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世初唐-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了去,日食啊,看这情形还是日全食,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奇景,在前世,李志成也只见过一次日食,而且是日偏食。

    李志成对于这样的奇景兴致盎然,其他人的脸色就不怎么好看了,这可是封建时代,天地异象,日月有亏,都要反应到朝堂上的。

    需要太史局给出司法解释来(古代的观察星象部门属于史官的下属部门),当太阳被完全挡住,只留下外围一轮光圈的时候,天空变的灰蒙蒙的,就跟落日后的黄昏般。

    除了李志成,众人的心头阴云密布,就跟现在外边的天空般,太阳被蒙蔽了,这可不是小事,太阳是啥,可以司法解释为李二,嗯,天象的确是用司法一词,对于封建时代,这就是上天的旨意。

    过了许久,太阳才缓缓的,一点一点的露出身形,最终彻底露离开月影,天光大亮,众人这才松了一口起来,本来酒宴至少要开到黄昏的,不过被日食一闹,众人没了行乐之心。

    在送别的时候,尉迟恭本来就黑不拉几的脸现在就更加的黑,望着李志成的眼神非常不好,似要活劈了他似的,气哼哼的离开了。

    “别管那老货,自作聪明,弄不好把自个给埋了。”程咬金有点惭愧的安慰一下李志成,本来他只是想提携一下李志成,没成想让他在尉迟恭的心中留下一个非常坏的印象,看他很不顺眼,还真是无妄之灾啊。

    本来尉迟恭拿自己当道具和程咬金演戏,是为了向当着众人面表示自己没有结党不轨之心,这种事情绝对很快就会传到李二耳中,李二信不信不重要,人前百句好,不如背后一句夸,他这样的态度李二陛下必定非常满意的,必然能缓和一下君臣之间的嫌隙。

    这样看来,尉迟恭还欠他一份情,毕竟他平白无故的利用自己一回,按照一般剧情,你好,我好大家好,说不定自己还能落下一份好处。

    可惜天公不作美,一场日食把他的表演彻底搞砸了,刚表示自己没啥大志异心,老天就显示天象,蒙蔽天主之阳,都尼玛不用联想,就是直接在说,你丫睁眼说瞎话,老天都看不过去了。

    这件事情传到皇帝耳中,如果李二是朱元璋,尉迟家估计明天就不复存在了,你说尉迟恭能高兴的起来吗?本来这事和自己无关,是他找自己麻烦,把自己坑进去的,但是这个世上还有一种叫迁怒的玩意,所以自己被尉迟恭给记恨上了,也算是够倒霉的。

    ps:马上元旦了,祝各位新的一年顺心如意!

    (本章完)

第124章 家常() 
尉迟恭郁闷,李志成比他更郁闷,莫名其妙就被人给记恨上了,这找谁说理去啊,尉迟恭是谁啊,拿着大砍刀逼宫李渊的狠人。

    幸亏他只是不待见自己,倒不会真的为这事情就来找自己这个小辈麻烦,不过从程咬金的安慰自己的话中,也听出了别样的意味。

    今天这场宴会让他认识了一群老匹夫,同样也结识了一批小纨绔,虽然交恶了尉迟恭这个牛人有点遗憾,毕竟自己前世对于这位门神还是挺喜欢的。

    不过世事无常,人生不是游戏,不是说你想和谁交好,别人就一定和你交好,尉迟恭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很差,自己和他身份相差太大,想和他弥补关系人家都不一定鸟自己,倒是老段对自己蛮亲近的。

    这就是所谓的眼缘吧,也可以说志趣相投,自己和段志玄应该属于同一类人,都是不太喜欢争权夺利,没啥大志向,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好。

