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4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奇怪,崇祯朝就是如此,朝廷的大员一茬不如一茬,最后绝大多数是窝囊废或者王八蛋,一小部分是“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道德君子。

    虽然苗胙土这个郧阳巡抚窝囊,架不住他运气好,崇祯九年他接替有些水平的宋祖舜之时,“红旗军”已经在荆州、夔州扎了根还染指汉水流域。

    崇祯十年,襄阳、南阳已经被“红旗军”基本控制,夔州府已经被治理了两年,因此郧阳得以保全。

    马福临来到郧阳后,巡抚苗胙土的位置摆得正,根本不干涉“红旗军”的布防,还积极配合“红旗军”侵占田亩、组织人手耕种。

    “红旗军”不去管大明官员是不是软骨头,只要他们听话就可以接受,反正用不了多久,整个郧阳府治的兵权、财权就会被一把抓。

    西安守军吃了个饱肚子后连夜突围,围困的流寇和清军忙了半夜外加一整天,由于跑出来的军民高达十几万,趁乱逃了不少人马。

    流寇的组织架构乱如麻,这段时间扩充得太快,以至于许多相当于大明百总的流寇头目认不全手底下的兵丁。

    流寇中文盲占比超过八成,他们不会“红旗军”惯用的一套甄别俘虏、降军的流程,导致不少换上小卒号衣的大明将佐们混在流寇队伍里等待时机。

    这些人当然不是准备反戈一击,而是逮着机会就会跑进大山、密林争取跑去潼关或者商州。

    四月十五,高迎祥、李自成、马守应等等攻入基本上不设防的西安城,秦王朱存枢和瑞王朱常浩和诸多郡王、镇国将军放弃抵抗选择投降。

    这其实不怪这些王爷,无兵、无粮,只有两条路可走,自杀殉节,投降争取苟且偷生。

    春风得意的高迎祥没有杀朱明王族,把襄王系和秦王系、端王系的王族看管在原秦王府邸的一个别院里。

    高迎祥讲信用,把从西安收集到的金银财宝分了一半给清军,这些财物以白银计不下于八百万两。

    可是济尔哈朗、阿济格和范文程得到满清文官武将都高兴不起来。

    因为计划中的调动“红旗军”貌似流产了,更加让他们觉得不安的是已经两个多月没有接到来自于盛京的指示。

    不仅仅是不见盛京来使,他们派回呈报胜利消息的信使也不见一人回来。

    这不奇怪,“红旗军”十营精锐出动了。

    训练中的一营“飞行军”也搂草打兔子参与行动,天上高高的飘着热气球,固定式望远镜能够看方圆几十里。

    出现满蒙骑兵,飞行员通过旗语传回地面,憨子、杨大年、王志诚等等营伍只要在附近都会出动骑兵去截杀,阻断陕西清军和沈阳的联络不值一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满蒙骑兵远离故土几千里,忽然间断了跟老巢的联系,心情可想而知。

    出来太久了,现在又到手了不少黄白之物,不少满蒙骑兵开始思乡,士气一落千丈。

    阿济格、济尔哈朗、范文程等等高级将领商议过后组织了一支人数达到三百的哨马队,其中有巴牙喇三十,马甲七十、科尔沁轻骑兵二百。

    带队的是资深老将巴牙喇纛章京富察·哈宁阿,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探查究竟是什么情况导致无法和盛京联络。

    跟清军截然不同,壮大了一倍有余的流寇人马质量有了飞跃式提升,这完全是训练了几个月还得到了十几万明军装备的结果。

    咸阳、西安都约等于不攻自破,城池保持完好,布防火炮全部成为了流寇重兵营的装备。

    不少原明军的炮手、铳手投降,使得高迎祥的心腹大将刘哲训练中的火器部队高达两万余人马。

    这时清军和流寇的联盟出现了问题,关键所在就是降军隶属于谁?

