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世初唐-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县丞,这份陈情上表还是需要你来完成的。”李志成有点兴致索然。

    “那多谢李爵爷了。”刘仁轨不卑不亢的道谢。

    李志成有点苦笑摇头,不论哪个时代,一心为公,不论个人得失的官员少之又少,他李志成就是个小市民,眼中只有自己和身边人的自私鬼。

    就因为自私自利,所以就更渴望有个圣母一样的人物存在,不过很可惜,刘仁轨让他失望了,他比自己强不了多少,他也只是个帽子决定行为的官僚而已,他除了才华和雄心壮志比自己牛逼外,本质上和自己一样。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尽到自己的责任和本分,其他人的死活于我何干。

    也许他们这类人在治下的民众眼中是公正廉明的清官,朋友同僚眼中是良师益友,领导眼中是个出色的好下属。

    这样的人实际上已经很难得了,但是李志成还是没来由的失落,这种感觉就跟自己一直追求的明星实际和自己一样抠脚丫挖鼻屎,高大上的光辉形象彻底坍塌了,有点天塌地陷般的感觉。

    (本章完)

第95章 甘霖降旱田() 
李志成现在都觉得寒门子弟有着天然缺陷,他们没有经过家族系统的思想道德洗脑教育,完全是自学成才,品性如何那真的要看个人了。

    就连刘仁轨这种品性比较纯良的,长时间的基层磨难和怀才不遇都变成了官场老油子了,搞政绩都有点不择手段了。

    李志成在接下来两天开始埋头制图,时间不等人,水车实际上只是简单的独轮结构,只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多加一两组齿轮转换联动装置就可以用畜力来推动了。

    对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创举,经过机械化文明教育的李志成来说,这是最简单的传动装置罢了。

    不过要说服上官,他还是要做出充分的准备,不但画了实物图,装配图,甚至还让家中的工匠做了缩小比例的模型来。

    李志成很难得的积极去做一件事情,既然要做就要做好,虽然他知道,这玩意就算实行了,以大唐的生产效率,能做出来的新式水车也有限,对于平民百姓的抗旱帮助并不大,但是能帮到一户是一户。

    谁叫自己有这个能力呢,看着他们忧郁脸庞,自己要是啥事不做,会觉得心里堵得慌,难以心安。

    这几天忙的,都没事间和郑丽琬见面了,不过就是闲着估计也没机会见到她,她比自己还忙,先要忙夏收和抗旱事宜,还得准备造纸坊交接事宜,对于她这个事业型女子来说,哪有时间谈情说爱。

    准备工作做足了,李志成开始了上访,哦,拜访之路,幸好自己是个贵族,就算是末流但也在整个大流中不是。

    他虽然可以通过岑文本直达上听,但是他绝不会那么干,越级上报是官场大忌,还是一步一步来的好。

    这事情让刘仁轨来干,他只能向自己的县令上报来干,自己和他干的差不多,自己向司农寺报告,让司农寺来推动。

    筹备好拜礼,李志成前往司农寺少卿唐同人家拜访,司农卿虽然是郭嗣本,但那位当着农业部长的官,干的却是国防部长的活,所以司农寺真正的负责人自然就是这位司农寺少卿了。

    而且那位司农卿也不在长安,正在处理边疆事务,高昌国现在很不老实,归顺的突厥等部经过结社率的反叛事件,人心不安也需要安抚。

    李志成这个贵族还是有一点作用的,唐家管家出迎,把他带到前厅,如果自己要是刘仁轨那种七八品小官,估计他家门都进不去。

    唐同人在客厅相迎,热情的笑着道:“早就听说过李副监之名,今天才得以见面,果然是相貌堂堂,闻名不如见面,我可是早就想见一见你,一直没抽出时间,你怎么也不来走动走动。”

    李志成听了他的话,真是大汗啊,官员果然都是瞎话连篇,自己这相貌在前世也能算是中等偏上,可是在这个时代,关中大汉才是标准型号,自己这样的就有点不达标了,只能算是普通,相貌堂堂云云就真的假大空的客气话了。所谓常走动就更是屁话了,自己想见对方一面还要看对方心情呢。

    “司农少卿公务繁忙,要不是今日有一事相报,下官岂敢叨扰。”李志成同样客气的说道,假大空的客套话嘛,跟谁不会说似的。

    唐同人是个矮壮健壮的中年人,年龄要比刘仁轨年轻几岁,难怪那些寒门子弟不满,刚过而立之年的唐同人就已经是司农少卿的高级官员,而刘仁轨都年近不惑,才是七八品的小官,这地位相差有点大,要说才能嘛,估计他们两人还真有可能和地位掉个过。

    “杜尚书,这可是你们杜家的孙婿。”唐同人笑着对坐在矮榻的一位老者说道。

    李志成这时才注意到唐同人有客人,按照一般情况,自己可能会被拒之门外的,而现在能获得接见就是说明客人并不介意他的到来。

    “晚辈李清拜见杜尚书。”李志成执晚辈礼相见。唐朝能称得上尚书的只有六部尚书,而目前六部尚书中姓杜的只有一位,那就是工部尚书杜楚客,他是名臣杜如晦的弟弟。

    一说到唐朝的工部尚书,李志成第一印象就是阎氏兄弟,不过来大唐一年多了,他不会再犯这种经验主义错误,实际上唐朝真正的工部尚书专业户是杜家,他们家从隋朝开始就有大量子弟在工部任职,甚至任工部尚书,什么是世家门阀,就是掌握国家的一部分重要部门的权柄,无疑杜家在工部这一块影响力非常大,而司农少卿的唐家自然是在民事上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很多人认为贞观时期的工部尚书为阎立德,实际上阎立德贞观十九年才担任工部尚书,贞观朝大多数时期他都在将作监任职,帮李二造墓,最高官职不过是从三品的将作大匠,级别比工部尚书正三品要低一级)。

