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4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支持。

    黄汉点点头,笑道:“放心吧,我不会让你的投资打水漂,保证你的投资会得到令人满意的回报。”

    憨子满不在乎道:“是否赚钱不重要,只要这些银子能够帮得上忙就行!”

    黄汉走近憨子拍了拍他那厚实的肩膀,道:“你的汉哥儿什么时候做过亏本生意?跟着我投资包赚不赔还利国利民。”

    这不是黄汉想当然,橡胶产业一直到了后世也是长盛不衰,早期在东南亚投资橡胶园发了横财的资本家、农场主多不胜数。

    由于橡胶树需要种植七八年才可以产胶,故而投入周期长,能够采取股份制募集民间资本善莫大焉。

    黄汉在“红旗军”将领心中是无所不能的存在,此时都纷纷表态愿意参与投资,连梁廷栋、张凤翼等等都很积极。

    拥有高额利润才能够吸引巨额投资,才会使得跟风的资金络绎不绝。

    最早投入市场的橡胶制品当然要存在暴利,第一批参与投资的所有人都会获得巨大利益。

    zwqiushu

第八百五十四章:死灰复燃() 
黄汉当场表态橡胶园以股份制共享形势存在,计划募集三百万块银币作为启动资金,后期需要追加投入之时视情况而定。

    每一股一块银元,自己投资三十万块占总股本的百分之十,剩下的股份鼓励“红旗军”体系的文官武将和战士们认购。

    先期投入有了三百万两银子应该能够满足需要,毕竟明朝的琼州府根本跟后世的海南省没法比,是个荒僻的地方,用穷乡僻壤来形容毫不为过。

    海南岛在宋朝、明朝都是流放罪官、罪民的地方,就可见一斑。

    购买、侵吞几十万亩适合种植橡胶树的土地,雇佣五万屯民进行管理六七年,三百万两银子算算也差不离。

    见黄汉说出了具体投资数额,憨子立刻表态认购两万股,宋鹏飞当场认购一万五千股,其余“红旗军”高级将领都承诺认购三千到一万股不等。

    梁廷栋在大明做高官期间攒下的家底不少,喊出了认购六万,张凤翼家的银子没有梁廷栋多认购三万,吴襄由于参与了捕鲸船的投资,手上现银有限,高调认购五万。

    最后的统计结果很好,在场的“红旗军”大员的投资额就已经超过一百二十万块银币。

    由此可见,仅仅面向“红旗军”将士们发售股份,投资橡胶园需要的第一批资金就足够了。

    见麾下如此信任自己,黄汉做出了其实违背后世证券法的承诺,也不允许在场的文官武将再加大投资。

    黄汉笑嘻嘻保证,以十年为期,大家认购的股份应该能够涨到五块甚至高于十块银币一股。

    这就是先知的好处,橡胶本来就是新生事物,黄汉大体懂得硫化橡胶,只要给出硫化这个金手指,“汉江大学”短期内就能够研制出不变黏,不易折断的熟橡胶。

    熟橡胶是应用广泛的工业原料,有了这东西,橡胶轮胎、胶管、胶带、胶鞋等等好东西就可以提前近二百年问世,市场何其大也!

    “红旗军”独家拥有硫化橡胶的技术和原材料,当然具备定价权,获得暴利可以预见,在海南岛种植橡胶树是经过历史证明的,不存在投资失败的任何可能性。

    能够让体系内文官武将享受到投资橡胶园带来的高收益更加有利于团结,增加凝聚力。

    听家主说投资橡胶园能够有如此大的利润,“红旗军”将领都乐不可支,他们中大多数没有赚大钱的概念,完全是为了响应家主的号召尽力而为。

    梁廷栋、吴襄几个却是后悔不迭,他们家里能够拿出的银子远远不止这些,因为存了心眼,没有全部参与投资。

    现在得知十年最少能够翻五倍,当然遗憾失去了一大半唾手可得的钱财。

    接下来大家商议如何把琼州府纳入“红旗军”体系,不采取出兵攻打的方略是所有人包括黄汉的共识,采取谈判、置换、承包、租用等等方式都可以尝试。

    张凤翼对租用这个方略之一颇有见解,他认为大明既然能够租用澳门给葡萄牙人,为何不可以租用海南岛给“汉江郡王”?

