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4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陕西兵凶战危,京营人马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孙应元心知肚明,因此他一直采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在陕西耗日头。

    现在退守潼关,最起码不会被流寇、建奴困在陕西,孙应元很自信,以京营人马的战斗力固守潼关坚城不在话下。

    潼关距离西安三百余里,依山而建城池周长二十余里,把麒麟山、凤凰山、象山、印台山、笔架山等囊括于城中。

    除了孙应元带领一万京营人马,原驻军还有三千余。

    “红旗军”撤空陕西后在潼关保留了“红旗大粮行”、四方钱庄等等产业,不少被撤出的工作人员没有重新任职,而是来到潼关加强力量。

    潼关城中“红旗军”体系的工作人员高达两千,拥有战斗力的达到一半,现如今他们收留了不少陕西青壮年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团练武装。

    用不着担心这些秦人叛乱从贼,首先他们都是良家子,不仅仅是他们的家小移民去了“汉江省”,有的甚至于整个宗族都去了。

    孙应元不仅仅不限制“红旗军”发展,还故意大开方便之门,他甚至于保举黄惠武任职山西团练总兵官。

    “红旗军”打出了威名,体系内的退役武官这段时间被地方官举荐成为团练将佐的已经有了几大十。

    朝廷明知道重用曾经为征虏大将军效力的武官貌似不妥,可是这些人表现太抢眼。

    地方官为了保一方平安,不但不防备“红旗军”渗透,还故意扯上关系,因为他们知道“红旗军”染指的地盘,十有八九都能够得以保全。

    大势所趋,又有内阁、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等大员高调喊出不拘一格用人才,崇祯皇帝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黄惠武本来就有正四品抚宁卫签事实授,被朝廷委任一个历史性的团练总兵官合情合理,没几天任命就下来了。

    大明一百余年内没有出现大将军,一直到了亡国后,狗尾续貂的南明才出现了许多草鸡毛,不要说大将军,连异性藩王都一大把。

    大明现任的总兵官以八大挂印将军为尊,接下来就是实授某地的总兵官,如山海关总兵官、大同总兵官、蓟镇总兵官等等。

    接下来就是临时性的总兵,如援辽总兵官、援剿总兵官等等,最末等的总兵官就是团练总兵官。

第七百九十九章:穷凶极恶() 
顾名思义,团练总兵官就是民团头子而已,麾下粮饷由地方上供给,人马数量取决于地方上的财力,拥有战斗力的人马真不多见。

    但是,团练武装到了“红旗军”手中,给装备、委派一部分基层武官,一年半载一个乙种“红旗军”正兵营就有可能诞生。

    如果以潼关当前兵力,在旗卫配合下,哪怕流寇、建奴联合起来攻打,想要破关唯有耗到潼关存粮告罄,强行攻打破城的可能性基本上被排除。

    而且潼关面临被攻打的时间越久,敌人攻打的难度会与日俱增,那当然是“红旗军”发展起来了,最后谁打谁还不一定呢!

    在四川没有跟“红旗军”、白杆兵恶战的高迎祥退得从容,他们也是被经常饿肚子搞怕了,吃人乃是不得已,他们其实也不愿意,也想能够吃饱五谷杂粮。

    洗劫了四川一小半富庶的地方,他们不仅仅得到了海量的金银财宝,得到的粮食超过两百万石,有粮食在手,就意味着可以收留更多秦人加入大军。

    太多喽啰、裹挟的流民牵着大牲口,推着满载粮食的独轮车,往北转运,他们已经往返了好几趟。

    流寇如此不怕麻烦就是想着把更多洗劫四川的成果带回陕西。

    高迎祥、马守应、李自成、姚天动等等组建了以老营马队为主的五万精锐断后,他们在江油县南三十里的大包山下一个叫做马王庙的地方设伏。

    流寇老贼也不是浪得虚名,在不断的战争中学会了打仗,他们知道要确保把劫掠的粮食和物资运到陕西,必须狠狠地给追击的明军来一下子。

    他们相信集中了五万精锐设伏,在以逸待劳的情况下,哪怕是白杆兵追来也得让他们损兵折将。

    可是左等右等,流寇们足足等了半个月不见动静,探马回来报告,明军至今都没有到达绵阳,何时进入伏击圈天知道。

    没想到一直勇往直前的白杆兵居然坐看劫掠成都府的流寇从容撤退,高迎祥等等不知道出现了什么情况,还以为是他们人多势众,连白杆兵都认怂了。

    拥有了足够的时间,流寇还真运走了大多数抢劫到手的粮食,可以预见他们如果能够保住这些粮食不被明军夺走,很长时间不必再为了饿肚子而发愁。

    十一月底,流寇再次来到汉中之时已经截然不同,洪承畴的主力早就开拔了,如今在西安、咸阳驻扎跟满蒙骑兵对峙。

    其实用对峙不太准确,应该是凭借两座大城固守,期待建奴如同以前那般抢劫几天后退走。

    满蒙骑兵没有攻城,他们当然还是采取挑软柿子捏的一贯伎俩,他们必须不间断攻破一些宗族武装的寨子寻找粮食,否则他们也会面临饿肚子的风险。

    汉中城自从被“红旗军”放弃经营就开始急转直下,先是太多军民、官吏跟着撤离的四方钱庄警卫、四方快运镖师走上了漫漫迁徙路。

    接下来又发现洪承畴率领的明军主力撤离,稍微有点洞察力的汉中城的居民都感觉到了大限将至,携家带口逃亡者不知凡几。

    汉中城里有位瑞王朱常浩,此人一心向佛不问世事。

    洪承畴当然不会把藩王陷入险地,他在撤出大军之时特意安排了三千明军替瑞王搬家。

    理由很充分,带着瑞王暂时去西安城里的秦王府邸小住,等陕西局势稳固之时再做打算。

    藩王无故不可以离开封地乃是祖制,但是有洪承畴这个朝廷大员上奏朝廷为了确保瑞王的安全暂时撤离汉中,崇祯当然准奏。

    高迎祥、李自成、马守应等等再次包围汉中城准备强攻之时,发现四门大开,这个城池里为数不多的留守部队逃了,当官的颠儿了,商贾、地主移民了,太多无产者主动打开城门听天由命。

