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百六十七章 :改变历史() 
此战清兵丢了三千余人马,打扫战场之时抓捕到几十个清军伤兵拷问后,得知是建奴的镶白旗一部和一万几千鞑子兵来碰了一鼻子灰后逃之夭夭。

    也得知旗主豫亲王多铎不在发动冲击的五千人马中,他应该不会死于混战。

    王志诚率领的左翼骑兵有两千五百骑,他们亲眼见证了可以记载于史册的经典野战。

    满清、大明双方出动人马四万余,胜负在“红旗军”刚刚到达战场立足未稳之时就见了分晓。

    清兵五千骑发动集团冲锋被打得哀鸿一片,只有一百几十匹失去骑手的战马冲入明军没有完成的阵列,那还是因为米尼枪手和自生铳手养成了习惯,在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舍不得射马。

    明军虽然阵列未成,但是打炮、放铳全不耽误,打垮了五千骑兵的集团冲锋后根本不停下来列阵,而是全线向清兵阵列压了过去。

    多铎哪里见识过如此强悍的明军,他已经被震天响的明军炮火吓住了。

    外强中干欺软怕硬是建奴的本性,多铎眼睁睁瞧着明军一边运动一边整队没有敢再次发动进攻。

    脱离是不二选择,就在清兵掉头逃跑之时,明军骑兵发动了冲锋,追着骑兵屁股打枪、放铳的感觉很爽,刚刚从军不足一年的骑兵施琅乐不可支。

    历史上的牛人果然不太容易被埋没,他机灵得很,没有如黄汉所愿战死沙场,还挥舞马刀砍了一个鞑子的首级,在这之前他已经使用自生铳干掉了一个鞑子。

    “红旗军”特别重视使用冷兵器杀敌获得的军功,估摸着施琅由于英勇作战会被镇抚官晋级军衔成为士官,也能够得到伍长的职位。

    手里提着亲手砍下的鞑子脑袋,这一刻施琅的心里满是对征虏大将军的感激之情。

    他感慨万千,果然是参加骑兵最容易建功,大将军指点的道路一片光明啊!

    再次指挥接近二百门火炮齐射建奴和鞑子,复仇的弹雨横扫千军。

    这一次是几万规模的两军野战,亲身经历天启年几次战斗的孙元化看着战场上清军层层叠叠的尸体,禁不住泪流满面。

    他有文化有见识,早就跟随师傅徐光启开眼看世界,今日的野战足以改变历史,正式宣告“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成为了过去式。

    孙元化豪情万丈,他不仅仅期盼收复辽东,还期待着跟随龙武水师去大洋彼岸看看,是不是可以为大明在海外开疆拓土。

    步炮协同破阵,骑兵随后掩杀,这样的战法简单有效,建奴却是很不适应,接下来的仗他们如何打?

    守城守不住,野战打不过,建奴以武立国,当他们引以为荣的武力在步炮协同下一文不值之时,真离亡国灭种不远了。

    才刚刚过去了一天而已,“红旗军”捷报再传,这一次阵斩建奴、鞑子三千余,拿上一次的斩首数倍增了。

    其中有甲喇额真这个级别的建奴三员,牛录额真以上级十几个,鞑子千夫长四人,百夫长以上级二十余。

    而且这是明军首次在跟建奴进行数万人马的野战中大获全胜,这即将意味着什么?

    京师又沸腾了,军民欢呼雀跃,爆竹声、锣鼓声惊天动地。

    紫禁城里的崇祯皇帝接到“应州大捷”的奏报一时间激动不已,几次想开口都哽住了喉。

    来报喜的王承恩不由得抽泣起来,他同样知道这一次胜利不仅仅是三千余斩获而已,足以改变历史、改变大明总是被动挨打是局面。

    他颤声道:“陛下,我军在总兵力接近的情况下能够跟东奴野战且能胜之,全线反攻为时不远了,征虏大将军好样儿的。”

    崇祯稳定住了情绪,道:“朕等这一刻等得太久了,差一点都没了信心,辽国公不负朕所望,朕一定会厚待黄家,传旨平台议事。”

