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守卫战壕和城池用不着骑兵,为了保证满蒙骑兵人人有战马换乘,因此集中使用战马。

    骗鬼呢!孔有德智商值超过八岁,当然不相信,知道多铎把人马拉出内线布防在外线首要目的不是杀敌,而是方便他见势不妙拔腿就走。

    白白的给多铎讹诈走五六千匹战马、挽马怎么可以?讨价还价那是必须的,孔有德要求驻防平壤接收城里的所有物资,接管防御。

    多铎只要离开险地,没想着放火焚城进行大屠杀,因为多尔衮特意提醒他莫要把事情做绝了,仇恨拉得太大,“红旗军”不计较损失专门追着打麻烦就大了。

    他同意换防,并且把带不走的一切完全交于孔有德支配。

    第二天一大早,多铎带着一万三千满蒙骑兵和七千包衣奴才、旗丁一共两万人,三万五千匹战马、挽马满载着军需、粮草撤出平壤往北行军三十里后安营扎寨。

    多铎没有急着一走了之,他手里有两万余匹马驮运的粮草,能够确保两万人一个月不会饿肚子,他还心存幻想,也是因为满蒙骑兵的机动力给予了他底气。

    他认为全骑兵的队伍一万几千选择撤退,“红旗军”出动骑兵来追击也不足惧,届时发现具备兵力优势完全能后打个胜仗,发现追兵无懈可击直接退走即可。

    领兵的大将不能瞻前顾后,如果多铎在八月一日立刻全速往鸭绿江上游逃窜,鸭绿江方面军还真截不住那许多骑兵。

    毕竟绝大多数满蒙骑兵都是双乘,战马的状况良好,连续奔驰三五天跑出一两千里不成问题。

    然宋鹏飞、孙传庭和陈奇瑜等等文官武将的计划中全然不考虑多铎的一万三千人马在没有遭遇攻击的情况下直接掉头逃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宋鹏飞、孙传庭、陈奇瑜等等这段时间都在研究清军将领的个性。

    建奴这些年经常压着明军打屡屡取得胜利,还没有完全被“红旗军”吓破了胆,不会成为惊弓之鸟。

    想那多铎也是从小就打仗的主,不是如大明王爷那般全然不懂军事,他怎么甘心把平壤附近这片辽阔的土地拱手相送?

