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马上的一石麦子由两个麻袋分装,骑兵战士如果需要骑马作战之时直接扔下两个粮袋就可以翻身上马,耽误不了多大功夫。

    这个时代“石”这个计量单位很操蛋,这其实是一个体积计量单位,是用量具来计算,一石十斗、一斗十升、一升十合、十石一斛。

    至于一石应该是后世多少千克这里就存在一个比重问题,不可以一概而论。

    精米最重大概九十余千克一石,麦子轻了许多,一石在七十五千克上下,杂粮、粗粮有可能还要比麦子轻一些,但是总不会低于七十千克。

    而明朝的市斤跟后世又不同,约等于六百克一斤,因此黄汉带着几千人、几千牛马和大车携带了两万石麦子相当于一千六百吨而已,后世一艘江船的装载量。

    队伍浩浩荡荡出城走了不到五里,五百余人跪在路边哭嚎拦住了大军去路,这些人中超过七成是妇女,还有三成都是一些孩子。

    “黄大人,求您带上我们吧!我们这些孤儿寡妇眼看着活不下去了。呜呜……”

    “将军,我们无依无靠,求大人垂怜,给一条活路吧……”

    “大人,奴家的男人闭眼前就关照过跟着‘红旗军’有活路,奴家一直在这里等着,今天终于等来了……”

    建奴肆掠神州,多少汉人家破人亡?太多家庭失去了壮劳力,这里的五百多无依无靠的妇孺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

第一百三十五章:骄傲() 
“红旗军”收留人那是有原则的,不可能收留普通妇女。

    刘之纶放老百姓回原籍之时,每一个成年人发了十五斤杂粮就打发了,没有人能够赖在城里,因为自四月一日起遵化就再也不是吃大锅饭。

    在四月份以前,由于遵化城里粮食充足,也是为了人心安定,城里的老百姓每天都可以两次免费按时领取两碗稀粥和一个炊饼充饥,被守军征用的劳力可以每天吃三顿管饱。

    刘之纶发现后金军退兵了,当然不会再养着数万老百姓,此时必须逼着他们自谋出路。

    因此他宣布分给老百姓粮食,拿上粮食的人必须立刻出城回家种地去,不肯走的也呆不下去,因为没有了免费食物,马上面临饿肚子的困境。

    许多人拿了十五斤杂粮千恩万谢回家了,他们知道成天困在城里不是个事啊!回家伺候土地得到收成才能够有希望。

    大多数人走得很急,知道农时不等人,错过了,今年的日子就难挨了。

    回家的老百姓一路上还会摘到野菜充饥,十五斤粮食省着吃坚持十几天完全没问题,大部分出城的战争难民都结伴而行,以每天走五十里计算,大多数人都能够赶回家乡。

    但不是每一个老百姓都具备回家种地的条件,李三娘子就不敢回家,她家在遵化北,离官道不是很远,房子已经被正蓝旗建奴烧了,她一个人带着才三岁的孩子回家如何生活?

    况且谁知道建奴、鞑子会不会再来?

    因此她就在遵化南门外等着,等着“红旗军”出城就跟着这支能够带给她活路的队伍。谁知跟她有同样想法的寡妇真的不少,几天下来居然聚集了三百多。

    这当然是“红旗军”的所作所为让这些凄惶无助的女子看到了希望,她们选择等待这支仁义之师。

    黄汉看着满面风霜的女人们瞧着孩子们懵懂的眼神,回味着李三娘子的话深有感触。来到这个时代就应该有所作为,人心向背真的很重要。

    “跟着‘红旗军’有活路。”这是升斗小民给予“红旗军”的信任,此时抛弃这些孤儿寡妇于心何安?

    黄汉叫过李三娘子,问她道:“汝刚才说你家男人闭眼前说什么了,本官没听清楚,你再大声说一遍。”

    李三娘子哭得泣不成声,她颤抖着声音道:“大人,我家男人临死前嘱咐奴家一定要跟着‘红旗军’,只有跟着‘红旗军’才会有活路。”

    这是老百姓的信任,这份信任真的是沉甸甸的,黄汉不禁有些动容,觉得眼角有些湿润。

    他大声问身边的袍泽和劳役道:“老百姓说唯有跟着‘红旗军’才有活路,本官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些老百姓了,诸位兄弟你们来告诉本官,该如何处置今天之事?”

    随军劳役们同病相怜,他们立刻呼啦啦跪下了,异口同声道:

    “求大人收留这些可怜人吧!她们没了男人还带着孩子哪里活得下去。”

    宋鹏飞振臂高呼道:“跟着‘红旗军’有活路这话没说错,卑职请求大人留下他们。”

    “红旗军”战士们都大声道:“请大人留下这些老百姓,‘红旗军’有饭吃绝不会让他们饿肚子。”

    “哇!……”几百妇女感动得受不了,更加哭得起劲儿了。

    本性善良的憨子觉得自己受不了落难的孤儿寡妇这份凄惨,觉得眼泪快要掉出来,他可不想被人发现自己掉眼泪。

    连忙扯开嗓子大叫道:“愿意跟着‘红旗军’走的立刻擦干眼泪止住啼哭上马车,老子保证所有人都有活路,选择留下哭鼻子的请便,咱们继续上路喽!”

