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巨擘-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不管怎样,生活总要朝前看,李卫国笑了笑,自己如今也学着身旁这群学子们整日多愁善感了,还哪里像是一个穿越者?

    李卫国一笑,不再提这个话题。

    游玩几天之后,一众学子们这就迎来了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的会试。

    仍旧是在京师贡院,仍旧有那么多的兵士把守,仍旧是卯时一刻,一众学子鱼贯而入,开始了这人生中几乎最重要的一次考试。

    照例主考官训话几句,考生找到自己号房,巡绰官击响云板,今年的会试考试正式开始。

    只要会试得过,就算是把一个进士功名稳稳的抓在手里了,由此一众学子们也是严阵以待,一个个的脸色都是颇为严肃,只求能在这会试中来一出一鸣惊人,来一出鲤鱼跳龙门!

    九天之后,会试结束了。

    出考场的时候学子们都是如释重负。

    如果问你会试之后的感觉是什么,一个字,累,两个字,很累。

    试想一下全中国的精英们此时都跟你一样在一个贡院里奋笔疾书,而且一年朝廷也只要三百个名额,那心里要顶着多大的压力?

    况且那号房里比蜗居好蜗居,神人受得了?故一众学子如今考试完什么都不顾,这都紧着奔着会馆去了,只期能睡个好觉,九天下来,太累了。

    成绩呢,听天由命吧,到了这步田地,能来考试的都不是凡夫俗子,谋事在人,成不成就看老天爷和魁星老爷了呗。。

第一百九十五章 赵文华() 
“元公”

    “哼,不要说了!”浙江的直浙总督衙门里,高坐堂上的一位官员正在发飙。

    “杨宜,自你担任直浙总督以来已经一年有余吧!?”

    堂上说话这人正是此时大红大紫的官员,内阁首辅严嵩的得意门生,时任工部侍郎,领圣命督军抗倭一事的赵文华赵元质。

    “是,是,下官自嘉靖三十四年担任这直浙总督,至此已经一年有余”唤作杨宜的官员战战兢兢道。

    这杨宜先前为南京右侍郎,职务本就在赵文华之下,此时的赵文华这又领了圣命,相当于是钦差大臣,此人见了赵文华自然是不敢跳脱,只有乖乖听命的份儿。

    “一年多了!可你有建立过尺寸之功?”赵文华大怒,拍着桌子怒吼道。

    “眼下皇上责备我督战不利!正月里,那倭寇这就横行肆虐,我大明兵败四桥!消息由邸报传出,整个江南如今都是人心惶惶,你我臣子如何像皇上交代?

    杨宜,你觉得你对得起圣上的信任吗?”

    “下官无能,下关无能!”杨宜战战兢兢,冷汗刷的一下这就流出来,俗话说皇帝一怒,伏尸百万,更何况自己不过一臣子?

    “现如今倭寇在我江南大肆掠夺,我大明竟不能挡?”赵文华此时正在气头上气急败坏,说话这都颤颤巍巍。

    “这”杨宜叹了口气,同样是有苦难言。

    要说这杨宜能以南京户部右侍郎的职务接任这直浙总督一职,自然也是有些才干的,南京虽说是明朝京都,不过这套行政班子里的官员里大多都是过来养老的,杨宜在里边也算是瘸子里拔将军,说来自然有些才干,可当下朝廷军纪松弛,倭寇又彪悍善武,哪里是那么容易剿灭的?

    刚到浙江任上的时候杨宜就发现浙兵不可用,军屯制度一百多年下来,当年那些骁勇善战的武士如今全都成了只会闷头种地的农民,哪里还能打仗?

    几经辗转思量,杨宜这就想到了借用外省兵马。

    可外省兵马又能用哪里的人呢?

    杨宜先是上报朝廷,借来广西狼兵,这些个狼兵大多都是壮族,从小在山林里长大,攀高、爬树比那真猴子还俏丽,下水入海比那蛟龙还顺溜,这样的兵马按理说用来是颇为顺手的,可这些人只听头人的,根本就不认你什么朝廷不朝廷!

