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4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嗬锏囊钦嫦亍

    故土难离的高迎祥又率领主力进入陕西,一直打到汉中现在正在往川北挺进,意图祸害天府之国。

第七百二十七章:平辽第一战() 
没有了天敌孙传庭的感觉真好,高迎祥、李自成、老回回率领人马通过周至县黑水峪之时没有出现明军伏兵,走得无惊无险。

    高迎祥没有忘了他任命的十八个大将军之一靳明虎。

    派人去太行山上寻找厉兵秣马的“插翅虎”部,要求他们下山跟“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合兵一处共谋大事。

    赵十三、靳明虎等等现在的日子过得不错,因为“红旗军”实际控制了大半个山西,他们屯兵的太行山其实介于征虏大将军和朝廷势力范围的中间地带。

    自从告知八百因为跟清军英勇作战赢得赵十三、靳明虎信任的山贼真相,并且接纳他们为“红旗军”,人人享受正兵待遇后。

    这彪山贼武装有了一千余“红旗军”正兵和旗卫,大小头目都是“红旗军”,总兵力超过一万,总人口接近十万。

    认为自己拥有了成为大明将军的可能性,“插翅虎”部的大小头目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段时间不遗余力强化训练麾下人马,纪律性和战斗力都大为提高。

    穷的是升斗小民,流寇、山贼中的积年老匪不可能穷,他们积攒的好东西多着呢,只不过他们手中的金银财宝难以用来购买粮食和物资。

    靳明虎和赵十三等等截然不同,他们不仅仅能够得到军饷、粮食供应,还可以用积攒的金银从附近的“红旗大粮行”购买粮食。

    介于“插翅虎”部的特殊性,缴获归公不是归于“红旗军”总部,而是归属于“插翅虎”这个集体,由赵十三、靳明虎、戚于国等等主将共同商议后进行分配。

    因此“插翅虎”部的财务自主权比“红旗军”正兵营大得多,他们有银子还能够从“红旗军”体系的商行、粮行买到生活必需品和一部分消费品。

    现在赵十三和靳明虎等等将领都能够经常喝到将军凯旋系列白酒。

    这彪人马的家眷也在山里劳作,种地、打猎、收集山珍药材等等也能获得一些收入。

    再经常出山抢地主、打土豪,又不间断黑吃黑打山贼、流寇搞些外快,“插翅虎”部的小日子当然过得红红火火。

    他们在山西跟河南、北直隶接壤的山区约等于形成了武装割据。

    区域内的十几个县城、州城都有旗卫渗透,大部分县太爷、知州都跟“插翅虎”达成默契。

    因为山里有一股兵强马壮的山贼,声名赫赫,曾经打得清军丢盔弃甲。

    故而没有其他流寇肯来这里捋虎须,也没有官军敢进山进剿,附近的山城到是少了被战火波及的可能性。

    布局内地乃是走闲琪,尽可能保住一些地方少被流寇祸害,对于黄汉来说目前的首要大事不是剿杀流寇,而是完成五年平辽大计划。

    万事俱备,平辽第一战即将打响,出击目标朝鲜汉城,登陆点江华岛。

    梁廷栋、张凤翼、郑孝文、杨一鹏、孔闻诗等等文官都知道这场战斗注定要载于史册,纷纷要求入军中效力。

    他们在得到征虏大将军首肯后带着几个家丁轻车简从赶到天津卫出海。

    如今的天津卫空前繁荣,海上商船、货船、战船川流不息,陆路上客运四轮马车一个时辰内有五十几辆进站出站。

    不仅仅是跑京师的一天十几个班次,跑永平府、虎穴城、三屯营、遵化、保定等等甚至于济南府,都有定期班次。

    由于刚刚开河不久,南北漕运恢复,冷清了一个冬天的内河码头也是一片繁忙,成群结队的纤夫喊着号子向前倾斜着身子奋力前进,大量从江南、湖广运来的粮食在这里分载。

    天津卫的地盘隶属于“红旗军”接近一年半,杨汉威、郑学武率领两营人马驻守此地,现在已经把原明军全部改造完毕,去年底大扩军之时,一部分转为正兵,一部分成为了卫所军。

