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3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却听得汗流浃背,很明显太多重臣对自己在朝廷用人之际猜忌东平侯的行为产生了不满。

    兵部左侍郎刘之伦见皇帝貌似动摇了,趁机出班奏道:“臣在崇祯三年春天就准备以死战直至战死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

    偶然遇见了到处主动寻找建奴发动攻击的黄汉,那时他只不过是个低级武官,正在追杀一队建奴哨马。

    然而就是因为他的出现改变了臣的命运,同样改变了臣麾下一万余将士们的命运。

    臣多次亲眼瞧见黄汉杀敌,深知他的忠勇,臣以身家性命担保,恳请陛下委派黄汉统帅全国兵马东拒建奴、北抗鞑虏、西平流寇。”

    刘之伦的一席话引起轩然大波,群臣议论纷纷,也有不少大臣认为干脆让黄汉调度全国军队,说不定能够收到奇效也未可知。

    反正大明的形势已经糜烂如斯,再不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国将不国。

    张凤翼情绪更加激动,他深知局势再糟糕下去,自己不仅仅会人头落地,还会连累家小、宗族。

    他跪下死谏道:“臣恳请陛下启用东平侯领兵,如果陛下还有顾虑不肯纳臣忠言,臣将跪死在大殿之上!”

    这个大招许多大臣都爱玩,顿时哗啦啦跪下了好几十,他们异口同声举荐东平侯带兵。

    就在整个朝堂形势一边倒之时一位阁臣挺身而出坚决反对放黄汉离开京师领兵出征,此人乃是东平侯的老丈人,他是担心女婿功高震主没有好结局。

    可惜一个人的力量太薄弱,郑国昌的声音淹没在人声鼎沸的朝堂上。

    明朝有个特殊性,往往皇帝都会被文官集团绑架意图,做不到一意孤行。

    如今朝堂上九成以上的大臣都举荐东平侯领兵,有一半人情绪激动采取长跪死谏的大招,皇帝再不表态不仅仅会寒了文官武将的心,也相当于公然跟黄汉决裂。

    留黄汉在京师做侯爷给予京营提督的官职是天子恩宠,现在群情汹汹下依旧坚持不放东平侯离开京师岂不是公然承认天家不信任黄家,坚决不肯委以重任。

    最后崇祯咬咬牙决定放黄汉回辽东,下达圣旨委任东平侯为辽东文武双经略,坐镇山海关负责辽事。

    原本做过辽东经略的文官是杨镐、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高第,拥有武经略衘的将领也不少,马世龙、满桂、黄汉等等都是。

    但是文武双料的经略大人却是独一无二,黄汉开了先河。

    圣旨到,热闹的东平侯府顿时安静了,不一会儿郑秀娥就安排了香案,传旨大太监郑之惠抑扬顿挫宣读完圣旨后,亲卫和少年火枪手们都激动不已。

    可惜黄汉根本不为所动,凭什么?要我干我就得干?老子不干了!

    老子就在京师过着奢华的日子,每日陪着娇妻美妾爱子,亲眼看着郑秀娥的第二个孩子和楚楚的第一胎出世。

    一个现代人从来不认可“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这样的屁话,打工之时换老板乃是家常便饭。

