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世初唐-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骨折者不知凡几,当然也有不乏机灵的倒地装怂,毕竟对方太凶残了,爬起来就挨揍,目前还站着的庄户,都是些上了年岁的,风一大都能吹倒的大爷,一看就一点威胁都没,要不估计也躺下了。

    “嘿嘿,不好意思,我手下都是军武出身的汉子,一手功夫都是对敌的,不知轻重,还望海涵。”李阳风淡云轻的道。

    海涵你个大头鬼,李志成真想让自己的家丁把他们给揍趴下,然后对他说一声下手不知轻重,还望海涵这样的屁话。

    当然这只能在心中想想,没见他就五个人把自己庄子三四十个壮丁全都撂倒了,他们自己脸不红气不喘,连衣服都没个皱褶。

    这绝对是高手,至少都是兵王那个级数,不是人多就能对付得了的,要知道大唐是全民皆兵体制,自己的庄户只要拿起武器,就是大唐悍卒,有许多都是在战场上见过血的精锐老兵,这样的人在他们面前都不堪一击,可想而知他们战斗力有多可怕。

    自家佣人虽然花架子比庄户有看头,战斗力估计还不如这些倒地庄户,幸亏现在何庄大搞现代化建设,闲散壮劳力不多,要不真被他们给全灭了。

    势比人强,自家带来的家丁架是打不成,赶紧的救人要紧,这事闹的,被人给灭团了。

    (本章完)

第133章 烹茶论时局() 
“孙老,你们怎么会起冲突?”李志成指挥下人们救治伤员后,望着围着,恩,准确说是拦着李阳的那帮老大爷,对其中最年长者发问道。

    “爵爷,这帮外乡人太不讲理了,要刨我们的路,儿郎们劝阻,他们不由分说的就打。”老孙头絮叨道,“还真没见过这样的人,没了王法了都,爵爷你认识他们,你是个好人,帮大伙搭房铺路的良善之人,怎么会有这样的恶客,劝你少和这类人来往……”

    自己被一个老大爷给发了一张好人卡,李志成哭笑不得的听着他的规劝,听了他的絮叨,李志成也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感情不是自己的庄户欺负人,是李阳等人见了自家的水泥路平整特别,看起来又坚硬如石,起了研究之心,自然得敲下一块看看,被庄户见到了,这可是大家出工出力,费了老鼻子劲才修好的,岂能容他人破坏,于是气势汹汹的前来阻拦。

    李阳的护卫都不是善茬,一看就不像是讲理的人,直接就上手了,在人家地界还嚣张,于是呼啦围了一群,于是又被撂倒了一群,事情的经过大概就是这样,当然当中细节就不必在乎了,俩群大老爷们对上,不干上才怪。

    “三子,你赶紧回去向张叔通告一声,让他去账房支取点钱出来,乡亲们的汤药费由府上负责,重伤不能下地干活的,伤几天按照出工来付,大家毕竟是护路受的伤。”李志成故意提高音量道。

    不过在一旁的李阳等人却没有任何的表示,跟自己是来看热闹的群众似的,也就搁大唐,要是自己前世,这里一圈的老大爷直接躺地上懒上他,估计他得赔的连底裤都得当掉。

    “这次该付多少汤药费,由我来出。”等李志成安排完事务,李阳才走过来道。

    “呃,你刚刚怎么不说。”李志成有点尴尬了,自己唱腔这么久,他一声不吭,以为他要赖账呢,自己嘚吧嘚吧的表演这么久,感情纯小人了还,这不是成心嘛。

    “我看你施恩于庄户,岂能打扰。”李阳淡笑道。

    “……”李志成真的无法可说了,人的境界不同啊,自己这种吊丝还在考虑赔钱的事情呢,李阳这家伙考虑的却是收买人心,看来自己的贵族养成之路还很漫长啊。

    不过收买的人心,哪有真心相待来的实在,自己这种半调子非主流贵族,也渐渐的得到了庄户的认同,不是成心,而是随意在做。

    “这些些许小事,不提也罢,你还没告诉我这路面是如何铺成的。”李阳显然对自己庄子的道路更加的感兴趣。

    贵族打了平民,打了也是白打,这还是政治清平刚开朝的年代,要是到了一个王朝的中后期将更加过分,打死了都不会有人管。

    虽然明知这是世界观的问题,他能赔钱就是最大的让步了,但是对此做派李志成心中还是有那么的一丝不舒服,不怎么爱搭理的敷衍道:“这是三合土造的。”

    “三和土?怎么可能,三合土不可能做到如此的坚固,再说三合土铺成的路面也非如此样儿。”李阳自然不信,“还有这个是防水的,如果不涉及秘密可以说来听听。”

    研究的挺透彻,竟然连防水都测试过了,在没有水泥和沥青的年代,城市和道路地面耐水和坚固是最大的难点。

    不可能好不容易建起的一条道路,下场雨就泥泞难行,这明显是不成的。所以这个时代的路面是由耐水性较好的黏土和砂石混合夯筑而成,等石灰大量出现时,加上石灰这三样就是标准的三样合一,称为三合土路,自己前世称为土石路。

    古代人的智慧实际上很牛逼的,这种路走拖拉机汽车啥的都能承受得住,就算下雨天一般也不会陷进去,绝对不会出现车把路压垮的情形。当然了,唐朝还没大量使用石灰,所以路面质量要差那么点,三合土中的石灰由石灰石等一些石料替代。

    “这的确是三合土,不过只是配比和制造工艺不同而已,只是小道儿,不值一提。”李志成风淡云轻的装了回大尾巴狼,“李大叔好久没见,请到鄙宅一叙如何。”

