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世初唐-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渊的那么多孙子孙女都没有爵位在身呢,毕竟全国州县就那么多,封号是以地名来命名的,怎么可能全封掉。

    要是爵位数和州县相同的数量,那国家的负担就太重了,有好多县只有千户左右,人口都没上万。

    指望这么点人口养活一个有封爵贵族都有点难,如果贵族勋贵过多,非吃穷整个国家不可,所以唐朝爵位很难获得的,一些宰相将军的,他们的爵位也不过才,男爵,子爵的,多了国家发不起俸禄。

    这可不是笑话,唐朝在武德初年和贞观初年封了大批贵族,现在成为了尾大不掉的负担,李二整天想着干死几个收回点爵位呢。

    在大唐,皇帝的庶出孙子有许多都不封爵位的,皇帝的儿子封为亲王,嫡长孙将来继承王位,其他嫡孙,孙女,地位较高的妾室子女,封为郡公和县主,至于其他妾室子女,没特殊情况,只能算是皇族宗室,需要自力更生,国家给的补助很低,当然低也是相对的,当个富家翁还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指望国家给好处,就甭指望了,都是些大而化之的空头支票,就像自己上次的晋升子爵,除了说起来好听,不再是吊车尾贵族,调到倒数第二档了,实际好处跟自己是男爵时候差不多,明知道没什么好处,何不慷慨大方一些,至少能赚取点好名声不是。

    李志成如此一说,李阳果然大为感动,感叹道:“志成果然高义,真是公在千秋啊。”

    切,你咋不说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你的,李志成这么一说,他也不在说给自己请功封赏之事,现在虽然是贞观盛世时期,国力在恢复自动加血中。

    实际上国家开支也非常巨大,老美打一个中东小国差点就把自己给拖垮了,大唐的军队到处点火,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负担其实也挺沉的。

    民间算是有点富裕起来迹象,但是国库实际上并不充裕,没见魏徵那种宰相都整天吃馒头就醋芹(魏徵发来抗议,我就装个逼,至于整天拿我来讽刺吗)。

    现在高昌王又在那里蹦跶了,李二已经把高昌国定义为邪恶国家,下旨斥责高昌王,必须的限期改正,要发扬自我批评精神,态度要端正,检讨要深刻,要行之有物,不能假大空,说些假话套话。

    至于改正效果如何,你来长安做个专题演讲报告会,通报一下树新风,爱大唐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如果你再没做出点成效来,李二陛下将会派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大唐军前去维和,顺便把你们妇孺搬迁到大唐繁华都市务工,何必呆在西域那地方吃沙子受那份活罪。

    (本章完)

第135章 李猫() 
李二陛下是伟大的,是光明的化身,他的目光关注哪里,带着和平与光明使命的大唐军铁骑就会驰骋到哪里,他们会用血与火驱散笼罩在西域各族人民头上的阴霾,使得整个西域各国紧紧的围绕在大唐周围。

    而现在高昌国竟然倒行逆施,破坏安定团结的西域大好形势,非要投向日薄西山的西突厥黑暗阵营,这是李二陛下无法忍受的。

    李二陛下怀着一颗仁慈之心,希望高昌王能改邪归正,但是李志成知道,唐高之战已经无可避免了。

    天可汗的态度太恶劣了,听听这口气:你丫跑长安来给我道歉,要不然抽不死你!

    高昌王就算有认错之心,这时候也不能表现的太怂,他高昌王也要脸面的,孬好他也是一城之王,不论平时是真怂还是装怂,这时候都要爷们一把,顶嘴硬气一回,事后再道歉,多进贡点,陪个罪这事情也就敷衍过去了,面子里子都有了。

    高昌王是这么打算的,李二陛下可没有这个想法,他能忍受西域各族的反复背叛,但是忍受不了高昌这样的背叛。

    高昌国虽然是汉文化国家,甚至说完全就是汉人国家,但是不一定就认同大唐,远亲不如近邻,虽然大唐的近邻也不咋的,面和心不和,但是至少年年的孝敬从来没有断绝过。高昌国的背叛,有点像是被亲人背叛一般,让人更加的痛恨和无法忍受。

    “高昌和我大唐同脉络相连,何故疏离我大唐。”李阳无不感叹道。

    “远而疏,近而睦,这是人之常理,其实并奇怪。”他们两人的聊天自然绕不开西域话题,西域局势可是现在社会上流行话题,他和李阳自然要谈到目前的国际形势。

    “就因同源,才更要下狠手切断,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羁绊太多,国家民生,施政方针都受到到我大唐影响,这不是高昌王想看到的。”当中华文明陷入低谷,以前那些藩属国为了摆脱过去宗主国的影响,去汉化就成了一种必然,自己前世最彻底的去汉化就是棒子国,去不掉的就说是自己的。

    “他们这是找死。”李阳冷哼不已,对于他这个军国分子来说,和大唐有羁绊,当小弟有何不好,非要撇清关系才是找死。

    “如果用你新造的三合土筑城,是否能有效的统治西域各族。”李阳有点期望的问道。

    “可以倒是可以,但是耗费巨大,而且你确定要送给胡人一座坚城,这个世上就没有不陷入的城市,一旦落入胡人之手,那就会造就一个西域强国。”李志成摇头道。

    攻城本来就困难重重,在西域,有一座城高利尖的城池,几乎就立于不败之地,西域那个地方,补给本来就困难,都不用坚壁清野,攻城部队绝对得不到一丝补给,只要守城部队囤积足量的物质,相当于立于不败之地。

    一座大城,造就一个无可匹敌的强国,在西域并非神话,而是事实,军事知识无比的丰富的李阳自然不会不明白,短期来看,能有效控制西域,一旦异手,再想夺回来,同样不可能,就会变成一大祸害。

