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巨擘-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中有严嵩替自己撑腰,下边兵败的责任这再推给杨宜他们,自己这不就择的差不多了?

    赵文华一拍巴掌“来人啊,快将这两封书信送往京师!”

    再说此时赵文华没闲着,胡宗宪同样没闲着。

    圣上大怒,责备江南抗倭不利,看来朝廷接下来定会有别的动作。

    胡宗宪关心的倒不是其他,而是倭寇,还有自己。

    话说自己自上任浙江以来,虽说干了不少事,可毕竟没能独掌大权,做的也是些修修补补的工作,查个废柴将领,弹劾个无用官吏,好容易这才得了圣上降旨得了浙江巡抚,可无奈还是屈居人后,哪里有自己施展拳脚的地方?

    直浙总督!唉,官高一级压死人啊,当初瞅着杨宜的种种做法自己就觉得不得劲,八成要捅娄子,如今可不?倭寇倭寇,越剿越猖獗!莫说圣上了,自己这里都是急的火急火燎的!再这么下去,莫说浙江了,怕是湖广都要进去倭寇了!

    无奈啊

    胡宗宪没事这又抓起了当初那个小学子写的抗倭一疏来把玩,如今这学子所作的文章简直成了胡宗宪的日常读物,写的可谓丝丝入扣入木三分,就是不知道要是真实施起来可会有戏?

    寻思着接下来朝廷必定会大的人事变动,相信自己这个浙江巡抚总督浙江军务的希望还是很大的,胡宗宪决定拿出这抗倭疏来试试水,看能否真如这学子所说所向披靡?

    自己自入浙江以来,一直与严党交好,不论是鄢懋卿还是赵文华,自己都是多番曲意奉承,如今杨宜这又名声扫地,相信把自己提上来的希望还是很大的,既然如此,自己也该早作准备才好。

    想到这里,胡宗宪立马撂了一嗓子“来人。”

    “老爷,何事?”下人推开房门,恭恭敬敬道。

    狗剩的抗倭之法,需要一骁勇善战的将领,胡宗宪常年督军,自然是知晓这将领对一支军队的莫大作用,遍观当下浙军中的一众将领,能入自己法眼的不多,既然如此,那就唤他们前来,也瞅瞅这山东学子的抗倭疏。

    “唤参将戚继光,还有皂林游击将军宗礼,还有那镇抚侯魁等人,来我这巡抚衙门,就说我有抗倭秘法相赠。”

    胡宗宪神秘道。

    “是,小的这就去。”

    “等等。”

    “老爷还有何吩咐?”下人问道。

    “将这包裹送去给赵文华赵大人,记住,不要让任何人看到。”胡宗宪正色道。

    如今圣上降罪,八成杨宜这直浙总督是做不长了,自己自然要早些打算,礼物嘛,自然必不可少。

    “是。”下人会意道,恭敬离开。。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两个名将的对话(一)() 
远在千里之外的浙江情形如何,李卫国通过后世的历史书自然知晓个大概,不过也是无能无力,这些事儿目前还不是自己能左右的,当下他关心的,主要还是会试的成绩问题。

    “卫国兄,此次会试如何,可有希望能再次高中榜首?”

    说话的是山东莱阳人张梦鲤,这人是同乡,路上客店歇脚的时候在公车上相遇,自李卫国吟出那首后世梁启超的读陆放翁之后这也不由对李卫国竖起大拇指,自此见了面也是颇为恭敬的。

    “不敢奢求榜首,只求孙山之前。”李狗剩淡淡道。

    会试的考题明显比先前的考试都要难得多,批卷的先生们也要求起码是贡士以上的水平,如今考试结果还未出来,李卫国自然是不敢大包大揽,只能如此谦虚道,也是老套路了。

    “卫国兄当真谦虚了。”

    张梦鲤还未说话,谢明瑞这就说道“卫国兄是去年山东的解元,相信来这京师也是有意跟天下学子比上一比,哪里会只求孙山之前?”

