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走着-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将军今日作战身先士卒,勇猛无敌,大大鼓舞了我军的士气,当记首功!”

    听到这话,众位将军一片附和:“大帅所言极是,吴将军当记首功。”

    “对对对,吴将军一马当先简直就是赵子龙在世。”

    陈奇瑜不合时宜的插了一句话:“诸位将军以为咱们可以高枕无忧了么?”

    听到了陈奇瑜话中的严肃,诸位主帅收起了笑脸,仔细看着陈奇瑜,不知道他接下来要说什么。

    “今日我军虽然比清军多损失了几百人,但是相对来说还是一场胜利的。黄太吉想必已经开始让手下的谋士出谋划策,你们却开始准备庆功了。”

    说道这里陈奇瑜突然提高了嗓门:“难道你们想胜利之后马上惨败么?”

    诸位将军齐齐噤声低头,他们确实被今天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已经开始盘算着战争胜利之后的事情了。

    听完了陈奇瑜的话,他们才想到对面的是黄太吉,那个自从在努尔哈赤手里接过汗位就鲜有失败的黄太吉。

    吴三桂站了起来:“还请大帅教导。”

    陈奇瑜说道:“从现在开始,收起轻敌的心,战争一天没打完,我们就一天没胜利!来人,摆沙盘!”

    本来诸位统帅以为是来参加庆功宴的,谁知道完全变成了一场军事战略的讨论。

    面对着沙盘,陈奇瑜要求每个人把自己当做黄太吉,想出一条黄太吉反败为胜的战略。

    几位主帅冥思苦想,最后还是吴三桂的意见得到了重视。

    “黄太吉如果想战胜我们在正面战场是基本没有可能了,因为我军今日一战打出了声威和气势,清军再不可能用四万人打败我们十多万人。”

    “若是想取胜,必然要打别的主意。宁远锦州之间,我们有塔山和杏山两个据点,如今天寒地冻,他们倘若硬攻怕是损失不小。”

    “况且正面战场还有我们,不可能任由他们攻破松山、塔山据点。所以他们的目标有可能放在我们的粮道上。”

    “只要我们粮道一断,加上大家都是临时聚集到一起的,必定产生混乱,到时清军想要逐个击破就十分容易了。”

    陈奇瑜点点头:“果然不愧是将门虎子,吴将军接着说。”

    吴三桂指着沙盘说道:“我军的粮草大多存积在笔架山,按理来说清军不可能知道这一处地方。可是我们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清军知道了笔架山。”

    说着吴三桂用手一指:“那么走陆路的话,必然会受到我们的阻挠,到时只怕有去无回,若是他们走水路。。”

    陈奇瑜听到此处大吃一惊:“吴将军继续说。”

    “若是走水路,只需派上几千人暗中偷渡,笔架山的守军以为我们守在前方防御必定松懈,到时一战而下,我军粮草若断,不攻自破!”

    不得不说,吴三桂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军事将领之一,虽然他还年轻,但是仅仅按照沙盘就推断出了黄太吉的计策,天下之间只怕找不出几个。

    陈奇瑜一拍手掌:“吴将军所言甚是!此次若是清军来袭,当记吴将军首功一件,我必将为将军请功。”

    吴三桂一拱手:“末将任意妄言,还望大帅细细考虑,免得被末将引入歧途。”

    陈奇瑜摆摆手:“不必了,若是黄太吉寻找机会,那么笔架山就是他最好的机会。”

    说着陈奇瑜大声喝道:“来人!”

    走进两名士兵:“将军有何吩咐?”

    “你们即刻派人去笔架山通知笔架山守将,就说近日清军将会于海路发动袭击,让他们多加防范,若是丢了笔架山,我饶不了他们!”

    士兵接了将领出去,陈奇瑜亲自来到吴三桂身前:“吴将军,不知你愿不愿意暂且留在我身边,我还有事这几日想和你细细详谈。”

    吴三桂笑道:“大帅有命岂敢推辞!”

    众位主帅羡慕地看着吴三桂,以前他只是家世好,如今又有了陈奇瑜这个大后台,想必前程不可限量。

    于是纷纷起身恭贺道:“吴将军智谋高远,大帅慧眼识英雄,这场仗想不赢都难了。”

    吴三桂连忙辞谢道:“多亏得众位前辈抬爱,将这个机会让给晚辈,晚辈不胜感激,他日定到诸位前辈府上拜谢。”

    这个时候,阿济格还不知道自己的行动尚未实施就面临着破产,还在海边征集大型渔船。这可惜只一片都是穷苦的渔民,有条船已经是不容易了,至于大船想都没想过。

    万般无奈之下,阿济格只能下令让军船加速过来,将自己麾下的三千将士运往笔架山。

    第二天,明军与清军继续交战,学会了使用火炮的清军扭转了战场上的被火炮压制的场面,开始于对面火炮进行对轰。

    只是这些清军炮营的将领大都是耿仲明和孔有德的麾下,崇祯五年,耿仲明和孔有德在山东叛乱后归降清军,他们的火器更新程度完全比不上陈奇瑜的军队。

    所以火炮对轰之时依然被压制,不过却吸引了明军的火炮,减轻了骑兵的压力。

    这一战,明军伤亡四千五百人,清军伤亡三千二百人。

    第三天,黄太吉守营不出,拒绝再次和明军作战。

    这个时候,黄太吉焦急地等着阿济格的消息。陈奇瑜也等着笔架山守将的消息。

第79章君命有所不受() 
崇祯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孙传庭领兵兵临渭南城下。

