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巨擘-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不光是主簿,如今这吴大勇和江把总同样是吃了一惊,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如今练兵的事已经提上日程,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兵马钱粮的问题。

    中国人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世也有机枪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打仗说白了就在烧钱!如今李卫国立志要组建一支强有力的桐乡兵马,指着朝廷层层克扣剥下来的那点银钱,能干啥?

    李卫国既然说了要组织一支近代化的兵马,那么说白了首先要用的,就是火器!

    在李卫国的军队中,火器会占很大比例,这也是李卫国敢于在桐乡这样的地方组建军队的依据。

    冷兵器打仗非常注重个人武艺和士兵的胆量,但是热兵器战争中对这些依赖就有所降低。

    扣动扳机不需要什么血腥儿,纵使是个小孩子一样可以扣动扳机!

    由此若真想将这一向羸弱的桐乡兵马打造成强军,除了强有力的军事训练以外,还需要将这火器大规模的应用在战场上!

    李卫国要带给明军的,不是个人勇武,而是一场革命!

    当然,要做到这些很难,首先需要的,就是银钱!

    造枪造炮的价值都颇为不菲,而且这些东西还要层层打通关节。

    说实话,当下军备松弛,朝廷将作监做出来的那些东西以残次品居多,这也是此时许多明军并不愿意使用火器的原因。

    试想一下,使唤火器本就是一件很有危险性的事情,这个时代的技术又有限,炸膛、哑弹等事情时有发生,因为粗制滥造,很多火器出意外的时候比正常开枪发射铅子的时候更多,谁人还愿意使用火器?

    由此李卫国打算在桐乡自己制作火器!

    这些事情有风险,需要打通很多关节,需要胡总督的同意,甚至还需要请示圣上……

    李卫国当然没那时间去等这些老爷车们一层一层的签字批条,他打算先斩后奏,当下最主要的窘境其实还是没钱!

    想要打造一支近代化的军队,需要花的银钱寻思一下就知道不少,指望朝廷拨款很难做到。

    由此李卫国打算自己来挣银子。

    方才几人如此吃惊也正是因为李卫国的挣钱道道儿。

    做生意。

    封建时代中国将小农经济发展到了顶峰,这时候你再指望田间地里的出多少银子有些痴人说梦,再者桐乡的赋税都要上缴,国家机器的运营少不了银子,这些事儿自然没人会跟你打马虎眼。

    想要挣钱,自然要想点别的办法,啥办法?自然是做贸易。

    嘉兴靠海,海运一事,一本万利。

    汪直为何能在日本当上土皇帝?说白了也正是因为这贸易的巨大利润。

    汪直这人一直跟朝廷讨要的,其实也就是这开放海禁的政策。

    明代自洪武年间这就开放海禁,一百多年下来,几乎都成了定制。

    皇帝们似乎认为只要老百姓老老实实在田间种地,这天下就能平平安安,江山就永远是老朱家的江山。

    由此明代从皇帝自大臣们,对这海上贸易都很不来电。

    在这一点上这群保守的官员们就跟汪直等这等人差的太远了!

    后世郑芝龙,也就是郑成功他爹,这人就干过海盗,海上贸易让这人富可敌国,一年入白银近千万两!

    千万两,啥概念?明朝一年国库收入不过四五百万两银子!

    也就是说你朝廷辛辛苦苦的压榨老百姓一年,还不如人郑芝龙搞搞贸易半年挣得多!

    否则你以为郑芝龙为何当初会有那么多资本对抗满清,占据台湾?

    其实说实话,这个年代的倭寇之乱如此猖獗,也有朝廷实行海禁的原因。

    日本国小民寡,需要中国的商品,可是人中国又施行海禁,不跟你做贸易,这些二杆子除了来抢,还能有什么办法?

    由此不管是从增加财政收入着想还是从富国强兵着想,这会儿的中国都必须开放海禁!

    不过现在的明朝上自皇帝下到一众官员都对这事儿颇为排斥,你要是大张旗鼓的去做,就是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所以为了挣银子,李卫国也只能偷偷摸摸。

    “用我们的丝绸、缎子、布匹去换汪直的硫磺和银子!”

    这就是李卫国的经营思路。

    可汪直是何人?倭寇头头,这会儿朝廷千方百计的就寻思如何去剿灭这汪直,你这会儿上杆子跑去和汪直做买卖,这难道不是投敌卖国?

    李卫国这是在铤而走险!

    当初自己考场上所作的那篇抗倭疏,其实只是皮毛。

    想要解决当下这倭寇之乱,最根本的道道儿其实还是开放海禁、组建强大的水师!

    否则光靠陆地上查漏补缺,那不是疲于奔命?

    “李大人,这可是死罪!”

    王克善主簿吓得颤颤巍巍,这可是通敌啊!

    李卫国知道这么做来难度不小,肯跟这些人透风的主要原因也是这些人都有致命的把柄在自己手里。

    可是如今自己想要大明富国强兵,这是最根本的!

    或许这个,才是李卫国来到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使命。

    其实嘉靖、万历的时候中国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这个时候的中国人能任其发展、开放海禁,加强同这个世界的交流,中国定然不是以后的那个样子。

    纵使满清仍如后世那样入主中原,中国也将是一个资本主义的国度,起码不会被欧洲那些蛮子们拉下那么远。

    或许这就是历史的宿命。

    重生大明走一遭,李卫国想要改变的,就是这个宿命!

    而当下的契机,就是开放海禁!

    “你们只管去做,出了事儿我担着,我这就出发,去见一见胡总督!”

