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4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由于有了剿饷,朝廷为了让明军卖命,难得下发、补发了半年军饷,洪承畴这里人多势众,又刚刚到手了不少钱粮士气大振,一下子就如同打了鸡血般兴奋了。

    高迎祥、李自成、老回回等等不明所以,被忽然厚积薄发的明军暴揍后才觉得对手貌似武神附体了。

    不得已,忽分飞,流寇为了避免主力被斩尽杀绝又玩起了化整为零。

    高迎祥、李自成、老回回马守应、混十万马进忠、横天王王子顺等等头领各带老营人马往四川方向流窜。

    洪承畴打散了风头正盛的陕西流寇主力斩首两万余级,俘获十几万流民。

    在这期间高杰、白广恩这两个流寇出身的将领脱颖而出被洪承畴看上,分别给了他们游击官职而且是实授。

    得到了游击实授意味着跟总兵官仅仅是松散的隶属关系,有了独立自主权,有了直接指挥的两三千人马。

    新官上任的游击,而且是出身不好的将领不可能得到足额人马,也不可能拿到足饷,但是这二人能力非同凡响,路子跟大明将领截然不同。

    想想吧?流寇有谁给粮饷,他们还不是如同滚雪球般发展?

    高杰和白广恩就是造反的流寇头目之一,太熟悉昔日一起打家劫舍的同伙的做派。

    他们甚至于能够找得到流寇埋藏金银财宝的地点,被打散包围的流寇有不少人高杰、白广恩认识。

    往往这些被高杰、白广恩追上的散兵游勇见到昔日的头领挥挥手,这些人立刻选择归顺,第二天就换上鸳鸯战袄干上了明军。

    没用多长时间,高杰、白广恩的游击营就兵强马壮人数突破三千六百的定额。

    用人之际,洪承畴选择了睁一眼闭一眼,只要麾下将领肯跟流寇干仗,任由他们野蛮发展。

    这就是进入明末后大明朝廷的悲哀,是否能打、是否忠诚、是否屠杀老百姓不重要,重要的是手上有多少人马。

    左良玉坏事做绝却因为麾下人马几万,朝廷无可奈何,还得封官许愿哄着他干活儿就可见一斑。

    高迎祥、李自成等等玩了金蝉脱壳后绕过汉中一举拿下广元县继而又攻克宁羌州,不仅仅再次裹挟了大量青壮年,还有不少突出明军包围圈的人马赶来汇合。

    再次积蓄了力量的流寇、流民大军人数又超过了二十万,他们不满足于打县城、州城,眼睛瞄上了汉中府。

    汉中筑城历史十分悠久,可追溯至纪元前的战国时期,又经过历朝历代加固扩建,如今城高三丈周长十里,全部包转四门都修建了城门楼子,比较坚固。

    然而再坚固的城池也经不起内应外合,流寇为了夺城再次使用混入奸细的做派。

    如今“红旗军”在陕西仅仅保留了两座城池在经营,分别是汉中和西安,城内有四方快运、“红旗大粮行”、“红旗邮局”还有四方钱庄。

    介于陕西兵荒马乱,把现银存入四方钱庄的地主老财、达官贵人多不胜数,四方快运总是需要运出现银运进粮食。

    也幸好有不少旗卫和四方快运镖师、四方钱庄警卫在汉中活动,旗卫陕西军情处头目也赶来汉中亲自指挥。

    旗卫的忠诚度乃是重中之重,各省军情处负责人的地位和权力仅次于黄四方、李三娘子这样的大特务头子,当然都是起家班底。

    陕西军情处的负责人是黄惠武老家在九里台村,比黄汉还要长一辈,是黄沂州的本家兄弟还不算远。

    他是在崇祯四年负伤后转入旗卫,如今做到了军情处负责人,级别和待遇相当于“红旗军”实授千总,黄四方和李三娘子的待遇跟营主将相同。

    

