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盛世隐殇-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点头道:“是。”

    我从书案上的一卷文书里抽出一张纸递给李世民道:“父皇并未责罚你,这是他拟定的此次带兵将领的名单。”

    那份名单上排在我名字后面的就是李世民,老爹让他领左路兵马。

    李世民一见大喜道:“父皇果真……”

    我淡淡地点了点头道:“果真。不过有一点你要记住,此次出征,一切都须听我调遣,不可擅自行事。”

    右军交给三娘和柴绍,我自领中军,在程不易和李玄霸离开三日后便开拔向西进发了。

    程不易和李玄霸好不容易从秦州出来,再度返回,不知怎的,我始终不太放心。

    中军帐中,我最为信任的人只有冯立荀一和唐临,对秦州的情况,要数唐临比较熟悉,我仔细想了想,还是让唐临跟在他们之后也去了高墌。

    我让军队在高墌城外扎营,随时防备来自薛举的进攻,不过离得不近,免得敌人趁我们未立稳脚跟便偷袭。

    斥候来报,薛举按兵不动,不知要干什么。

    我却清楚得很,中军帐中,柴孝和闻知斥候来报,笑着拱手道:“太子殿下,我们为仁义之师,不宜兴无名之兵。如今薛举占领高墌,士卒劳顿,是以不敢贸然出击,若绕道西侧,切断其粮草,然后坚壁守之,西秦之兵恐怕不战自溃矣。”

    他的话正中我的下怀,我点头道:“你的话,只说对了一半。”

    柴孝和闻言道:“哦?请太子殿下释疑。”

    我笑道:“薛举虽体恤士卒,可他儿子薛仁杲却残忍少恩,如今领兵而来的正是这位西秦太子,他又岂会顾念将士劳顿?实则因为薛举染病在床,听说百般医治皆无好转,竟张榜求之于巫士,我看薛举恐怕活不了多久了。”

    柴孝和听了惊讶不已,子闵在一旁笑道:“如此,何不将此事知会敌军,我们虽不宜主动出击,但扰敌军心,却并不费事。”

    我笑道:“不错,我正有此意。”

    冯立道:“太子殿下,末将愿效犬马之劳。”

    我想了想,道:“此计虽好,不如……”说着看了子闵一眼,又道,“此事不必着急,等左右二军来了再一同商议。”

    议事已毕,中军帐中只剩下我和子闵二人时,子闵笑着问道:“大哥,我的提议你以为不好,是么?”

    我笑道:“好,不过我们可以换个法子。我想趁夜潜到高墌城下一看。”

    子闵道:“我陪你去。”

    我道:“一路劳累,还未休整,你该多休息。”

    子闵目光流转,又停在我身上,道:“大哥如今身体不比以往,也该多休息。”

    我一时无言以对,只好答应带着她同去。

    陪着我去的,还有荀一和冯立。

    在军营的辕门之外,远望高墌城,会发现城外有一道屏障,没有人告诉我那是什么,我之前也并不知情。

    直到这天晚上。

    我们四人悄无声息地来到这面屏障前,远远便闻到一股恶臭,子闵一见之下抓紧了我的胳膊轻声道:“大哥,这是……”

    我身子也是一颤。

    荀一见了我和子闵的反应,沉声道:“太子殿下,这是……上次浅水塬之败,战死的唐军遗骸。”

    我看着面前黑黢黢的屏障,心中只觉得一阵恶心,抚着子闵强忍住没有咳出声来,却还是吐了血。

    子闵抚着我的背,我紧握着双手,心中涌起一阵恨意,冷冷地看向城楼的方向,恨声道:“该死!”

