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世初唐-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处弼和尉迟宝琪偶尔会来几趟,不过秦怀道却没有过来,他要守孝三年,虽然并没禁止外出,不过现在毕竟老秦过世时间不长,还是要老实待在家中的。

    岑长倩那小子倒是挺守时的,十天中来自己家三天,风雨无阻,这小子的生活跟苦行僧般规律。

    这就是世家子弟教育制度,他们需要严格的遵循各种日常行为规范,他们就是这么个传统,教出来的人物虽然不能说个个都能成才,但是绝对个顶个的能成人,都是坚持原则的铁骨铮铮之人,都不用装,他们从里到外都是逼格很高的样子。

    李志成因为爷爷,父母死的早,虽然有个精明的祖母,但是毕竟是个老妇人,再加之他身体弱,不忍苛责,教育方面疏忽了,要不也会跟岑长倩一样一板一眼,当然了原来那个前任也好不到那里去,人们有着天然的质朴一面。

    实际上这些特性并不是只有世家子弟身上才有,这就是一个没有污染的时代,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一诺千金,真正的千金,你拎只鸡上街买东西,以物易物,绝对不会让你吃亏,你想吃亏,别人都不让呢。

    这个世界道德在许多时候是凌驾在法律之上的,法律条文很粗犷,到处都是漏洞可钻,可犯罪率少的可怜,有时候李志成都为这个世界执法部门没事可做感到可悲。而后世那种严苛到扣字样的法律条文下,犯罪率竟然还高的离谱,这真是一种奇怪现象。

    也许这就是经济社会和农耕社会的区别,自给自足的社会,自然矛盾就少,许多老百姓根本就用不到钱,而经济社会,那就是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指望有啥道德可言。

    在这里,那些肥头大耳的商人,再有钱那也是二等公民,到哪里都要卑躬屈膝,被认为是奸诈,逐利的小人,自然没人向他们看齐,这是一个物质极不丰富,精神却极其富足的时代。

    岑长倩这么的守时守信,倒让李志成感觉不好意思起来了,他开始指导起岑长倩课业来,当然诗词文学方面他是指导不了,在这方面他自己还是个半文盲状态。

    李志成就教导他一些行政管理,数据统计一些知识来,毕竟他将来是要当宰相的,一个宰相灌一肚子墨水有毛用,不是自己瞧不起这些士族,他们入仕前只知道读书,入仕后学会了勾心斗角,在政事上能有几个在行的。

    程处弼和尉迟宝琪后来也加入旁听,他们显然没有岑长倩的耐心,要不是吃人的手短,他们早就跑了。

    他们学多学少,这不关自己的事,自己并非他们的老师,指导在自己,学习与否全凭自愿。

    对学问知识态度上就可以看出,家风的重要性,虽然程家和尉迟家都是当朝的大贵族,但是在士族人眼中他们只是暴发户,真正的贵族不是皇帝封的,而是被整个士族获得认同才成。

    无疑他们在家学教养和致学严谨和岑长倩不是一个级别,一个强大的家族他们能绵延数千年不衰,不是没有道理的。

    程处弼和尉迟宝琳听过就忘了,而岑长倩是真的听进去了,本来李志成只是兴之所至随便讲讲,但是岑长倩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并且向自己求教,这非常不容易了。

    自己说的都是严谨的一套科学体系,和在大唐只要写一手好字,能背诵记下更多的书籍的治学标准是不一样的。

    所以他们三人实际上是在一个起跑线上,岑长倩是真的听进去了,而他们只是图听个新鲜而已。

    (本章完)

第53章 茅房遛弯() 
李志成教他们一些简单的后世知识,兴趣所致,他本来就是一个随性的人,实际他们想弄懂那些有点难,后世从启蒙教育就开始学习各种知识和发散思维了,而他们只知道死记硬背的家伙,真的没可比性,要说认识的字,他们能甩小学生无数条街,要纯以知识量来比较的话,后世的小学生能甩他们无数条街。

    这是文明程度的差距,和聪明愚笨没有关系,所以李志成教导他们后世小学生的知识他们学的都非常的吃力。

    这并非说他们在聪明才智上比后世那些小学生差,只能说是世界观不同造成的,教他们什么他们首先是否定,这比从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从懵懂教起难度要大了无数倍,这就好比两套系统不兼容,容易产生冲突。

    所以李志成这种想到什么就教导什么,他们能了解的实在有限了,没把他们弄迷糊了都算他们本事,李志成不是教师,没有教书育人的本分,他也没有傻的认为自己靠一个人的能力改变世界。

    李志成的小日子过的还是不错的,平时陪陪妻妾,去庄子上侍弄下蔬菜,挑逗一下郑丽琬,有空装个逼,把岑长倩等用后世的算学题目搞晕。

    当然也有不顺心的事情,那就是最近如玉却越来越幽怨了,这主要是目前为止,李志成还不愿意和她圆房导致的,她满打满算也没有十八岁,这就让他有点难办了,和老婆同个房还得犹豫和心理辅导暗示半天,自己对于古代生活的适应真不是一般的差啊。

    等自己鼓足了气,决定当个禽兽不如的家伙的时候,又立马泄气了,时间过了啊,现在正是她的危险期,要是怀孕的话,她的年龄还是有点偏小,连老婆的安全期都要计算,自己这穿越者能这样过日子也没有谁了。

    没办法啊,如玉那个小丫头想当母亲快想疯了,所以自己不想让她目前怀孕的意思自然不能宣之于口,这事还得偷偷的进行,一天到晚自己就整这些事儿。

    这丫头无师自通,竟然学会勾引自己了,虽然水平不咋的,但是就这种笨拙青涩,更能勾动男人的那颗色心,被她引燃的火,李志成常常需要找小七帮自己灭火,连带的,她现在看小七的眼光都带着寒光了,再不满足她的心愿,这个家都要被搞的鸡犬不宁了。

