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可能这个卫所已经被荒废了也未可知,黄汉其实不在意这些,一张白纸更好,有了官位,自己可以提拔“红旗军”功臣上位,皆大欢喜。

    由于抚宁离山海关只有一百二十余里,大明有了这次被后金军打上门的经历,此时更加注意防御体系。

    黄汉率领“红旗军”打出了名声,已经简在帝心,兵部尚书梁廷栋不愿意让这支部队被辽镇同化,因此不准备命令“红旗军”出关。

    他和郑国昌商议后,选了抚宁卫这个离山海关很近又离永平府不远的地方让黄汉驻扎。

    如此布置的意图很明显,山海关有事可以随时拉出‘红旗军’救火,永平府有事调黄汉入援也能够很快赶来。

第一百三十三章:点将() 
梁廷栋跟郑国昌私交不错,他这个兵部尚书还算混得不错有很大原因就是因为黄汉屡次建功,给地盘让“红旗军”发展就是二人密谋的结果。

    这就意味着黄汉不仅仅有一千三百六十营兵额度,还会拥有五千六百卫所军的兵额。

    其实卫所制度到了明末已经名存实亡,卫所军根本不堪一用,只不过派出班军做苦力而已,差不多已经退化成为了农民,根本没有了战斗力。

    但是有了财力、物力的黄汉拥有一个卫所会大不相同。他不会盘剥麾下的卫所军,还会贴钱粮组织他们生产、训练两不误,一两年下来,这些卫所军的战斗力应该不亚于普通明军。

    其实一个卫所的地盘真的不小,大部分都有三五个千户所城。

    其中一个千户所城是卫城所在地,千户所以下还应该有几个百户所,有的百户所还应该有墩堡几座。

    抚宁卫城已经毁了,重修理所当然,崇祯年财政何其困难,朝廷不可能给银子,唯有指挥使、指挥同知等等军官自己想办法。

    黄汉屡次打后金军虎口夺食已经发家致富,得到的财帛当然要用在富国强兵上,给“红旗军”建立一个出入方便,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势在必行。

    他不会在原址重新修缮抚宁卫,而是准备把这个卫城修建到拥有天然港口的辽海边。

    这里本来就有一个千户所城,即便破败不堪也不打紧,毕竟地基是现成的,再次扩建后成为卫城没有问题。

    以后黄汉就会在海边拥有一座城池,有自己的码头,买些船舶动用关系请兵部批一个水营把总给七八艘三、四号福船作为战船应该不会太难。

    一座屹立在海边的坚城,好处不言而喻,最起码没有水师的后金军来攻打之时,再也围不死这座城池。

    “红旗军”可以用城头布置的火炮、抬枪大量杀伤来攻城的敌人,可以从海上得到补给,可以派出骑兵不断出城袭击前来围困的敌军,长期以往敌人肯定失去了拿下抚宁卫城的兴趣。

    这座城池在辽海边,有了战船、货船的“红旗军”完全可以无视山海关直接乘船前去偷袭后金军,辽东那漫长达到两千余里的海岸线都会成为被偷袭的目标,使得敌人顾此失彼疲于奔命自然会削弱建奴。

    后金军席卷京畿之地裹挟了小三十万老百姓去了辽东,大明损失的人口远远不知这些,被屠杀和在逃亡过程中冻死、饿死的老百姓应该最少有双倍,保守估计损失总人口不下于百万之多。