第七百五十五章:流寇闹得欢() 
军情处能够在汉中城内组织几百自己人善莫大焉。

    黄惠武不管大明文官武将是什么态度,为了存在四方钱庄银库内的几百万两银子的安全也得守住汉中城。

    掩护黄惠武的身份是四方钱庄警卫头目,他毛遂自荐组织人手参与守城得到了汉中文官武将的支持。

    太多汉中官员乃至于整个陕西的官员和商贾都在四方钱庄走流水,何尝不知钱庄银库的存银不少。

    四方钱庄的警卫头子眼看着流寇要来围城急眼了情有可原。

    在黄惠武组织下,在官神配合下,自发的守卫者超过五千,汉中城开始宵禁,三天内抓了近一千不明来历的青壮年。

    每天都有人在菜市口被枭首示众,一二百能够甄别的流寇奸细脑袋瓜悬挂在城门口,五六百不可以信任的青壮年被圈禁。

    有了“红旗军”体系插手城市管理,汉中城内的秩序井然,连卫生状况都大为改观。

    高迎祥、李自成忽然包围汉中城,可惜期待的里应外合化为泡影,又得到探报,洪承畴亲自率领几万大军往汉中杀来。

    流寇众头领当机立断,他们连夜带着人马杀奔山区往四川劫掠而去。

    陕西貌似危如累卵啊!情报传回大本营,黄汉决定暂时放弃陕西,下达所有“红旗军”产业从陕西撤出,只留一部分旗卫暗中活动的命令。

    这个命令意味着已经被流寇打烂的陕西黄汉不管了,留给流寇和洪承畴好好玩。

    洪承畴追击流寇入住汉中没几天,城里就开始了大撤退,不是旗卫有预谋的行动。

    而是太多官神、军民见“红旗大粮行”、四方钱庄、四方快运、红旗邮局等等“红旗军”产业贴出三天后关门歇业的告示后形成了恐慌,纷纷选择跟着“红旗军”走。

    铁了心追随“红旗军”的当然是被编了户口拥有粮本能够享受到“红旗大粮行”平价粮食供应的老百姓。

    明末的陕西不是天灾就是兵灾年复一年,杂粮价格经常高于一石五两银子,流寇过境之时城市中的粮价甚至于超过十两银子一石。

    太多受到“红旗军”恩惠的升斗小民见征虏大将军撤离产业,不得不忍痛抛下一切跟着走。

    选择离开的人是明智的,在兵祸不断的陕西接济一万人成本太高了,远远超过在沿江、沿海接济三万人。

    眼看着陕西更加乱,在没有力量兼济天下的情况下有选择的放弃陕西也是为了提高救济的效率。

    黄惠武知道家主已经夺下了大半个朝鲜王国建立了“汉江省”需要人口多多益善,见如此多的军民官宦准备跟随着撤退立刻发动力量做好后勤保障。

    征虏大将军在大明已经是无法无天的存在、洪承畴和监军大太监都刻意回避有关于“红旗军”的事情,他们根本不管黄惠武组织了一两万人往西安而去。

    天子近臣监军大太监和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都不干涉征虏大将军的麾下办事,这里又没有了敢于独断专行的孙传庭,其他人更加睁一眼闭一眼。