    工部尚书的确是自己想拜见的,但是不想在这种时期相见,还被他优待,杜家是自己尽量想避开的。

    就连杜如晦都差点被拉出来鞭尸,坟墓都给平了,和他们家沾边真没啥好事,大家公事见面公事公办还好,带点私人性质还是能免则免的好。

    “小子莫怪,老夫也想见见敬之族兄的孙婿”这就是名声太大的坏处,《傻子传奇》故事会太有名了,很多人都想见见他,自己也算是不大不小的名人了,虽然这名声不算太好。

    这老家伙忒不要脸一点了,一句话就把自己搞成孙子了,自己还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道:“晚辈正打算专门拜见杜尚书大人,没成想在唐少卿这里遇到前辈。”李志成虽然暗中诽腹不已,但也不得不尊称他一声大人(一般对父亲和有亲缘关系长辈的敬称)。

    “噢,你小子找吾等有和何要事?”被他们这么一说,杜楚客倒是惊咦起来了,在他想来,李志成和他关系远的十万八千里,但是毕竟也算是杜氏一系的人脉关系,能关照还是要关照一下,所以他制止了唐同人直接拒客不见的意思,让他进来见个面打个招面再离开至少没落他面子,没成想他竟然还要专门找自己,这倒让他有点感兴趣起来了。

    (本章完)

第96章 老不死() 
“晚辈正是为时下的旱灾而来。”李志成连忙从跟随自己而来的三子手中取过图纸,摊开让他们观看。

    “咦,这个图纸是何人所作,这是何种笔画所画。”杜楚客不愧是工部出身的官员,首先关注的是李志成的制图方法。

    “晚辈把它称为铅笔,呵呵,这不是重点,请二位看晚辈所画的物件。”他们明显关注点就偏了,李志成连忙提醒他们关注正题。

    “这是水车?”对于司农寺和工部官员他们不可能连水车都不认识,“不过怎么有点不一样啊。”

    “杜尚书果然慧眼如炬,这台水车晚辈经过改良,增加了使用畜力推动的功能。”李志成又让下人把自己制作的模型抬了上来,把自己和刘仁轨讨论的抗旱构想又复述一遍。

    “嗯……”杜楚客沉思了一下,道,“这个办法的确可行,不过你小子够损的,以帮大户人家改进水车为由,让他们出钱出力帮助抗旱。”

    “晚辈岂有那么大的能耐,还要仰仗杜尚书和唐少卿的帮助,小子从中只是跑跑腿而已。”娘的,这么大的锅压下来自己可不背,这要压死人的。

    “这主意的确阴损了点,不过各取所需要,那些大户也得到了新式水车,也不算吃亏,放心吧,这事我们会牵头的。”唐同人应承道。

    李志成感激不已,李志成的建议是,谁家出旧水车和改进水车的钱财,就帮他们做一台新式水车,从而利用这个时间差,使用未交还给各家的水车来抗旱。

    虽然谁都不吃亏,可是这里边毕竟有利用的成分,大人物利用了那些大户,既然没损失那些大户估计哈哈一笑事情就过去,当成一种雅事,同样的事情,要是被自己这种小人物给算计了,他们就是记恨上自己的。

    这就是人类这种生物的古怪心里,这帮老官油子都是人精,自然明白其中关节,能如此应承回护自己还是让他有点感动的。

    “这事好办,对了,你来了正好问你个事情,小子还真是大气,直接就把造纸坊那么大的产业说丢就丢了?”杜楚客有点好奇问道,而唐同人在一旁明显也很关注这个话题。

    李志成一阵无语,现在是讨论抗旱的国家大事,这帮人怎么能转换到八卦问题上来呢,官不是这么当的吧。

    李志成故作不解道:“什么造纸坊,这跟晚辈有什么关系?”这事不能承认,一开始就否认,自然就要否认到底。

    “那么杜酒呢,金油?这总和你有关系了吧,这个水车设计图不错,还有画图的笔应该也是你的手笔吧,呆在司农寺种花养草太屈才了,还是来我们工部。”杜楚客淡笑,不为已甚,直接追问其他方面。

    一旁的唐同人脸色当场就不好了,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再说了当着人家长官的面说坏话有点不地道,还有工部可是百官之末,啥时候轮到他们说道起别人来了。

    “杜世伯,志成贤侄在我司农寺怎么能说是养花弄草呢,这是一种锻炼,以他的才干,去工部干那些粗俗杂匠之事才是屈才。”唐同人立即发表不同的看法。

    “唐贤侄,此话差矣……”

    这两位立马以农事重要还是工事更重要话题进行大辩论,引经据典,辩论的非常热烈,一个占据世俗认知,占据主流大义的优势,一个倚老卖老,占据官高为显,争了个旗鼓相当。

    李志成是彻底的凌乱了,这两位歪楼的能力也太强了点吧,咱不是讨论救灾事情吗,怎么就变成开辩论大赛了。

    更郁闷的是,两人辩论就辩论,还时不时的让自己当评委,这让自己怎么回答,都是长辈和领导,谁问了自己都死命点头,自己都快成点头虫了。

    李志成很想提醒这两位,你们二位是士族,不论是农还是工,你们好像都应该瞧不起吧,干一行爱一行这没错,别代入感这么强好不。

    可惜自己是晚辈和下官,没有插嘴的份,只能当个点头机器,他们说什么自己只要点应是就成。

    这辩论直到黄昏时分才算结束,李志成才算是彻底解放,长安宵禁真是个好政策,要不这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