    孙传庭等等判断多铎不可能一开打就溜之大吉,总要努力做些什么才符合他的个性。

    因此鸭绿江方面军根本不急于往平壤方向推进,而是沿着鸭绿江攻城略地,目的很简单,封堵住多铎的退路,争取把一万三千满蒙骑兵全部截下。

第七百六十四章:烽火连天() 
孔有德集中兵力守卫平壤防线还唯恐兵力不足,根本没有分兵守卫四方。

    除了平壤防线外,其他地区的守军其实是装装样子。

    数量有限的清军主要任务是管理阿哈进行生产而已,甚至于有些城池里根本没有驻军。

    面对“红旗军”的进攻,守军绝大多数一哄而散,阿哈都乐滋滋归顺大明。

    这不奇怪,建奴横征暴敛,从来没有把奴才当人看,对待汉人阿哈如此,对待高丽奴才更加残酷。

    “红旗军”善待投降的阿哈,至少会给他们吃到两餐八成饱,也基本上不打骂。

    就这样,直接导致成千上万的阿哈心甘情愿为“红旗军”服务,太多重体力活儿被他们承担。

    鸭绿江方面军拿下义州当天继续往北攻城略地,与此同时水师陆战队已经在沈明、俞飞等等将领指挥下乘坐平底内河帆船一直航行到难以通行处上岸继续往北。

    两万左右水师陆战队的任务是把通往东边能够发现的道路全部截断。

    预估出多铎撤退的路线在山区结硬寨准备打呆仗,在有坚固的山寨可凭的情况下,匆匆撤退至此的满蒙骑兵需要突破由水师陆战队一营人马驻防的地区根本做不到。

    不是水师陆战队武神附体,而是满蒙骑兵不可能拥有攻坚器械和火炮,在遭遇弗朗机小炮和两三千杆自生铳、米尼枪的打击下发动进攻跟自杀没有什么区别。

    朝鲜山多国穷,路况可想而知,有了事先侦查过的“红旗军”刻意破坏,工兵在显要处选择几个炸点崩掉一段山路只需半天功夫。

    如果再要疏通这段道路忙上一两个月都大有可能,这还得是在有技术的工兵指挥下,否则一味地蛮干不仅仅无法提高效率,还会面临太多伤亡事故。

    平壤城内留下的守军将佐们绝大多数来自于登莱叛军,高丽兵也是跟着他杀人放火了三四年的存在,这些人手上的血案不计其数。

    孔有德懂如何守城,知道最大的隐患就是内部哗变、断水缺粮。

    留在平壤城内的人少了,只有军民六万,但是拥有战斗力的军人达到足五万,粮食能够维持一年的需要。

    平壤外围防线里挤了十余万军民,这些其实都是孔有德不信任准备抛弃的人,驱赶他们出城甚至于没给一粒粮食。

    姜新当然不会得到信任,他接到的任务是带着几千军民守卫城西一段战壕。

    而周洪谟、杨华征等等家小在盛京的将领都被孔有德获准带着家丁和嫡系进入平壤守卫城池去了。

    见孔有德撤得干脆连督战的家丁都不留,姜新心里腹诽,他认为事已至此抵抗是不会有胜算的,何不如献城投降赌一把征虏大将军法外开恩!

    “红旗军”一亮相建奴、鞑子就跑了,恭顺王就龟缩进平壤城,城外防线的军民怎么可能还肯做炮灰?很快姜新身边就有了曾经联系过的几十将佐。

    举手投降是必由之路,原本以为还能够临阵倒戈得些战功的好事貌似没了指望,因为第二道防线里即便有不愿意归降的将佐此时也知道大势已去。

    他们不可能阻止大军集体投降的趋势,即便有个别将佐脑子坏掉了,想负隅顽抗,麾下也不可能追随。

    姜新派遣窦快带着三十人跑步去开城方向寻找“红旗军”,没办法他们这里连一匹骡子都没有,所有的大牲口都被孔有德的家丁牵进了平壤城。

    上一次在汉城外的壕堑网里等待投降之时姜新见到了炮火纷飞,至今还心有余悸,炮子不长眼,万一被误伤了岂不是太冤枉?

    他千叮万嘱窦快,一定要在见到“红旗军”之时说明白了平壤城外没有抵抗,所有的军民都在等待投降,请求“红旗军”千万不能依旧采取炮火开路。

    率领大军攻击前进的黄汉收到了两个消息,一好一坏。

    好消息是姜新派窦快带人送来的,得知平壤城外围将要不战而下,届时会接受十余万军民投降,也得给这十余万人提供口粮。

    姜新还报告了现在是孔有德驻守平壤城,多铎已经离开平壤往北而去,如今平壤防线的马匹绝大多数被多铎带走了,平壤城内的战马都不足一百匹。

    多铎是否能够跑掉,就看宋鹏飞、孙传庭、陈奇瑜等等苦心布置了小半年的大网是否行之有效。

    可以肯定孔有德是煮熟了的鸭子飞不了,因为即便孔有德有能打的家丁不下于七八百,嫡系人马不会少于三千,然并卵,他们绝大多数人没有了战马往哪儿跑?