    李阳嘴角直抽抽,他自然听懂了李志成的话外之意,自己打伤他的庄民,自己说是小事,这家伙当场就给自己还回来了。

    不过李阳脸皮够实在,只当没听明白他的暗讽,继续追问道:“你这种三合土要是用在筑城上,城池应该更加的坚固吧。”

    谁说古人傻了,他们缺的只是科技知识的积累,他就能一眼看出水泥的功效和用途。

    当然这主要是他的身份决定的,军人吗,满头脑都是战争思维,什么东西他首先都会考虑是否能用于战争,就算是拿起个柴火棍子,他首先想到的是这玩意是敲脑袋,还是插眼睛更能有效杀敌。

    “虽然没有试验过,应该问题不大吧。”他既然想到,李志成自然不会否认,甚至顺水退舟道,“我都没往建城上去想,只把这玩意当成修路之用,没想到李大叔头次见到此物,既然能想出如此妙用,实在让在下汗颜。”

    经李志成这么一夸,李阳老怀大慰,脸上的笑纹深了几分,高兴道:“那还等待何时,让我拉几车去试试效果如何。”

    “本来不知此物的真正用途,晚辈送大叔几车三合土倒也无妨,不过经过大叔如此一提,此物对筑城应该有奇效,在下就更不敢让此物流出去一丝一毫,望大叔见谅。”

    “还是志成考虑周全,如此重要物事,自然不能私自使用,明天我就告诉工部,让他们来接管此事。”李阳哈哈笑道,“志成真乃国之栋梁,为我大唐立下如此奇功。”

    听了他的夸奖之话,李志成只翻白眼,好嘛,他就这么红口白牙的几句话,自己家的水泥窑就得交公了。

    不过这是必然,自己前世水泥非常普遍,但是搁在古代,对城防工事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不要说是大唐了,就算到了二战时期,水泥那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国之利器,岂能掌握在个人手中,这很不现实。

    李志成也只是想在别人没发现水泥的价值前,能用来干点实事,比如把自家的道路和沟渠给修修,好吧,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自己也就这点出息了,毕竟这玩意一旦打上了战略物资,就不是随便能动用的了。

    (本章完)

第134章 三合土二三事() 
“你这什么茶汤,味道太淡了点。”丫环端上来的茶,李阳一干而尽,就连茶叶都嚼吧嚼吧给咽了下去。

    这还真是马嚼牡丹,猪八戒吃人参果啊,这倒不能怪李阳不懂喝茶,相反,他很懂得喝茶,这个时代的茶汤杂七杂八葱花油盐,什么都都往里放,整的跟八宝粥似的,就是全灌肚子里去。

    本来他想提醒来着,不过最终话到嘴边又咽了回来,出糗容易影响一个人的心情,惹恼了他没好果子吃,按照他的派头,这家伙至少也是三品以上的武官,说不定是一个都督。

    唐朝的都督,都是手握重兵的家伙的,一般管理一州到十数州的军务,目前唐朝整个国家有三百五十八个州府,一千五百一十一县。

    所以都督的数量只有数十人而已,应该不足百人,都督分为下,中,上,大四级,有点像自己前世少将,中将,上将,大将意思。

    都督的职权有点像节度使,不过权限比节度使小,主要侧重军务,这也是后来都督被节度使完全架空,成了虚衔,不过现在却是实打实的军方实权派。

    而且大都督一般不授予给皇族以外的人,一般由王爷担任,比如李恪出任的是并州大都督,像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人也都只是上都督,只有死了才会追封大都督衔。

    可想而知,这类人权势有多高了,盛世是皇帝的忠犬,乱世就是割据一方的诸侯,这种人能不得罪还是不得罪为好。

    “我家的茶有点特别,非用烹煮而成,而是热水闷蒸而成,虽清淡,但却有股淡淡余香。”李志成笑着解释道。

    “恩,经你这么一说,是这么回事,口齿留香,的确是难得佳品,等我走的时候给我包几斤。”李阳点头称善道。

    “……”他还真不知道客气为何物,大叔你确定知道市面的茶叶沫子都死贵的,何况自家这种独一无二的茶叶,连买的地方都没,绝对是价值不菲。

    “放心,少不了你的好处。”李阳安慰道。

    “些许茶叶,算不得什么,怎么还要大叔你出钱,这不是折煞在下了。”李志成连忙推辞,他还不会为这点茶叶钱心疼,只是这玩意需要炒制,喝完了就得等明年了。

    “我没跟你说茶叶的事情,我说的是三合土的事,此事由工部接管,必然不会忘了你的功绩的。”李阳解释道。

    “啊,这事啊,不必了,为国效劳,些许产业何足挂齿。”李志成大义凛然的道,指望国家给好处,还是省省吧。

    虽说水泥在军工上很重要,但是要真的奖励起来实际上挺低,这是个文人为主流的社会,你写本书能封爵,但是你要是有堪比爱因斯坦的头脑,搞出再多的发明创造出来,却只能是个粗俗的工匠,上不得台面的。

    所以国家给的奖励,本来就缩水的严重,再加之这种和文化事业一点都不沾边,奖励就更加的低了。

    也就李阳这类武将对此比较在意,要真的走官面程序,一来二去,自己的功劳基本克扣的没多少了。

    最多口头奖励,加点物质奖励,再来点荣誉头衔啥的,政府奖励就那么回事,千百年来,古今中外,都是这个套路。

    别以为搞个发明创造就能升官发财,加官进爵,那都出现在书中,现实没那么容易,唐朝的爵位不是那么好得的。

    李渊的那么多孙子孙女都没有爵位在身呢,毕竟全国州县就那么多,封号是以地名来命名的,怎么可能全封掉。

    要是爵位数和州县相同的数量,那国家的负担就太重了,有好多县只有千户左右,人口都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