    当下的明朝驾驭西南地区的主要手段还是依靠土司制度,说白了就是朝廷发文书,委托各地的土司、头人们来帮忙治理治下的地带,时间久了,这些土司、头人也都成了土皇帝,拿着朝廷的俸禄、品级来培养自己的实力,朝廷又鞭长莫及,加上这些地方许多还没有开化,哪管你杨宜是什么皇帝老儿任命的啥啥总督?

    唉,狼兵不能用,杨宜这又想到了用各地那些威武彪悍能打仗的兵。

    寻思到这里,杨宜又上疏皇帝,求来了山东箭手、四川漕卒、河南毛兵本以为这样就可以万事大吉,可是谁料,麻烦竟然更多!

    山东兵和四川兵私斗,两帮私底下势同水火,光是参将就杀了好几个,杨宜成天焦头烂额的到军营去督战,可恨的这帮外省兵根本就不把杨宜放在眼里!

    如今这个杨宜表面光鲜,身为平倭的直浙总督,可是私底下都不知道吐了多少口老血了,哪里一个操心费事了得?

    “你这娘希匹,废物,废物!”

    赵文华终于骂累了,一屁股坐到椅子上恨恨的骂道。

    此时赵文华所思与这杨宜不同,自己是领了圣命来浙江督查军务的,可如今一年过去了,竟然无功而返,当下连皇上这都降旨发怒了,自己到底应该如何?

    皇上的性子高深莫测,底下臣子没人猜得透,总得想个办法才行。

    眼前的杨宜看来是不能用了,直接罢了去,可即使这样,自己督查军务,也是摆脱不了一个督战不利的罪名啊!

    赵文华可怜的脑袋想了又想,不行,总得想个完全的法子来解决这事儿,不然不光自己难做,就是严阁老那边,也不好交代啊!

    杨宜此时不敢说话,大气都不敢出,眼前的赵文华脸色阴晴不变,不知在寻思什么,你说自己会不会因为抗倭不利这就掉了脑袋?

    自己私底下可是送了赵文华不少银子啊,这人不会这么狠厉吧?

    杨宜心里打鼓,更是坐立难安,胆战心惊的瞅着赵文华。

    “皇上这人精明,可谓是聪明不过天子,这等人啊,自然也有弱点”赵文华心里寻思着,轻轻敲打着眼前的椅背,心道。

    “控制欲强,就如先前严阁老所言,皇上最是欢喜臣子们私底下斗,斗的越欢啊,他的心里越是舒服,为啥啊,因为臣子们只顾私斗,哪里还会威胁到他的皇位?”

    寻思到这里,赵文华忽然心生一计。

    对了,何不借机参上那朝中吏部侍郎李默一本?

    一来这李默不识抬举,想来与阁老不合,二来这样不也对了皇上的心思?至于浙江兵事,我这就推到眼前这杨宜身上,另觅能臣良将来担任直浙总督不就好了?

    寻思到这里赵文华的脸色渐渐多云转晴“杨宜,你总督军务不利,按律当斩!”

    “赵大人,下官自知罪孽深重,可下官不想死啊,求您在圣上和严阁老面前多帮自己美言几句,下官上有”

    “好了,别说了。”赵文华厌恶的摆摆手“本官听着这些烦气。

    我怎么说你怎么做,还可保住你这颗脑袋,如何?”

    “大人尽管吩咐,下官一定照做,一定照做。”

    杨宜赶忙表忠心道。

    “嗯。”赵文华满意的点了点头。

    “一会儿本官要写一篇折子,参这吏部尚书李默一本,我要你联名,你可否愿意啊?只要你愿意,哼,以严阁老在朝中的话语权,只办你个失职之罪,保住性命倒还容易!”