    “是啊,难不成又是老套路?贴出试卷这再得个榜首?”

    当初一向敌视李卫国的那孙姓学子说道。

    “卫国兄此次在策论一道中可是又有惊人的见解?何不说来听听?”谢明瑞有些尴尬,生怕这个孙姓学子这又发飙,赶忙岔开道。

    “无甚,中规中矩而已。”

    “既然卫国兄不愿说,那就罢了,届时放榜见真招吧!”

    李卫国似乎有意留上一手,谢明瑞也不强求,这就拱拱手告辞。

    要说这科举考试,竞争最为激烈的,就是眼下这会试。

    全中国的举人们这都同聚一堂,云集到京师,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颇为残酷,输了,只能再等三年,重来京师。

    会试不同于殿试,殿试是皇帝亲考,只是重新排名,而不往下刷人,换句话说只要你能见了当朝天子,起码也有个同进士出身的身份到手,不过会试则不同,若是输了,那便是名落孙山!

    学子们十年寒窗,无数个夜夜忍受着天寒地冻、蚊虫叮咬的痛苦翻拉书本,为的就是能有朝一日榜上有名,再说了,人生又有几个三年可以拿来让你虚度?

    由此巨大的压力之后便是恣意的放纵,许多学子这也出来青楼找乐子、会朋友,玩的一塌糊涂,大家都是举人,家道都算小康,谁也不缺这么点银子,还怕玩不起?

    不过此时的李卫国没有心思去风花雪月,他正通过邸报和民间的口口相传来密切关注着大明的动静。

    历史老人还在按照原先的轨迹慢慢行驶着,并未因为李卫国这个异类的到来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的倭寇依然搅得大明人心惶惶,不得安生。

    四桥战役仍然以明军的失败告终,倭寇在南方日益猖獗。

    而此时的北边,同样也不安生。

    俺答汗会在今年六月进犯宣府,明军不得挡,十月又进犯大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而朝中更是乌烟瘴气,此时的严嵩得势,到处安插党羽,搞得整个朝堂人心惶惶,乌烟瘴气,总之此时的大明,颇有那么点风雨飘摇的意思。

    唉

    来大明这么久,李卫国也不再似当初那般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这个时代里有了许多李卫国在乎的人,爹娘、先生、朋友总之此时的李卫国慢慢也有些爱上了大明,他希望大明能像奏折里说的那样风调雨顺,歌舞升平才好。

    身为一个重生者,李卫国也有自己的悲哀,有些事你明知道不可为,但你又那么渺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

    明代会试放榜一般在三月,三月正是杏花开放的时节,由此这会试放榜,也称作杏榜。

    不同于乡试,一般学子们进京赶考之后都会等待杏榜放榜之后这才决定是否离去,虽说一样会有报子进家门报喜,不过万一要是考过了,你还能再来一次京师?舟车劳顿的就不嫌麻烦?

    反正还要在京师待一个月,李卫国此时也是放开了,时不时的也随着罗圭和其他学子们四处走走看看,一来散心,二来也为长长见识。

    京师的繁华不是别的地方能比的,自京杭大运河开通以后,北京城有了支撑百万人口活下去的硬件条件,由此此时的北京城里,车水马龙,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戚将军,你自调来这浙江抗倭,也有一年多了吧?”

    胡宗宪问道戚继光。

    那日胡宗宪喊下人唤几个抗倭能将来见,说有秘法相赠,不过一众将领们都驻扎在各地,自然不可能同时到达,由此这胡宗宪也是不厌其烦,一个一个接见,今天接见的,正是担任浙江都司佥事加参将的戚继光。

    戚继光此人少有大志,打仗也是行家里手,胡宗宪自然是看在眼里,当初喊人的时候第一个喊得就是戚继光的名字。

    “是,回胡大人,末将是嘉靖三十四年来的浙江,此时已是一年有余。”戚继光恭敬回道。

    “嗯。”胡宗宪问道“那抗倭一事,你可有何心得,或是教训?”

