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执行这种危险任务的旗卫基本上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采取三人团的方式进行,也是为了便于管理和互相监督。

    只不过流寇实在太烂,经常被官军打得抱头鼠窜,现在已经有好几个旗卫枉死于官军剿杀,还活着的旗卫基本上成为流寇老营马匪,还有人混到了中级头目。

    黄汉临别之时叮嘱郑孝文莫要对流寇心慈手软,千万不可以收留投诚的流寇头目,发现流寇再犯洛阳,一定要逐户排查可疑之人,宁可抓错也莫要放过。

    旗卫组织太会惹人遐思,黄汉一向自己掌握这股力量,担心郑孝文接受不了,因此从来没有跟他透露。

    郑孝文从辽西选拔的家丁中就有几人是黄四方安插的旗卫,他们不仅仅收集情报,还要承担保护郑孝文的工作,万一出现洛阳失守的情况,旗卫会强行裹挟郑孝文弃城逃跑。

    流寇渡过黄河天险如同水银泻地往南、往东西流窜作案,“红旗军”不能在洛阳空耗,必须紧紧咬住一部才能够减少携带粮食的消耗。

    往往流寇刚刚抢到粮食和物资之时遭遇“红旗军”骑兵奔袭都会扔掉辎重落荒而逃,用缴获的粮食接济大量流民当然能够节约随军运输的给养。

    流寇贼精,应对官军之时扔辎重、丢金银财宝,追击的明军十有八九会立刻大乱,兵丁们你争我夺唯恐落于人后。

    明知抛弃辎重扔钱财是流寇的奸计,诸多将领也无可奈何。

    明军将领吃空额已经常态化,出兵之时为了应付点验到处抓人充数,他们的麾下说不定有一大半人就是强拉入伍的流民、乞丐,甚至于还有不少流氓、混混。

    为数不多真正的营兵也是缺粮少饷严重,眼看着在地上就能够捡到金银财宝,这帮乌合之众还会管什么军纪?

    将领此刻下令家丁队出手阻拦,弄不好急了眼的兵丁就有可能跟家丁拼命,最后干脆砍了主将造反投奔流寇都大有可能。

    罗汝才、老回回、张献忠等等贼骨头不可能一味的逃亡,他们时时刻刻关注屁股后面的追兵,发现了明军自乱阵脚会返身厮杀。

    这时往往双方角色会发生转换,变成了流寇追逐官军,打得他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黄汉不愿意跟其他明军合作,根本不跟已经坐镇开封府的河南巡抚玄默协调,这位从三品文官为了避免叩见东平侯的尴尬基本上不见面。