    其实高迎祥、李自成等等的残忍程度好于张献忠。

    他们甚至于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下手杀襄王朱翊铭、贵阳王朱常法等等从襄阳城擒获几个的几个大明王爷。

    流寇现在有钱粮,不算穷凶极恶,得到了全须全尾的汉中城后居然没有杀人放火,甚至于还招募青壮年来他们的队伍里吃粮当兵。

    留在汉中城里、躲在山里的绝大多数是赤贫之人,他们本来就什么都没有,因此不用担心失去什么。

    为何有“穷凶极恶”这个成语?穷代表着极端,也是提醒当权者不能两极分化太过分,导致穷则思变演变为穷凶极恶。

    流寇给饭吃,赤贫的汉中老百姓根本不管对错,两万余青壮年拿起武器加入了杀官造反的大军。

    入住汉中城三天,没有发现大股明军来攻打,却发现了太多被洪承畴打散在山林里游击的人马赶来汇合。

    这些人马也饿惨了,找到主力吃到了饱肚子后都乐意接受大元帅高迎祥的重新整编。

    很快高迎祥就知道这段时间混得顺风顺水,完全是占了建奴入寇大明的便宜,如今陕西明军的主力去坚守西安、咸阳防线去了。

    高迎祥堂而皇之入住瑞王府,在议事大厅和众头领商议大事。

    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高迎祥自封的两个副元帅和十八个大将军,如今只有副元帅张献忠和七个大将军不在,其余都在他这一路。

    高迎祥开口道:“这一次把兄弟们都招来就是议一议建奴打到陕西的大事情。

    众所周知,上一次咱们的队伍遭遇建奴,人家都没有把咱们往死里打。

    咱的想法很简单,建奴死球了的老主子努尔哈赤原本是大明的武将,后来自立为王变成了大明反贼,建奴的敌人是大明。

    咱们杀官造反的目的也是自立为王同样是反贼,跟建奴其实没有两样,因此建奴没有把咱们当做敌人。”

    李自成道:“大元帅言之有理,咱们和建奴都是造大明的反,而且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相互之间没有仇恨。

    建奴跟咱们也仅仅是偶尔遭遇,他们没有下死手其实是释放善意。

    咱们以后也要知道好歹,发现建奴大军绕着走,别跟他们起冲突白白消耗实力。”

第八百章:两股坏蛋() 
跟建奴交过手的郝摇旗不是十八个大将军之一,应该是中等头目。

    他道:“大元帅和副元帅说得太对了,诸位大将军没跟建奴交过手,不知道厉害。

    咱运气不好碰上了,好家伙,才不足三百建奴,咱当时有三五千人马呢,以为能够抢几百匹好马,几百副坚甲。

    谁知道反被建奴打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后来咱们都觉得奇怪,为何建奴没有下死手干咱们。

    那一战咱们大败亏输,最后的结果却不太糟糕,总共才死了两三百人而已。

    今日大元帅、副元帅分析是建奴故意如此,咱才明白了。”

    马守应问道:“既然大元帅和副元帅都认为建奴跟咱们有共同的敌人。

    现如今他们就在西安附近跟明军作战,我们为什么不尝试派遣信使去沟通?

    如果跟建奴联合起来,我们多次想夺取却始终拿不下的西安城,这一次恐怕逃不出咱们义军的手心。”

    马守应更加不会有什么民族荣誉感,因为他本来就不是汉人,而是老回回,后来满清的民族政策,满蒙藏回汉,回族在汉族之上就可见一斑。

    他率先提出跟建奴联络共同打击大明使得参加议事的大将军、中将军、小将军议论纷纷。

    但是没有一个人站起来谈什么民族大义,他们把自己和建奴都定位在大明反贼,为了狠狠打击共同的敌人联合貌似利多弊少。

    流寇也从来没有认为建奴入关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有什么不妥,因为他们一直也是这样做的。

    李自成首先表态道:“大元帅,诸位兄弟们,义军的敌人是大明,建奴的敌人也是大明。

    因此义军跟清军应该是朋友不是敌人,尝试跟他们联合,我看行,而且我感觉到清军也应该很乐意跟我们联合。”

    改世王刘希尧道:“我们义军屡次被明军逼得走投无路,究其原因还是实力悬殊,也是因为不能长期占领一地加强麾下的训练。

    如果跟清军联合攻取西安、咸阳,那么整个陕西都会成为我们割地为王的地盘。

    咱们秦人善哉,有了地盘和时间又有了如此多的粮食,麾下的战斗力倍增不是虚言,积累了实力后攻打四川、河南、山西扩大地盘都可以尝试。”

    李自成道:“我们借助清军的力量发展自己,仅仅是跟他们联合,义军还是大元帅说了算。

    这一次的合作基础就是联手夺取西安,承诺得到的缴获对半分,以后是否还联合要看双方的诚意,也得看看义军发展几年后的实力如何。”

    高迎祥道:“副元帅深谋远虑见解独到,清军绕道几千里而来,以前从来没见过他们占领大明城池不走。

    想必他们得到一半缴获后也差不多到了回家的时间,西安城理所当然就是咱们义军所有。”

    流寇诸位大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