    “夫君,把汤喝了吧”晚上刚进屋,如玉就端了一碗“营养汤”给他。

    “娘子,还是不用了吧。”她的心思自己理解,只是最近自己补的虚火直冒。

    “那怎么成,夫君的身子要紧。”如玉坚持道。

    “你的小心思,我还不知道,好了,今天满足你总成了,再补你夫君就快着火了。”这丫头,真把自己当肾虚了,最近自己火气可是大旺,每次都把小七折腾的精疲力尽。

    算算日子,现在她已经是安全期了,李志成一把把她抱起来,走向绣床,如玉美目半闭,感受着大手抚摸着自己身体带来一片火热,李志成不忘放下芙蓉帐,一时间账内喘息和娇吟声阵阵,被翻红浪,这一夜的温柔旖旎,不足为外人道。

    虽然一直是如玉在喊受不了,但最终最累的还是男人,李志成还在沉睡中,如玉却早早的起来了,坐在梳妆台前,面含羞涩,将长衫系好,缓缓将长长秀发盘起,这一次显得特别的认真,因为从今日起,她才算是真正的小妇人。她脸上含羞带笑,眉如远黛,目如春水,玉盘似的脸颊上染上两抹晕红,目光莹莹温柔,还带着些尚未退去的春情。

    一夜之间,她不论从心里生理都在瞬间成熟了许多,楚楚动人,眉目中隐隐含着浓浓的春情,先前的青涩褪去了。

    醒转过来的李志成,望着独坐的俏佳人,想起昨晚的风情,起身走到台前,把她拥在怀中,大手不老实的伸进她的衣衫之中。

    “夫君,你说我现在会不会已经有了孩儿。”如玉经过昨晚的洗礼,现在大胆了许多,直接把他的大手按在自己光滑的小腹上道。

    “怎么可能。”李志成连忙否决道,不过看她一脸期盼的眼神,散发出母性的光辉,有点于心不忍的道,“我的意思是怎么会这么凑巧一晚上就有了,这种事情急不来,咱们时间还长着了,娘子想生多少都成。”

    李志成本来还想和自己的小妻子做做早操运动的,可被这个问题一打岔就失了兴致,两人恩恩爱爱间,如玉替他穿好了衣服,细心体贴的将皱褶处打平。

    “哎呦”如玉起身之时,拉动了伤处,脸色羞红一片。

    “不要紧吧,你今天还是少走动,多休息吧,还有今后别和小七急眼了,最近这几天,好家伙,那眼神都要吃人,小七见你都躲着走。”李志成调笑说道。

    “妾身哪有夫君说的那么凶嘛。”如玉不依道。

    “好好,你不是凶,是吃味了总成了吧”李志成亲昵的捏了她的小鼻子一下,笑着道。

    男人多做运动,感觉神清气爽,现在觉得自己的担忧好像有点多余,在后世恋爱早就在高中生普及了,自己只要注意和节制点房事,应该不会对如玉身体有多大危害吧。

    这几天如玉带来的低气压总算散去,家中恢复了安乐祥和,让李志成心情大好,不过这时却有下人前来报告说有一名兵部信使前来。

    这让他感觉莫名其妙,自己在兵部没什么熟人,接见兵部信使的时候,对方给了他一封任命文书。

    “左武卫录事参军?我是家中独子,怎么会征调我入伍?”李志成奇怪的问道。

    “小人只是送信的,爵爷你这要去问候尚书了,爵爷没什么其他吩咐小人告辞了”送走了信使,李志成还是感觉到自己接到的这份任命书来的莫名其妙。

    至于那位信使叫自己去问兵部尚书,那就纯扯淡了,自己这种小人物想见兵部尚书是那么容易的,就算真的容易,他也不想见。

    那家伙再过几年就他娘的造反了,和他扯上关系那是妥妥的要倒霉的节奏有没有啊,大唐的的朝廷上全是一帮狠人,真心不愿意和他们扯上任何关系。

    (本章完)

第54章 风花无月() 
这个任命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他现在对唐朝的律法规已经比较清楚了,唐朝兵制为府兵制度。

    唐朝的兵制建立在隋朝的兵制基础之上,其编制的基本单位是折冲府。府分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军府长官为折冲都尉,副职为左右果毅都尉。府兵称卫士或侍官。军府分别隶属于十二卫和六率。十二卫各设大将军一人,直接听命于皇帝。六率各设率一人,隶属于太子。军府最多时有六百三十四个,约百分之四十分布在京师所在的关中,以便中央政府手握重兵,控制四方。府兵必须凭尚书省兵部的兵符才能调拨。战时由皇帝命将率军出征,战争结束,将领回朝,士卒归府,将无常兵,难以干预国政。

    府兵是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兵农合一制度,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府兵的户籍由军府统领和管辖,和平时期耕地种田,农闲时候练兵,战争发生时,自带粮食,兵器马匹,出征打仗,这种兵役制度,有利于农业生产,减轻国家军费开支,也扩大了兵源。

    记得后世人们常说唐在倭国,这话一点也没错,唐朝的许多东西被小鬼子学去了,一直被沿用下去,府兵和小鬼子二战时的军制也差不多,一个个府,就是一个个预备役补充部队,只要补充军官进去就是作战部队,能够迅速成军参加作战。

    这些其实和李志成关系不大,因为征兵的原则是,二十岁入伍,六十岁免役(随着国家经济水平提高,人口增多,这个服役年龄会逐渐缩短,后期调整到25岁至50岁),大唐的征兵条例分为三等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