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4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他们做了变通,提名徐明扬这个跟“汉江郡王”关系非同一般的湖广兵备道。

    受制于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崇祯纵然觉得用徐明扬担任江北巡抚很不理想,可是运河岌岌可危,没有哪个文官武将能够勇于承担责任。

    兵部尚书陈新甲只想着明哲保身,他跟刘之伦、郑国昌协商后得到了徐明扬去淮安赴任一定能够确保运河安全的肯定答复,也支持任用徐明扬。

    军情急如火,没有时间留给崇祯深思熟虑,徐明扬真得到了圣旨,当上了江北四府巡抚,治所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淮安城。

    大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大明朝廷断了漕粮运输国将不国。

    这一次内地“红旗军”打流寇不仅仅是纯粹的军事行动,还有更加重要的任务,染指运河是最终目的。

    刚刚获知徐明扬被朝廷委任为江北巡抚的消息,“红旗军”就大爆发了,赵坤、谷如山、裴元武一反常态,原本稳打稳扎的模式变成了骑兵奔袭。

    虽然他们能够集中的骑兵只有三个千总,但是因为得到了全套制式装备使得战斗力飙升太多,纵然跟建奴正兵对阵不占优势,对付流寇这样的乌合之众如同儿戏。

    出击迅猛,围追堵截及时,被俘获的流民、流寇逐渐增多,徐明扬到任七天就给朝廷送去了捷报,计斩杀流寇大头目马世秀、杜应金、开山斧、黑煞神以下五千余,俘获高达五万。

    zwqiushu

第八百四十三章:闭关锁国() 
原本朝堂上诸多大臣对于徐明扬的任用颇有微词,只不过因为是强势的郑国昌、刘之伦两位阁老举荐故而没有强烈反对。

    没想到只要是“汉江郡王”的人都容易建功立业,徐明扬一到任原本岌岌可危的江北局势,顿时就被逆转。

    如此明摆着的例子使得不少头脑灵活的文官武将有了决断。

    他们开始给去了“汉江省”任职的同年、好友、门生故吏写信,基本上都是表明愿意为“汉江郡王”效犬马之劳。

    徐明扬立功了,他刚刚高升不可能再次升官,下达圣旨给予褒奖那是免不了。

    与此同时,保障运河安全的“龙武水师”内河分遣队正式成立,徐明扬争取到的朝廷编制是洪泽湖水营,是个相当于守备营的编制,拥有两千人左右。

    朝廷核发多少饷银不重要,内河分遣队不仅仅活跃在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独山湖还一直延伸到了济宁府、扬州府。

    彻底剿灭流寇确保长江、黄河之间的大运河沿线长治久安是内地“红旗军”的任务,使得沿线上千万农民耕者有其田是徐明扬和所有的民事官的工作重点。

    这里便于灌溉,是大明的膏腴之地,加大水利设施投入,应该做得到旱涝保收,“红旗军”染指后断然不会变成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抓捕到手的几万流寇加上他们的家小人数超过三十万,除了斩杀几百罪大恶极的头目,其余人全部被判处劳动改造三年到十年不等。

    这些人将要分批送去赤峰卫做矿工,接下来还会在矿工中挑选两千表现好的青壮年,明年这些人会带上家小前往大洋彼岸的“汉威城”成为开拓者。

    流民、饥民被裹挟成为了流寇,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饥一餐饱一顿没有未来,不知道一大家子就会在哪一天死于非命。

    许多人得到了劳动改造的机会,混得到饱肚子,干完了活儿能够睡个踏实觉,一个个觉得日子好了许多,绝大多数不抵触劳改。

    得知表现好会得到自由、得到工钱、能够和一大家子团聚,努力工作挣表现的青壮年不知凡几。

    利用做过流寇、见识过刀光血影,又做过矿工懂得了团体合作的劳改犯前往美洲殖民再好不过。

    这些人不好欺负,敢下手杀人,万一遭遇野蛮人袭击之时肯定能够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总而言之殖民者不能太懦弱,甚至于太善良都要不得。

    由于有了沈明、阎应元、李国助的干预,倭国爆发的内乱愈发不可收拾。

    古代打仗机动力很重要,倭国是个岛国,集结军队本来存在着不确定性。

    拉偏架的“红旗军”组织战船运送教徒军完成集结,以西夷甲板大战船乌德沃特号、芬洛号等等九艘战船组成的船队轰击运送幕府军的倭国船队。

    仅仅是这个动作就使得幕府军连续三次处于兵力绝对劣势被天草时贞率领的教徒军打得丢盔弃甲,教徒军缴获到了大量武器和粮食,士气更加旺盛。

    至今为止,倭国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都不知道是大明在捣鬼,因为九艘战船都是倭人司空见惯的西夷船型如假包换。

    战船上不仅仅悬挂十字军旗还悬挂着西班牙、荷兰、英格兰国旗,甲板上出现的水手大多数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

