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东西,咱们会以高于市场价给银子给铜钱。”

    黄菊生问道:“‘红旗军’什么都得买啊?那要花多少银子啊?长期以往少将军如何供得起这许多人马?”

    “所以‘红旗军’战士都懂得一切缴获归公中的道理,打死建奴、鞑子连他们身上的衣服都扒得干干净净。”

    小妹雪儿插嘴道:“哥哥,那些扒下的衣服真的用得着,剪粗布、糊浆子、纳鞋底、纳棉甲的材料就是那些破衣服和破布,我也每天都去帮着干呢。”

    “‘红旗军’能够屡屡杀敌立功,你们也有功劳,那些精心缝制的棉甲贴在铁甲里面穿防御效果真的不错。我就曾经中了两支箭,如果没有这些装备,估计早就战死了。”

    雪儿听哥哥说她们这些妇女也有功劳可开心了,笑得甜如蜜。“哥哥,咱们都知道棉甲是给战士们保命用的,人人都用心着呢。”

    避难所的一个大空间里,原本在做女红的一大堆妇女、小姑娘都跑去山口接亲人,现在只剩下十几个人。

    郑国昌的夫人也喜欢跟一大群女人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如纳棉甲这活儿她就比较得心应手。

    她对身边的郑秀娥道:“女儿啊!黄家哥儿真的英雄了得,听说他又得了不少斩获、缴获回来了。”

    没来由的蓦然感到面孔发烧,郑秀娥又仿佛瞧见了骑着骏马踏着祥云而来的英武骑士。

    她道:“哥哥也准备下山跟着黄家哥哥上战场,娘真的不担心吗?”

    “唉!东奴都打到京畿了,大明如果不反击国将不国啊!舍身为国即便死也壮怀激烈,娘怎么会舍不下孝文去从军。”

    “要是我大明的军人都如同黄家伯伯和黄家哥哥那样,区区东奴怎么可能入关!”

    “娘听说滦州被东奴破了,知州杨家人生死不明,恐怕凶多吉少啊!”

    郑秀娥脸色暗淡了,虽然她根本没见过未来的相公,但是知道他家有可能遭遇不幸还是心有戚戚焉。

    这时前去看亲人的妇女陆陆续续归来,小薇、小月两个婢女也瞧热闹回来了,她们叽叽喳喳把听来的故事广而告之,几大十女人都喜闻乐见。

    山下九里台村,眼看着日头偏西,宋鹏飞布置了明岗暗哨、伏路军后,带领大家动手收拾那些没有被焚毁的房子准备晚上住宿。

    在傍晚之时,上山送货的人马回来了,黄沂州陪着天使和锦衣卫也来到了村子里,队伍里居然有郑孝文和他家的两个小厮,郑孝文的小身板还穿上了一副山文甲。

    下山的黄沂州带了一百多人,他们不仅仅运来了马料还带了七支鸟铳五十套带面甲的精铁甲。

    这七支鸟铳是杨老实带着徒弟花了四五十天打制成功,再有十天还会有三十支可以交货,出货量猛增当然是因为半个多月前来了足三十铁匠大师傅、几十壮汉参与打制鸟铳的缘故。

    在人手不变的情况下,以后每个月都会有不低于三十支精工细作的鸟铳交货。

    杨老实再次声明,如此好铳只要不野蛮操作,不存在炸膛风险,如果有战士死于经他手的鸟铳炸膛,他心甘情愿以命抵命。

    有了好铳,最高兴的就是宋鹏飞,他这些天只要有时间就练习装填,已经能够做到在黑灯瞎火的夜里摸索着完成装填流程。

    现在连黄汉在内只有五个人练习鸟铳,黄汉让宋鹏飞给赵坤、刘四海、王根生发下一杆,其余四杆都交由小宋保管。

    黄汉从来没有接过圣旨,虽然条件简陋,但是在黄沂州的安排下还是在黄家没有被完全焚毁的主屋摆起了香案。

    这一次肯定需要磕头,黄汉规规矩矩三叩九拜,宣旨太监尖着嗓子诵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由于黄沂州接二连三升职,这一次没有分润到遵化大捷的运筹之功,圣旨是给黄汉的。