    况且“红旗军”是为了种植一种全新的经济作物橡胶树,当下最少能够提供五万个就业机会。

    以后形成了产业链能够解决何止五十万人就业,如此利国利民的好事,哪有谈不下来的道理?

    张凤翼信心满满,事在人为,去京师跟衮衮诸公和皇帝好好谈判应该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

    黄汉根本没想着动用武力夺取海南岛,但是可以考虑在朝廷死活不同意“红旗军”在琼州府屯田的情况下造成事实。

    办法很简单,威逼、收买当地军官,收编驻军,运作“红旗军”将佐出任团练总兵官、中级卫所官。

    只要有一两千“红旗军”介入海南岛驻军,不出一年,这些驻军就会被同化,成为“红旗军”的附庸军。

    “汉江郡王”如日中天,大明的文官武将想巴结都愁找不着门路,琼州府乃是穷乡僻壤,朝廷委派的官员十有八九都是靠边站、讨人嫌的落魄士大夫。

    策反琼州府的官员不会太难,偶尔碰到又臭又硬的也没关系,只要他真的能够做事就行,只是个喷子就对不起了,断了他的俸禄,扔去橡胶园种树,让他通过劳动挣月钱养家糊口。

    一般情况下喜欢嘴炮的根本不怕被廷杖活活打死,也不怕因言获罪而杀头。

    黄汉采取接受贫下中农在再教育的方法对付"平时袖手谈心性"的士大夫,不仅仅发扬了人道主义,还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八月底,以张凤翼、孙元化、梁廷栋、吴襄等等高官组建的报功团押着刘天禄、曹恭诚、韩大勋、裴国珍、陈邦选等等五十几个认贼作父的原辽东明军将领前往京师。

    汉奸归顺王祖大寿虽然吊死了也不可能入土为安,他的首级和孙定辽等等十几个死于乱军之中的汉奸将领的头颅一起送往大明兵部核功。

    收复锦州的立功人员中,孙元化排名前列,那是因为在前期攻击清军塔山、松山防线之时步炮协同完成得可圈可点。

    黄汉特意让孙元化再次去京师,有千金市骨的意图、也有让孙元化诠释“死灰复燃”现实版的构想。

    还有一个目的,让孙元化再次升官,得到朝廷辽东巡抚的委任,使得大明文官武将都感觉到追随“汉江郡王”带来的实实在在利益。

    相当于威逼崇祯给了“汉江郡王”爵位,使得“红旗军”体系的文官武将看清楚了朝廷的外强中干。

    这一次梁廷栋、张凤翼几人会要求朝廷再次给黄汉加官进爵,目标“汉王”爵位。

    原大明有位汉王,他乃是明成祖朱棣次子朱高煦,由于谋逆被明宣宗朱瞻基杀了满门。

    张凤翼、吴襄等等其实不愿意黄汉进爵藩王之时被册封为“汉王”,他们认为太不吉利。

    黄汉根本无所谓,汉王何其多也,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辽、宋、金、都有,最出名的当然是汉高祖刘邦。

第八百五十五章:垂拱而治() 
黄汉的目标明确,先谋求“汉王”爵位,再建立黄氏“大汉帝国”。

    使得天下人再次以国号“汉”为荣,统统自称汉人,就跟后世都自称中国人那般何乐不为?

