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到家主吩咐组建三十还有一定战斗力的复原伤兵成为徐明扬的家丁,裴大能派出已经有了一年多工作经验,同样是退役骑兵的萧逢阳带着两个新旗卫和二十七个伤退军人准备南下荆州。

    二十七个伤兵中只有七人属于“红旗军”退伍兵,分别是两个铳手,三个刀盾手、两个骑兵,其余二十人乃是张凤仪的白杆兵伤员。

    侯家庄的白杆兵这几个月跟“红旗军”同吃同住一起学习共同训练,白杆兵伤患几个月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他们早就认可了黄汉这个白杆兵主将的女婿,一样的把东平侯当做家主对待。

第五百四十三章:莫要从贼() 
伤兵们都知道即便是在石柱,他们这些人都不可能有如此好的医治条件,也不可能吃得这么好。

    得知哪怕伤残不能服役了东平侯也不会抛弃大家,只要他们愿意都可以带上家小都去虎穴城定居,届时会得到力所能及的工作,失去劳动力的伤兵,体面的工作会优先提供给他们的妻子。

    东平侯如此厚待军人,使得太多白杆兵激动得泪眼模糊,他们心底已经存了报恩的念头。

    被选上的二十个留下残疾的白杆兵得知以后能够给文官老爷做家丁,这个文官老爷是救命恩人东平侯的老丈人,而且是去离四川不远的荆州人人兴高采烈,都对天发誓会为家主效忠。

    旗卫不可能只要是还能够具备一定战斗力的伤残军人都收,有些人太纯粹根本不会适应特务工作,有些人相貌有特色也不太适合。

    因此给徐明扬的三十家丁中只有三个旗卫,以后他们熟悉了手下二十七人,经过考察可以优先在他们中间发展旗卫,还可以在当地发展。

    特意来看望女儿的徐明扬又羞得无地自容,东平侯又送银子又送人,貌似自己是来找女婿打秋风。

    黄汉直言不讳,告诉徐明扬往后的大明说不定更加混乱,身边的人没有武力什么事都做不成。

    以后跟着他的三十家丁都是退役老兵,这些人为国家流过血值得信赖,只要有钱粮、兵器,这些老兵能够在六个月内最少训练出三百不弱于内地官军战斗力的武装。

    经历了平顺保卫战,徐明扬当然明白了武力的重要性,见黄汉给银子给人的目的就是让他能够拥有武力获得底气也就不矫情了。

    盘桓了三日姐妹花跟父母依依惜别,但是她们心里不苦,心里甜滋滋的,因为她们知道父亲有了银子和几十家丁安全有保障,日子也不会苦。

    她俩一一看过成为徐家家丁的三十老兵,发现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动作麻利,都拥有全钢胸甲,家丁头子萧逢阳还曾经是“红旗军”骑兵小旗官。

    进入农闲的侯家庄和北边二百步左右的“忠义堡”内没有闲人,海量甘薯和马铃薯需要进行深加工,酿酒、制砖、烧石灰、烧水泥都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存在。

    送入“忠义堡”进行深加工的马铃薯和甘薯不仅仅是黄汉该得的那一半,屯民和农民在留足自己口粮的情况下,纷纷卖出余粮,因为他们没有存储马铃薯和甘薯的经验担心烂在地窖里。

    为了让农民放心,这里也按照虎穴城的折算标准收农民的马铃薯和甘薯换取容易保存的粉丝和粉条,直接售卖拿银子和铜钱也是明码标价。

    许多老百姓已经在参加修建水利设施之时吃过粉丝和粉条,知道这东西好吃还扛饿,当然乐滋滋用自己收获的马铃薯和甘薯置换,他们甚至于还舍得换几斤白酒、几个海鱼罐头回家过年。