    凭借不足一百人骑战突围,遭遇“红旗军”一个百总都有可能全部被击毙。

    骑兵冲击全步兵军阵之时计算战斗力不是有一个算一个。

    在战斗力不变的情况下,步兵在旷野跟骑兵遭遇之时如果没有来得及修建坚固工事。

    三千对三千,“红旗军”步兵肯定会被冲垮,最后有可能全部战死,敌军伤亡应该在一千左右。

    一千对一千,胜负就难以预料,即便“红旗军”遭遇失败,也可以预料敌军战损会超过七成。

    一百对一百,“红旗军”步兵完全能够取胜。

    总而言之,骑兵冲击手中只有单发前装枪的步兵军阵,在对方不具备有效遏制骑兵速度手段的情况下,越是大兵团作战,骑兵越能够取胜,小打小闹,获胜方就是热兵器步兵。

    得到的坏消息是六百里加急外加快船日夜航行送达。

    七月二十五日,济尔哈朗、阿济格率领一两万八旗子弟兵伙同四五万外藩蒙古轻骑兵杀入延绥镇。

    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此时正在汉中南的山区跟再次化整为零的流寇捉迷藏,边关兵力更加不足,导致满蒙联军连下七八座城池和堡垒,伤亡军民数万。

    其实这一次建奴只不过出动了一万五千正规军,因为满清在相应崇德皇帝号召大炼钢铁需要壮劳力多多益善,所以大部分披甲人没有带上包衣奴才随军。

    因此这一次建奴出兵是携带奴才比例最少的一次,总共只有包衣五千人。

第七百六十五章:双重祸害() 
济尔哈朗和阿济格早在四月中旬就来到了大草原。

    他们没有急着赶路,而是寻找蒙古部落命令他们出兵参与劫掠明国,并且强调这一次不管蒙古人得到多少缴获,都归蒙古人自己所有。

    迫于建奴淫威,一路上遇见的鞑子部落都不敢拒绝出兵,这家几十、那家几百、大部落出兵几千。

    济尔哈朗和阿济格兜着圈子在大草原走了三个多月终于使得协同作战的蒙古人达到四万余,其中就有鄂尔多斯孛儿只斤·额磷臣的人马一千五百。

    额磷臣没有亲自领兵追随建奴入关,委派他的弟弟都哲类统兵。

    此时的鄂尔多斯部没想到他们一直被“红旗军”第一猛将憨子惦记着,不仅仅没有防范意识,还利令智昏派遣一千五百族中精锐远去延绥镇搞事情。

    黄汉得知情况发生了变化决定按照原定计划不受任何干扰,派遣信使去山西传达命令,要求憨子、杨大年等等将领在加强守卫的同时按期执行消灭、驱赶鄂尔多斯蒙古人的秋季攻势。

    强调陕西哪怕打翻了天,“红旗军”都不必派遣一兵一卒支援,防止被流寇截获,也不必往陕西千里运粮,可以大量收留从陕西跑出来的流民。

    黄汉此时庆幸自己当机立断从陕西撤离“红旗军”产业和大量工作人员,否则这一次被流寇和建奴双重祸害。

    西安城是否守得住真说不好,因为历史上的西安城就是被李自成夺取建立了短命的“大顺”朝。

    很明显建奴选择这个时间段去陕西搞事情,目的就是联合流寇。

    历史上建奴没有跟流寇联合,而是巧妙的利用了流寇,并且多次在流寇面临灭亡的紧要关头出兵打入关内,使得大明顾此失彼,导致流寇死灰复燃。

    现如今建奴明火执仗杀奔油水不大的陕西,其目的昭然若揭。

    关键是流寇愿意跟建奴联合吗?

    黄汉认为流寇的头领没有民族认同感内心里根本没有华夷大防,他们接受建奴的帮助,接受建奴给出的官职十有八九。

    还有一点很重要,崇祯十二年前的流寇没有形成气候还属于一盘散沙,不是到了崇祯十六年的李闯贼时期。

    那时的闯贼有了政治纲领,杀了曹操罗汝才、革里眼贺一龙吞并了这两股流寇,又夺了洛阳取了开封拿下西安,这三座城池都是历史上的的帝都。

    自我膨胀得无以复加的李闯贼有了理想,认为他这个长相猥琐、瞎了一只眼、生不出子女的人渣会成为开国皇帝。

    很明显建奴、鞑子肯定释放善意刻意拉拢流寇,坏事做绝的流寇被具备兵力优势的洪承畴部打得东躲西藏,此时获得了救命稻草肯定会抓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