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巨擘-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汝贞这人最是精明,由着他去做就是了。”

    黄锦说着这就要把胡宗宪递的折子呈上来,嘉靖只是一个挥手。

    嘉靖这人有个毛病,就是反复,方才决定的事儿,如今可能因为身体略有不适,或者因为意念上懒散了些,这就懒得去做。

    当初收复河套如此,如今这十几几十年的下来,这个老皇帝更是愈加的任性。

    只要权力还是把握在自己手里的,至于做事,如今的嘉靖可说是便宜行事,越来越随意了。

    “只是皇上……”

    黄锦欲言又止。

    “何事?”嘉靖有些好奇。

    黄锦讨圣上欢喜,得恩宠几十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人够聪明,不会闲来无事这就生些事端。

    如今这是咋了?

    “这折子里有一篇是李卫国的!”

    黄锦小心翼翼的说道。

    李卫国自进宫以后对这黄锦一直颇为恭敬,每月少不了都要孝敬些例钱,由此折子里有李卫国的折子,这厮拿人嘴短,自然要说上一说。

    不过最重要的还不是如此,因为李卫国的这篇折子,非同寻常。

    “奥?真是说曹操曹操就来!”嘉靖对着一旁的郝半仙笑道,说完又挥手让黄锦念道:“那李卫国说啥?”

    黄锦拿来李卫国的折子这就念了起来。

    李卫国的这篇折子,大意有两个。

    一来为了能够招安汪直,胡宗宪许诺汪直通商互市。

    明代只有广东一个省份能常年通商互市,别的省份甚至连市舶司都没有!

    不过人汪直就吃这一套,为了能够招安汪直,事急从权,胡宗宪也是满口答应,估摸着这人就算提出明朝割让全国给他的要求胡总督也是会答应的。

    终明一朝对待外侮还是比较强硬的,不过朝廷出尔反尔的地方也多,否则汪直也不会对明廷如此的不信任。

    胡宗宪许诺汪直通商互市,这不算什么稀奇事儿,嘉靖也并不在意,通商互市与否这是国策,哪里会因为你一个小小的胡宗宪改变什么?

    明代自朱元璋起这就规定片板不准下海。

    话说当初朱元璋的几个对手,张士诚、方国珍这些人都有比较强大的水师,朱元璋尽管在陆上击败了他们,可是他们的残余力量仍旧强大,朱元璋担心他们卷土重来,这就立下规矩——片板不许下海!

    这也就是明朝海禁的开始。

    自立下这海禁的规矩以后,朱元璋每隔两三年这都会再重申一番,由此这也慢慢成了定制。

    当下的大明,除了广东,甚至连市舶司都没有!

    市舶司就相当于后世的海关,试想一下,明代连海关都没有,人朝廷哪里还有让你对外通商互市的打算?

    正德以前的明代市舶司收入为零。

    这倒也不是说明代就没有港口,人明朝是大国嘛,喜欢被人说自己兵强马壮,喜欢宣扬国威,由此其实周边许多小国这都来朝,薄来厚往。

    说白了都是赔钱的行当,不过人皇帝财大气粗,不缺这么点。

    由此这会儿的明代只有广东有市舶司,可以从贸易中抽成,赚点银钱,其他地方连市舶司都没有!

    这些地方想要发展外贸,也就一个手段——走私。

    “为了麻痹汪直,胡总督也要示些好处,桐乡富足,卫国决心当这马前卒,与之接洽一番,货物有些往来,望圣上恩准。”

    这是折子里李卫国的话儿。

    就是说为了能够抓到汪直,消灭汪直的顾虑,李卫国想着同汪直买卖一番。

    这汪直不一直呼吁朝廷开放海禁?自己身为朝廷钦命的七品御史、天子钦点的七品翰林,同这汪直做一番买卖,不正可以消除此人的顾虑?

    “微臣浅薄,可总算有幸被点为天子门生,相信那汪直也会相信朝廷招安其人的决心,由此微臣恳请圣上恩准。”

    折子说的异常诚恳,总之就是一句话,李卫国想和这倭寇搞搞生意。

    “这……”

    嘉靖有些犯难。

    片板不许下海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李卫国如今要以身试法?

    虽说有麻痹汪直的意思,不过这圣上还是有些不爽。

    “令,微臣听说……”

    “圣上!这李卫国实在放肆了!依老道看,皇上总要给他些处罚才好!”

    郝半仙大怒,仿佛比嘉靖更加生气。

    有一出戏啊,叫双簧。

    “嗯。”嘉靖皱起眉头,若有所思,不过还是挥手黄锦道:“接着念,难不成李卫国还有话说?”

    “是。”方才被打断的黄锦恭敬的回道。

    “圣上听说东瀛有长生不老之法,当年始皇帝曾派三百童男三百童女东渡日本,相信此地定有些异常法物!由此微臣此举,也是为我圣上千秋万岁……”

    “什么?”嘉靖吃了一惊。

    中国历史上无数皇帝都渴望长生不老,嘉靖更是如此。

    否则这人成天呆在宫里炼丹干嘛?

    “郝大人,东瀛可真有此法物?”

    嘉靖急了。

    李卫国说来也是切中要害。

    嘉靖这人聪明的要命,否则哪里能什么都不做这就驾驭的大明服服帖帖?

    不过是人都有弱点,嘉靖的弱点就是——长生不老!

    不管是青词,还是方士,抑或者其他,嘉靖每日寻思的就是此事,真正能打动人的也是此事!

    “微臣听人说这东瀛有此法物,自然不敢怠慢,由此也想借着这汪直之手去那东瀛找寻一番,梦中有高人指点说十年可得,望圣上……”

    为了加强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李卫国还像模像样的加了期限。

    本来故事听着有些玄乎,不过加了期限,好似看着很真。

    为何?

