这大概便是君王的权威。

    我轻轻拨开眼前的十二道玉旒,仔细打量众人,却想起不知多久以前,杨广曾经在此召见群臣,后来便是老爹,再后来,还有李世民,站在此处的人换了又换,底下却总有些熟面孔一直在,这些人,其实才是真正的赢家。

    便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