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2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不断踊跃报名参与打扫战场的老百姓一一辨认,流寇大头目的尸体都被挑选出来集中到了一起,王自用和王嘉允的尸体送来之时又被多人指认后得到了确认。

    初战告捷,可是“红旗军”上上下下都高兴不起来,大多数人心情沉重,他们在思考。

    因为他们看到了流寇真实的境况,知道这些人中有一大半几个月甚至几天前还是安分守己的农民。

    而流寇毁了他们的家园后,他们不得不加入流寇队伍跟着去祸乱经过的所有地方,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形容他们的麻木一针见血。

    平时家主经常教育军人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荣誉感,经过此战大部分少年兵完全理解了家主颁布只杀真正贼兵的目的。

    “红旗军”进入内地平叛不是为了杀戮,而是为了拯救,可是这才是刚刚开始就有如此多面临饿死的男女老幼,接下来还会有多少?

    以“红旗军”一家的能力,怎么可能解决不计其数饥民的生计?

    流民真的很苦,缺衣少食,他们打扫战场真的很彻底,连一块布片都不给死者留下。

    为了防止尸体腐烂爆发时疫,流民们已经挖出十几个深坑埋葬死者,这里曾经是后世抗日战争时期发展地道战的区域大都是黄土地少有岩石,挖深坑比较容易。

    打死两三千贼兵,俘获了接近三万人,其中青壮年有七八千。

    流寇死在攻打侯家庄的人数有三千左右,绝大多数是青壮年男子,估摸着其中老贼不会超过一成,绝大多数是附近的老百姓。

    缴获的粮食少得可怜,只有不足两千石。

    三四万的流民、流寇一共才这么点粮食,省着吃也坚持不了几天。

    如果按照“红旗军”的定量,四万人一天就需要消耗三百石粮食,这还不包括消耗的禽蛋和鱼肉制品罐头。

第五百零六章:放虎归山() 
由此可见贼兵如果不能找到可以抢劫粮食的地方,用不着打他们都有可能饿死,怪不得他们发了疯般攻打侯家庄。

    王自用和王嘉允这一路贼兵这大半年时间打下了不少小镇、庄子,还破了两三座县城收获貌似不少。

    有可能贼兵有金银财宝也没地方进行交易,又舍不得扔了。

    又因为“红旗军”骑兵来得突然冲得太快、太猛,贼兵属于瞬间崩溃,根本来不及拿上财帛逃窜。

    因此导致“红旗军”缴获的贵金属和珠宝的价值倒是不菲,以白银计恐怕达到三十几万两。

    这完全是以贵金属作为货币的弊端,流寇打下一座县城把大户洗劫一空后都会得到十万两银子价值以上的金银财宝,遇上富裕一些的县城、州府搞上百万两都都有可能。

    末代大明大多数老百姓穷困潦倒,但是不表示金银财宝总量少了。

    恰恰相反,由于每年生产出的金银都会有大量进入流通环节,对外贸易又是顺差大量外国的金银流入,末代大明的金银拿盛世之时的总量相比有可能达到倍数甚至于几倍。

    直接后果就是银贱粮食贵,大明粮食最便宜的时候一两白银能够买四石精米,此时京师一石精米就要二两白银,以后价格还会直线上升。

    由于贫富差距拉大,财富往少数人手里集中,直接导致达官贵人地主老财家里的金银财宝很多,也使得流寇打家劫舍之时能够抢到大把贵金属。

    怪不得有时候流寇牛掰到派人抬上几大箱子金银财宝、珍珠玛瑙贿赂围追堵截的明军将领,目的就是买一条逃生之路。

    历史上左良玉、贺人龙等等都经常干收了财物故意放跑贼兵这样的龌蹉事,其实坚持到最后需要花钱财买逃路的都是积年老匪,放跑了他们会直接导致剿寇成果毁于一旦。

    以后的左良玉发展到拥有八十万兵力,号称百万大军,估摸着就是在打流寇之时捞了太多金银财宝积累下了资本,否则他又不进行生产,哪有钱粮养兵?