    恰逢李自成于山阳大败而回,大顺军四面楚歌,形势岌岌可危。

    李自成当机立断,将甘肃陕西两地守军调往西安,企图做最后一搏。

    就在这个时候,崇祯终于得到了孙传庭私自出兵的消息,于是圣旨八百里加急而来。

    “闻将军私自出兵,朕心甚寒,将军欲反乎?若不反,则速退兵固守潼关,若欲反,天子之师转瞬即至,将军必将身败名裂。”

    孙传庭并未退兵,反而上了一道奏折说明理由。

    “闯贼自立国号为顺,欲成大业。山阳山贼与闯贼激战正酣,此时出兵事倍功半,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一战可保陕西十年安定局面,望圣上三思而行。臣誓不退兵。”

    崇祯十三年十二月初五,京师,紫禁城,文华殿。

    崇祯手中拿着孙传庭的奏折,脸色铁青,奏折也因为手上过度用力而有些变形。

    王承恩眼见此景向周围服侍的宫女太监使了一个眼色,让他们退了下去。大殿之上只剩下了崇祯和王承恩两个人。

    “皇上,天下的事杂得很,难免会有一两件烦心事,皇上不要往心里去,龙体要紧。”

    “呵呵,龙体要紧。孙传庭这是要反了,大明立刻就没了半壁江山,还要龙体有什么用?”

    “朝廷的事老奴不敢多嘴,老奴只关心龙体康健。”

    “罢了罢了,你就陪朕说两句话,你在朕身边这么多年,朕还信不过你么?”

    王承恩面露为难之色,这可是个难题,若是自己说得多了不免让皇上起疑自己早就有干政之心,若是说的少了皇上不开心自己也讨个没趣。

    “皇上,老奴整日在这深宫之中,见识未免有限,皇上只管说,老奴听着便是了,至于想出解决的办法,老奴只能尽全力而为。”

    “关外传来战事,陈奇瑜与清军鞑子交战两天,以己方一万人伤亡的代价换回了清军八千的伤亡,如今清军已经闭营不出。”

    “陕西总督孙传庭未得朕命私自出兵,攻打闯贼。朕下了圣旨让他退兵,他竟然回答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誓不退兵!”

    “朕欲调回陈奇瑜,征讨孙传庭,你觉得如何?”

    “皇上,老奴实在不懂国事,只是孙传庭既然还在征讨闯贼,没有公然造反,想必是还有一丝忠君之心,关外鞑子虎视多年,才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啊。”

    崇祯冷笑一声:“忠君之心?哼哼,他若是有忠君之心,岂会不听朕的号令,朕实在咽不下这口恶气。”

    王承恩连忙说道:“皇上,老奴虽然不懂打仗,可是关外战场形势一片大好,就要取得大捷,现在让陈奇瑜退兵是不是有点可惜了。”

    崇祯冷哼一声:“朕不管,孙传庭竟然敢公然上奏折反抗朕的命令,就是造反。若是不解决了他的问题,天下的武将都站起来造反,让朕如何自处?”

    “王承恩,下圣旨!”

    “蓟辽总督陈奇瑜听旨,孙传庭公然违抗圣命视同造反,限你三天之内解决关外难题,然后退兵入关,讨伐叛将孙传庭!”

    关外,宁远城,将军府。

    陈奇瑜正在来回踱步,急躁不安,刚刚一名骑兵来报,笔架山果然发现了大批清军自海路而来。

    由于陈奇瑜事先示警,笔架山守将早就做好了准备,如今正与清军激战。

    守军将领说,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己方,这场战斗最后的胜利必将属于己方,还请陈总督放心。

    进攻笔架山的阿济格心都寒了,本来以为这是一场突袭,以清军的战力必将一战而下,自己到时候回黄太吉哪儿领赏便是。

    谁知道笔架山守军早有准备,浅海之处布满木桩不算,登陆的地方洒满了水结成了厚厚的冰层。

    清军将士站在上面保持平衡都不容易,更别说掏出弓箭瞄准。

    于是第一批登陆的八百人瞬间成了明军的活靶子,在密集的弓箭射击下,清军只逃回来不到三百人。

    出师不利的阿济格想换一个地方登陆,谁知道周围的地方全是厚厚的冰层,竟然没有一处下脚的地方。

    笔架山的将士们用了两天两夜,将沿海十里的防线全部打造成了冰层。而且海边的观望塔很容易发现清军登陆的地点,于是大批弓箭手就随着观望塔的旗语移动。

    阿济格试了三次,损失了八百多人,终于不再试图越过冰层,去寻找正常的陆地。

    来到了距离笔架山十余里的地方登陆之后安营扎寨,准备第二天强攻笔架山。

    只这一夜又给了笔架山守军机会,守军们将上山的路大部分倒上了水,经过了一晚上的严寒,又结出了冰层。

    而且上山的路只有一部分冰层,为的是以后好铲除这些冰层继续运粮。

    可是在笔架山防御兵将的弓箭下,清军根本绕不开冰层,于是一个摔倒滚下山去,往往撞倒数个人。

    阿济格打了十几年的仗,大多数都是骑兵冲锋,从来没见识过这种打法,心中焦急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眼见自己的行踪马上就要暴露,到时候腹背受敌必然完不成这个任务,阿济格心急之下又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

    他决定身先士卒,进行一次冲锋,直接摧毁明军守将的战心。

    如果这是在平原上,他的想法还有一定可行性,毕竟平原之上骑兵来去如风,很容易杀到明军面前。

    可是这是笔架山,完完全全的山路,骑兵根本无法冲锋,只能全部下马变成步兵。

    变成了步兵之后的清军对抗明军的优势便不是这么明显了,再加上明军死死占据地形之利,面对凶猛的清军冲锋也毫无惧色。

    明军将士的表情就像是一个老猎人看到了凶猛的野猪,虽然野猪的伤害力极高,但是有经验的老猎人绝对不可能让野猪碰到自己的身体,反而会出手擒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