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世初唐-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楼有了王家庄人的参与,进步飞快,以前都见其他两庄建作坊上工的,说不眼红是骗人的,现在轮到他们自己庄上了,自然格外的卖力,希望能尽善尽美。

    李志成有时候很不理解这些古人的思想,人家盖酒楼作坊,跟他们其实半毛钱关系,但是这些人就是傻乐,这叫着主辱臣死,主家红火了,他们就兴奋,完全没有被剥削者的觉悟。

    外来人口增多,自然会拉动地方经济,就连那种驿站边都能形成一个小小的集市,而王家庄有了酒楼和旅馆,只要农户不傻,一定会从客商身上薅点油水下来。

    酒楼的建设不但得到了王家庄户的大力支持,而且同样得到刘仁轨的支持,他连长子刘滔都给派了过来帮忙。

    李志成依稀记得,老刘的儿子好像被人给刷了,连小命都丢了,老婆都被充公了,不过应该不是这个刘滔,毕竟他老子现在不过刚刚升任县令,在大唐只是个小官,他可享受不到父荫入朝为官,等他老子发达了,他的年龄也大了。

    入朝为官的名额应该落入他兄弟之手,所以说有时当嫡长子也不是什么好事,古代人结婚比较早,等他老子要挂了时候,自己差不多也该挂了,要是他老子活的长点,有时候长子比老子还先挂了,根本就没希望继承家产什么的。

    古代的帝王,许多在兄弟排行中都是中上等这个位置,既有长幼优势,又年富力强。刘滔显然等他老子发达了,他应该过了盛年,再入朝为官已经迟了,再说老刘也不知道自己会发达,所以老刘才会把他送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来帮忙,说不定能谋个出路。

    见刘滔真心实意的跟着自己帮忙,李志成心里一叹,小刘跟他老子一样,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不论怎么说,有了县令的公子在此,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不论什么朝代,衙门口都是难于打交道,就连自己这个有爵位在身的人在很多事情上照样也挺麻烦。

    大唐的爵位跟政协委员差不多,自己可以不买本地官员的面子,同样人家也可以阳奉阴违,给你来个拖字诀啥的,有了小刘在这就好多了,官面上的事情由他交涉,比自己出面更好使的多,再次证明县官不如现管的正确性。

    把事情交给正确的人去做,事半功倍,而自己就可以每天轻轻松松的当起蓑笠翁,独钓于济渠之上。

    嗯,李志成的钓鱼技能也增长的飞快,家中的食谱中多了一些葱爆鳝鱼,油焖河虾等菜品,李志成甚至假公济私的让王玉娘前来学习,引来杜如玉的满满的不满,她将来是经营酒楼不假,不过又不是要当厨娘,干嘛要拉她学习这个,这是培训未来伙伴吗?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要培训未来婆娘呢。

    对于她的抱怨,李志成只能抬头望头,这娘们太不理解自己的苦了……

    (本章完)

第154章 迷茫() 
古代建设都靠人担手扛,工期长劳动强度大,弄不好还会出人命,一听到徭役,老百姓都要哆嗦。

    老百姓担负沉重徭役是农业税的一种,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之初,这种以工代税的古老税种才彻底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这种征召民户的劳动是义务的,给国家干工程,很多时候还得自带被褥行李和干粮,像修大运河,长城这类工程,有可能会丢掉小命的,如果是给皇帝修陵墓啥的,这就更坑了,这类民夫既希望皇帝能早点挂了,又不希望皇帝早点挂了(古代礼制,皇帝从登基开始就建筑其陵墓,只要他活着,工程就必须继续,无法结束)。

    万一皇帝挂了,为了陵墓的保密工作,很有可能坑杀工匠陪葬的,干这种工程,生命都没保障。

    当然了,并非每一座帝陵都需要坑杀工匠陪葬,但是毕竟有一种机率不是,顶着这种郁闷的心情干着繁重的工作,更容易累死。

    比如汉武帝的陵墓,就有大型的民夫工匠陪葬墓群,当然不是被坑杀的,而是病死累死的,可想而知,古代徭役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孟姜女哭长城这玩意可是千古流传的,别说是古代了,就算到了二十世纪末,甚至是九十年代,国家已经勉强有了完善的后勤和医疗保障,被抽调干工程的民工,完成工程以后都形同乞丐。

    很多人并不知道,农民工一开始并非指进城务工人员,而是在国家大建设时代,国家或者地方在农闲时候抽调农村劳动力参与国家或地方工程建设的民工。

    呃,话题有点扯远了,参与建设的酒楼的民夫像新社会的民工一样是有补贴的,他们可以选择以工代租,或者直接领取粮食和钱币。

    而且他也不会想国家工程那样过度的压榨劳动力,反头疼的是王家庄的这些农夫有点疯狂,李志成不得不强行减少他们的运动量。

    农民是最朴实的一群人,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插个红旗,谁先干完谁就是红旗手,他们就能豁出命去,而这个时代,为主家争光这个口号,他们同样会豁出命去。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实际上可以反着来看,得天下者,也是得民心者,既然现在的地主封建阶级是统治者,那么至少说明,目前他们还是得民心的。

    王庄酒楼为了标新立异,并没有采用这个时代的常有建筑模式,有了水泥,自然采用砖石结构。

    就以这不同于这个时代的独特结构,可以想象,等建成以后,抱着猎奇的心里,来到此处的客商必然要进来吃一顿饭,要是再引几个著名的文人来此题词啥的,那就彻底的火了。

    这个时代的工匠可不大搞的明白砖石结果的房屋建设,所以最近李志成变成监工,每天提着钓竿经过工地的时候会转一圈,指导一下工匠们的活计,收获满满的敬意。

    自己可是少府,将作,司农监丞,官方代表的是权威,也就是说他是工业,建筑,农业三方面的“专家”,他们自然得听他的。

    指导完工匠的工作后,李志成悠然的前往垂钓地点,刘仁轨却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了,这让他头大不已。