    原因很简单,在不违法、不出卖国家利益的情况下,谁出的价钱高就给谁干。

    黄汉给朱家打工可谓尽心尽力,只要皇帝不想着整死自己,他愿意扫平辽东、杀光流寇。

    腾出手后再打垮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在南海的势力。

    恢复交趾布政使司,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

    使得大明海清河晏,亿万汉民安居乐业。

    由于经常得到夫君的雨露,正是受孕最佳年纪的郑秀娥、楚楚和徐妙妍都先后珠胎暗结,大妇郑秀娥依旧是拔了头筹,估摸着又是正月里生产。

    难得天天跟夫君在一起,郑秀娥和楚楚真的喜欢这样的日子,黄家巨富而且权势熏天,郑秀娥已经很满足。

    她不认为夫君还能够更进一步,平时也经常劝夫君适可而止。

    见夫君不肯接旨去辽东征战,言辞凿凿要在家里亲眼瞧着自己怀上的孩儿出生心甜如蜜。

    黄汉不肯逆来顺受,上奏疏请辞,干脆连薊镇总兵官和京营提督的官职都一并辞了,理由很简单,想要有个其乐融融的家,舍不得抛妻弃子搏取前程。

    因为实在没有必要,古人云“千里觅封侯”,自己已经是大明侯爵,犯不着再远行千里,大明又不可能给异性王爵。

    群臣和皇帝傻了眼,设想了许多可能性,就是没想到黄汉直接撂挑子不干。

    徐光启已经下定决心退休了,多次递交辞呈告老还乡,如今只关注“崇祯大字典”,根本不上朝。

    郑国昌在早朝之时公然君前答对,他道:“老臣启奏陛下,东平侯知进退善莫大焉!老臣深感欣慰!他如此年轻就贵为侯爵岂能不知足?老臣恳请到此为止吧,黄家、郑家都乐得在京师享受圣眷。”

    郑阁老一语道破天机,崇祯脸上有些尴尬之色,他见黄汉不肯领旨一时间被搞糊涂了。

第六百二十九章:五年平辽() 
温体仁闻言大怒,出班奏道:“陛下,东平侯此举纯粹是矫情,老臣建议皇上下旨申斥,为国征战不是请客吃饭,哪有肯不肯的道理?”

    本来就有些被搞蒙了的皇帝被首辅这句话激起了少年侠气,立刻下旨命令王承恩亲自去申斥东平侯,在国家用人之时推三阻四乃是对朝廷不忠。

    黄汉早就有了心理准备,这一次打定主意不鸟皇帝,自己是一个上知五千年下知近四百的穿越者,凭什么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况且崇祯这个皇帝做事不靠谱还比较薄凉,杀大臣如杀鸡,用人如过家家。

    崇祯皇帝当政十七年杀了十一位巡抚,换了五十几位阁臣,逼死、处决正三品以上的文官武将有一百多,包括首辅周延儒、薛国观。

    给这样的皇帝打工太危险了,伴君如伴虎不是虚言!在他手下打工要完成称霸世界,建立日不落的殖民帝国没有这个可能性。

    怎么着也得建立一个独立与皇权的军管体系,才能够不让年华付水流,莫让汉民族的大发展止步于大航海时代,并且倒退了二百年。

    以前的黄汉选择装孙子是因为力量悬殊,如今已经具备了问鼎天下的实力还对一个封建帝王服帖简直是岂有此理。

    况且这位皇帝乃是历史证明的失败者,十七年时间勤勤恳恳做事,但是基本上没有哪一件事情做对了。

    为什么崇祯如此勤勉?最大原因是他不会用人,由于屡次被文官武将蒙蔽,不放心把权力下放,唯有事必亲躬,故而整日操劳。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崇祯这个皇帝成为大明帝国的象征,国事交给黄汉组建的军官机构处理,黄汉拥有现代人的心胸容得下朱明皇室,可以让朱由检一家子享受富贵荣华。

    但是封建帝王没有一丝容得下一个外臣掌管天下兵马的可能性,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做忠臣良将是等着步岳飞后尘,皇帝而且无需杜撰出莫须有的罪名。

    当黄汉被剥夺一切权力,“红旗军”土崩瓦解、黄汉变成墙倒众人推之时,网罗到的罪名恐怕不会少于毛文龙的十二当斩,而且基本上是证据确凿。

    因此黄汉同样要玩心术,欲擒故纵,不肯轻易领旨出京师,总要捞足好处后才会给崇祯干活儿。

    他准备跟皇帝讨价还价,把权利和义务摆到桌面上进行谈判。

    黄汉很高调说了一句话,直接把前来传皇帝口谕申斥东平侯的王承恩惊着了。

    “如果圣天子肯听从本爵的建议,在朝廷用不着增加辽饷的情况下,本爵能够确保五年平辽!”