    建奴如蝗虫般把京畿之地啃了一遍,太多地主老财也丢了性命,卫所军里那些侵吞军田的军官也有许多被杀了,还有许多军官投敌。

    这其实也算完全打破了京畿之地的权力架构,黄汉此时重新收拢以前抚宁卫的军田相对容易许多。

    毕竟北方的卫所在明朝初年之时,每一军户给田五十亩,由此可见一个满员卫所应该有超过二十万亩军田。

    黄汉采取秋后算总账的办法追究永平府从贼的各级武官和土财主的罪责,愿意让出手里已经侵吞的军田可以法外开恩,冥顽不灵者以卖国罪论处,想必搞到手大量田亩没有大问题。

    明末土地兼并已经白热化,失地农民何其多也,土地集中到了官僚集团手中,由于士大夫有减免田赋优待,导致国家可以收税的田亩逐年减少,导致朝廷用度入不敷出。

    不破不立,世界上本没有绝对的坏事和好事,后金军劫掠京畿导致人口损失不下百万有利于缓和土地矛盾。

    毕竟诸多拥有大量田亩的士大夫也死于兵荒马乱,还有许多人投降了建奴,他们即便不死也即将面临秋后算账。

    由此可见打退后金军之后,永平府地界应该是地多民少的状态,然后就会出现新贵瓜分无主之田亩。

    不好意思,黄汉也应该是新贵之一,再有郑国昌这个右布政使、刘之纶这个顺天巡抚包庇,分润胜利果实之时得到大实惠应该水到渠成。

    之所以京畿之地在建奴第一次入寇退兵后没有快速重建,是因为大明的统御力极其薄弱,老百姓得不到救济只能自生自灭,许多身强力壮的汉子当然不可能安心等死。

    于是乎啸聚山林的响马、流贼、山大王层出不穷,地方上秩序混乱,导致老百姓无法安心生产,结局就是大量良田荒芜。

    这就形成了可笑又可悲明末现状,一方面是土地兼并严重、升斗小民没有自己的土地,另一方面是大量土地抛荒没有人耕种。

    作为拥有现代人见识这个大金手指的黄汉当然知道秩序的重要性,他手里已经有了“红旗军”,有即将拥有一个卫所的军队,维持地方上的良好治安当然不费吹灰之力。

    有黄汉的资金投入,技术帮扶,又有军队做靠山,还有巡抚、布政使撑腰,黄汉把自己染指的地盘经营成为王道乐土不会太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了靠海的地盘,黄汉会用心经营,农工商并举,假以时日定然硕果累累。