    这一次郑学武营将要带领三个千户卫所军参与朝鲜战争,杨汉威营和三个千户卫所军留守。

    “红旗军”染指的地盘与众不同,最大特色就是没有乞丐和流浪者。

    大明朝没有人权,卫所军发现乞丐就会抓捕送去砖窑自食其力。

    在人人都能够得到足以糊口工作机会的情况下,再出现沿街乞讨的健康人就不可以容忍,强制劳动必须有。

    没有乞丐,人人自食其力,有小脚老太太参与管理城市为生,有大量修建的公共厕所和给排水系统,繁华整洁的天津卫吸引了不少官员、商贾来此定居。

    由于黄汉极度重视医疗卫生,一直在培养医疗团队开办医院,如今在京畿之地乃至于整个大明州府开设了近现代医院几十家,输血、输液治疗渐渐地被大众认可。

    直接的结果就是原本历史上该病故的人由于得到了相对科学的治疗没死,而且他们逃过一劫后说不定多活几十年都大有可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徐光启,如今他老人家每天打半个时辰太极拳,早上教书育人,下午指导研究生搞科研,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

    吴有性、李中桦、李中梓、沈朗仲、马元仪、蒋示吉、叶紫帆、尤乘等等有官身的医学家得到了“红旗军”的财力、人力支持,人人精神焕发。

    他们到某地任职,某地就会开设新医院,他们还亲自坐堂问诊。

    科学医疗,加强卫生管控,使得孕妇由于难产死亡导致一尸两命的惨事下降了超过七成,使得婴儿夭折率大大减少。

    为了防止老百姓为了省钱,冒险让孕妇在家里生产,体系内已经做出规定,所有的军属都能够享受到免费去医院生孩子的福利。

    不是体系内的军民,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不便宜,超过九成都是达官贵人在享受,因为升斗小民承担不起。

    “红旗军”体系的医院叫做“仁义信”,生产的中成药品牌也是“仁义信”,这个名字取自于汉文明“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

    “红旗军”旗下的“仁义信”医院岂能办成专为富人服务?岂不是会毁了军民鱼水情的好名声?

第七百二十八章:拿下江华岛() 
让富人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的同时赚取到了大量利润,有了经济基础的医院就会做公益治疗。

    重点工作就是为贫苦百姓中的孕妇提供产前检查,免费提供接生服务,不仅如此,穷人家的孕妇来生产之时还会免费得到三天的营养餐。

    医院救死扶伤的这些章程都是黄汉以命令的形式下达。

    救下一个孕妇,减少一个婴儿夭折功德无量,比救活一个就要病死的长者划算多了。

    在医疗条件有限,在没有能力使得免费医疗全覆盖的情况下,重点从孕妇、婴儿着手做善事当然事半功倍。

    张凤翼、梁廷栋等等文官看到了天津卫的变化,更加感叹黄汉的统御力和治理一方的超强能力,对于拿下朝鲜并且把那里经营成为王道乐土充满信心。

    他们渡海来到皮岛之时,接待的是已经在这里准备多时的宋鹏飞、孙传庭、金声、黄龙、郑孝章等等。

    这个时候的皮岛不是东江镇时期的物资短缺,由于是即将发动大战的大本营,去年春天就开始了军需囤积,秋天大量海船运输移民和物资、粮食前来。

    现如今岛上物资应该是应有尽有,鸡鸭鹅猪羊都是在岛上圈养着,大白菜都在地窖里存着……

    黄汉到达皮岛的当天就召开了作战会议,听宋鹏飞、孙传庭等等汇报了攻击准备情况。

    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战神附体,而是喜欢动用群策群力的黄汉,当场同意了有孙传庭、金声、宋鹏飞、刘奋勇、毛承禄等等参加制定的攻击计划。