    获知“红旗军”再次大获全胜的消息,兵部尚书张凤翼弹冠相庆。

    他乘着皇帝高兴,不失时机在平台奏对之时递交了辞呈,内容言辞恳切,主动请求承担清兵打入关内的责任。

    张凤翼老谋深算,历史上的他知道清兵杀入京畿之地,他这个兵部尚书难逃其咎,他一边服用药物慢性自杀一边自请总督各镇援兵出师,一直勤勤恳恳工作,最后死于任上。

    历史转了弯,张凤翼心存幻想没有服毒,也是因为皇帝下罪己诏后承诺三年不杀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

    这段时间大明朝廷还真的没有杀罪官、罪民,貌似只有征虏大将军用尚方宝剑执行军法要了总兵官巢丕昌的性命。

    张凤翼在“红旗军”连战连捷之时主动引咎辞职,可谓深谋远虑。

    他揣摩圣意已经登峰造极,知道此时出面公然承担罪责,皇帝一定不会赶尽杀绝,说不定他能够全身而退。

    兵部尚书请辞,皇帝没有一言而决,跟首辅温体仁,阁臣何如宠、郑国昌、孔贞运、贺逢圣、黄士俊、张至发、薛国观商议这件事。

    此时崇祯朝的阁臣已经换了一茬,文震孟、林焊死了,钱士升、何吾驺、王应熊等等被罢免。

    郑国昌为人还是比较实在的,天子问如此大事,他根本不避嫌也不怕得罪人侃侃而谈道:

    “陛下,东奴入寇责任不在本兵,况且张大人曾经竭力举荐征虏大将军领兵,如今‘红旗军’在山西连战连捷,本兵多多少少应该有些运筹之功。”

    何如宠谏言道:“陛下,本兵自认为无力为国分忧,举荐兵部左侍郎刘大人接任本兵一职老臣以为甚善,只不过就此放归如此重臣不合时宜,老臣建议陛下三思。”

    首辅温体仁道:“陛下,本兵在此时请辞不利于我军士气,老臣以为可委任本兵前往山西督师最是适合。”

    孔贞运、贺逢圣、黄士俊三位阁臣附议道:“首辅深谋远虑善莫大焉,此时朝廷派出本兵前往山西督师确实能够激励士气。”

    经过商议,心情不错的皇帝最后敲定了这件大事。

第六百六十八章:人马越打越多() 
兵部尚书张凤翼前往宣大、山西督师,刘之伦升任兵部尚书,介于他此时依旧在河南前线,阁臣何如宠暂代兵部尚书一职。

    接到圣旨的张凤翼狂喜,知道逃过一劫,他第二天就轻车简从往紫荆关赶,一刻也不愿意在京城逗留。

    其实张凤翼此人根本不是大奸大恶之徒,他有能力而且精明能干,还是一个边塞诗人。

    为何《明史》里把他写得一塌糊涂?

    那是因为《明史》主编大都数是汉奸卖国贼,通篇都是“我大清”等等谄媚的字眼,他们春秋笔法而已。

    张凤翼有作品传世,字里行间有太多对建奴带有侮辱性的字眼,最典型的就是把努尔哈赤译音成“奴儿哈赤”。

    满清的文字狱何其多也,张凤翼被颠倒黑白就不足为奇。

    “红旗军”三路人马攻击前进,每一路都有五千左右骑兵可以集中使用。

    不仅仅斥候会探报周边,在这一片区域活动的旗卫和镖师也会及时送来情报,甚至于许许多多老百姓见到了红旗招展都主动来报告鞑子动向。

    “红旗军”的名号是在崇祯三年春天永平府的父老乡亲率先叫响,如今奋战了七年有余,今非昔比,可谓美名远播。

    山西、宣大的军民官宦耳熟能详,见到了红旗招展,无不欣喜若狂。

    主动来报名希望参与打击侵略者的百姓和溃散的明军成千上万,连不少仕子都提着剑红着眼要求投笔从戎甘当征虏大将军麾下一马前卒。

    清兵貌似已经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高歌猛进的“红旗军”发现前方敌骑不超过一千,直接由骑兵结阵冲杀,发现清兵试图凭借山寨、堡垒、城池固守之时,炮兵又会上去轰他娘的。

