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盛世隐殇-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心下大喜,却不动声色地看着韦挺道:“你将这些都拿来,尊夫人不会有怨吗?”

    韦挺笑道:“不会。”

    他办事一向稳妥,有了他抽出手来忙换地的事,为王珪省去了很多麻烦。

    除了安抚流民之外,老爹说的另一件事——开科取士,我也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

    这件事定于九月在大兴原太学所在的地方举行,虽然诏令才刚刚颁布,主考官的人选却已经确定了,便是如今任太子詹事的李纲和被调回中枢任吏部尚书的陈演寿。

    我在长安的一系列举措令老爹十分满意,可他还来不及高兴,李世民兵败的消息就传到了长安。

    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一惊,随军而去的人中,除了荀一,还有三娘和柴绍。

    薛举本不是易与之辈,他是汾阴人,陇西豪族,家资万贯,因为不满杨广的统治才揭竿而起,最初起义的时候,追随的人便有十万之众,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的势力太盛,更重要的却是他轻财好义,为人豪爽,大家都乐得跟着他。

    比起老爹来,他的考虑要少的多。老爹想要的是名正言顺地得到天下人的承认,而薛举信奉的显然是实力。在起义后不久,他便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并且连结西突厥,在长安以西立稳了脚跟。

    随即便称王,定国号为西秦。

    李世民未及弱冠,与如此老成的人对阵,事前老爹就对他多番嘱咐,凡事三思而行。

    薛举的大军先是入侵了安定郡,直逼高墌,东北西南则分别掩袭北地扶风二郡。

    李世民才到高墌,便仗着人多势众在高墌西南列阵,耀武扬威,不多加防备,薛举却避其锋芒,绕道后方偷袭唐军,李世民根本没有料到薛举竟有如此胆量,在浅水塬折损了半数唐军,他颇为倚重的刘弘基也被俘虏。

    三娘和柴绍勉强脱身,便不顾军令返回了长安。

    荀一却没有和他们一同回来。

    大兴宫的两仪殿中,没有外臣,只有我、子闵、三娘和柴绍。

    三娘在开始讲述浅水塬之败的经过时,老爹便屏退了众人。

    听完三娘的讲述,老爹几乎要拍案而起。

    我以为李世民在经历洛阳之战后,会稍微有所收敛,想不到才再次领兵,便暴露了他急功近利的本性。

    过了好久,老爹的怒气才稍微平息了一点,对三娘道:“他身边的刘文静、慕容罗睺、刘弘基等人,难道都糊涂了?”

    三娘听了老爹的话,不顾身份便走上御阶跑到老爹身前,拉着他的衣襟道:“父亲,并非没有人劝。我与柴绍早知薛举用心,建议他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可他不听。嗯……不但不听,刘文静和刘弘基还在一旁起哄,我看刘弘基被俘也是咎由自取。”

    老爹听三娘说完,转头对柴绍道:“可是如此?”

    柴绍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

    三娘仍撇着嘴一脸不开心,老爹见了她的样子反倒哈哈笑道:“你也损兵折将,如今没有军令便私自回来,该当何罪呀?”说着又对柴绍道,“她胡闹,你是久在军中的人,也由着她胡来?”

    柴绍听罢跪倒在地,却并不分辨。

    三娘见老爹如此,默默地放开了老爹的衣襟,小声嘀咕道:“父皇不讲道理。”

    老爹笑道:“柴绍,你起来吧。”瞥了一眼立在一旁的我,又道,“你们私自逃回来,就罚你们去太子府抄写文书,不必再带兵了。”

第230章 西拒薛举(二)() 
老爹轻轻一句话便撤了三娘和柴绍的统兵之权,三娘和柴绍面面相觑,又看了看我,我和子闵同时摇了摇头。

    他们只好作罢。

    走出两仪殿,三娘转头看了看宫禁森严的殿门,有些丧气地道:“柴绍,真不该不听你的话。”

    我笑了笑道:“父皇如今贵为天子,无论如何自有天威,你们不该私自回来。父皇即便偏爱你们,也要对臣下有所交待。”

    三娘叹了口气道:“大哥,这些道理我岂会不知?只是如今这般,我实在有些不喜欢。”

    子闵笑道:“三娘,你和柴绍来太子府正好,大哥整日忙着公事,你们正好来相陪,竹林雅舍,难得有客来。”

    柴绍却道:“恐怕不能如太子妃所愿。”

    我也笑道:“父亲让三娘和柴兄来,恐怕还是为了对付薛举。”

    子闵闻言,有些不情愿地“噢”了一声。

    我们才回到太子府,柴孝和便笑呵呵地迎上来道:“太子殿下,听说秦王殿下出师不利,损兵折将,大败而回?”

    我瞥了瞥他道:“不错。”

    他的高兴在我的预料之中,他自从投奔了我,事事为我考虑,我心知肚明,但不知为什么,我却不太喜欢他这样的小人行径。

    正在府中办事的韦挺似乎也很高兴,就让我无法理解了。在我看来,韦挺为人正直,绝不会像柴孝和一般幸灾乐祸。

    其实只是我不懂,他们从踏入太子府追随我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与我绑在了一起,我的荣辱得失,与他们的前程紧密相关。

    我却并没有考虑这么多。

    李世民回来的时候十分狼狈,与他最初在朝堂上的豪言壮语形成了鲜明反差,他身边同去的八大统领只剩下两个,刘文静也一脸严霜地跟在他身后,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志得意满。

    李世民在殿中俯首向老爹请罪,老爹一拍桌案,却质问刘文静道:“肇仁,你说说,我军数倍于敌,为何惨败至此?”