    反而是入关剿寇的关宁军不和流寇做生意,遇见了都是把他们往死里打,最后的结果很惨,崇祯十七年前入关的关宁军大多数都把命送在了流寇手里,包括猛将曹文诏。

    张献忠曾经被左良玉打得走投无路花钱买生路,左良玉笑纳财物放虎归山。

    李自成的麾下被打得落花流水之时送上劫掠的巨额财富求归附,目光短浅的左良玉居然肯收编给他们官职。

    可是没几年缓过劲儿的献贼就打得左良玉一溃千里,重新崛起的李自成更是如日中天,栖身在左良玉麾下的原闯贼部将马世秀、杜应金率八千原流寇在左良玉盘踞的老巢许昌发动了兵变。

    后果很严重,也可以说是因果报应。

    开封府许州城是战略要地,左良玉在此屯兵四年,他的官邸、妻儿老小除了长子左梦庚一直跟随父亲转战其余都在这里,纵然他严加防守也被钻了空子。

    马世秀、杜应金利用左良玉麾下将领的身份骗开坚城许昌的城门把左良玉的家小杀得干干净净。

    黄汉根本没想到围歼一股瞧上去如同叫花子般的流寇人马能够得到如此多的硬通货,这倒是意外之喜。

    其实也只有“红旗军”能够做到统计出缴获,估摸着是其他明军,这些金银财宝一定都被兵将们装在怀里或者偷偷的埋起来了。

    张凤仪带着三四百还能够奔跑的白杆兵冲出侯家庄大砍大剁,杀到贼兵营地外围之时被十几个骑兵阻止前进,张凤仪发现前方在打扫战场顿时明白了。

    她会心地笑了笑,然后吩咐白杆兵回头收集斩获、打扫战场,也让麾下尽可能争取颗粒归仓。

    白杆兵都是步兵,此时才开始追杀流寇已经没有必要,况且他们连坚守侯家庄的三天已经连续打了五天五夜,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

    流寇的营地才是财物集中地,贼兵驱赶炮灰去攻打侯家庄之时能有多少金银财宝随身携带?张凤仪的收获寥寥无几。

    白杆兵和“红旗军”的关系融洽,张凤仪此时已经不担心安全问题,只不过她不会想到是黄汉亲自带着人马赶来。

    没多久完成了追杀任务的张扬和桑羽找到了张凤仪,见到了幸存的白杆兵,他们带着张凤仪进入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营地跟黄汉见面。

    小侯庄没有被烧毁,应该是王自用、王嘉允等等贼骨头留着作为临时大本营使用,这个庄子规模不大,只有大几十户,有一家大户拥有四进四出的砖瓦房,其他服务绝大多数是土坯墙茅草屋。

    现在这个原本属于贼兵指挥所的大院子当然是黄汉的临时行辕,这里的家私一应俱全,在已经被妇女们打扫得窗明几净的会客厅里,黄汉见到了一脸风霜一身血痕的张凤仪。

    见到了亲人,倔强的女将军终于绷不住哭得像个孩子,她从来没有遭受过如此损失,此战的伤亡占比都已经超过了对阵建奴的浑河血战。

    见到了虽然挂了彩但是不算严重还能跑能跳的张凤仪,黄汉心里无比痛快,很明显“红旗军”的这一次行动已经改写了历史。

    黄汉故作惊讶道:“没想到,真的没想到,本爵居然能够在河南巧遇白杆兵,还能够见到嫂子。”

    张凤仪渐渐地收住了眼泪,心有余悸道:“幸好侯爷率领‘红旗军’到来,要是再晚半天,侯爷恐怕只能为末将收尸了。侯爷的救命之恩,末将没齿难忘!”