    “红旗军”掌握一天进兵五十里的速度尽可能剿杀所有能够找到的流寇,这个速度已经是神速,官军中没有哪一支剿寇人马能够长期保持。

    张凤仪的前车之鉴,各路明军都不能信赖,万一被猪一样的队友坑了没地儿喊冤。

    黄汉选择单打独斗,不苛求扩大战果对敌人形成围歼,也不特意追逐三十六营的哪几个贼头下手,“红旗军”有方向,一直向南打穿河南进入湖广打到长江边是第一目标。

    流寇乱窜之时,“红旗军”不趁机拿下几个地方建立根据地枉费兴师动众来内地一趟。

    因此在长江边搞一个拥有天然港口的堡垒,使得湖广这个稻米产地有“红旗军”的一块根据地很重要。

第五百四十九章:剑指襄阳() 
去年底黄汉就制定了“日月海运”发展长江联运的计划。

    今年正月,大匠师王玉琪和几十个少年技师带上全钢龙已经骨赶去龙江船厂工作。

    他们采取就地购买船料招募龙江船厂的师傅和劳工、租用龙江船厂船坞的模式,建造排水量三十到一百吨适合在长江、内河航行的船舶。

    龙江船厂的技术力量本来就在大明首屈一指,再有标准统一的钢铁龙骨,减少了对于质量过硬巨木的需求,建造排水量一百吨以下的江船质量毋庸置疑。

    这些船大部分都是平底,能够较好的避免水位低而搁浅。

    不是进入内河、长江的船必须是平底船,在水位高的长江上,尖底海船只要吨位不太大一样可以航行。

    历史上郑成功就曾经带领排水量达到四五百吨的战船进入长江试图夺取南京,闹倭寇的嘉靖年,倭寇的朱印船曾经进入长江打到扬州。

    只不过因为尖底海船吃水深,对航道水位的要求高于平底船。

    吃水越深的船舶稳定性越好,用于战船的江船完全可以跟海船通用,从南通州到荆州的航道完全能够满足排水量一二百吨的尖底海船航行。

    几路贼兵攻破渑池县刚刚准备修整,不到三天“红旗军”就杀到,一部贼兵不得不扔掉了辎重往西而去。

    黄汉当然不肯跟着流寇往西进入陕西,追着往南流窜的一部大概有小十万的流寇猛打,这些流寇一直沿着官道往汝州、淅川、内乡、光化、南阳方向逃窜。

    由于“红旗军”追得太急,使得历史上被这一路流寇攻破的城镇少了一大半,也是由于河南是第一次遭遇大规模流寇入境,有存粮的地主老财不少,流寇逃一路抢一路没被饿死、累死。

    封藩河南的朱明皇室最多,其次就是湖广。

    九天后黄汉率领“红旗军”抵达南阳,唐王朱聿键和诸多地方官已经望眼欲穿。

    襄王朱翊铭的长史在王府卫队保护下刚刚赶到南阳不久,见到了“红旗军”如同见到了救星般兴高采烈。

    人大多数是无利不起早,“红旗军”来到南阳得到了礼遇事出有因。

    那是南下的流寇早就窜入湖广,如今接近二十万人马在围攻襄阳,其中有八大王张献忠、曹操罗汝才、闯塌天刘国能等等大贼头的喽啰。

    贼兵声势浩大,沿途官军都在据城死守,哪敢出城跟贼兵野战?

