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3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沂州不是阴谋家,他坦坦荡荡和孔闻诗相处,没多久就赢得了这位士大夫的尊敬。

    人人知道黄家巨富,经过相处,孔闻诗发现四十几岁的黄沂州吃穿都和一般将佐别无二致,成天在军营里和基层士卒一起操练。

    现如今孔闻诗已经爱上了整洁的宁远城写下了不少戎边诗篇,只不过他模仿范仲淹有些画虎不成反类犬。

    他还有些无颜面对数万军民,因为朝廷屡次拖欠粮饷、贪腐漂没,使得他这个兵备道面上无光。

第五百六十九章:吴襄父子() 
“红旗军”水营总部已经搬到了青泥洼口,这个位置在后世大连市中心。

    这里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东北地区最温暖的地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经过三年的建设,条砖或者条石铺就的街道两侧二三层小楼鳞次栉比,常住人口高达八万。

    军港、船坞是这里的特色,支柱产业乃是造船业,“红旗大学堂”的主要校区已经搬迁到此,现在拥有莘莘学子超过一万。

    这一年水营主将黄勇的战列舰又增加了二十余艘,四月底他再次出海跑倭国,大学堂毕业生两千余人和新下水的战舰都会前往。

    新毕业的水手、炮手得到远航的锻炼机会提高很快,黄勇每一次出海都尽可能多的带上战船和将士们。

    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打劫效率而多带战船,还因为唯有经常混迹在海上才能够让“红旗军”少年适应风浪熟悉大海。

    况且运回五十万石倭国精米的预期也使得黄勇必须每年按时赶去倭国。

    粮食太重要,去年运回来的四十余万石精米发挥了大作用,陆陆续续支持了夔州府不下于十万石,还有二十万石运去京师平抑物价。

    大明多出四十几万石粮食大有可能使得几十上百万人渡过粮食危机而存活。

    永平府、顺天府、辽西走廊、辽南半岛如今基本上做到了没有饥饿。

    由于有强大军事力量做保障,这些地方少有盗匪山贼,老百姓能够安心生产,去年已经能够使得粮食再自给自足的基础上拥有余粮。

    崇祯七年,七月初八,就在大明内地剿寇形势往好的方向转变之时,突发变故。

    后金军加蒙古鞑子十数万杀入上方堡后分四路攻掠宣大地区,沿边大明城堡大多失守,被掳掠之百姓不计其数。

    六百里加急如同雪片一样送到京师,崇祯再次被浇灭了平定流寇后励精图治的幻想。

    没辙,唯有调兵抗击后金军的大举入侵,剿寇的曹文昭叔侄、吴襄父子、祖大弼兄弟、黄维正、韩志宽等等将领被紧急调往宣大。

    然而打流寇很厉害的曹文诏叔侄率领人马迎战建奴偏师都不堪一击,不得已退入怀仁坚守待援。

    吴襄父子运气很不好,因为他们在山西属于初来乍到,遭遇了赵率教那样的命运,来到大同想入城协防之时也被拒绝了。

    但是这父子没有赵率教的气节,在没有城池可凭的情况下立刻火速撤退,妄图逃离战场。

    然而吴襄父子好不容易积攒起的三四千人马很不幸被奴酋盯上了,这当然是隐藏在山西卖国商贾之中的汉奸通风报信的结果。

    刚刚拿下大同左卫准备接下来增兵围攻保安州的红歹是得到吴襄这路人马的准确行踪后大喜。

    他暂时放弃夺取保安州的计划,派出信使抽调豪格、阿巴泰率领六千两黄旗人马参与围歼吴襄部。

    济尔哈朗这段时间很受重用,他被红歹是委任全权负责剿灭吴襄部,领到这个任务心领神会的济尔哈朗施礼道:“大汗放心,奴才知道如何做,那吴襄是祖大寿的妹夫,总要尽可能活捉他。”

    红歹是笑道:“祖大寿、吴襄等等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主,我军只要成功困住吴襄的三四千人马,恐怕他们就会失去战心,选择归顺我大金十之。”