    眼看着秋去冬来,这段时间朝廷诸公和河南巡抚都知道“红旗军”在完成以工代赈的大事。

    几百上千里地盘、几十万户将要收益,如此大的工程,动用如此多的壮劳力,没有一支能战高效的队伍维持稳定,不仅仅地方官僚心里没底,皇帝也会害怕。

    因此兵部和地方官都不敢向皇帝提出动用“红旗军”离开挑河工地继续剿寇。

    一直到了十一月中旬,由于气温急剧下降产生严重冰冻导致施工日见艰难之时,挑河工程才宣告结束。

    八十几天的大干快上,明年开春后足能够保证排水量五十吨的船舶进入漳河来到新开挖的“忠义堡”内码头。

    几十万北直隶、山东、河南老百姓得到了超过一百斤杂粮外加百文铜钱回家准备过年了。

    由于在工地上以马铃薯为主食,老百姓得到了足够的营养一个个都养壮实了不少。

    这许多人见识了传说中的“红旗军”,他们付出了劳动得到了粮食和工钱,最起码这个年关要好过不少。

    升斗小民把“红旗军”宣传队的话记在心里,活不下去莫要从贼,往天津卫走,往海边走,只要能够发现“红旗军”就能够获得新生。

    目前大明的形势还没有坏到离京城不远的地方老百姓都活不下去的地步,黄汉只不过防患于未然,担心大明北方还是被流寇、建奴轮流糟蹋导致几百万人死亡。

    把往海边跑能够找到活路的承诺提前宣扬,会让许多老百姓能够在面临建奴、流寇洗劫之时心中存有希望。

    在挑河工地上出力流汗的许多会家子得知“红旗军”按照惯例会选拔拥有一技之长、劳动时表现积极的壮汉作为随军劳役。

    给予的报酬是五斗杂粮、六钱银子一个月,这个待遇足比在挑河工地上下死力气挖土高了一小半。

    因此许多对“红旗军”产生了信任度的壮劳力不肯回家,主动要求成为随军劳役。

    介于发动挑河基本上是打人海战,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只要能够肩挑背扛就能够胜任。