    贸然遭遇如此强军,清兵真的无计可施,唯有望风而逃。

    都逃跑当然不现实,最起码朔州城里的瓦克达不能逃,也不敢弃城逃跑。

    此时这小子已经吓坏了,因为三天内有多股大清军战败的消息传来,豫亲王多铎率领两万余人马野战遭遇败绩,丢了三千余的消息沉重打击了所有的八旗子弟。

    急了眼的瓦克达派出信使传送消息,要求附近的大清军火速向朔州城靠拢,他为了稳妥起见还派遣三路信使赶去河南向崇德皇帝报告“红旗军”杀来了,一路上势如破竹的噩耗。

    清军吃瘪的消息当然在被裹挟的汉民中疯传,不少善于见风使舵已经做了一两个月汉奸的汉人态度顿时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们面对同胞之时再也不敢横眉立目。

    在旗卫领导下,在不断增加的汉民配合下,在不少被逼无奈的新汉奸刻意装聋作哑下,准备发动暴动的汉民青壮年超过三千,其中伪装投靠建奴成为汉奸可以公然挥舞刀子的超过五百。

    还好建奴不傻,不肯信任新包衣奴才,朔州城里只有满蒙骑兵、旗丁和从辽东带来的包衣。

    否则真应了出来混总要还的这句话,明军攻城之时,暴动的汉民立刻制造混乱,这座坚城同样因为里应外合被夺取。

    建奴不是喜欢围点打援吗?黄汉也喜欢,他有意慢悠悠率领人马往朔州城方向运动,就是刻意留出时间让建奴集中人马。

    已知建奴入关的人马没有携带火炮,只有一部分汉军骑兵拥有三眼铳这样的火器,其他人基本上都是使用冷兵器。

    如此好的机会不争取多多杀些建奴和鞑子岂不是对不起先人?

    清兵守卫雁门关之战瞬间败北,紧接着在野战之中又是大败亏输,现在都学精了充分利用骑兵的机动力避战。

    往西北方向攻击前进的四营人马连续几天只有零星的战斗,斩获实在不多。

    主将宋鹏飞意识到欺软怕硬的建奴怂了,及时安排王展鹏率领两个千总骑兵奔袭应州,安排王志诚率领两个千总骑兵袭击浑源州。

    他自己和杨国兵率领步兵围攻离建奴山西大本营朔州城最近的山阴县城。

    还好宋鹏飞反应及时,王展鹏、王志诚两路人马根本没有需要进行攻防战,清兵已经接到了收缩兵力的命令根本没有一丝坚守城池的打算。

    他们没想到“红旗军”来得这么快,更加不知道赶来的夺城兵马就是能够看到的两千余骑兵,误以为这些人马仅仅是前锋部队。

    跑是清军做出的唯一选择,原计划的放火焚城由于时间仓促完成得太马虎,裹挟城里的汉民出逃也没有做得到。

    因此王展鹏、王志诚两位营主将不仅仅完成了夺城,还解救了几万汉民夺了不少物资和粮食,只不过斩获差强人意。

    宋鹏飞和杨国兵的计划也完成得很顺利,清军是主动放弃了山阴县,只不过他们有时间裹挟走了满城汉民,还放了一把大火。

    “红旗军”不费吹灰之力打下雁门关,又在野战中打败清军骑兵两万余的喜讯不胫而走,才三五天时间,黄汉的人马如今已经倍增。

    那是三路大军高歌猛进之时不肯收容明军溃兵和要求从军的民壮,一人发两个炊饼指点大家寻找征虏大将军。

    被打散的明军没有落草为寇此时来寻“红旗军”,这样的行为值得鼓励,经过必要的甄别后绝大多数都被留下暂时充当卫所军,人数高达五千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