    张凤翼、梁廷栋等等第一次提出“汉江郡王”进爵“汉王”总不会一蹴而就,朝廷总要讨价还价,接下来就会退而居其次。

    高有谋、郑孝文、孙元化、金声等等文官,憨子、宋鹏飞、杨大年、刘奋勇、毛承禄等等武将加官进爵就好办了。

    毕竟收复锦州的影响力还要比夺取朝鲜更加让大明军民振奋人心,因为那是把战火烧到了建奴腹地附近,朝廷当然要厚赐参战的文官武将。

    由于旗卫运作及时,“红旗军”报功团进入京师之时又是万人空巷,大街上拉起了数百条横幅,整个步行街上都挂起了大红灯笼。

    炫目的红烘托出了喜庆的气氛,在“红旗军”产业工作的几万人都穿上了过节时才肯穿的新衣裳,太多京师军民也纷纷凑趣。

    京师街头如同正月十五般热闹,“红旗军”万胜!“汉江郡王”万胜!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由此可见,“红旗军”在京师的号召力、动员力已经远超过大明政府。

    刘天禄、曹恭诚等等汉奸被游街之时收获到了满头、满脸的烂菜叶、臭泥巴,不少人被夹杂的瓦片、小石块砸得头破血流。

    秋收早已经结束,京畿之地遭遇旱灾、蝗灾后还能够保证了六成秋粮入库,使得军民安心,京师大多数升斗小民都知道这一切全部是“红旗军”的恩德。

    太多人自发上街参与胜利大游行,由衷喊出“红旗军”万胜!“汉江郡王”万胜!

    人心向背如此,恐怕到了黄汉入主京师之时,军民们肯定会夹道欢迎。

    紫禁城内,九岁的坤兴公主得到了郑秀娥带来的礼物三辆精美的自行车如获至宝。

    这三辆车鎏金镀银美观实用,又是为小孩子、半大孩子量身定做,有利于坤兴学习骑行。

    没几天聪明伶俐的她就掌握了平衡,开始抛弃初学时实用的最小号自行车,选择中号车骑行。

    虽然这辆车相当于她还是高了一些,但是坤兴踮着脚尖能够触地,因此完全做得到独立骑着自行车在紫禁城溜达。

    成就感使得坤兴心情愉悦,她那银铃般的笑声在紫禁城回荡,感染了许多倍感压抑的嫔妃和大太监。

    崇祯见到了自行车这个新奇玩意儿觉得不可置信,听王承恩介绍,以后的“红旗军”将要大量装备这样的好东西后,更是无比惊讶。

    纵然崇祯不太懂军事,也是知道军队的机动力何其重要,更加知道饲养一匹战马的靡费。

    他为了证实王承恩介绍的真实性,亲自试了试三辆自行车中最大的一辆,这辆车是为十二三岁的大孩子专门定做。

    崇祯皇帝身高中上等,骑上去当然不合适,但是也有好处,车子太矮容易上手。

    于是乎。紫禁城里难得出现了温馨的一幕,崇祯皇帝在前面弓着身子骑着自行车,兴奋得满脸通红的小坤兴骑着更小的自行车在后面紧追慢赶。

    嫔妃、宫女、太监纷纷驻足观望,一个个惊讶得长大了嘴巴,更多宫人出来围观,甚至于引来了皇后和皇妃……

    许久没有见着皇上陪着家人展露笑容了,今日这样暖心的场景看得王承恩热泪盈眶,周皇后此时已经是泪流满面,感觉到了幸福的周后叹息道:

    “皇上多久没有笑过了?如果他能够天天这样该有多好啊?”

    王承恩道:“皇后娘娘,您莫要伤心,眼看着五年平辽的日子越来越近,‘汉江郡王’平了建奴自然会腾出手对付流寇,我大明离河清海晏不远了。

    皇上能够垂拱而治之时,自然有时间享受天伦之乐。”

    王承恩是一番好意劝周后开心,谁知提到了“汉江郡王”更加使得周后忧心忡忡。

    周后贤德不干预朝政,但她不是对朝局一无所知,她明白皇帝现在最忧心的是“红旗军”尾大不掉,“汉江郡王”咄咄逼人。

    可是要周后跟崇祯同仇敌忾有些勉为其难,因为周后现如今跟每个月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