    刘文静跪在李世民身后,拱手道:“回陛下,薛举阴险狡诈,防不胜防,袭我后方,秦王殿下偶感风疾,身体不适,才……”

    老爹打断道:“偶感风疾?你倒会替他推脱,你自己呢?”

    刘文静无言以对。

    这次朝会的结果,是将随李世民出征的人都撤了职,连李世民的兵权也夺了,却将兵符送到了太子府我的手上。

    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张文苏就对我提起过薛举其人,按照张文苏的说法,如果不是他和姓薛的有仇,他说不定也会去投靠薛举。

    我也因为张文苏的这句话,对薛举格外关注。

    七月初,唐临自西秦返回,探听得知薛举手下有一个谋士郝瑗,因此次李世民之败,向薛举进言不如趁唐军新败,直取长安。

    唐临一脸急切,若薛举果真攻破高墌,进犯扶风,立刻便兵临长安城下了。

    我听了这个消息却只笑了笑道:“不必担心,薛举与其子薛仁杲,虽有万夫不挡之勇,可薛举本人却十分迷信,你且稍待,等荀一回来再说。”

    荀一是以军中副将的身份跟着李世民去了高墌城的。

    但不出我所料的是,李世民身边的一众谋士皆对他百般排挤,李世民不得已将他调离中军,让他负责接运粮草的事。

    当年荀一曾在我箭下救过李世民一命,我想正是因此李世民才没有为难荀一。

    唐军大败之后,荀一潜入西秦都城秦州。

    我唯一的担心,只是荀一是否能够平安回来。

    数日之后,荀一果然回来了,并且带回来两个人——程不易和李玄霸。

    其实我让荀一去西秦的目的也不过如此,程不易和李玄霸在西秦被困,曾有信到我还没做太子时的世子府。

    暑热渐退,夜晚却并不凉爽,荀一特地趁夜而归,就是为了避免程不易和李玄霸被人发现。

    一别数载,程不易自然是老了很多,李玄霸看上去却健朗了不少。

    子闵一见之下便笑道:“年岁渐长,竟和大哥越发相像了。”

    子闵说的不错,众位兄弟中,唯有李玄霸与我最为相像。

    李玄霸只穿了一件灰色长衫,朝我拱手道:“大哥,此次回来,我不走了。”

    程不易在一旁点头道:“如今李唐新立,太子殿下正是用人之际,三公子也并非碌碌之辈,依老朽看,不若便留在太子府。”

    我凝思片刻,道:“可……”

    话未出口,李玄霸便道:“大哥不必担心,颜大夫替我治病时,我曾从他那里学得易容之术,不会被人察觉。”

    我笑着点点头,他们是有备而来。

    我们在房中议论了片刻,话题一转,便转到了薛举父子身上。

    “薛举来势汹汹,我军士气又低落,父皇将此重任交托于我,如何才能破敌?”这是我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当然也寄希望于被荀一带来的程不易和李玄霸。

    李玄霸笑道:“程先生早已做了薛举的座上宾。只因薛举十分迷信,但凡用兵,必须占卜,吉则出兵,凶则按兵不动。”

    程不易也道:“太子殿下可知,薛举有疾在身?”

    我摇摇头,连唐临去打听了一番也没打听到的消息,我隔着老远自然不可能知道。

    但程不易却知道。

    他摸着胡子缓缓道:“就在秦王殿下兵败后不久,薛举便染病,病势不重,却延绵不见好转。本来唐军新败当乘胜追击,可因为此病,只好耽误了些日子。我在替薛举占卜的时候,在他的房间里发现了这个。”

    他将一张暗色红笺递到我面前。

    无影笺。

    我见了这枚无影笺,心中一动,是杜杀?

    可薛举却没有立刻死掉,这不符合她的行事风格。

    子闵看出了我的疑惑,接过无影笺仔细看了看,又递回我手中道:“大哥,杜杀姑娘是要将这功劳让给你。”

    我又是一愣,这样的安排,恐怕更多是张文苏的意思,便问荀一道:“可曾见过张先生?”

    程不易笑道:“是那位张文苏先生吗?”

第231章 西拒薛举(三)() 
我点了点头,荀一却摇头道:“不但张文苏,其实到秦州时薛举已经染疾,连杜杀姑娘也没有见到。”

    虽然杜杀帮我这个忙十分令人欣慰,但无法得知他们的消息,我还是有些失望。

    薛举已经占据高墌,明知老爹不久便会下令再度出战,当诏令传到太子府时我已经命唐临和冯立整点好城外的军马,一声令下便可立刻出征。

    府中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李世民。

    他因为浅水塬之败被老爹训诫了一番,虽然没有怎么处置他,却将他身边的重要谋士如刘文静之流都罢了官,尽管这不过是安抚军心的手段,但也令李世民备受打击。

    我很清楚他来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请求我给他一次翻身的机会,让他至少一雪前耻。

    早已是掌灯时分,存墨堂中,明黄色的烛光一闪一闪地摇曳,李世民站在堂中,一脸严肃地直视前方。

    我进存墨堂的时候,看到他修长挺拔的背影,恍然觉得这似乎不是小了我近十岁的弟弟,而是的确有几分气度的将来的皇帝。

    见我进来,他拱手道:“大哥,世民有一事相请,希望大哥能够答应。”

    我微微颔首道:“何事?”

    李世民道:“大哥不日便要领兵平西秦。前次战败,我难辞其咎,大哥能不能带我去,让我将功赎罪,一雪前耻?”

    我笑了笑道:“仅此而已吗?”

    李世民点头道:“是。”

    我从书案上的一卷文书里抽出一张纸递给李世民道:“父皇并未责罚你,这是他拟定的此次带兵将领的名单。”

    那份名单上排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