    遵化大捷使得龙颜大悦,黄汉短时间从一个大头兵连升七八级按理说应该暂时停一停,但是国家用人之时特事特办,黄汉得到了正四品东胜左卫佥事虚衔,实授永平副将黄维正麾下把总。

    至此为止,黄汉父子已经没有了隶属关系,两人都是实授把总,黄汉的虚衔还比父亲高了一级。

    在大明儿子比老子级别高很正常,最出名的就是吴三桂,这小子被崇祯册封平西伯之时,他老子吴襄连爵位都没有。

    圣旨下达了给黄汉的封赏,兵部另外还有封赏给憨子、宋鹏飞、杨大年等等有斩首功的家丁,没给真金白银,每人都被提了一级虚衔,具体职位安排由黄汉做主后报备兵部。

    黄沂州忙完了儿子接旨的大事当然会带着麾下回到山口驻守,那里至关重要半点马虎不得,况且九里台村被焚毁了七成以上的房屋,多出百十人住宿又要增加麻烦。

    锦衣卫总旗当然不会回避难所了,他们完成了使命今晚在九里台扎营,明天一大早就会赶回京师。

    郑孝文眼馋黄汉屡建功勋,不肯在山上做杂事空耗时光,他也想带着家丁随军分润功劳,直接来找黄汉协商。

    经过这段时间并肩作战,黄汉知道郑家的四个家丁还不错,人人有两下子,算得上弓马娴熟,只是这位二十出头的监生究竟是个什么德行黄汉一无所知。

    黄汉担心战场上刀枪无眼,万一打死了郑公子不好交代,婉言拒绝道:“郑主簿,你乃是文官,用不着跟着咱们这些武夫上阵搏杀,你放心有了功劳,本官不会忘了带上你。”

    ————

    跪求推荐票啊!书友们千万别忘了,这件事很重要、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第七十三章: 分麾下炙() 
郑孝文不乐意了,道:“下官是文职,随军不表示要上阵冲杀,依旧是做好主簿本职工作。

    大人也请放心,下官从小喜欢骑马踏春,自认为骑术不错,不会拖累兄弟们。

    况且下官有四位家丁保护两个小厮听用,也用不着大人特意关照。”

    听郑孝文介绍他骑术不错黄汉心里已经少了抵触。

    真的遇到危险,自己和憨子他们会冲击敌军为没有骑战技能的战士们赢取宝贵的逃命时间。

    打仗时不确定性太多,意外万一发生之时,郑孝文顶盔掼甲应该不会被流矢轻易射死,只要他自己能骑马逃跑就行。

    只不过要强调他必须服从命令听指挥,也得提醒他军旅生涯没有浪漫只有苦和累,黄汉道:“郑主簿,军中艰苦且军令森严,你可要有心理准备。”

    “下官身体强壮自认为能够做到枕戈待旦,下官是读书人当然更加明白令行禁止,大人你且放宽心,下官一定不会给你带来任何麻烦。”

    现在统计缴获,分发粮草都是识字不多的宋鹏飞在忙活,有了郑孝文来管理钱粮缴获自然是好事。

    黄汉决定带上郑孝文几天看看情况,如果他真的不怕吃苦,以后就让他随军。

    要是他只不过是一时心血来潮根本吃不了从军的苦,就想办法给他混些功劳升一两级早点打发他去什么地方做个正八品县丞老爷。

    黄沂州见儿子同意留下郑孝文有些踌躇,但还是忍住了,叮嘱黄汉一定不能让郑公子把命丢了。

    郑孝文乃是来军中镀金的存在,黄汉哪能让他出现危险,当即叫来郑家四个家丁,交代他们以后的任务就是保护郑主簿。

    郑孝文有铠甲有四个弓马娴熟的家丁保护,还有两个机灵的小厮不离左右,黄汉又会注意他,除非这小子天生就是个倒霉鬼,否则应该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郑孝文留下马上发挥出作用,他协助黄汉安排锦衣卫和天使住宿并且安排人手准备晚饭。