    天主教的传播就是来源于西洋人,袭击幕府军的还是西洋人,教徒军造反始作俑者也是西洋人。

    德川家光对西洋人恨之入骨,他决定报复,下达了闭关锁国的命令,与此同时屠杀在倭国土地上的所有西夷正在进行中。

    沈明几个利用缴获的盖伦船型的西夷战船,使用金发碧眼的俘虏做水手攻击幕府军收到了奇效,直接导致倭国跟西夷诸国结仇,好处不言而喻。

    马赛劳斯少尉已经为龙武水师效力五六年,他在“虎穴城”安了家,有了妻子和一双儿女。

    他如今是乌德沃特号的大副,得到了相当于“红旗军”把总的级别,每年至少拿到五百两银子折色,三十石精米、麦子各半的本色。

    有了这个收入,马赛劳斯的不足十口人的家庭小日子过得很富足。

    他也是天主教徒,当然同情被幕府军屠杀的倭国教徒,攻击幕府军之时绝对是积极主动。

    攻击幕府军船队使用的西夷战俘绝大多数是教徒,都有同仇敌忾的觉悟,再加上他们不断发现在倭国经商、传教的教徒被野蛮屠杀,他们的报复性攻击更加狠毒。

    甚至于有些虔诚的教徒主动请求拿起火绳枪加入倭国教徒军的队伍。

    此消彼长,幕府军不仅仅是没有如历史上在崇祯十一年,倭国宽永十五年三月份彻底剿灭教徒军,还被天草时贞率领大军完成了割据。

    教徒军发展到八万,其中青壮年有一半,五千人拥有火绳枪,他们实际控制了天草、上天草还占领了一半鹿儿岛,有三十几万虔诚的教徒死心塌地追随。

    为了得到大明的好武器,教徒军和幕府军都在大量开采铜、黄金、白银,因为他们必须使用这些硬通货购买价格昂贵的火绳枪。

    倭国打得热闹,沈明几个当然不会坐视,“红旗军”顺手牵羊拿下对马岛、五岛列岛、平户岛、伊伎岛。

    把这些岛上的原住民统统送去赤峰卫做矿工,什么时候能够成为自由民就需要看看他们汉化得是否彻底。

    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参与拓土有功再次被提拔一级,由于增加了新领地,“汉江省”再设一府,府治在济州岛管辖五岛县、平户县、对马县,陆地总面积三千余平方公里。

    阎应元担任济州府知府兼职守备,麾下有一个千总正兵,两个千户卫所军。

    张溥由于认清了现实,也有可能是他看到了“汉江省”的勃勃生机,这段时间很识相没有搞串联。

    他踏踏实实做事得到了认可,被提拔任用,当上了从六品同知直接治理对马岛、伊伎岛。

第八百四十四章:包围锦州() 
对马岛上有银矿和铅矿,附近渔业资源丰富,这里将要大力发展矿业和捕捞业。

    百废待兴,赴任的张溥有太多实实在在是事情要做,相信他把过剩的精力用在治理一方,一定能够把这里治理成为一个富庶的乐土。

    陈明遇被任命为五岛县县太爷,兼职把总、冯厚敦当上了平户县令,兼职卫所军千户。

    其他文官武将暂且不论,经过历史证明的阎应元、张溥、陈明遇、冯厚敦这四人都不是等闲之辈,有强大的“红旗军”体系为后盾,他们肯定能够在济州府有一番作为。

    眼看着就是八月份,十几万军民出力流汗半年左右,赤峰卫城和所有的中小型棱堡都完成了主体建筑,现在到了扫尾工作,已经具备了防御功能。

    由于大量劳改犯送达,铁矿、煤矿的开采已经形成了规模,从事采掘业的青壮年高达四万,其中有八成是来劳动改造。

    不仅仅是自由人携带家小,被判处劳改三到十年的流寇、流民也基本上是携家带口而来。

    原因很简单,在被“红旗军”俘虏前,这些人都是因为失去了土地、粮食沦落为流寇、流民。

    青壮年男子是家庭的依仗,哪怕家中的青壮年被判流放、充军,家小都愿意跟着去。

    况且“红旗军”镇抚官还支持劳改犯携带家小,并且保证不会饿死一个老百姓,明确指出劳改犯的家小也是老百姓,属于被“红旗军”保护的弱者。

    随时面临饿死或者被打死命运的流寇家眷能够苟活于世就算幸运了,可供选择的路不多,得到了肯定不会饿死的承诺足够了,没人在意是去哪里。

    来到赤峰卫劳作虽然很辛苦,但是比在家乡土里刨食儿还得不到温饱要强了不少,最起码最基本的温饱足以做得到。

    劳改犯们每天都会被组织学习半个时辰,谈不上是洗脑教育,基本上是明确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外加扫盲。

    这些人又刚开始的不安逐渐稳定了情绪,下死力气干活儿争取减刑成为拿月钱的自由工人,成为了绝大多数劳改犯的追求。

    大量铁矿石都会在赤峰卫城的炼铁厂加工成生铁运出,整个流程需要的劳动力又是成千上万,仅仅是粉碎铁矿石就得不低于五千壮劳力。

    城池、堡垒初步建成,住房还没有动工,军民依旧挤在在蒙古包内,需要修建的房屋何其多也。

    烧转、烧制水泥需要的劳动力也是海量,劳改犯中拥有木匠、泥水匠、铁匠手艺的都被获准重操旧业。

    塞外有了许多出大力、流大汗的青壮年劳动者,直接带动了三产的发展。

    毕竟赤峰卫到宁远防线有驻军两万左右,有拿工钱,而且月钱不低的自由工人上万,消费的需求何其大也。

    工人、军人、劳改犯的家眷们不仅仅能够种粮食、种蔬菜瓜果,还可以养鸡鸭鹅,放羊、喂猪,销路不愁。

    缝缝补补,开个小吃店,去被服厂、酒作坊、酱醋作坊、砖窑、陶瓷窑等等产业打工,妇女也能抵半边天。

    估计到了明年秋天,赤峰卫城就会发展成为一座繁华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圈可以辐射周边三百里。

    杨大年的加强营留守赤峰卫,一个乙种营和六个千户总卫所军归属于他指挥,还有三天一练的乡勇不低于五千,他们的任务是确保截下所有接近防线的任何人。

    不少经历过对阵豪格率领的满蒙骑兵的蒙古人得到了正兵待遇,也有不少学院派青年成为了骑兵战士,使得“红旗军”甲种营达到十五个,加强营达到六个。

    亲卫营经过八个月的训练加实战,能够骑战的人数提高到九成。

    这就意味着在辽东集中使用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