    听得额头冒汗的王承恩劝告道:“东平侯,话真的不能乱说,罪督袁崇焕被千刀万剐最大原因就是狂言欺君啊!”

    黄汉坦然道:“本爵胸有成竹,哪是袁崇焕那种靠吹牛说大话上位的小人可比,‘红旗军’大大小小几十战,战功赫赫、战果硕硕足以说明问题。”

    “咱家知道东平侯领兵的能力,也知道‘红旗军’的战斗力,可是东奴如今更加强盛于崇祯元年,咱家劝您三思。”

    “陛下欲用本爵对阵建奴,本爵就必须战而胜之,此时不是谨慎谦恭的时候,而是应该挺身而出为国分忧。

    本爵本着必须成功的态度领兵,因此会提出很多要求,朝廷不能满足这些条件,本爵也自认为无法成功。

    与其空耗光阴浪费国家来之不易的钱粮,还不如继续在京师教书育人过逍遥快活的日子,免得误了国事。”

    王承恩虽然听得一头雾水,但是他心里其实蛮欢喜。

    黄汉扬言要么不去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要么就要争取做到最好,不能让朝廷的粮饷付之东流。

    激动万分的王承恩立刻急匆匆赶回紫禁城向崇祯一五一十反应了新情况。

    崇祯屡次被文官武将欺骗,现如今更加依赖内臣和家臣,此时在御书房的都是太监和锦衣卫。

    又是“五年平辽”,崇祯已经没有了袁崇焕叫嚣出这句话时的兴奋,他问王承恩、曹化淳、方正化、郑之惠、王德化、李若琏等等道:

    “东平侯从来都是有的放矢,没有说过假话、空话,尔等以为他所言五年平辽有几成把握。”

    方正化对黄汉有信心,他立刻道:“陛下,奴婢放肆,其他文官武将胆敢说出这样的话,奴婢就敢用尚方宝剑直接杀了那狂徒,但是东平侯这样放话,奴婢会信以为真。”

    李若琏道:“陛下,东平侯言出必践人所共知,他早就功成名就,没有必要如当年罪督袁崇焕那样哗众取宠骗去陛下信任获得高位。他既然说了五年平辽,臣认为他肯定做得到。”

    曹化淳道:“陛下,东平侯扬言五年平辽那是有前提的,他现在还没有一一列举条件,说不定他提出的条件朝廷根本做不到也未可知。”

    崇祯看了看王承恩,问道:“如何五年平辽,东平侯有没有谈及具体内容?”

    王承恩道:“启禀陛下,东平侯没有跟奴婢多谈,但是他说了,在不用增加现有辽饷数额的情况下做到五年平辽,奴婢以为有了这个前提,其他的条件都是可以谈的。”

    还是王承恩知心啊!崇祯点了点头,在他心里钱粮问题是个大问题,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确定钱粮的耗用不会增加,其他的确实好说。

    他道:“东平侯的具体条件是什么朕相当好奇,王伴伴,你再跑一趟,传朕口谕,让东平侯明日朝会议事。”

    黄汉不肯奉诏离开京师让太多文官武将出乎预料,大朝会之时看到一身蟒袍的东平侯也在勋贵班子里候着都觉得奇怪。

    皇帝升坐文官武将礼毕后,崇祯直截了当道:“黄爱卿言辞灼灼五年平辽,不知需要朝廷给予何等条件?”

    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堂上顿时炸了锅,文武百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如同到了澡堂子。

    老丈人郑国昌不由得一阵心悸,他的目光恶狠狠的瞧向女婿,恨不能把他拖走一顿暴揍。

第六百三十章: 以死谢罪() 
黄汉大大方方出班道:“陛下,五年平辽不是臣大放厥词,而是胸有成竹。

    建奴这几年平察哈尔、灭朝鲜、取锦州,招降祖大寿以下四五万前大明关宁军,实力扩充数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