    “下官愿意,愿意。”杨宜顿时点头有如小鸡啄米。

    “嗯。”赵文华这就开始写折子。

    哼,你个李默,可算让老子抓到把柄了,如今看你如何还能翻身!。

第一百九十六章 直浙总督,花落谁家?() 
要说这李默也是霉运当头,这是个好官儿。

    李默自入官场以来,素以刚正不阿著称,曾在吏部担任侍郎,又升为吏部尚书,成为六部之首,风头一时无两。

    要知道,明代的尚书很少有直接从本部侍郎提起来的,可见这李默自然是有些能力、颇得圣眷的。

    不过正是因为此人刚正不阿,坚决不依附严嵩,由此这也遭了严嵩的记恨,很多次严嵩都想方设法的想要加害这个李默,可嘉靖又重新启用了他,也让严嵩有些无奈。

    当下嘉靖责备赵文华督战不利,赵文华呢,知道皇帝喜好底下臣子们互相监视,这就来了这么一出。

    事出如何呢?

    李默在策试取材的时候曾经出过一题说“汉武征四夷,而海内虚耗唐宗攻淮蔡,而晚业不终。”

    李默的原意是告诫为官者要懂得让百姓休养生息,可当下大明风雨飘摇,南边北边都不顺,正起兵祸,这话引申出来不就是说皇上是在穷兵黩武?

    写完折子的赵文华很得意,怕是这篇折子递上去,那李默就在劫难逃了!

    皇上精明,心思最是缜密,这种人自然也有弱点,哪里容得底下臣子们如此妄议自己?

    拍了拍手,赵文华将折子递给杨宜“写吧,把你那大名也写上。”

    “是,是,下官这就写,这就写。”杨宜像是捉住了最后一根稻草,赶忙就范道。

    自己总督军务不利,万一严嵩这厮给自己再白话几句,那自己还哪里有命活?想着自己的小命如今这就掐在这严党手里,杨宜也是顾不上许多了,这就赶忙联名上书道。

    忙活完这篇折子,赵文华又敲了敲脑袋,看来还得写一篇折子。

    皇上如今责备自己督战不利,抗倭无功而返,自己总要推脱一下责任吧?杨宜这人不懂兵事,导致江南倭寇纵横,自然是用不得了,看来自己还得重新举荐一个人才行。

    赵文华寻思着这又开始思量这直浙总督的人选,自己虽说督战不利,难逃其咎,可毕竟自己只是督战,打的不好了,责任主要还是在总督,打得好了,少不了自己的举荐功劳,看来这次,选人是要慎重些了。

    赵文华一个挥手,催促杨宜出去,杨宜不敢怠慢,这就低着头退出屋子关上房门,此时屋子里只剩赵文华一人,他敲着脑袋不断的寻思,到底谁人适合做这差事?

    人要懂兵事,能镇压住倭寇还要听话,能为严阁老所用,到底谁人适合呢?

    等等,上次鄢懋卿不也说过这个胡宗宪?

    此时的严嵩入主内阁十几年,朝中可谓是遍引私人居要地,无论是六部还是言官,都有不少严嵩的人,这左副都御使鄢懋卿就同是严党。

    此时的胡宗宪已经身为浙江巡抚,颇得圣眷,对自己也是甚为恭敬,逢年过节的都知道走动走动,况且一向看人眼光挑剔的鄢懋卿这都直说这胡宗宪好话,这人还能差了?

    寻思着胡宗宪仅一年的功夫这就从浙江巡按监察御史扶摇直上升为浙江巡抚,自然有些能力,出事这又如此圆滑,相信是个人才加奴才的好角色,赵文华一拍桌子“好了,就是他了,老夫这就举荐胡宗宪入主浙江!”

    一阵奋笔疾书,又一篇折子,这就书写完毕,大意就是赵文华首先愧疚一番,这再指出杨宜不懂兵事,误了朝廷大事,自己举荐胡宗宪接任直浙总督职务。

    况且这胡宗宪也是一向颇得圣眷,如此一来,事情不就解决了?

    朝中有严嵩替自己撑腰,下边兵败的责任这再推给杨宜他们,自己这不就择的差不多了?

    赵文华一拍巴掌“来人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