    遵化诸将不仅仅得到了封赏,也领到了新任务,马世龙和吴自勉即将往抚宁开拔,因为孙承宗已经到达抚宁坐镇指挥,他亲自点将其中就有马、吴二人。

    郑国昌也点将出征,黄汉的“红旗军”即将赶去丰润县城集结,川军总兵官邓玘也被郑国昌点将,还有尚在路上的七千白杆兵也会赶去丰润汇合。

    刘之纶这个新官上任的顺天巡抚驻地依旧是遵化,这里虽然少了一万余人马,但是刘之纶根本不担心遵化的安危。

    因为经过多方信息证实,后金军主力已经回家了,还留在关内的人马已经不足一万,其中八旗甲兵不会超过一半。

    后金军已经由主动进攻变成了消极防御,除了三屯营、永平、迁安、滦州这四城周边还是兵荒马乱,其他地方的老百姓已经在抢农时播种春小麦。

第一百三十四章:活路() 
刘之纶在确认后金军主力北归后即刻解散了遵化城里的老百姓。

    因为他家就是世代务农,他从小就帮着父兄干农活,还曾经打柴卖贴补家用。

    农时该有多么重要这个草根出身的士大夫心知肚明,因此他遣散遵化老百姓,要求他们各自回家种地,没几天遵化城里就只剩下了一部分原住民。

    黄汉在接到圣旨的当天就委托传旨太监和护送天使来遵化的锦衣卫总旗官娄允办一件好事。

    传旨太监是熟人,曾经跟着方以化去过九里台村。娄允是跟着李若琏留下参加袭击后金军运输队的校尉伍长,他就是因为那一次的功劳得以连升两级当上了总旗官。

    这二人见到黄汉热络得很,认真听黄汉讲了遵化最近发生的攻防战,得知建奴居然驱赶老百姓意图趁乱夺城,老百姓走慢一些都会被屠杀。

    在遵化攻防战最紧张的时候,文官刘之纶居然亲自上城墙参与守城,并且操作床弩射杀几个敌军,其中有一个建奴巴牙喇,明军还把这具胸口被洞穿的白甲兵身体抢了回来。

    黄汉委托娄允他们把这段时间收集到的二十几级真奴、三十几级鞑子、一百几十级旗丁首级带回京师报捷,让他们把刘之纶阵斩一级巴牙喇的事迹广泛宣传。

    这乃是大好事,娄允当然一口答应,他保证十天内京师肯定街谈巷议遵化守军甘冒风险救回几千大明子民的事迹,刘侍郎的丰功伟绩会传遍京畿。

    一直在陪着天使的刘之纶见黄汉跟宦官和锦衣卫打交道游刃有余,还堂而皇之安排他们做事,心里啧啧称奇。他知道黄汉此举是为了给他扬名,当然感激。

    这就是官场,必须花花轿子人抬人,刘之纶如果自己报捷,以他士大夫的出身,哪里好意思大谈自己亲手击毙一个建奴白甲兵?

    黄汉来主持报捷就截然不同,他不仅仅要大肆宣传还要添油加醋,想必有了锦衣卫那些大嘴巴帮着吆喝,刘之纶勇于救民的光辉形象一定无比高大。

    “红旗军”于四月九日从遵化开拔,铁甲骑士已经有足八百人,骑马步兵有一千一百,拥有战马挽马两千七百余匹。

    还有驴子、骡子、犍牛各三四百头,马车、牛车、独轮车足一千八百架。

    黄汉看上了刘之纶设计的抬枪独轮车,厚着脸皮开口索要,刘之纶搞出这个大杀器还没有能够付诸实践,现在先装备“红旗军”想必不久就能够经历实战。

    刘之纶大大方方给了黄汉十五杆独轮车载抬枪,并且嘱咐黄汉在实战中多进行观察,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妙法子进行改进。

    宋鹏飞主管新组建的火器部队,现在有足两个总旗的人马,这一百一十二人无一例外做过原明军铳手,玩抬枪跟完鸟铳大同小异,上手快得很。

    三月底,许多被“红旗军”解救的汉民得知“红旗军”管三餐还给二十文钱一天收留随军劳役,他们都竭尽所能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这个机会。

    遵化城里数万老百姓也及其看中这份美差,他们纷纷报名接受挑选。

    因此黄汉选拔了足两千身强体壮或者有一技之长的汉子随军,当然是光棍汉、老人本分人优先,不是孤身一人的黄汉也没有让他们抛下家小,准他们拖家带口跟随“红旗军”保证大家都饿不着。

    出遵化南门的“红旗军”队伍人数有五千六百,不仅仅把这段时间积攒的金银财宝、丝绸、布帛、铁料等等缴获带上了,还一共携带了粮食两万石。

    刘之纶知道他这个顺天巡抚的官僚班底随着后金军撤退紧接着就会赶来遵化上任,遵化城里囤积的物资和粮食太多了,这些东西马上就会被朝廷点验入库,那时候恐怕就没办法自行处理。

    能够给自己赏识的黄汉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能够为“红旗军”的发展出一份力,刘之纶当然不遗余力。

    因此黄汉带着人马离开之时要求带上一些粮食、铁料他大大方方答应黄汉,能拿多少算多少。

    被建奴祸害过的地方处处缺粮,民以食为天,黄汉带着如此多的人马不随军携带足够的粮食哪里能够安心?

    永平府地界的田亩还不能得知今年有没有收成,黄汉总要保证自己的人马有一年的存粮。

    黄汉的麾下和随军劳力大多数都是来自基层,都是苦哈哈土里刨食的老百姓,他们更加舍不得粮食,因此尽可能多多装运,连骑兵都下马行军,战马上都驮了一石麦子。

    战马上的一石麦子由两个麻袋分装,骑兵战士如果需要骑马作战之时直接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