    荀一在旁提醒道:“太子殿下,别误了正事。”

    我缓过神来,看着面前堆成山的累累尸骨,对李世民也生出十分不满,这个刚愎自用的小人,就为了争强好胜,便葬送了这么多将士的性命。

    冯立在一旁看着,良久无语。

    我们走了很远,才堪堪绕过累累尸骨砌成的屏障,荀一和冯立放下手中抬着的一方不大的石碑,石碑上刻着八个大字——

    薛举已死,西秦将亡。

    我想了片刻,忍住心中的恶感,扶起已死的一具尸骨,将他放在了石碑上。

    子闵道:“大哥这是……”

    我低声道:“这些将士,我无法将他们的遗体带回家乡,便借他们之力,为他们报仇雪恨。”

    回到军营,我立刻找来前去探听消息的斥候,问他高墌城下的尸骨是什么时候摆起来的。

    斥候的说法,再过两日,便半个月了。

    两日后,正逢左右大军都来到高墌城下与我会合。

    不出我所料的是,城外果然升起一团浓烟。

    尸骨堆放时间过长,便会污染供给高墌的水源,还会导致瘟疫。

    他们不过是为了威慑唐军,半月之期已经足够,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一把火烧了他们。

第232章 西拒薛举(四)() 
我朝着浓烟升起的地方摆下祭台,李世民明知我是为了什么,亲自跪在祭台前向地上倒了三杯酒。

    其实我没有办法判断他是真心忏悔还是装模作样。

    不过无所谓了。

    我不再在乎他究竟如何,我在乎的是我带来的二十万大军,究竟有多少能够活着回到长安。

    不到一日,碑文便被人发现,并且传遍了高墌。

    与碑文的内容出奇一致的是,就在西秦的斥候发现碑文的当日,薛举就因为惊惧过度而死了。

    至于他惊惧过度的原因,则是唐临带着李玄霸回来的时候讲述的。

    原来程不易应了招贤榜去见了薛举,薛举问他东进长安是否有利,自己的病究竟是缘何而起。

    程不易告诉他,他的病是因为杀戮太多,在浅水塬被杀的唐军阴魂不散纠缠在此才导致薛举生病。

    而且,不但东进长安不利,就连固守高墌,也不是上策。

    这当然是程不易的危言耸听,不过至少道出了部分实情。因为程不易的这番话,被俘虏的刘弘基等人竟侥幸捡回了一条命。

    唐军尸骸被焚烧的当日,曾有薛举的谋士郝瑗劝谏于薛仁杲,可薛仁杲根本不听。

    薛举一死,身为皇太子的薛仁杲继承西秦帝位,因为他刚愎自用凶狠无情,将士多有怨言,他继承了帝位,西秦之亡便近在眼前了。

    我和子闵在中军帐中闲话,知道唐临和李玄霸便要回来,一边对接下来如何步兵做详细布置,一面等他们。

    没过多久,没有看到唐临和李玄霸进来,帐外却响起了一阵哄闹声。

    我和子闵走出帐外看时,唐临和李玄霸被李世民帐下的一个参军梁实拦下了。

    梁实正对唐临说什么军营重地,如何带闲杂人等入内。

    指的自然便是李玄霸。

    我和子闵站在帐门口,唐临和李玄霸其实已经瞧见了我们,见我们不说话,唐临便与他周旋道:“这位并非闲杂人等,他是太子妃族弟。”

    子闵听唐临说完这句话,笑着走到李世民身后道:“世民,你不认识他。他是我的族弟,子玄,这位便是秦王殿下。”

    李玄霸拱手道:“见过秦王殿下。”

    李世民道:“既是子闵嫂嫂的弟弟,自然算不得闲杂人等,梁实,还不让开?”

    梁实瞅了一眼李玄霸,有些不情愿地让开了。

    三娘从后面走过来道:“如何都站在帐门前却不进去?”

    我笑道:“说得正是,都进来吧。”

    三娘一进帐便道:“方才去视察敌情,就有几拨人自北门出,却往西而去,这是何故?”

    我笑道:“如此说来,城中已有逃兵了。”

    李世民道:“既然敌人军心已乱,何不趁此机会攻城?”