    “奴才明白,这一次的行动不求攻击犀利,只求形成包围圈渐渐地收紧,大汗放心,参与行动的人马中有两万都是八旗子弟,区区吴襄的三四千人跑不了。”

    吴襄擅长逃跑,长山之战扔下主将张春跑赢了诸多同伴,儿子吴三桂也是长跑健将,松山之战跑赢了六个总兵官,扔下了洪承畴。

    表里山河的山西名不虚传,吴襄父子的人马在要求进入大同城被拒绝后逃得很果断,然并卵,路不熟,山路不好走,影响了长腿将军的逃跑速度。

    后金军经过济尔哈朗统一部署后目的明确,加上蒙古轻骑兵几万人马撒开大网,他们在吴襄部逃入灵丘道之前兜住了这几千明军。

    刚刚开始之时吴襄和吴三桂还不知道他们就是被算计的对象,不知道参与围困他们的后金军高达三四万,发现前方有建奴堵截之时,吴三桂率领已经发展到六百余的铁甲家丁冲阵。

    二十出头的三桂子果然骁勇,麾下家丁也都敢打敢拼,一个突击打得堵截的多铎损失二百余骑被冲乱了阵脚,还好两黄旗六千人马及时赶到战场。

    豪格见居然有一支明军骑兵敢战来了精神,他大笑着率领噶布什贤超哈一千骑跟吴三桂的铁甲家丁对冲。

    建奴精选的白甲兵组建的前锋营比吴家铁甲骑兵家丁队厉害多了,一次两军交错三桂子的人马就少了一大半,而对手只有十几人落马。

    在后面观战的吴襄瞧得肝胆俱裂,一向目中无人的三桂子遭遇惨败看看身边的家丁已经不足二百,而建奴那支战斗力恐怖的骑兵还有一千小腿肚子不由得哆嗦起来。

    然而骑兵对冲的战场没有时间动脑筋,豪格率领人马重新整队再次发起冲锋。

    精气神完全被打掉的三桂子和剩余家丁哪敢再次对冲,他们无一例外发出“妈呀!”一声惊叫,拨马就往回跑,家丁队都开始逃跑了,其他明军还会选择作战吗?

    没有这样的可能性!两三千人一哄而散,他们都在比马术,不求跑赢后金军,只求跑赢同伴。

    “完了、完了!”没能够再次跑出好成绩的长腿将军吴襄欲哭无泪,他拔出佩剑想抹脖子,可是怎么也下不去手,最后他长叹一声扔掉了宝剑。

    吴襄驱马迎着建奴而去,他此时手中不是拿着佩剑也不是拿着戚刀,而是挥舞着一块白色的毛巾,这东西还是黄氏织布厂的新产品。

    以前的大明包括整个世界都没有毛巾整个产品,黄汉在徐妙妍、徐妙茹伺候着洗脸之时想到了后世的毛巾,随即大体画出了原理图和草图寄回虎穴城大学堂科研班。

第五百七十章:劝降() 
黄汉尤其重视科技发明,注重投入、注重培养人才,为此根本不怕花银子。

    虎穴城大学堂的科研班重点研发民用产品,学子已经达到六七百,青泥洼大学堂的科研班主攻兵器和航海技术,研究人员多达到一千余。

    学子们攻读、专研的专业五花八门,医学班经常得到吴有性、李中梓等等大明医学泰斗授课参与研发,如今在黄汉开了金手指后,血型鉴定已经熟练掌握,输血救人已经在实验室获得成功案例。

