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夔州府城包括郊外三十里范围内,这段时间在各级官吏和顾准的“红旗军”协理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有的田亩和山地都种上了庄稼。

    这时顾准已经组织被安置的屯民开始修建沟渠建设给排水系统。

    很明显今年的收成能够确保,山地种上了不少玉蜀黍和马铃薯,夔州地方官由于没有种植经验估算不出产量,但是他们预计四十万亩稻子成熟后能够确保四十万人熬到每年夏收。

    见已经稳住了局势,周仕登、陈翰翔等等士大夫弹冠相庆。

    他们相信有顾准任夔州守备,凭借夔州城已经行成的保甲联防、责任到人的架构,应对流寇攻击再也不会顾此失彼,遭受里应外合破城绝无可能。

    原本周仕登、陈翰翔等投靠东平侯那是不得已,现在觉得成为了东平侯的人好处不少,最起码要做出政绩轻而易举,接下来要获得剿寇军功又很容易。

    如此看来不仅仅能够安全过关,说不定还能够因为政绩卓著而升官。

    化妆成流寇截杀巡按御史已经成功,四川按察副使周仕登牵头,十几位士大夫都不可以置身事外,他们一家出三个家生子组建成接近五十人的队伍由陈翰翔统一指挥。

    同知陈翰翔进士出身,哪里干过暗杀的差事,虽然组建的暗杀队员都是拥有武力值对家主忠心耿耿的家生子也无济于事,因为这些人也不会。

    他当然是问计于韦思敬、史以诚这两个以“四方快运”镖师身份为掩护的旗卫头目。

    韦思敬、史以诚俩人是崇祯三年就追随黄汉的伤退老兵,得到家主亲自布置任务兴奋、激动之余竭尽所能把事儿干漂亮了。

    他们得到旗卫提供的党崇雅准确行踪后,在陈翰翔亲自率领下刻意驱赶两三百流寇冲击党崇雅一行十几人的队伍。

    最后的结果是党崇雅的家丁和丫鬟、小厮被杀散,混乱中巡按大人真被流民、流寇杀伤了。

    韦思敬、史以诚俩人带着几十人及时出现准备下手之时发现党崇雅已经奄奄一息,这个糟老头子还呼喊救命,告知他乃是朝廷的巡按御史,如果能够救下他的性命,朝廷会给予厚赏。

    用不着史以诚等等动手,这个汉奸就蹬腿嘎嘣了,准备暗杀的几十人只是驱赶并且杀了几个下手的流寇,把收缴到印信、告身交给了陈翰翔。

    周仕登等等没想到事儿办得如此顺利,自己的心腹家丁没有沾上朝廷士大夫的鲜血,而是参与袭杀流寇,万一东窗事发,这里又大可以扯皮。

    流寇遍地都是,谁能牵强附会那些流寇是夔州地方官刻意驱赶去跟巡按大人的人遭遇?

    周仕登见到黄汉就当面暗示朝廷的巡按御史恐怕短期内不会再有,现在可以安心剿灭川东蜀贼再立新功。

    夔州地方官的投靠使得黄汉有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之喜,此时当然要不遗余力经营好四川的东大门,最好能够使得四川这个人口大省在今后的日子里不发生大的内乱而伤筋动骨。

    打山贼和利用群山万壑流窜的流寇不可能一蹴而就,黄汉先利用集中使用的兵力给予规模大的流寇、山贼痛击使得他们土崩瓦解各自逃窜、躲藏。

    接下来三万人马加上顾准的正兵和乡勇分为十一营进行拉网式围剿,期间又有不少世代老贼被端了老巢人头落地。

    每个月都会有两三千首级留给周仕登等等地方官用来向朝廷报捷,兵部和皇帝见白杆兵和“红旗军”在川东跟流寇打得难分难解无法判断夔州府究竟是什么形势。

    他们唯有等到四川巡按御史党崇雅到任后送回密奏才能够判断出真伪,可是哪位党大人不知所踪。

第五百六十四章:利益再分配() 
周仕登等等地方官知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给朝廷上报流寇人数之时难免夸大其词。