    郑公子毕竟是个读书人,能力看上去没问题,安排杂务有章有法,黄汉见有他忙前忙后乐得轻松,陪着方以化和李若琏一行坐下喝酒吃肉。

    大明立国二百几十年,最窝囊的锦衣卫就是在崇祯朝。但是窝囊只不过表现在面对文官士大夫之时,在武将面前还是不可一世的。

    黄汉最会察言观色,见一个总旗的锦衣卫校尉都面色不善,四个跟班跑腿的小宦官也横鼻子竖眼,心里有数了。

    他笑呵呵道:“天使和诸位天子亲军来到这荒僻山村辛苦了,卑职安排了篝火晚宴用烤肉招待大家喝酒,没办法,你们也瞧见了,建奴、鞑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连空无一人的村子也不放过啊!”

    传旨太监倒是不嫌弃,他道:“就着篝火烤肉喝酒,有些‘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味道,咱家恭敬不如从命。”

    咦!这个太监不简单,还能出口成章啊!

    黄汉道:“卑职还没有请教公公尊姓大名?”

    “哈哈,好说好说,咱家方以化,内书堂出身。”

    “哦!原来您就是忠肝义胆的方公公,失敬失敬!”

    这时坐在不远处的锦衣卫总旗官忍不住,差一点笑出声,连忙干咳了几声加以掩饰。

    从京师跟来的人都知道方以化刚刚被曹公公瞧上眼,这一次是第一次出来办差,这位黄把总说他忠肝义胆,这是从何说起啊?

    连方以化自己都认为黄汉只不过是客套加奉承而已,根本没往心里去。

    黄汉真的不是说客套话,因为他记得这个明末大太监的名字,此人跟王承恩相比毫不逊色。

    史书记载,方以化乃是明末忠肝义胆的太监之一,他有家传武艺晓骑善射,崇祯十七年以经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他不肯降贼毅然跟李自成的大顺军血战到底最后光荣殉国。

    此时的方以化只不过是个跑腿的中等宦官,还不是大太监,黄汉见到了此人心里打定注意烧冷灶。

    因为方以化会成为权势熏天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之一,从他英勇战死不肯投降的果决判断此人肯定不是贪官污吏。

    世界上能有几个贪官污吏有慷慨赴义的豪情?

    黄汉热情挽留方以化喝酒,条件简陋导致许多锦衣卫校尉都邹起眉头。

    黄汉不刻意逢迎这些人,唯独对方以化礼敬有加,他同时在察言观色,想看看方以化此人是否如历史记载般乃是豪杰之士。

    就着篝火烤羊肉、猪肉和马肉,黄汉和所有的家丁都用匕首割肉大块朵颐。

    他大声告诉方以化,自己的小小队伍人马不多,但是一直在袭击建奴竭尽所能拯救老百姓,乡梓们给子弟兵的队伍起了一个朗朗上口的好名字“红旗军”。

    让天使在避难所等候了半个月实在是无心之过,因为“红旗军”正跟鞑子、建奴在永平府西追逐根本无暇他顾,得知天使来到九里台的消息还是在抚宁跟黄维正副将并肩作战后才得知。

    方以化乐滋滋听黄汉说话,眼睛不住打量“红旗军”战士。

    几个酒囊、酒葫芦在众人之间传递,许多锦衣卫校尉都不愿意和看上去脏兮兮的黄汉等人共饮一壶酒,客客气气推辞了。

    黄汉也不以为意,喝了一大口酒就把葫芦递给身边坐着的方以化,这个太监果然豪迈,举起葫芦猛灌两口大声道:“好酒,咱家今日终于瞧见了大明强军,痛哉快哉!”

    黄汉借题发挥道:“眼见为实,公公未曾见到我等杀敌就以强军定位,出言未免轻率了些!”

    旁边坐着的几个锦衣卫校尉腹诽不已,“这是个什么鸟人啊!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