    这其实不怪这些文武官员,内地明军疏于操练,有战斗力的部队凤毛麟角,由于缺额严重,分守参将手里的兵马恐怕连四成都不足。

    真有参将带着两三千七拼八凑的人马去打流寇,结果十有反被流寇打了,选择尽可能固守城池其实是量力而行。

    怕就怕脑子坏掉了的文官瞎指挥,逼着心里有数的将领出战,最后的结果是出战的明军被流寇干掉一部分,不少人干脆加入流寇来夺取他们无比熟悉的城池。

    襄阳被围太多附近的文官武将都知道凶险,万一城池被流寇攻破襄王有个好歹不知多少人会人头落地。

    现在来了一支百战百胜的“红旗军”,文官武将当然安心不少,王府长史不断催促黄汉前往襄阳解围,南阳知府不敢怠慢,咬咬牙给了足两千石粮食五百石马料。

    历史上的南明隆武皇帝朱聿键相助粮食两千石,并且设宴为东平侯壮行。

    黄汉心里有数,襄阳被攻破那是七八年后的事情,为此已患重病的杨嗣昌惊惧交加而死,这一次献贼根本打不下襄阳这座城高墙厚的坚城。

    敌情不明,没有必要玩突袭,稳扎稳打即可。

    黄汉心里其实还是有些提防张献忠、罗汝才、刘国能等等这些流寇队伍的中坚力量,他相信集中所有的正兵、卫所军、杂役齐头并进,不取巧就不会弄巧成拙。

    纵观天下也不会有哪一路人马能够把兵精粮足的“红旗军”两万人马围而歼之,只要击溃围攻襄阳的流寇,救援封藩的大功劳就到手了。

    接下来就可以再往南追逐流寇,堂而皇之进入米粮充足的湖广过年水到渠成。

    届时接到命令的“日月海运”船队会赶到荆州附近的江上待命,再联系雇佣几百艘在长江上往来的船舶运送流民就不存在任何困难。

    毕竟长江水道最是繁忙,船舶总量究竟是几万还是十几万没有人能够说得准。

    利用船舶沿着长江顺流而下送人的效率最高,那些一直从河南跟到湖广的老百姓可以乘船去南通州转大海船去宁远或者辽南。

    正瞌睡,有人送枕头,黄汉怎么可能拒绝。

    他没有一丝犹豫就答应王府长史,“红旗军”虽然远道而来,但是不修整,继续南下救援襄阳,使得这位正五品文官感激涕零。

    长史跪下赌咒发誓,只要护得襄王周全,届时王爷一定会厚赐钱粮犒赏三军。

    见有人解燃眉之急,南阳文官武将终于露出了笑脸。

    知府和一干官员拍胸脯保证,东平侯丢在南阳城外的几万难民不会无人问津,每天每人给两碗粥吃能够保证。

    这几万难民经过了每天行军五十里的淘汰赛,心智不坚定的,体力不行的,被家小严重拖累的都掉队了。

    现在这些人在“红旗军”管理下有了组织架构,超过五千青壮年被编组成为了拥有白蜡杆长枪的乡勇,刘在旗的武装宣传队直接领导这些人。

    这些流民沿途州府都要提防,不可能准许他们久留,黄汉只不过是因为军队要跟流寇交战,让他们晚几天跟上,尽可能避免遭遇兵祸而已。

    刘在旗带领难民们修整三天后继续上路追赶大部队,此时大战肯定结束了,他们遇上被击溃的流寇可以率领乡勇自卫。

    黄汉自认为人马不具备在襄阳城下围剿如此之多流寇的条件,仅仅能够确保击溃他们争取多斩杀一些老贼。

    他采取集中兵力按部就班推进的策略,两万余人马携带辎重依旧一天前进五十里的速度前进。

第五百五十章:解围() 
不能把“红旗军”的命运交给任何人。

    明明可以把辎重扔在南阳,全军携带三天干粮奔袭不足三百里正在围攻襄阳的流寇,黄汉都没有如此做。

    他担心一时间破不了以老回回马守应、八大王张献忠、闯塌天刘国能等等知名的流寇带领的贼兵,再被几路流寇破袭了南阳丢了粮食和装备,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岂不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不弄巧自然不会成拙,平推过去,看看献贼、老回回之流有没有跟“红旗军”堂堂阵战的勇气和实力。

    骑兵被再次集中使用,他们前出二十里探查大军前进路线,路上不间断遭遇流寇哨探,也有过多次斥候战,结局是“红旗军”获胜毋庸置疑。

    桑羽、张扬、袁思明等等负责指挥人马扩充了一倍的骑兵,为了增加新人的锻炼机会,跟流寇斥候交锋的都是上个月刚刚转正的骑兵新人。

    “红旗军”即将杀到,流寇头目们都得到了探报,三十六营反贼有一半在襄阳城下,他们也坐下来开会协议对策。

    以马守应、张献忠、刘国能几个为首的不甘心继续开溜,认为现在人多势众完全可以齐心协力跟“红魔”干一仗。

    草上飞、一只虎、一翅飞、云里手、四天王之流的头目被“红魔”吓破了胆,坚决不肯留下拼命。

    他们的理由充分,天高任鸟飞,湖广地方大粮食多、银子多、人口多,可以下手的地方多不胜数,干嘛非得打襄阳跟“红魔”不死不休。

    张献忠气得吹胡子瞪眼,骂那些不思进取的贼头道:“一群没出息的东西,如今咱们人马号称二十万,能打的有七八万。

    此时不下手打一打‘红旗军’自顾自逃了,人马再次分散以后更加没机会,一个个被‘红魔’逮住砍头十之。”

    刘国能赞同干一仗,大声道:“八大王言之有理,以‘红魔’的凶残咱们落在他们手上必死无疑,不齐心协力趁着人多、粮食多、武器多跟他们干,日后肯定一个个都被‘红魔’干了。”

    四天王手底下才三四千人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