    黄惠武到达西安后又带出两三万人,戴罪的韩志宽和黄维正带着仅有的三百余家丁主动加入到了队伍,他们下定决心去征虏大将军麾下效力。

    如今的“红旗军”体系在大明很牛掰,即便撤出陕西的队伍发展到了一两万户十几万人浩浩荡荡无边无岸,也用不着翻山越岭绕过关防。

    沿途的守关将领认“红旗军”这面旗帜,相信他们不会是企图混入关城夺关的流寇,都同意开关放行。

    进入西安城驻守的猛如虎总兵官和兵备道王肇坤、游击将军咸贞吉等等见征虏大将军不肯经营陕西,都有了不祥的预感。

    但是人各有志,他们没有刁难准备离开西安城的军民、官神还打开方便之门派人主动联系潼关守将予以放行。

    得知“红旗军”产业撤离的消息,咸阳城里也有不少人家拖家带口加入到了几千里大移民的队伍。

    为了确保撤退的陕西人口不至于饿死在路上,四方快运派出大量独轮车和四轮马车运送粮食接济,回来时带上体力不支的妇女、儿童和老人。

    估计这一次大撤退会有至少三万户秦人离乡背井前往“汉江省”定居,其中青壮年不低于五万。

    秦兵能打恶仗众所周知,有了这许多秦人,选拔成千上万秦人成军弹指一挥间,终有一日他们会成为“红旗军”一员打回老家。

    扬汤止沸莫如釜底抽薪,这五万秦人青壮年如果还留在陕西,保守估计一半人都会成为流寇,幸存下来的肯定会成为日后闯贼的老营人马。

    放弃陕西这片贫瘠且天灾不断的地盘不代表放弃所有的军民,只要有愿意跟着“红旗军”走的老百姓,哪怕砸锅卖铁也要确保他们一路上的口粮。

    不肯离乡背井的秦人足以说明到了如今地步他们还没有觉醒,不肯信任“红旗军”,人各有志,唯有自求多福了。

    接下来的中原战略就得调整,固守山西、固守汉水、长江一线必不可少。

    由于大明新建立了汉江承宣布政使司,原本大明跟长江相连的汉江官方恢复了汉水旧称,目的当然是便于区分。

    在做不到给予流寇毁灭性打击的情况下,保证这一带的军民粮食能够自给自足的同时能够提供一部分军粮乃是重中之重。

    靠近黄河的河南地区和陕西黄汉暂时放弃经营,已经在琢磨着撤空洛阳、开封等等大城的“红旗军”产业,至于会不会再次引起一片恐慌,黄汉不管了。

    因为流寇太坏了,历史上就曾经挖掘黄河大堤以水代兵淹没开封城。

    “红旗军”能打敢拼也无法抵御滔滔洪水,万一被打急眼了的流寇在跟救援开封、洛阳的“红旗军”对阵之时冒天下之大不韪挖开黄河怎么办?

    为了避免“红旗军”的损失,也为了不让人口稠密区变成千里泽国。

    流寇闹得欢由他去吧!只要把他们遏制在陕西、河南北、山西南、南直隶东就是胜利。

第七百五十六章:势大难制() 
黄汉决定在没有彻底打败建奴的情况下,暂时不考虑发动主力进行剿寇。

    在做不到全部依仗“红旗军”将士们对流寇形成围歼的情况下,不在黄河沿线跟流寇进行城池保卫战。

    为何要强调全部依仗“红旗军”围歼流寇?

    那是因为历史经验告诉黄汉,太多明军将领有养寇自重的嫌疑。

    他们极有可能在关键时刻放水导致流寇生力军逃之夭夭,直接导致辛辛苦苦布置的弥天大网毁于一旦。

    因此必须等完成五年平辽后,才能够集中优势兵力彻底解决流寇问题,现在只能采取守稳一地保一方平安,导致汉民族人口损失尽可能减少的情况作部署。

    这里当然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在黄汉承包了五年平辽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流寇祸害大明,导致朝廷不断加派税赋引得更多连锁反应,威逼崇祯让权有可能吗?

    在崇祯死抱着皇权不撒手的情况下,如果大明海清河晏,黄汉还有机会玩颜色革命推翻“朱明”建立“黄汉”?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黄汉发展到这一步不仅仅拥有了几十万麾下,几百万军民,还有“谨慎晓鑫”四个儿子和闺女川川。

    这时就不得不为了体系内军民和自己的亲人谋划,也得对得起忠心耿耿追随自己的文官武将。

    很明显做大明的臣子是做不下去了,即便自己真选择忠于大明也无济于事,谁信啊?

    崇祯皇帝肯定不会相信!他只会相信一个没有兵权,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