    因为嘉靖是皇帝,谁人敢跟皇帝开玩笑?

    “难不成这李卫国当真找到了什么法门不成?”

    嘉靖如今急不可耐,这厮可是绝少如此。

    其实嘉靖也不是没有想过去东瀛找寻,不过毕竟时代不同了,加之始皇帝虽说派徐福东渡日本,不过最后也是一无所获,由此嘉靖这才没能下了东渡日本的决心。

    不过如今李卫国信誓旦旦的说起这事儿,反倒是勾起了嘉靖的痒痒心。

    如今的嘉靖皇帝可说是将信将疑,就差那最后的临门一脚了。

    如何让嘉靖相信?

    嘉靖信不过任何人,这是帝王的共同特点。

    不过嘉靖也有信奉,信的这事物,就是上天!

    “皇上,老道也不能判断真假。”郝半仙应景的摇了摇头,一脸的苦恼:“既然如此,圣上何不问问上天?”

    嘉靖有问天的习惯,遇事这就烧黄纸,祷告上天,乞求上天赐予答案。

    “对啊。”嘉靖一拍大腿,既然自己也不能辨别,为何不问问老天爷?

    “事不宜迟,快走!”

    嘉靖急不可耐。

    仍旧是以前的老套路,烧黄纸,祭天、问天。

    一整套的流程下来,嘉靖深为虔诚,一看谜底,大喜:“善!”(。)

第二百五十一章 匠作坊() 
有些事儿得经过圣上的批准,不过有些事儿,只要胡宗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好。

    李卫国眼前这作坊里敲敲打打,好生热闹。

    “老张头,咱的火枪,可就指望您了!”

    李卫国拱手道。

    “不敢不敢,这可不敢,您是探花郎,可不敢对咱施这么大的礼!”

    一瞅着朝廷七品命官这竟朝着自己这么一个老匠人施礼,这老张头立马有些无所适从,赶忙的说道。

    官本位的社会里,当官儿的哪有对老百姓施礼的?

    不过正因如此,一个深受皇上青睐的朝廷命官若是向你施礼,那你还不死心塌地的问他做活记?

    这也是李卫国的小九九,不过这话不能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嘛:“拜托您了!”

    “咱老张头不会说话。”老张头一拍胸脯道:“可咱绝对是有多大力气使唤多大力气,就冲您是朝廷七品大官还朝俺施礼的份上,俺老张头这就给您卖定命了!”

    老张头仍旧没从方才那股子感动的劲儿过去,这就说道。

    闲话少叙,李卫国笑笑,这就参观自己刚刚才组建没多久的匠作坊。

    朝廷有将作监,京军里三大营的兵器包括各种火器大多都是出自这地儿。

    不过兵器千里迢迢的运输有些麻烦,而且也没有必要。

    实际上明代的时候各地都会有匠作坊。

    试想一下刀枪剑戟这些制作工艺并不是多复杂,而且原料大多也是简单易得,没必要从京师运来的嘛。

    火器方面朝廷的管制更加严格些,不过实际上地方的匠作坊也有制作。

    如今李卫国的匠作坊就是专门用来制作火器的!

    后世来的李卫国对冷兵器这些并不来电,这些东西驻军库房里就有许多,虽说许多都已锈迹斑斑,不过打磨一下也将就着使唤。

    李卫国在意的,始终是火器!

    卫国想要打造的,是一支近代化的强军,是一支大明前所未有的军队!

    后世来的李卫国对整个世界军事史的发展有着更为直观或者说更为全面的认识,此时明军中多有装备的火器正是今后武器发展的潮流,不可偏废。

    不管你情愿不情愿,高兴不高兴,你都必须走这火枪火炮的路子,这是大势所趋,凭你个人自然是难以更改的。

    当下明军中的火器种类较为繁多,尤其在南军中,应用较为广泛。

    约摸是因为北方的汉子粗犷些,此时其实北方军队中装备的火器不多,或者说也较为简单,骑兵多用三眼铳。

    三眼铳这东西傻大粗笨,在后世大清朝的时候就被用作丧铳,这东西射程短、精度也不高,唯一的优势就是可以连发三枪、冷热两用。

    不过因为缺点太明显,像戚继光这些将领对三眼铳是不来电的,由此在戚家军的鸳鸯阵中,戚氏选择的还是鸟铳。

    鸟铳是种火绳枪,威力较大,射程也较远,应该说在这个时代的火器中,算是比较优秀的。

    不过尽管性能比较优秀,它还是摆脱不了作为火绳枪的弊端。

    火绳枪是用燃烧的火绳击发铅子的,比较麻烦,也危险,尤其在刮风下雨、伸手不见五指的天气里,这东西简直不可用!

    嗤嗤燃烧的火绳一来操作繁琐、二来危险,三来也不容易荫蔽,所以后世火绳枪也被慢慢淘汰,换成了燧发火枪。

    如今明代的火绳枪工艺已经足够成熟,作为重生者,李卫国自然不免人为的推动了一下,他的匠作坊里如今要制作的,就是燧发火枪!

    “嗯!”

    老张头闷头沉吟了半天。

    李卫国讲述了一下这新式火枪的操作原理和构造,老张头造了一辈子枪,自然懂些门道,琢磨了半天:“李大人说的却是个好物什!”

    该是可行的!?

    李卫国大喜,赶忙道:“那您就依样画葫芦,给咱造一杆出来?”

    如今银钱还没到手,自己也没弄来那么多的钢铁,不过做个样板、造个图纸出来还是必要的。

    由此李卫国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不敢怠慢。

    “成。”老张头说道,说着这就招呼身旁带来的活计点燃火炉,一边拉着风箱,一边忙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