    钢铁厂、织布厂、钟表厂、兵器厂等等都跟坐落在虎穴城、青泥洼的大学堂有合作,诸多具备实际经验的大工匠都是科研班的导师。

    三个月后,毛巾这个新产品在虎穴城织布厂诞生,如今这个洗脸、洗澡无比舒服的好东西已经在京师富人圈中大流行,楼堂馆所如果不使用毛巾就会认为落伍了。

    只不过没想到白毛巾还能够在投降时当做白旗使用,这一刻吴襄掏出洗脸用的白毛巾挥舞居然让冲锋的后金军读懂了他准备投降的意图,纷纷减缓了马速。

    吴襄带着吴三桂投降了,他们麾下还有不足二百铁甲家丁,一千余明军骑兵。

    红歹是见到吴襄这个投降的大明总兵官心情大好,给足了吴襄面子,给了他二等总兵官给了吴三桂三等总兵官,依旧让他们率领原伍,只不过增加了三个白甲兵和二十几个马甲、步甲约束这彪人马。

    吴襄父子很光棍,知道投降了建奴从今往后走上了不归路,他们唯有使得建奴强大得打败大明才会拥有好下场。

    于是父子俩主动向红歹是请令,要求赶去大同尝试劝降昔日的袍泽曹文诏叔侄。

    曹文诏叔侄之所以能够带领人马重新入住大同还得感谢吴襄父子,因为建奴需要集中人马围剿吴襄的三四千人,故而在怀仁城下撤围。

    吴襄跟曹文诏乃是战友以前关系不错,这当然是吴襄八面玲珑的性格所导致,关宁军中将领基本上没有跟吴襄关系坏的存在。

    这段时间曹文诏很是苦闷,他脱离关宁军体系入关剿寇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积功升职为大同总兵官,节制正、奇、援、游四营人马外加几个守备营总量高达两万几千。

    本来他还以为凭借现在的实力又在自己老家打仗,应该是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

    谁知理想很丰满现实太残酷,信心满满的曹文诏叔侄率领一万五千人马出战,在怀仁城外跟兵力相差无几的后金军干上了,明军居然连半个时辰都没有撑住就被人家冲垮了阵列。

    还算万幸,怀仁城池近在咫尺,曹文诏就是大同人,又是现任大同总兵官,怀仁守备归属于他节制,及时打开城门放入已经被打得胆寒的几千人马。

    这一战丢了一大半步兵,还丢了敢战的勇气,接下来曹文诏只能选择困坐愁城。

    他时时刻刻担心大同的安危,知道万一大同坚城丢了不仅仅是损失不可估量那么简单,因为城中有一位大明藩王——代王朱彝㬎。

    失陷封藩罪可了不得,自己这个大同总兵官的脑袋肯定要搬家,抄家流放十有八九。

    大同乃是镇城所在,规模不小周长十五里,城墙高达四丈有余,接近正方形城墙四角皆建有角楼,城墙四周伫立着五十四座望楼,有接近一百座用以藏兵的窝铺。

    此时宣大总督张宗衡、大同巡抚焦源溥、监军大太监孙茂霖等等大官都在大同。

    不是这些人为了就近指挥对抗建奴的战斗,而是因为大同城坚固驻守兵马多,有代王在此、又有这几年剿寇屡战屡胜的名将曹文昭担任大同总兵官。

    建奴杀来了,曹文诏叔侄率领人马主动出战遭遇败绩退守怀仁,宣大总督张宗衡、大同巡抚焦源溥等等文官武将一日数惊。

    代王也得知曹总兵率领人马出击后被建奴断了归路多次派遣长史来责问。

    此时,大同城外冒冒失失来了一支三四千的客兵,领兵的主将吴襄居然是祖大寿这个随时有可能投降建奴之人的妹夫。

    这几年被建奴用降将赚开坚城的故事多不胜数,文官武将如今简直是耳熟能详,严查奸细防止内乱,杜绝不知深浅的客兵入城简直变成了铁律。

    还好被拒绝入城的吴襄领兵走了,建奴貌似退了,三天后曹文昭带领七千余人马回归镇城,使得大同文官武将弹冠相庆,人人知道拥有如此实力,建奴再也没有能力攻打大同城。

    曹文诏回到大同的第二天,那位要求入城遭到拒绝的吴襄父子又来了,这一次没有携带三四千人马,身边只有十几骑。

    这一次吴襄没有要求打开城门放他进去,而是安排家丁大声叫嚷,要求总兵官曹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