    李志成实际上对刘仁轨是抱着成见的,成长环境使然,他对任何事情都用最阴暗的心里来揣度,就像他总拿魏徵来举例,他和李二被推举为千古君臣,李志成一直抱着怀疑的态度来看待的。

    他一直认为,李二从来就没信任过魏徵,魏徵在大唐根本就没担任过行政主官,他对政事只有参议权,没有行政规划和施政权。说白了,采不采纳都看别人,没有任何的决定权。

    魏徵有点像是李二的秘书长,也就是俗称的大管家,看起来什么都能管,实际什么都管不了,众所周知,秘书长不分管具体政务,只是名义上和其他人平起平坐,拥有政事知情权和参政权而已。

    李志成总觉得刘仁轨做事,掺杂了太多的功利性在里边,这是标准的政客思想,他很不喜欢,当然,也说不上反感,一名从政者,如果没有功利心在里边,那是理想主义者,在官场是混不下去的。

    铁面无私的包拯都他娘的知道变通,搞出打龙袍之说,要是真的铁面无私,直接按着皇帝打一段才是,对于上官犯错,他照样要相护,甚至讨好。

    “我曾经是县丞的时候,就研究过你们何庄。”刘仁轨首先开头道。

    “哦”李志成有点奇怪的望着他,本来以为他要说那些修桥的事情,他竟然莫名其妙提起自家庄子。

    “说真心话,我很不认同你的做法。”刘仁轨接着说道。

    “……”李志成脸都黑了,这家伙找自己竟然为了说这个,感情要跟自己搞场辩论赛咋的,难道还是直接干一架咋的。

    “不过你却把整个庄子,甚至周边的庄子搞成了整个县中富裕庄子”他接着叹气道。

    李志成:“……”

    在这个重农轻商的时代,自己带着全村人搞“商业”副业,要是被人看的惯那才是见鬼了。

    并非没人认识到商业对国家经济的促进作用,然而很少有统治者提倡商业发展的,因为商业资本那一套行为准则和封建礼仪有许多相悖之处。

    熟知历史的李志成也知道,商业从业者代表的是资本主义,是要干掉封建主义取而代之的,所以再怎么防备打压都不为过,这是敌对关系啊。

    真正接受过正统的儒家思想的文人,是非常排斥商人的,也只有真正主政过一方的官员,才会意识到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他们一边排斥商业,却又默许商业发展,甚至暗暗的支持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事实证明,除非是鱼米之乡,要不光靠农业产出想富裕起来,简直是痴人说梦。

    作为熟读圣贤书之人,为了实现自己治下富裕起来,却要靠自己一直鄙视的商人,这种冲击力不可谓不大。

    这要转变思想,转不过弯来的,还按照圣贤书上的那一套治理地方,绝对会治理成一个贫穷的模范。

    这显然和自身的理想报复相悖,所以一个官员要想治理好地方,必须解放思想,抛开书本中的那一套。

    官员的某些思想,比如为了政绩无所不用其极,打击政敌不择手段等等,这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圣人门徒该干的事了。

    也只有彻底接受改变,转变了思想,才能在官场走的更远,刘仁轨正处于这种转变中,以前的他是刚正不阿,眼中不揉一点沙子的存在,所以四十的人了,才刚刚当上个小县令。

    就这个小县令还是借了李志成的势,直到他主政一方,才开始体悟到为官之道,真正的向政客转变,只有成为真正的政客,他才会进入晋升快车道。

    此时的他正处于迷茫期,不过李志成一点也不担心他转不过弯来,能和李猫周旋的人,政治手腕绝对差不了。

    (本章完)

第155章 诚信() 
这个时代的官员,不论是许敬宗还是李义府,不管他们人品咋样,但官品却是杠杆的,至少都能遵守士人底线,很少做出贪腐之事。

    不论是什么样的官员,都不会危害老百姓的利益,都很在乎自己的官声,像那些真正正直官员,反而更有可能好心办坏事。

    刘仁轨的政客之路还长着呢,他这种人只有经过无数次的撞南墙才能改掉一身的书生正气的臭毛病,成为真正的官场老油条。

    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冲突,全都靠自己去体悟,官场就是个黑不溜秋的大染缸,不想被同化,那么你就是个显眼的靶子,天下乌鸦一般黑,想当白的没那么容易。

    老刘这人心中有了烦恼,却找自己来秃噜,这是要把自己当知己的节奏啊,还有岑文本也是的,这帮要当宰相的大拿,为什么就不放过自己这样的小人物的。

    李志成兴趣缺缺的垂钓归来,今天刚钓的河虾,让下人油炸了满满的一盆,油炸的香脆可口,李志成喜欢连壳一起嚼着吃,别有一番风味。

    下人刚把河虾端上来,他还没有来得及开吃,自家的小姨子就走了进来,毫不客气端起碗就开吃。

    自己一直推行家庭成员间要随和,不过收效甚微,杜如玉和小七都严守作为妻妾的尊卑礼制,也只有自己的这个小姨子杜如花严格执行这个规定,和自己没大没小的,背地里没少被她姐姐杜如玉教育,不过她依然故我。

    “姐夫你也真是的,人家都消尖了脑袋往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