    所以在西域那种地方建城,完全是吃力不讨好,劳民伤财最终也是给别人做嫁衣,西域还是越混乱对中原越有利,不希望有强权国家出现。

    “看来还是没有好的治理方法啊。”李阳感叹道。

    李志成就有点纳闷了,你一个武将不应该更期待有仗打吗?军人最希望打仗,更希望和平看来真不是装逼的话,应该是军人的心声,李志成虽有军籍,但是无法理解军人的情怀,在他看来,最好别打仗。

    “其实没过多的好办法,只能控制,人为制造分裂,在他们各国内部制造矛盾,不让其出现一个统一的强权国家,其实我们有一个最好的范例,那就是吐蕃。”李志成感叹道,民族问题,对于任何国家都是头疼的问题。

    “吐蕃?那些僚人部落?”李阳有点惊讶的道,这个时期的吐蕃人在唐人的眼中只是稍微强一点的僚人罢了,并不算是大的危害。

    “吐蕃广袤苦寒,生活在那里的吐蕃人身体素质强悍,现在都是大小部落混战,一旦结束混战,统一起来的实力不比突厥差,这次他们进犯松州就是一个统一的迹象,这次他们内部还不统一,不敢和大唐久战,一旦他们内部问题梳理完全,又是我大唐一大威胁。”李志成感叹道。

    西域,新罗,吐蕃这三个地方一直都是中原朝廷的威胁,唐朝一开始过于轻视吐蕃,可是宰了一个大大的跟头。

    李治那家伙吞并了吐谷浑,灭高丽,把西突厥等国打的狼狈不堪,但是后世从来没把任何赞誉加在他头上。

    这主要因为他娶了自己老爹的小妾,还让她爬自己头上造成的,当然更主要的是,这些壮举没给大唐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坏处一大堆。

    吐并吐谷浑就是一大败笔,吐谷浑被大唐打败,换了一个亲唐的政权,已经没有威胁,这个以前战力不错的国家,现在被吐蕃一击就溃,渣的不能在渣了。

    吐谷浑这种伪军没什么战斗力,但是作为大唐和吐蕃间的缓冲地带还是不错的,死多少吐谷浑伪军,对大唐来说都无所谓。

    但是一旦吐并了吐谷浑,成为自己的领土,性质就不一样了,大唐和吐蕃直接接壤,战火不断。

    干掉高丽就更有点坑了,的确是完成先帝遗愿,这是功绩,可是从效果上并不理想,实际上拿大唐将士的命帮棒子统一半岛,从此半岛从新罗,高丽,百济三国鼎立走上了新罗王朝统一复兴之路。

    虽然新罗在没强大前把大唐当成带走大哥,不过棒子从来就不会跟你讲信义,等他彻底强大起来,比高丽的威胁就更大了。

    所以等武则天那位女大帝上台,很多时候都在为李治时期搞的烂尾工程进行补救,从这方面来说,她也算是个贤内助。

    武则天除了以女儿身当了皇帝,给人除了狠毒好像也没做多少实事,但是后世不论那个朝代,给予她的都是比较正面的评价,在一个男尊社会,女人能被一致认同,那就说明问题了,她真的做的非常出色,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本章完)

第136章 头号黑名单() 
“这么看来是真的没何万全的良策了,不过和你一席话还是有所得。”李阳笑着道。

    “你说笑了,我那能有什么治国良策,再说了,这个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万全的良策,此一时彼一时,随着时局变化,政局也在随时也在时刻变化。”也就这个时代的,搁自己前世,一觉醒来,有时感觉整个世界都变了的感觉,今天还哥俩好的国家,第二天就开始互相制裁了。

    这个时代的国家虽然也是利益为先,但是毕竟还要点脸面,不会轻易做出背信弃义之事,当然要撕毁协定也容易,没理由随便找个就成,这实际很简单,总要给自己背信弃义找个恰当点的原因,这叫师出有名。

    李二已经决心拿下高昌,打通西域的交通线,毕竟让一个有异心的国家扼守在西域交通线上很闹心。

    不过为了师出有名,李二陛下一直在给鞠文泰鼓劲,让他错误的认为大唐最多就发表下强烈的谴责和愤慨这类声色俱厉的外交照会,不会有实质性的军事行动,毕竟大唐离高昌七千里,沙硕空旷无人烟地带也有二千里,不大会劳民伤财的远征,这让他有底气腰杆子挺直了硬顶着大唐。

    “时移世易,你倒是说到了点子上了,志成果然心有大志,不知是否有意前往西域走一朝,成就一番功业。”李阳哈哈笑着道。

    “在下的确由此打算,马革裹尸才是我辈大唐男儿该有之志,志成虽惜命,大义之前,愿以血肉之躯为我大唐筑起一道让敌人生畏的长城,奈何家祖母年事已高,需要侍奉,难以成行,而且膝下尚无子嗣,这份身子埋没黄沙,有愧祖宗,不能参与到经略西域之事,真是人生一大憾事啊,实在惭愧的很啊。”李志成一脸遗憾的道。

    这不坑人嘛,去西域吃风沙,和胡人打交道,拿刀子对捅?自己是吃饱了撑得。幸亏这个时代崇尚孝道,自己这个理由无可指责。

    听了李志成的“肺腑之言”李阳一脸的感动,道:“好,我辈男儿该当如此,每次和你畅谈都让人心情舒畅,我就喜欢你真情真性。”

    李志成脸有点红了,臊的慌啊,自己有这么好吗,虽然自己的确脸皮够厚,但是也不敢愧领李阳如此高的赞誉。

    还有自己啥时候成了他的知心姐姐了,感情他心情不好的时候拿自己寻开心怎么的,咱是不同于一般的唐人,但绝对不是开心果那一型号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