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世初唐-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论在那个时代,异类总是受到歧视和鄙夷,李志成觉得李义府这家伙睚眦必报的性格应该或多或少都有后天的因素。

    长期处在歧视和压抑中,而这家伙又整天装的温文尔雅,努力维持自己和善风度,这种人要是不变态了那才怪。

    出身就是他心中最软弱的部分,李志成一句承认之话,让他感动不已,当然李志成并非想和李义府交朋友。

    和他这种睚眦必报的小人交友,一个不小心轻慢了他,他会直接把你阴死的,自己自然不期望和他产生点啥友谊的火花,只不过是为了让他增加点好感度,别一个不小心给他记恨上了。

    经李志成这么一说,双方的关系热切了不少,上饭上菜,酒宴丰盛,吃喝不忌起来,一个奸臣(预备役),一个酒场高手,都是装逼界的翘楚,倒也相得益彰,其乐融融。

    当然了,两人之间交谈的自然不可能有实质性的内容,你来我往的,丰盛的酒菜招呼着,很快就醉态可鞠,说话都不利索了。

    把李义府招待好了,临走的时候又大包小包的塞了一大推的礼品,办公差,吃拿卡要是传统,就算御史也不管这些,呃,现在的李义府就是监察御史。

    国家重臣升官了,还得进献皇帝礼物和吃食呢,称为烧尾宴,这就是正常人际来往,不属于贿赂啥的。

    没见李义府那个家伙收的理所应当嘛,如果礼物给轻了,他才真的要记恨呢,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家伙就是个贪官。

    虽然现在官小职微,还不是那个肆无忌惮的李义府,不敢乱伸手,但是本性如此,正当理由的吃拿卡要的机会,自然不会客气啥。

    涉入朝堂越深,什么牛鬼蛇神都开始冒出来了,幸好这是唐初,像李义府这种奸臣不多,要不这日子更难混。

    送走了李义府,李志成刚刚的一脸醉态一扫而空,想着心事的他,无意识的拿起酒杯,往嘴里灌。

    “夫君,你少喝点,伤身子。”此时如玉走了进来,一把夺过他的酒杯道。

    “哦,没事,我就喝了几杯的酒,其他都是低度酒。”虽然李义府现在只是个小公务员,还不是李猫,但是李志成也是小心应对,不敢有丝毫大意,怎么敢真的敞开了喝呢。

    “这个李御史很厉害吗,你招待他比招待岑侍郎还要热情,这让妾身有点想不明白了。”身在权贵之家,如玉对于朝廷的官职设置比自己还清楚。

    御史一听就老鼻子厉害,就跟自己前世官员听到纪委一样,就这名头听着就腿软,实际上这要看什么御史了。

    御史台有三个直属机构,分别是台院,殿院和察院,这就是御史三院,其中台院御史职权最大,弹劾纠察百官,参与重大刑事案件的审理。殿院的御史主要负责朝堂秩序和京官纠察,而察院的监察御史,内容最多,什么巡视百僚,监察州县,纠视刑狱,整肃朝仪等等。

    看起来什么都管,实际上什么都管不了,就是个跑腿的,最多管管一些小事,真正弹劾大事,没他们什么事情。

    这也是李义府这家伙竟然闲的蛋疼兼职当起了跑腿来,御史当跑腿,这本身就不合理。

    这帮拿着放大镜,靠着来找茬过活的家伙,怎么看都不屑当个传信的,就算传的是圣旨,他们也不太会干,除非这圣旨是逮捕令或者斥责信一类的,他们才乐意去接,表扬人,这活御史还真干不来。