    这一嗓子效果特别好,所有的女人都瞧见了憨子这个高人一头膀大腰圆如同山神般的粗壮武官,都吓得不敢哭了,乖乖的带着孩子上车。

    添香在马车上伸出双手接过李三娘子怀里抱着的孩子,笑着对她道:“上我们这辆车,放心吧,我们的家主是菩萨心肠,他答应收留你们一定说到做到。”

    宋鹏飞道:“‘红旗军’饿死也不劫掠老百姓,乡亲们放心吧,跟着咱们所有人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小宋经常参与统计缴获,知道“红旗军”的家底,也知道师傅胸有大志,收留这些人完全养得起,他当然敢放豪言壮语。

    已经连升两级现在拥有卢龙县正八品县丞虚衔的随军主簿郑孝文也被此情此景深深感动,他不失时机大声带头唱起了凯歌: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战士们都齐声高唱“……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建奴兮,觅个封侯。”

    战士们人人昂首挺胸,他们是爱民的“红旗军”,他们骄傲!

    女人们被憨子吓着了,不敢啼哭,此时拼命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她们偷眼瞧着这些威猛的军人,人人觉得有了靠山终于找到了归宿,以后真的会不愁活路。

    随军劳役和他们的家小有三千多,他们亲眼看见了“红旗军”主将和麾下猛士对待老百姓的态度,许多人也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更加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选择,坚定了追随“红旗军”的信心。

    黄汉真的不是矫情,他是发自内心愿意给千万汉民活路,此时有了救下这几百妇孺的能力,自然不遗余力,况且以后要谋发展需要有人口这个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数千人马晓行夜宿,人人都能够吃到饱肚子喝到凉开水,整个队伍里渐渐地少了悲悲戚戚,多了欢声笑语。

    许多十三四岁的懵懂少年都用无限崇拜的眼光瞧着威猛的“红旗军”战士,他们渴望早日长大从军杀鞑子为自己的亲人报仇雪恨。

    六千余人的队伍往丰润县城开拔的路上倒是没有被后金军骚扰,“红旗军”的斥候放出去一二十里,遭遇后金军哨马会毫不犹豫攻击,因此敌军根本做不到探报“红旗军”主力的动向。

第一百三十六章:会师() 
四月十四日,黄汉带领六千多军民赶到丰润南门外驻扎。

    四川总兵官邓玘的四千余川军也在昨天赶到,当天晚上黄沂州率领留在避难所的三百步兵和伤愈归队的一百骑兵也赶来会师。

    那是郑国昌认为收复失地之战有太多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当然不能忘了郑孝文的义父,因此派人调黄沂州部参战。

    这段时间,九里台村后山避难所里的铁匠都忙得热火朝天。

    他们不仅仅修理了大量铁甲,还精心打造出了足七十支好铳,三十副铁甲,因此伤愈归队的一百骑兵都有铁甲装备,三百步兵都有棉甲或者皮甲。

    现在留守避难所的主将是黄勇,他那里还有四百余没有铠甲的步兵。

    郑国昌再次见到了黄家父子表现得很亲和,接风晚宴上他告诉大家等秦良玉老夫人率领的七千白杆兵到来,全军即刻剑指永平府城,届时希望诸将人人争先。

    他也提醒大家,由于朝廷的红夷大炮都集中调拨给了孙督师,因此攻击永平府之时恐怕唯有采取蚁附攻城这个伤亡惨重的笨办法。

    如果他这一路人马由于没有攻坚火炮导致没有能力拿下永平,唯有等待孙督师收复滦州后运来红夷大炮共同会攻。

    话虽然如此说,黄汉父子还是从郑国昌的话音里听出来了不甘心,郑国昌的这路人马不是主攻理所当然,他虽然也是位高权重但是拿孙承宗这个帝师比很明显不够看。

    因此郑国昌想着能够独立拿下永平一雪前耻,他在晚宴时吹风,看看是不是没有火炮可凭也能够攻破永平城。

    历史小小的拐了弯,大方向还是依然如故。

    孙承宗发动四城收复战还是采取循序渐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打法,主力的攻击点依旧选择了滦州,红夷大炮仍然部署到滦州城下,现在应该还在路上。

    黄汉丝毫不担心需要蚁附攻城,因为历史上的阿敏根本没有死守永平府城。

    他闻报滦州丢了就开始了疯狂大屠杀,连降官也不放过,杀光、抢光、烧光后丢下了满城尸体一片火海的永平府城带上了洗劫的金银财宝往北跑了。

    此时才四月中旬,阿敏那小子应该还在往永平赶的路上,他是在五月初才来到永平府城,谁知喘息未定就被明军四面围打,他接管的四座大城都面临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明军攻击。

    阿敏这才意识到这次入关是个大大的坑,哪里肯留在这里跟明军死磕,毅然决然执行三光政策后跑路。

    红歹是见到制造了大屠杀奔逃回来的阿敏大怒,召诸贝勒共议阿敏之罪。罪状除了此次丢失关内四城之外,还有心怀异志、当年在朝鲜谋求自立等等。

    后金廷议阿敏死罪,红歹是假惺惺显示仁慈改判为幽禁,仅留给阿敏庄子六所、园子两个、奴仆二十人给阿敏养老。

    其余财产红歹是也没有染指,全部给了忠心耿耿的济尔哈朗。

    这就是红歹是作为阴谋家的高明之处,拿下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去掉了一个心腹大患,他自己不瓜分正蓝旗,也不让儿子豪格染指。

    他高调把这些好处给了战功赫赫且对自己无比忠心的济尔哈朗,这样处置貌似公允,自然堵住了悠悠之口,从此以后议事大殿上就少了一把交椅。

    从历史记载判断,郑国昌这一路人马夺回永平府城不会遭遇恶战,但是接收一片废墟一个死城的可能性无穷大。

    黄汉在思量如何避免永平被屠城的厄运,这就要选准了出击时机,时间早了会面临攻坚战导致“红旗军”不得不蚁附攻城,时间晚了仅仅得到一座毁坏殆尽的空城而已。

    “红旗军”现在有军民六千余,加上黄沂州带来的四百人,已经超过六千五百。

    其中只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