    黄汉不居功,淡然一笑道:“嫂子不必如此,‘红旗军’白杆兵同气连枝既有亲情又有战友之情,理应守望相助。

    况且以嫂子的勇武和白杆兵的战斗力,哪里是区区流寇能够打败,附近说不定也会有其他明军人马赶来救援。”

    张凤仪有些心灰意冷,她长叹道:“连同是川军的邓玘总兵都不见了踪影,还能够指望谁?侯爷就是末将和七百白杆兵的救命恩人,以后末将总要找机会报答。”

第五百零七章:毛葫芦兵() 
见张凤仪在军中坚持用官场称呼,黄汉也只得改口,问道:

    “张将军为何会孤军被围?负责你这一路人马的主将是谁?本爵一定要弹劾他。”

    张凤仪道:“末将受河南巡抚玄默大人节制,制定方案是四路围堵王自用、王嘉允、邢红娘、过天星、闯塌天等等流寇,邓总兵、左副将和末将各带本部人马,巡抚大人招募毛葫芦兵为一路。”

    所谓的毛葫芦兵,乃是指活跃在豫西深山大谷之中的私人武装,这些人其实就是山民,他们以打猎、护矿、采矿、贩运私盐为主业,谁都可以出银子雇佣他们杀人。

    这些人的生存条件有些类似于发家前的建奴,毛葫芦兵长期活跃在山区,天然具备山地步兵的潜质,打仗作风勇猛顽强,纪律败坏好奸淫掠夺。

    他们的武器装备有特点,最吸引人注意的是以兽皮制作的箭袋,看上去像一个毛茸茸的葫芦,因此被称作毛葫芦兵,明史里写做“毛兵”。

    黄汉道:“由此看来四路人马都没有动,唯有张将军一心为国依旧带着区区两千人寻敌血战。”

    张凤仪道:“其实巡抚大人没有按兵不动,侯爷犯不着与他为难。奈何流贼闯王、闯将、老回回、薛红旗部集中老营马匪出其不意把一部毛兵包围后斩杀一空,直接导致其余毛兵都逃入山中,不肯来到平原地带打仗。”

    毛葫芦军都是山地兵,由于贫穷根本不可能拥有盔甲,在山区作战没有盔甲的劣势反而由于行动灵活变成了优势。

    他们来到平原遭遇流寇老营马队当然不堪一击,被打得吓破了胆不肯下山情有可原。

    黄汉劝导道:“上一次当学一次乖,以后张将军率领白杆兵作战千万要替麾下袍泽的安慰考虑,万万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左良玉、邓玘、陈洪范之流身上。

    在不能判断凶险之时,坚决不可以进兵,如果你带着两千白杆兵提前进入一个县城驻防,恐怕王自用、王嘉允等等贼子根本不可能生出打白杆兵的心思。”

    张凤仪羞得满脸通红,她就是因为在野战之时折损了一半麾下,退守侯家庄的一千人还有一半带伤,元气大伤。

    如果一开始就是带着两千余人进入侯家庄,估摸着不会被打得如此之惨。

    流寇的德行张凤仪心里清楚,要是他们试探性攻击之时发现守卫侯家庄的有三千人马,其中有两千白杆兵,估摸着就不会花时间在这里硬撼。

    河南诸如侯家庄这样的山寨多着呢,流寇犯不着承受巨大伤亡非拿下侯家庄不可,最大原因还是因为白杆兵露了底,使得流寇认为有了消灭白杆兵一战成名的最佳机会。

    想起了袍泽因为自己指挥失误而屈死,想起了侯家庄的七八百人也为此赔上了性命,张凤仪眼泪又含在眼眶里。

    她道:“白杆兵乃是军人战死沙场没什么好抱怨,只是侯家庄战死了那么多青壮年,末将心里不好受,总觉得对不起他们。”

    黄汉安慰道:“张将军莫要过于自责,本爵保证侯家庄经过此战能够浴火重生,本爵会给予他们粮食、银两作为补偿,还会协助他们补种马铃薯和甘薯增加粮食产量,也给他们上报军功争取得到朝廷封赏。”

    张凤仪知道黄汉领导流民灾后恢复生产的本事,心情顿时好了许多,她由衷道:“末将替侯家庄两三千幸存的乡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