    虽然朝廷衮衮诸公憎恶黄汉,但是这些人知道那个愣头青是有底线的,不屑于杀良冒功。

    每个月都能够斩首流寇两三千级足以证明川东蜀贼真是多不胜数。

    没有人会想到,黄汉这一次出手把川东地区在蒙元时期就开始占山为王的山贼世家打掉了好几十伙。

    由于军犬兵已经能够熟练使用再次扩充的军犬进行搜索,在数百个山贼、土匪老巢缴获了黄白之物不下于百万两,夺取了大量布帛、粮草。

    秦良玉有了亲身经历,一脸震惊,她从来没想到有了“红旗军”主导剿寇,打仗变成了最赚钱的门路,看着由于待遇好天天打胜仗而士气如虹的一万白杆兵,她胸中再也不憋屈了。

    因为秦良玉看到了“红旗军”不仅仅没有任何杀良冒功的行为,甚至于还给不少真正的山贼、流寇改过自新的机会,没有杀这些流寇的头。

    而是让这些人在能够吃饱饭的前提下劳动改造三到十年不等,被砍头的都是手上超过三条无辜命案血债累累之徒。

    黄汉跟秦良玉进行了分工,他负责跟四川按察副使周仕登、夔州府同知陈翰翔、通判王上仪、推官刘应侯、知县谭楚良等等已经投靠的士大夫交涉。

    这些人其实都是自己人,都在竭尽所能给顾准的守备营官兵家小搞安置田,竭力推荐“红旗军”低级武官出任夔州地方武官,当然成效显著。

    坏坏的黄汉分给秦良玉负责的十几位士大夫都是正经八百的四川地方官,他们没有被‘红旗军’控制。

    秦良玉不明就里,见黄汉搞地盘、推荐白杆兵、“红旗军”武官担任守备、巡检或者团练之类的夔州地方武官基本上是有求必应,见黄汉到手的无主田亩已经超过十万亩被激发了斗志。

    她终于开始拉下老脸以要安置白杆兵家小的由头,跟通判、推官、县太爷、县丞索要无主田亩。

    流寇闹了一年多,破了夔州府城和一大半下辖的县城,期间不足多少世家大族被灭了门。

    被黄汉点醒的秦良玉知道自己不为白杆兵索要好处,海量的田亩也不会上交朝廷,而是便宜了幸存的地方官和豪强。

    刚开始做这样的事之时,耿直的老夫人总是觉得脸上发烧,后来发现这些士大夫基本上都是一番讨价还价后就范也就坦然自若了。

    没有投靠黄汉的士大夫也不傻,他们心还没有大到吃下所有的战后利益,秦良玉出面来索要无主田契,县太爷当然要让出一半好处。

    秦良玉终于明白了自己以前多么傻,带着白杆兵流血、牺牲打败叛乱的土司都不知道把那些田产侵占留给麾下的家小耕种。

    慢慢地,秦良玉就学精了,她已经习惯了跟地方官分割战后的利益分配。

    她还善于学习,发现士大夫都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之后,她也会扬言不给田亩、粮饷白杆兵会撤离,任由此地被流寇、山贼轮番祸害。

    这一招真的屡试不爽,因为士大夫知道“红旗军”、白杆兵说得到做得到,哪怕境内没有流寇,只要“红旗军”、白杆兵刻意驱赶,境内即刻会流寇遍地。

    自己如果不乖乖就范,说不定连命都会丢了,即便自己弃城逃了,朝廷秋后算账还是难免挨刀,因此人人选择留下白杆兵或者“红旗军”推荐的人员当守备、巡检或者团练。

    三四个月时间,秦良玉和马祥麟、秦拱明等等白杆兵将领的名下有了二十几万亩田产,缴获的财帛以白银计也有几十万两,缴获的粮食因为要赈济灾民不仅仅没有结余还貌似不够挨到秋收。