    黄汉给予的基本报酬是按照一天一升杂粮外加十文铜钱来结算。

    虽然报酬不高,但是在能够吃三餐、吃饱肚子的情况下还是导致附近的壮劳力趋之若鹜。

    在也难怪,家家户户粮食紧张,农闲之时为了节约体力少吃粮食,太多家庭基本上不肯多动。

    在无所事事的日子里能够有个免费吃饭的地方,都会被追捧,还能够挣到粮食和铜钱当然会吸引了大量壮劳力。

    主动报名随军的都自认为有两把刷子,最起码都是拥有两膀子力气的壮汉。

    有些人是为了从军搏前程,有些人更加简单,原因是他们饭量大,在家里吃两餐稀的总是觉得饿,随军图的是能够吃到三餐,吃到饱肚子。

    漳河、卫河汇入南运河联通京杭大运河,流域附近是传统的武术之乡,沧州的会家子远近闻名。

    这时展现“红旗军”风采让老百姓了解这支部队的好处体现了,用不着动员,主动报名随军的壮汉达到两三万。

第五百四十四章:黄河冰封() 
少年们还是以老实本分、马术好为第一考量目标,其次才是拥有武艺,最后才是力量型猛人,因此老百姓中的马户成为了香饽饽。

    劝回了两万多人,留下了五千余,其中三千人负责照看战马、挽马、驮马,这些人当然拥有骑术、具备武艺,是扩充骑兵之时的备选,最不济也能够成为骑马步兵。

    目前没有要求这五千余人的家小渡海去旅顺口或者辽西走廊屯垦,这段时间搞去的人口太多,关外暂时不缺屯民。

    况且这些人绝大多数没有遭遇流寇、建奴祸害过,家庭相对完整,日子还过得下去,他们依附“红旗军”没几天,互相之间的信任度还需要进行稳固。

    等到主动随军的劳役中有人得到了转为正兵的机会,让他们预知军饷足以养家糊口,亲眼看到博得军功的战士们会升官发财。

    届时镇抚官提出“红旗军”正兵家小必须进入体系种田、做工后,相信就会水到渠成。

    几十万青壮年中出现的几万被感召的汉子主动报名随军,经过挑选得到选拔的人数为五中取一,这些汉子的整体素质和质量远远大于那些按照二丁抽一标准成为随军劳役曾经的流民。

    由于不断抽丁,又有了五千多主动加入的随军劳役,人数已经超过两万。

    黄汉已经用不着如此多的劳役随军,被抽丁的一万余人解除劳役送去辽南、辽西走廊跟家人团聚准备过一个衣食无忧的新年。

    这些人大多数服役超过半年,根据表现在来到新家园之时会得到最少一两银子和一石杂粮的奖励,这不包括他们该得的已经被家小领取到手的报酬。

    关外安置流民不是采取统一标准,十几万曾经从贼的流寇基本上都安置在宁远外郭。

    屯田是宁远东北到塔山南堡之间刚刚整合的一百几十万亩耕地,今年有了大量新屯民,屯田还可以往西再发展几十万亩,还有许多山地可以种玉蜀黍。

    以离宁远大概五十里的塔山南堡为中心修建的第一道防线是无论如何承受不了建奴倾巢出动的进攻。

    攻防战打响之时“红旗军”会在此处给予建奴大量杀伤后退守以宁远为中心的主要防线,这里到山海关才是永不放弃的地盘。

    后金军来攻打辽西不会造成屯民被裹挟或者被杀害,塔山南堡虽然是第一道防线也不是纸糊的,沟壑纵横的工事足以阻挡骑兵突袭。

    建奴要来攻打必须玩战地争夺战,几千正兵几千卫所军面对两三万建奴的进攻坚守十天半个月不成问题。

    屯民家家户户都会参与军事训练,平时也会模拟建奴大举进攻之时如何有秩序撤退,宁远修建了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外郭,如此大的地盘躲入五十万人都绰绰有余。

    只不过宁远东北的百万亩屯田遭受损失避免不了,如果建奴还是秋后发起进攻,损失就微乎其微。

    这些通古斯野人没有能力打下有“红旗军”热兵器部队重兵驻防的宁远城。

    几个月朝夕相处,被抽丁的劳役习惯了军旅生涯,很满意在能够吃饱肚子穿戴到统一制服的情况下还能够为家小挣到粮饷。

    贸然得知被解除劳役去即将去新家之时,许多人舍不得走,太多人哭得泣不成声。

    宣传队和镇抚官又开始了宣传,告诉这些人不要担心没有挣粮饷的机会,去了辽南、宁远仅仅种地都能够确保一家子衣食无忧。

    想必今年在关外的新屯民最起码有一万几千家在过年之前惊喜万分,当然是因为家中的男丁不仅仅回来了还养壮实了,还带回粮食和银子给让家人过上一个吃得饱的新年。

    淘汰了一大半抽丁的劳役,留下的自然是身强力壮或者有一技之长之人,加上了从几万主动报名随军的壮汉中甄选的五千余人,随军劳役拿起武器恐怕都能够干翻上万流寇。

    因为主动随军的这些人大都是自耕农或者佃户,其中也有猎户和匠户还有不少马户。

    他们不是被逼无奈不得不做出选择,许多自认为武艺出众或者骑术高明的会家子是怀着憧憬而来,是怀着立下军功争取获得一官半职光耀门楣的美好愿望而追随“红旗军”。

    黄汉率领“红旗军”在彰德府、卫辉府驻扎,不仅仅确保了潞王的安全,还保障了以工代赈顺利完成,也完善了太行山东麓的防御,使得贼兵无法往东流窜。

    陈奇瑜、洪承畴、许鼎臣、卢象升这几个月没闲着,他们整顿人马以具备战斗力的边军为主力采取合围之势杀往高迎祥、老回回、八大王等等三十六营盘踞的沁阳、济源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