    所以李义府这家伙眼巴巴的跑自己家来,其目的就有点耐人寻味了,得好好的琢磨了,李猫的心思,得搞清楚,才好防备。

    面对大唐第一阴人,不把他来意整明白了,李志成觉得自己睡觉都不踏实,害怕着了他的道,不过思来想去,始终不得其解,这让人有点头疼。

    也许是自己多心了,他说不定真的闲的蛋疼,跑自己家来散心的呢,既然猜不透他的心思多想无益,只能多防着点。

    李志成不知道,连他自己都不信的理由,竟然还真是李义府前来的初衷,他是被李猫的名头给吓住了,有点杯弓蛇影。

    李义府不论后来如何,毕竟现在的他才二十五岁,还是个刚进入大唐公务员队伍中的粉嫩新人,就算他品性再怎么不端,作为新人,那也得踏踏实实的做事,本本分分做人,不可能整天琢磨怎么阴人报复人。

    说白了,他现在阴人天赋技能还处于最低的一级,而且还处于锁定状态,自然不可能发动攻击他。

    作为李治身边的法律顾问,自然了解不少皇帝李二的近况事务,李清这个名字时常出现,这不得不让他好奇,所以找个机会过来瞧瞧,毕竟大家都是年龄相仿的年轻官员,应该谈得来,多条关系多条路,搞好关系没什么坏处,说不定哪天能借到东风,对自己仕途有所帮助。

    不过要是让他知道,李志成防备他比防贼还要厉害,估计会恨死了他,立即列入自己将来要打击报复黑名单中,而且是毫无争议的第一宝座。

    (本章完)

第139章 旧事() 
其实李义府来访的目的还是摆在表面上的,只是他把李义府想的太复杂了,总觉得李猫做事,大有深意,不会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李义府在席宴上提的最多的还是他跟着晋王的轶事,虽然一字没提到李治,但是中心思想却是跟随晋王这样的老板,待遇好,薪水高,逢年过节有红包。

    现在的李治应该十二岁了,勉强可以参加皇储之争了,虽然现在的他还是个没有人生规划的小屁孩,甚至他都没有对皇位产生过想法,毕竟他只是第三顺位继承人,轮到他的机会还是挺小。

    现在的他刚刚向青春期迈进,估计对女人的兴趣比对皇位高多了,李治和武则天勾搭成奸应该就在这个阶段。

    一个花季少女嫁给了老男人,遇到老男人的处在青春期的儿子,光这剧情,想想都可以拍成岛国爱情动作片了。

    李治现在虽然整天往女人身上瞄,动着一些挑战伦理的歪心思,但是作为他的身边近臣,自然要开动起来,为他到处活动拉关系,寻支持。

    从龙之功,谁都想要,跟一个亲王,不但没好处,坏处一大推,新皇一上台,你立马就得靠边站,而且还得夹着尾巴做人。

    如果亲王变成皇帝,那个收获就巨大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论功行赏,所有人都会得到巨大的利益。

    这诱惑力太大,谁不下死力气为李治拉人气,就算李治是扶不起阿斗,也会被他们夸耀成旷世奇才的。

    李义府来自己家主要任务是为李治打广告的,更准确的说,是发小广告的,有用没用,先混个脸熟,留个印象。

    李义府就是个发小广告的,这太有点颠覆自己的认知了,不过说真话,搁前世这种行为早就烂大街了,没人当真,不过在大唐,李治团队这创意就太有才了,润物细无声,卓有成效,当大唐需要重立太子时,文武百官更看好这个仁孝和善的晋王,没人看好牛逼轰轰,才高八斗的魏王。

    估计李泰黯然神伤的被罢黜出长安的时候,心中一万头羊驼在飞奔,他始终没搞明白,为啥他事事表现的完美,甚至得到李二最多的宠爱欣赏,最终却被自己那个弱冠之年的九弟给不声不响的掀翻了。

    他不知道,现在的士族有点被李二压的喘不过气来,他们不需要过于英明神武的皇帝,中庸待人和善的君主更符合众人的胃口。

    皇帝还是软一点的好,要不做臣子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所以李泰那种强势霸道型的,坚决不能让他上位。