    还好已经完工的“望川堡”粮库里有七八万石船运而来的倭国精米,黄汉紧急调拨五万石用排水量一百吨以下的船舶送达夔州府城才解了燃眉之急。

    多出这些精米,能够让超过三十万断粮的人口度过最困难的两个月。

    夔州府的秋粮有了收获,种上冬小麦,明年初夏的收成再也不会被流寇毁了,渐渐的粮食就能够自给自足,后年就会拥有不少余粮。

    流寇过境土地存量不变,有“红旗军”主导的小流域治理还会多出一些,但是人口损失不可能小,少说会少了两成,因此拥有余粮不是空想。

    通过战争进行利益再分配行之有效,最起码尖锐的土地矛盾得到了缓解。

    只要白杆兵能够守住夔州府,三年时间恢复生机不成问题,总而言之破坏太容易旦夕之间,建设何其艰难日积月累。

    朝廷自始至终没有获悉党巡按的奏疏,下达公文命令坐镇夔州府的按察副使周仕登查询他的行踪。

    官场老油条周仕登最擅长的就是踢皮球,给予的回复简单明了。

    根本就没有人发现党巡按出现在夔州境内,他表态已经派出几百人前出查探,严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估摸着几个月后能够查访到蛛丝马迹。

    没有四川巡按御史的消息,夔州地方官的捷报频传,如今已经剿杀流寇过万,安置了流民超过三十万,貌似川东军民、官吏都在认真为国分忧。

    上一次周仕登、刘应侯等等地方官坚守夔州府一直等来“红旗军”救援的功劳还没有给予封赏,现在夔州地方官又有了如此政绩,朝廷再不表态岂不是寒了用心做事之官员的心?

    于是乎,朝廷开始商议给予周仕登、陈翰翔、王上仪、刘应侯、谭楚良等等提拔一级。

    大明朝堂到处漏风,很快跟周仕登、王上仪等等交好的京官就给他们送来了消息。

    投靠东平侯,不仅仅保住性命还能够升官使得周仕登等等十几个士大夫心花怒放。

    他们此时已经有了底气,因为拥有貌似比边军还厉害的守备营安定地方、保卫城池再也不惧流寇,好好经营几年使得川东成为王道乐土大有可能。

第五百六十五章:车厢峡() 
“红旗军”和白杆兵在川东打得好其实较好的策应了陈奇瑜的布置,最起码他用不着顾虑流寇往夔州府的地界逃窜。

    也不知是陈奇瑜运气好,还是高迎祥、罗汝才、马守应、张献忠等等贼骨头昏了头,他们居然带着几万人马一头扎进了陕西汉中府兴安州城南六七十里的车厢峡。

    这个峡谷原为古栈道,全长四五十里,地势险要易进难出,陈奇瑜率领明军堵住了车厢峡的进口和出口,把这两年有名气的流寇头目超过七成堵在峡内。

    眼看着只要官军严防死守车厢峡口,以高迎祥、马守应、张献忠为首的几万老营流寇即将面临自相残杀的困境。

    不用担心这些人全部饿死,没有这个可能性,因为他们都能够吃人。

    也不用担心他们没有柴禾,山里植被茂盛,打猎、打柴都能够做得到,只不过有限的猎物相比几万人马乃是杯水车薪,无济无事罢了。

    流寇被困在车厢峡如同掉进陷阱的野兽,官军当然不敢进入峡谷去剿杀。

    陈奇瑜审时度势决定困死、饿死绝大多数流寇后再发动攻击,免得困兽犹斗的流寇大量杀伤明军。

    眼看着剿寇的胜利果实即将到手之时,建奴出手了,真是及时雨。

    这其实根本不是巧合,而是奴酋听从宁完我、鲍承先、范文程等等汉奸的建议掐着时间来袭扰大明。

    后金布置的奸细传回大量情报,他们得知黄汉如今远在四川跟流寇打得胶着,应该是“红旗军”占了上风,因为自从黄汉参与剿寇,每个月都会有捷报送到朝廷,斩首数一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