    “有。”

    武将不喜欢扭扭捏捏,戚继光也不是粉饰太平的主儿,上官发问,这就直来直去的说道,做人嘛,就图个痛快。

    “奥?”胡宗宪对这戚继光的直爽有些好奇,问道“说来听听。”

    “那倭寇彪悍,好好勇斗狠,大刀挥舞起来,战斗力颇为强悍。”戚继光一板一眼的分析道“不过在末将看来,这倭寇打仗其实无甚章法,大多都是一条线的冲锋,而且他们过于依赖主将,若是主将战死,便也成了无头苍蝇,想破之其实不难,只是”

    戚继光头一次如浙江战场的时候就有倭寇来袭,当时倭寇有一百多人,可官军上千人竟不敢挡!无奈之下戚继光夺过弓手弓箭,咻咻作响的射出三只羽箭,消灭倭寇匪首,那倭寇这便人心惶惶,官军由此得胜,所以倭寇其实也不似传说中的那般可怕,只是

    “只是什么?”胡宗宪有种预感,似乎接下来自己会听到自己想要听到的东西。。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两个名将的对话(二)() 
“只是当下官军羸弱!那些个兵丁,只会种地,哪里会什么打仗?”

    戚继光无奈道。

    “奥?说的再明白点。”胡宗宪似笑非笑。

    “就说我这军营吧,军士多是金华人或绍兴人,金华兵擅长守营寨,绍兴兵冲锋倒还利索,可若是让金华兵上前冲锋,他们就畏首畏尾,同理,让绍兴兵前去搭建营寨,他们就紧着磨蹭”

    戚继光一个脑袋两个大“所以每次打仗的时候,末将要事先安排好,让金华兵搭建营寨防守,让绍兴兵前去冲锋!乱了就会搅黄汤,可是战场上战机稍纵即逝,哪里有那么多时间让我去安排这些?”

    戚继光很无奈“胡大人,对于这金华兵和绍兴兵的使用问题,您可有什么好办法?”

    “没有。”胡宗宪回答的干脆利落,这事儿当真没有。

    “唉”戚继光无奈的叹息一口。

    其实杨宜前些日子引狼兵、山东兵、四川兵如浙江作战也正是因为此等原因,本地兵要么不能用,要么就是这种,你让将领如何指挥打仗?

    可是外地兵入了浙江,人家又不愿老老实实的听你指挥?怎么办?

    “你可曾听说过义乌?”

    “末将自然听说过。”戚继光有些丈二和尚。

    “自古选兵者,多选那民风彪悍之地的黑脚杆,这样的兵性子直,打仗凶狠,也知道听指挥。”胡宗宪笑道,这才引入正题。

    “奥,义乌?”戚继光若有所思。

    “前年吧,本官入京,路上途径山东,山东有一学子曾在自己的科试试卷中写道,这义乌民风彪悍,抢矿田的时候全村上阵,爹爹死了孩子上,一个个全都睚眦目裂,好生残忍,最为适合用过兵丁!”

    胡宗宪笑道。

    此时的义乌还不是后世的小商品都市,这会儿的义乌尚属于穷山恶水,民风彪悍的地方,老百姓也有些好勇斗狠,后世戚继光也是受此启发,这才自组戚家军,成就一时威名。

    戚继光顿时有如醍醐灌顶“大人是说要卑将自组兵马?”

    对啊,戚继光不拍手,既然官家的兵不能用,为何不能组建私军?

    其实戚继光早就有此想法,只是一直没能实施,上官此言不正是要自己放手去做?

    胡宗宪笑而不语。

    “嗯,末将知道该怎么做了!末将这就往那义乌去!”

    义乌彪悍,其实戚继光也是早有耳闻,今日不如前去一看。

    “等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