    三月十五日,夺取江华岛的战役打响。

    主将宋鹏飞、第一赞画将军孙传庭、监军太监郑之惠、方竟成、副将黄龙、参战将领有尚可义、毛承禄、刘奋勇等等,炮兵总指挥孙元化。

    满清这两年也经常调动驻防部队,经过侦查和抓捕舌头审讯后,能够确认汉城守将是大汉奸耿仲明,副将张存仁、参将薛大湖、姜新等等。

    这里有一万汉军两万高丽仆从军,督战的有满蒙骑兵四千,其中真奴不足一千五百,主将是甲喇额真伊尔根觉罗·阿尔津。

    消灭朝鲜王朝之时,孔有德、耿仲明夺取江华岛把躲在岛上的朝鲜文官武将杀得干干净净。

    朝鲜国主李倧在那一战后失踪,也不知是死于混战还是死于熊熊大火,据说朝鲜王在江华岛上的宫阙足烧了几天几夜。

    耿仲明比较现实,他选择集中兵力守卫汉城,只在江华岛上放了两千人,由参将姜新率领。

    不是让他凭借两千人马阻挡“红旗军”有可能发起的进攻,而是让他们能够早点发现敌情及时逃回汉城报信。

    “红旗军”一次性出动的兵力太多了,战船、商船、货船、哨马船多达三百艘,江华岛接近大陆的狭窄海峡几乎被红旗军战船填满了,姜新带着一两千人无路可逃。

    姜新原来是跟随张春援辽的大明参将,他在救援大凌河城的战役中被俘后做了汉奸。

    这小子换了老板后立刻向主子献计,并且主动去劝降还在坚守大凌河城的祖大寿、何可纲、张存仁等等明军将领,最后祖大寿杀何可纲,大凌河城不战而降。

    如此软骨头的将领怎么可能有胆量跟十几倍的“红旗军”对抗,姜新发现“红旗军”登陆后一铳未放,他手里有五百汉军火绳枪手和一千五百高丽铳手、刀盾手、长枪兵。

    平辽第一战成为了汉人的经典笑话,“红旗军”登陆江华岛远远的就看见了一支排列整齐矮了半截的队伍,那是姜新带着麾下跪迎征虏大将军收复江华岛。

    得知这个情况的黄汉很郁闷,他真的很想杀了姜新这个汉奸卖国贼。

    可是姜新没有组织抵抗就举手投降,如果这样做还得不到留下一命的机会,会导致接下来的仗徒然增加伤亡率。

    人就是如此,知道必死无疑就舍得拼命。

    要是“红旗军”不肯接受投降,清军没有了希望,人人都抵抗到底,肯定会增加太多牺牲。

    为了瓦解汉城守军的士气,黄汉做了一个决定,让刘在旗去进行宣传。

    介于姜新部没有抵抗“红旗军”,没有刻意焚毁物资、破坏防御工事,征虏大将军开恩释放姜新和他所有的麾下,立刻船运他们去对岸。

    接下来出现了更大的笑话,刘在旗率领宣传队员广而告之后,姜新死活不肯去对岸,大多数汉军和高丽仆从军跪求留下。

    大将军发了话,谁都不可以讨价还价,姜新等等两千人纵然不情不愿也只得上了战船。

    为了震慑、瓦解敌人,刻意用排水量大于一千吨的战列舰运送归放还的清军,效果不错,这些人瞧见了如此大的战船和许多黝黑铮亮的火炮,一个个胆战心惊。

    耿仲明、张存仁等等汉奸了解己方没有水师的短板,知道对手的战船上有不少红夷大炮,没有在海边建立阵地,而是在汉城外挖掘防御工事重兵布防。

    “红旗军”可以攻击的地方多着呢,耿仲明、张存仁等等一直祈祷,期望汉城不是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