    而程咬金那种奸猾之人也能和自己臭味相投,而尉迟恭那种猛将型就和自己不对脾性了,看自己不顺眼这也正常,自己又不是沉鱼落雁的小娘子,不可谁都喜欢的万人迷。

    今日程咬金邀请自己也是一片好意,大唐的仕途之路人脉关系最重要,就连科举,比的也不是你的文采,而是你的推荐人牛不牛逼。

    程府赴宴后,李志成给各家衙内送去自己的承诺礼品,就不打算出门了,他还是不太适应觥筹交错间充满的尔虞我诈,让人疲于应付……,二嘛,太尼玛耗财了。

    别看这些老匹夫,小纨绔们整天称兄道弟,开怀畅饮,来日说不定就是你死我亡,手黑着呢,利益面前,什么情分都不管用,也许这就是政治的本质。

    这次宴会唯一有价值的是让李志成管中窥豹,让他明白朝堂的派系之争,南北派系下边自然有许多的小团体。

    程咬金,尉迟恭,秦琼等人出身寒微,自然走的又近了一些,不过老程对尉迟恭还是颇有点微词的,这主要是性格不同导致的,还有老程这人说好听点是八面玲珑,如鱼得水,说的不好听点就是两面三刀,脚踏两条船的墙头草,身处关陇集团核心,又向山(无字)东集团抛媚眼搞暧昧,尉迟恭这种一条道走到黑的死心眼要是能和他对脾性才奇了怪。

    这些政治人物间的龌龊事已经渗透进他们骨子中了,吃顿饭,一个不寻常的举动,都表示出不寻常的政治信号。

    就拿将来李治大帝要立武氏为后,长孙无忌死活就是反对,李绩等人却保持默认,那些后世史学家解读为,长孙无忌看出武氏有野心,或者武氏是先皇的小妾,立庶母为后不合礼制啥的都是废话。

    根本原因还是政治利益罢了,那时要是魏徵还活着,估计他照样也屁都不吭一声,政治人物就是为政治而活,不论是忠诚还是奸臣,都有他们自己的政治利益,武则天家族属于魏徵,李绩等人所在的山(无字)东士族集团,是符合他们的利用需要的。

    这些政敌间的明争暗斗,公报私仇,阴谋诡计的整天就想着害人,把对方拉下马来,李志成可不想过那样的日子,还是学学段志玄,整天隐身当个小透明,没啥危害,自然就没人想算计他。

    老段的隐身法也是一门绝学,凌烟阁他的排名靠前,但是名气比排名末尾的程咬金,秦琼等人小了无数倍。

    国人最重视排名,所以在这点上根本是掺不得半点假的,是真真实实的反应个人功绩排名,所以他的功勋是得到所有人认同的,至少没有什么大的疑问。

    李二的手下,全都是牛人,看人家老段,功高盖世,照样不引人注目,再看看自己,朝那一站,都跟开了嘲讽似的都能吸引仇恨,人比人气死人啊。

    今年的中秋节倒是没出什么幺蛾子,很安安稳稳的一家团圆,不过的却非常闹心,听说鄂国公尉迟恭被李二给厚赏了,这种赏赐称为安抚,更让李志成心头草泥马狂奔的是,李二竟然也给了自己家一份赏赐,自己被加了一个游击将军头衔,特赐银鱼袋。