    熊文灿大军中的四成流寇再次反水,这十万人马的归属毋庸置疑,他们原本就是为了投奔盟主高迎祥而来。

    连带着拿下咸阳、西安,被俘获、归降的明军总人数高达十五万,其中有一半投降了建奴,左良玉还得到了郡王爵位跟李自成平起平坐。

    接下来就会面临一个大问题,满蒙骑兵和归顺他们的明军拥有的粮食绝对熬不过半个月,以后需要高迎祥提供粮草。

    现如今左良玉得到了建奴重用,管理着六七万明军降卒,高迎祥哪里有义务给他们提供粮草?

    最后范文程的计划得到了一致公认,其实他委任左良玉临洮郡王是带着阴谋的,临洮这个地方就是后世的甘肃省会兰州地区。

    大明两京十三省里没有甘肃省,陕西的地盘比后世大得多,囊括了半个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

    大明的九边重镇,除了远离西安城两千余里的甘肃镇,只有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三镇依旧是大明驻守,也是洪承畴三边总制的由来。

    范文程的计划很简单,往西攻伐一路打粮,不惜打到青海大草滩、打到甘州。

    以后的左良玉部可以长期驻扎临洮府,做个名副其实的临洮郡王。

    范文程知道林丹汗最后逃亡到了大草滩,时运不济死于天花时疫,那里有诸多蒙古部落。

    如果满蒙骑兵和左良玉部在临洮站住脚,接下来征服蒙古人,在大西北打下一片江山大有可能。

    万一辽东有闪失,可供主子选择的余地就大了许多,往北攻伐经营漠北,往西迁徙经营青塘都可以。

    拉开距离对于以骑兵见长的满蒙联军有利,战线拉长了,“红旗军”的队伍就会顾此失彼,想要歼灭满蒙骑兵难上加难。

    以后的最坏打算有可能是“红旗军”依旧如大明边军那样坚守长城防线,恢复辽东诸多卫所,大草原依旧是满蒙骑兵的主场。

第八百二十九章: 尴尬() 
范文程给满蒙将领和十几个汉奸将军分析了形势,说明白了拿下临洮谋发展的利弊,得到了支持。手机端

    左良玉何尝不知处境尴尬,陕西基本被高迎祥拿下,没有了共同的目标,清军和流寇渐渐地就会离心离德,发展到火并都大有可能。

    远离西安往西攻伐,夺取还在大明手中的城池和地盘确实能够缓解矛盾,他当然同意。

    况且范文程描述的前景貌似不错,左良玉心里有了计较。

    投降建奴做汉奸乃是权宜之计,左良玉不是个甘居人下之人,他是有理想的。

    如果在大西北打下一片地盘,他左良玉有何不可走西夏国主李元昊的路子。

    当年的李元昊还不是先后臣服于宋、辽,后来一飞冲天建立西夏跟宋、辽三足鼎立。

    前途未知,事在人为,左良玉不会安于现状,他要奋力一搏。

    他的人马绝大多数是追随两三年的旧部,往西攻伐还会逼降不少明军,抓捕不少大明子民。

    有人马、有屯民又有高迎祥的流寇大军隔开了跟明军的接触,只要有个三两年发展,建立一个割据势力不应该太难。

    虽然满蒙骑兵跟左良玉部各怀鬼胎,但是最起码当下达成共识,为了完成第一目标,夺取临洮府的州城府县正当其时。

    于是乎,阿济格带领三万满蒙骑兵和左良玉部十万人马往西而去,带上了所有的粮草。

    济尔哈朗留在陕西城外扎营,等待前往西安秦王府邸跟高迎祥交涉的范文程回营。

    高迎祥虽然是名义上的大清国秦王,但是阿济格、济尔哈朗这两位郡王是主子毋庸置疑,他们发兵往西攻伐不可能、也不屑于事先向高迎祥请示。

    范文程来到西安秦王府找高迎祥乃是通报一半大清军和左良玉部的去向,还有一个目的,解决留下的三万余满蒙骑兵的粮草供应。

    这片区域如今是高迎祥的天下,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马守应等等正在跟秦王商议是否派人去跟清军交涉,要求接管左良玉收拢的人马。