    柴绍瞥了他一眼,拱手道:“末将以为,我军粮草充足,不必急于攻城。困守孤城,又无粮草,后方生乱,我们不必费一兵一卒,便可坐收西秦之地。”

    我没有理会李世民所说的话,却朝柴绍连连点头笑道:“不错。”

    李世民十分不爽地退到了一边,我又对李玄霸道:“子玄,即日起,你便任行军司马。”

    李世民一听便欲反驳,毕竟行军司马是军中最主要的副官之一,在他看来,子闵的弟弟郑子玄初来乍到,年纪轻轻,如何便能胜任此职?

    我瞥了李世民一眼,他想要说的话也没有再说,是悻悻地看了李玄霸一眼。

    颜不济的易容之术,没有人能够轻易便认出来,李世民当然也不能。

    郑子玄一本正经地立在唐临身后,听见自己被任命为行军司马也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情绪,只出列拱手道:“多谢太子殿下。”

    他说完这句话,似乎又想了想道:“太子殿下,卑职自秦州来,探听得知西秦国库空虚,并无余粮接济高墌城大军,不出两个月,城中必定断粮。太子殿下正可如柴将军所言,坚壁不出,敌军若走投无路来攻,必然败绩,若固守,则终将举城来降。仔细考量,西秦倒不足为虑,殿下应当担心的,另有别处。”

    我想了想道:“你指的是河西一带的李轨一党?”

    郑子玄点了点头,“正是此意。”

    李轨原是武威郡鹰扬府司马,因薛举在金城郡作乱,他与同郡人担心薛举会来骚扰,因此举兵占领了河西之地,自称河西大凉王,实力不可小觑。

    其实老爹在讨伐薛举之际,便已派人亲赴凉州与李轨结好了。

    因为都姓李,而老爹年长,甚至在发往凉州的文书中,称李轨为从弟。

    老爹的拉拢之意显而易见,起初李轨也十分高兴,但高兴没多久,他便惹得老爹十分不开心。

    原因是他在不久后便自称大凉皇帝,并在送回老爹的文书中,以皇帝自称。

    这便是不肯臣服。他不肯臣服的原因很简单,如今坊间都在流传着“李氏将王天下”的谶语,他也姓李,也可以王天下。

    这样的想法不止他一个人,除了已经做了皇帝的老爹,还有洛阳城外的李密,他对自己谜一样的自信由不得他不相信自己就是真命天子。

    老爹虽然对李轨不肯臣服的行为大怒,却无可奈何,毕竟不能惹怒他,倘若他与薛举联合,那李唐占据的关中一隅之地恐怕立刻便会被人夺去。

    郑子玄却还不清楚这一点。

    我向他解释了此前的种种往来,又道:“李轨虽不肯臣服,但绝不会与薛举成一丘之貉,他的事,等薛仁杲之事了了,再议不迟。”

    近两个月之后,高墌城粮尽。

    但是我想到了兵法中提到的一个问题,城中不乏誓死捍卫西秦之人,若贸然攻城,即便胜了,有可能也是惨胜。

    柴孝和见我凝视着高墌城,走到我身前拱手道:“太子殿下为攻城之事烦忧?”

    我勉强一笑道:“你倒颇知我的心意。”

    柴孝和道:“太子殿下可想到了对策?”

    我道:“坚守不出?唯今之计,只有诱敌来攻。”

    柴孝和接口道:“与上次相类?”

    他指的上次,是兵败浅水塬的时候。

第233章 尽得陇西(一)() 
此时此刻,我开始希望敌人主动来攻。

    我看着行军图,脑海中不住地浮现出城外燃起的浓烟,手指重重地搁在浅水塬的地方。

    子闵在一旁见了道:“大哥,在此处驻兵,敌军未必敢来。”

    我道:“无妨。示之以骄矜,让李世民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