    一场秋雨一场凉,此时的关中地区降水量还是比较充沛,植被茂盛,是富饶的农业区,不是自己前世那个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秋风渐起黄沙扬,战鼓雷鸣兵戈起,李二避暑回到了长安,开始新一轮的国事安排,高昌王鞠文泰推诿扯皮,称病拒不接受李二陛下的命令,不来长安朝见谢罪。

    对于此种行径,骄傲的大唐是无法忍受的,开始集结大军征讨,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大总管,副总管为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大唐两个著名反骨仔倒是凑齐了。

    当然了现在只是军事筹备阶段,成立个誓师大会啥的,战争真正打响,至少得半年后的事情。

    每年年底,都是政府官员任命的频繁期,再为来年工作做准备,皇室晋封,文武百官任命圣旨不断。

    比如李福被封为赵王,那个册封排场比前一阶段他的皇叔李元婴被封为滕王大的多了,当然了,李志成是没机会列席册封大典的,是听程处弼说的,当然程处弼也没资格列席,他是听他哥程咬金说的。

    老程专门对自己儿子描述参会经过,李志成是十万分的怀疑,老程皇家大会小会参加了无数,又不是第一次进大会堂开会的人大代表,逮谁都要夸耀一番。

    估计也就赵王册封典礼比滕王更胜这一句是程咬金说的,其他绘声绘色的描述,估计都是程处弼这家伙在吹牛逼,咋越听他描述的场景特么的像淑芳斋选花魁呢,呃,随便说一下,此淑芳斋非小燕子住的彼漱芳斋,是平康坊的一所青楼。

    谁升官了,谁被降职了,谁家得到皇帝陛下褒奖了,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贵族圈中的热门话题。

    不过李福册封比较隆重那是必然,毕竟她的母亲可是李二后宫中大名鼎鼎的杨淑妃,当然,这个大名鼎鼎只是现在,不是指自己的前世。

    这位杨淑妃不是指李恪母亲杨妃,这位杨淑妃出身弘农杨氏,隋朝越国公杨素的孙女,唐朝后宫中皇后之下四夫人之一,而且排在第二位。

    娘家是名门望族,出身弘农的宰相侍中杨师道此次转任中书令,可想而知杨家在朝堂的影响力,所以这位杨淑妃在后宫中地位也非同一般,甚至比现在名义上第一韦贵妃还要尊崇,这位淑妃算是大唐的第一任杨贵妃得主吧(薨后追赠为杨贵妃)。

    杨师道出任中书令成为了自己那位老友岑文本的直属上司,另外一位新晋宰相是尚书左丞刘泊,出任黄门侍郎,参知政事,这位就是李义府的恩主,非常欣赏他的才干为人,现在成了宰相,李义府这小子是要发啊。

    不论是小人还是君子,成功都不是偶然,李义府能得到刘泊,马周等人赏识,就算是讨巧的投其所好,那也是要真才实干的,在大唐,奸臣那是人品不行,才能照样不比任何人差。

    当然了其他一些人事任命和自己连一丝关系都没,自然不太关注了,不过其中册封一名宗室女为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王为妻,这让李志成暗暗点头不已。

    看来李二政治眼光还是比较老辣的,大唐不太瞧的上吐蕃,但是在施政上还是考虑到了,这是安抚吐谷浑,拿他们当大唐抵御吐蕃人骚扰的挡箭牌,这种做法还是挺不错,非常的明智,政治家没有一个是傻蛋。

    (本章完)

第140章 征途() 
前世作为平头百姓,这种政府年底换届之事,也就多了个茶余饭后的话题,国家大事跟自己无关,现在自己也算是体制内一员,自然多多少少要多关注一下国家人事调整,整理总结出李二陛下的治国理念,这样才能紧紧的围绕在李二陛下为领导核心周围,跟得上时代步伐,不被这个封建主义集团给淘汰排挤出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