    这他娘就是调拨自己和尉迟家死磕,自己家是什么实力,怎么能搞的过尉迟恭那个牛人,当然了,自己只是李二陛下树立起来的豆豆,专门给尉迟恭打的。

    只要尉迟恭忍不住出来打了自己这个豆豆,李二就有理由处罚他了,毕竟现在李二觉得尉迟恭已经膨胀的有点压不住了,要打击一下他的威望。

    这就是帝王手腕,自己现在既然在人家地头讨生活,这点委屈自己也只能忍了,可李二这家伙太小气了点,既要马儿跑,还不给自己吃草。

    游击将军和银鱼袋是什么玩意,咱就不能来点实在的,给点锦缎银两多好,荣誉头衔真心没意思。

    游击将军就跟自己后世的大校军衔般,某某书记兼个某某政委,这毛用没得,而银鱼袋就是进入皇宫的通行证,自己要这玩意就更没用了。

    自己连皇城(大唐官府)都不愿意去,吃饱了撑着往戒备森严的大内跑,就想跟李二唠家常,那也不认识啊。

    李二这是明摆着玩人啊,给个武官军衔给自己,这样自己就算是大唐武官了,军官不和,作为帝王是最喜欢了,玩这一手是鼓励私斗啊。

    现在李志成有点隐隐的担心,尉迟恭要受不了这样的刺激,对付自己就麻烦了,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会不会被李二收拾不知道,最先倒霉的必然是自己。

    要知道当年尉迟恭可是玄武门头号功臣,犯浑起来那架势就要把李渊都给砍了,所以一旦激怒了他,他都有可能把自己给砍了,要知道就算把自己死于他手,李二都不一定治他的罪,最多贬他官,消他的权。

    反正贵族间的争斗,对于帝王来说百无一害,是持鼓励态度的,李二和尉迟恭是战场上的生死兄弟,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树立皇权威严。

    娘的,现在自己竟然跳进朝堂这个烂泥塘,想不沾泥是不可能的,别人可是使劲往你身上甩泥巴啊,想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小白莲,门都没有,大家一起当泥猴子吧!

    (本章完)

第125章 谣传() 
每一个朝代开国,都是文臣武将众多,个个都是功勋卓绝,威震四海,山头主义林立,所以开国皇帝惯常手段就是找个由头把这些骄兵悍将宰了一了百了。

    李二一直自诩不清洗功臣,实际上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对功臣的清洗不比任何一个朝代差,一个玄武门之变,支持李唐开国功臣就被清洗掉一大半,李二和他儿子李治联手灭掉的家族更是一大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被抄家的抄家,灭族的灭族,消爵或者归隐远离政治的更是不知凡几,能坚持活跃在大唐朝堂的家族就那么小猫三两只。

    所以和尉迟恭家有嫌隙李志成并不为意,被这些牛逼闪闪人物不待见并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一挂了,他们家族立马就树倒猢狲散,很快就垮了,自己还年轻,忍忍这帮老家伙就死绝了。

    这个时代还是讲究家族底蕴的,虽然自己家一直半死不活的这么吊着,至少传个数代人都不会颓败下去,而那些功勋家族,妥妥的富不过三代也会跟自己家一样,当个小官吏半死不活的吊着。

    李志成是不喜欢长安的,这地方每个角落都是算计和阴谋,进长安他都溜着墙根走,专挑小道,从来不走朱雀大街,上百米宽的路面,一路的红灯,堵得闹心(根据大唐交通法,级低者要给高者让路,遇到高级官员下马停步相送,比他高级的官员服装是红色和紫色,所以在他眼中就像红灯般。)

    京城高级官员太多了,像他这种低级小官一抓一大把,说不准都不知道得罪了谁都没搞清楚就被推某个繁华路口给咔嚓了。

    经过程府一事,李志成觉得自己像祖辈那样,当个县令郡守那一类的地方官其实挺好,现在自己要是外放出去,孬好也能捞个富裕县的县令当当,不会被发配去群山恶水的地方。

    县令这类官员可是名副其实的百里候,老牛逼了,在一县之内可以横着走,比在长安这里装孙子强多了。

    虽然有点装逼,不过李志成还是要说,只有经历过生死了,才能看透世间繁华,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比什么都重要。

    他虽有后世上千年的文化知识,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剽窃过来的想法,文人之间的争斗太厉害了,顾忌太多。

    现在是儒家当道,自己接受的却非儒家思想,很多地方和儒学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一旦在文人中有了影响力,那么容易挑起学派之争,百家争鸣在春秋时候还成,在大唐那就是异端了,那是把自己架火上烤,触及太多人的神经。

    学派之间的斗争从来都是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