    李卫国坚持道。

    江南除了是鱼米之乡以外还是中国的重要丝绸产地,李卫国下令这几人弄一些桐乡的丝绸卖给汪直试试水。

    丝绸经桐乡过南湖、海盐或者平湖这就可到海边,经港口外卖,完成交易过程。(。)

第二百四十七章 狮子大开口() 
“胡大人,学生在这里有理了!”

    李卫国毕恭毕敬的拱手施礼,眼前这位,可是自己的上官,直浙总督胡宗宪。Δ

    “呵呵!”胡宗宪捋着胡子笑了笑:“难得你这个大忙人还有时间来看看老夫呢!”

    “那是自然,胡大人对学生有知遇之恩,学生哪里敢怠慢胡大人,您说是不?”

    礼多人不怪,来而不往非礼也,李卫国来时奉给胡家管家一个礼物。

    礼物不大,是个几百两银子的玉环,当下的明代官场已然贪污成风,包括胡宗宪也不干净,这些场面事儿不做,倒是落了下风。

    胡宗宪有些吃惊,或许在他的眼里,刚出考场入官场的人就该是个老学究一样的人物,哪里会老于此道?

    心里这么想着,胡宗宪还是不忍对眼前的李卫国刮目相看。

    探花郎是朝廷的宝儿,眼前这个小探花请求下放地方,竟还懂得这些人情世故?

    摇了摇头,胡宗宪将这些想法甩出脑袋,今日李卫国前来,想必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

    “你这小子今日来我这总督府,怕是有什么事儿吧!?”

    胡宗宪笑着说道。

    “您看您说的,没事儿就不能来看看您?”

    李卫国仍旧缄口不言。

    “嗯,让老夫猜猜吧……”胡宗宪盯着李卫国说道,眼睛里奕奕的放着光彩,似乎能看透世事。

    “你这小子如今正在桐乡练兵,不过御史练兵嘛,有些名不副实,你是想要个军里的缺儿,好让自己名正言顺?”

    这小子在科试的时候就曾写出抗倭疏,自己至今还奉为至宝,而且这小子看来颇懂兵事,一到桐乡这就消灭九个倭寇!

    想来这小子定是觉得自己伸不开手脚,想要在桐乡施展一番吧!?

    桐乡一向是倭寇的重灾区,李卫国能有这样的想法,胡宗宪也是颇为赞赏,这就捋着胡子笑笑。

    “老夫猜你定是因为这个来找老夫的吧!?”

    胡宗宪很有一种看穿别人的快感,不过意外的是李卫国摇了摇头。

    胡宗宪每日事务繁忙,这人肯花心思来猜测自己来意还是让李卫国有些感动,不过说实话,你太小看我李卫国了!

    “胡总督估计这几天定在忙活汪直和徐海的事儿,小子也不敢在这里浪费胡总督许多时间,既然如此,小子就在这里开门见山,小子此次来找胡总督,是来要银子的!”

    李卫国憨憨的笑道。

    胡宗宪心里一惊,这小子,倒是不傻,还知晓自己在忙活着应付汪直和徐海!?

    “嗯。”胡宗宪沉吟一番,觉得有些不对劲,按说桐乡兵马羸弱,组建兵马是人之常情,这事儿虽说由御史做来有些越俎代庖之嫌,不过年轻人急于表现,倒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这厮为何亲自来找自己要银钱?

    朝廷自有户部放各地军饷、银钱,难不成你李卫国还想着狮子大开口不成?

    “奥?你想要多少银钱?”

    胡宗宪有些吃惊,不过还是问道。

    大明步兵每月军饷五钱三分银子,这几乎是为定制,浙江也不例外。

    桐乡三百兵马,一月军饷该是该是一百六十七两,这么算下来,一年估摸着军饷该是两千两左右,加上购置些兵器、马草之类,一年估摸着五六千两吧。

    胡宗宪对这军饷一事倒不是那么熟稔,这就估计道。

    李卫国故作神秘,伸出一只手指。

    “你想要向朝廷讨要一万两银子?”

    胡宗宪不傻,这厮直接朝自己开口,银钱数目自然不小,可一万两,有些狮子大开口了吧!?

    可气的是胡宗宪往大里估计这都估计的少了,李卫国恬不知耻:“十万两!”

    胡宗宪一口热茶险些吐了出来:“啥?十万两?你桐乡一县兵马竟想要朝廷十万两纹银?李卫国,你是不是疯了!?”

    “胡总督不如听学生给您算一笔账。”

    李卫国说道。

    “好,老夫倒要看看,是什么账本能让你如此狮子大开口?”

    “胡大人可知火枪?”李卫国不说反问。

    “本官自然知晓。”当下明军中不少军队都装备火枪,胡宗宪岂会不知?

    “做工扎实的鸟铳一杆需要银钱几十两!”李卫国说道。

    鸟铳最主要的部位是枪管。

    这个时代想要打造一支枪管很难,先要取精钢。

    这精钢乃是从生铁中十中取一,颇为珍贵,然后再需要娴熟的铁匠反复敲打,用冷骨裹着铁皮卷制出来;卷制出来以后这再卷一层上去,里外两层。

    因为是纯人工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废品率高自然也是可想而知。

    这还只是枪管的制作,枪管制作好之后这还需要拓木的枪托和各种精铁的枪机等物什,最后这再刷桐油,晾干……

    这些物什都不好操用,由此这鸟铳的造价也是可想而知,高的离谱。

    这些东西胡宗宪自然知晓,不需要李卫国去摆流水账,李卫国说着这又如数家珍道:“三百支精制火枪,这就得一万多两银子!”

    “再说那炮!”

    李卫国这又说道:“胡大人可知那虎蹲炮?”

    红衣大炮之类的太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