    谁知左良玉部往西开拔而去,还有一半满蒙骑兵通行。没多久就有探马报告,范文程入城了。

    会攻西安虽然分给了清军不少金银财宝,但是流寇得到的何止双倍,很简单,流寇又不是“红旗军”,完全做到缴获归公哪有可能。

    况且得到的城池、府邸、官衙、衣甲、武器和抬枪、火炮等等都被高迎祥笑纳,得了如此大便宜能容人的高迎祥短时间不可能跟清军翻脸,他客客气气摆酒席接待范文程。

    十万人马的调度动静太大,没有必要藏着掖着,入席后范文程开门见山道:“本官贺喜秦王完取西安雄城,此处王气十足,先后有周、秦、汉、隋、唐在此建都。秦王得到此地雄图霸业可成!”

    好话谁都爱听,高迎祥也不例外,他乐呵呵道:“范大人前来一定是有事协商,本王喜欢直来直去,范大人有话直说。”

    范文程不慌不忙道:“陕西大部已然被秦王收入囊中,人马再次倍增,目前就会面临一个大问题,粮食不足以支撑到秋收。

    因此我大清军不等不靠,出动十万人马往西打粮去了。

    本官以为打铁要趁热,接下来义军应该跟留在西安城外的大清军继续合作往北攻伐,最好能够一直打到大明边墙,拿下边关诸多堡垒。

    大清军的哨马传回探报,延绥镇、固原镇、宁夏镇大明守边的人马还有不下于八万,如今一大半就在西安北三四百里的鄜州一带,如果把那些人马歼灭,陕西北无忧矣!”

    此时要联合清军对付明军,没有到翻脸的时候。

    高迎祥虽然内心里不满清军直接指挥左良玉部,面子上还是波澜不惊的样子。

    他道:“大清军与义军乃是殊途同归,义军本来就是从川北杀出直接夺了汉中,四月初又一直打到潼关外三十里。

    川北有白杆兵和‘红旗军’一部驻防,他们采取守势,应该是很难撼动。

    潼关有大明京营人马和不少‘红旗军’严防死守,我军前前后后派遣了千把人试图混入关城,至今没有发现一个人回来复命。

    由此可见潼关的防御无懈可击,用间里应外合根本做不到。

    这就意味着陕西南、东暂时都无法攻伐。

    往西、往北攻城略地扩大战果正是本王所愿也,明日义军就会出动十万人马联合大清军北伐。”

    潼关被大明牢牢控制,高迎祥为了防止明军联合“红旗军”忽然杀出,在潼关西四十里经营了一道防线。

    这里以华阴县城为依托,在城西开挖了一道南北走向的壕堑直通黄河,驻防这里的是高迎祥的心腹,大头目黄龙,此黄龙不是原东江镇总兵官黄龙,同名同姓而已。

    很明显,高迎祥的布置是陕西南、东两个方向采取守势,忠诚度无可挑剔的李过、黄龙各领十五万流寇、流民且屯且守,遭遇攻击能够集结四五万青壮年坚守防线。

    潼关驻军没想着凭借一己之力出关杀敌,除了在潼关西十里经营了一道防线建立缓冲区,基本上不再往西攻伐。

    现在的中原“红旗军”不缺人和装备,缺时间,只要有六个月的强化训练,收编的明军就会被彻底改造融入“红旗军”这个集体。

    流寇忙农事之时,河南、中都、北直隶、山西也是如此,貌似暂时相安无事,也算是大战之后的平静期,双方在酝酿着下一个高潮。

    吴⑼踔摹⑽庾悦恪⒂仁劳鹊嚷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