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历血战的明军认可了黄汉,并肩战斗的男子汉最容易相互掏心掏肺,伤亡减员后剩下的二十三位明军已经跟家丁们融为一体。

    黄汉认为无需厚此薄彼,询问明军兄弟们是否愿意成为家丁,今后荣辱与共一起搏前程。

    几次战斗中黄汉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这些天的讲课又让明军们懂了许多道理,跟着这样文武全才的家主当然有奔头。

    正常情况下,要成为武官的家丁不太容易,武官选家丁不仅仅挑选战斗技能出众之人,还大多数选择乡党,有的干脆就是武官从老家带出来的族人。

    黄汉大大方方留下所有明军骑兵做家丁,每人每月至少会多出五钱银子的饷银,他们哪里会有不乐意的可能性,都高高兴兴成为了黄汉的家丁战士。

    郑国昌被黄汉诓到山上避难所过年,整个九里台的乡亲们都知道来的这位大人比知县大老爷的官儿不知大了多少倍,他们对郑家人都很尊敬。

    跟郑国昌同来的一对儿女是嫡出,哥哥郑孝文二十二岁是嫡次子,妻妾都留在老家不在身边。

    他是准备去京师国子监读书时遭逢后金军劫掠京畿延误了行程,留在永平府陪父母过年。

    郑秀娥过了年十六岁,是郑国昌的唯一嫡女一直跟在父母身边。

    兄妹二人久居深宅大院,来到避难所觉得什么都有趣,他们在山上走走看看跟村民们拉拉话,很快就知道了九里台村的男女老幼为何要在山上过年。

    郑国昌听儿女说了听到的一切若有所思,建奴在京畿之地肆掠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要来攻打永平府也未可知。

    黄家那小子难道是预判永平府守不住故而有意激自己来九里台暂避一时?

    本来接近暴怒边缘的郑国昌再次强压怒火,他决定耐着性子等到正月初四再说。

    时光荏苒,眨眼间郑国昌已经在山上住满了跟黄汉约定的五天,还没有等他开始发飙,黄沂州就派黄勇来请郑大人去看点东西。

第四十二章:逃过一劫() 
郑国昌由儿子陪着度着方步来到山口附近的一个山洞。

    这里是黄沂州和守卫者的驻地,里面没有避难所宽敞但是也收拾干干净净。

    黄沂州没有黄汉心理素质好,他见到郑国昌都是下跪行礼,不像黄汉在能够混过去的情况下尽可能不磕头。

    郑国昌没给跪拜的黄沂州好脸,冷冷的说了声:“罢了。汝有何事?”

    黄沂州起身抬头傲然道:“犬子已经按照跟大人的约定得了斩获送上山,卑职请大人来此就是为了让您亲自过目。”

    难道那个年轻人大过年的也没歇着,居然真的主动去袭击后金军了?

    不可思议!本来郁闷之至的郑国昌脸上露出笑意,他问道:“黄汉真的已经斩了二十级真奴?”

    “回大人,犬子计阵斩真奴二十二级,其中巴牙喇一,拔什库巴牙喇一,还有控弦鞑子首级八,旗丁首级十一。”

    “嘶!”四十一级斩获啊!郑国昌倒吸一口冷气,再也没有了闲庭信步的淡定,连忙道:“黄大人快快带老夫一观。”

    斩获、缴获、腰牌一应俱全,郑国昌看得心花怒放,喜滋滋道:“黄大人端得好福气,有子如斯公侯在望啊!”

    黄沂州心里当然得意,但是他依旧小心翼翼道:“黄家全仰仗大人提携。”

    “那是当然,如此猛将不亚于常山赵子龙,老夫为国举贤本该如此。既然双方约定都完成了,那么就到此为止吧!老夫即刻准备下山回永平。”

    “下山?去哪里啊?大人难得不知永平府已经落入敌手?”

    “什么?这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事?”

    “犬子前天就发现后金军围了永平府,昨天晚上火炮、火铳声响了小半夜,今天没有动静了当然是已经被后金军拿下。”

    乍闻噩耗,郑国昌顿时觉得浑身无力差一点摔倒,还好有儿子郑孝文在身边扶着。

    能够做到封疆大吏的没有傻子,一个个都是人精,郑国昌马上意识到自己有麻烦了。

    接下来该怎么向朝廷衮衮诸公解释,为何永平府被包围之时,他这个最大的官员会在一座偏僻的荒山上悠哉游哉?

    他蓦然又想起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想起永平府街谈巷议的那段佳话,心里有了主见,他看向黄沂州的眼光更加柔和了。

    郑国昌不傻,知道他家正如黄汉所说已经逃过一劫,黄家是自己一家子的救命恩人,态度当然转变一百八十度。

    他是朝廷命官有守土职责,根本不可能投降建奴,势必与永平府共存亡,儿子老妻、女儿哪能落入敌手,当然也得舍生取义。

    想到此处,郑国昌汗水直滴。

    然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对黄沂州拱手道:“黄大人,老夫有四子都已成年,这是嫡出的次子孝文,不知你看着可满意?”

    黄沂州被这番不着边际的话搞得云山雾罩,他讶异道:“不知大人有何高见?”

    郑国昌笑道:“老夫想和黄大人攀个亲戚,想让孝文给你当义子跟黄汉结为兄弟,你看如何?”

    黄沂州彻底晕了,文官士大夫谁会跟一个粗鄙武夫结交,况且自己的地位跟郑国昌相比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

    他喃喃道:“这如何使得,我黄家高攀不起啊!”

    “使得、使得,你黄家一飞冲天也未可知,黄大人既然不反对就怎么定了。孝文快来给义父磕头,哈哈哈……”

    郑国昌万历三十五年金榜题名,宦海沉浮足二十年,如今高居庙堂,眼界是有的,他此举不仅仅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也有让儿子和黄汉多多亲近的意图。

    这个时代父亲的话就是最高指示,郑孝文见父亲要求他磕头认干爹连一丝犹豫都没有,立刻跪下磕头。

    黄沂州被郑国昌前倨后恭搞得头大如斗,地位悬殊人家要攀亲戚黄家又不损失什么,由得他吧!

    最后郑国昌亲亲热热拉着黄沂州唠嗑,两人好好喝了一顿大酒。

    回到避难所,满脑子疑窦的郑孝文才把今天的经历原原本本跟妹妹讲了。

    小萝莉郑秀娥听得俏脸煞白,她问郑孝文道:“哥哥,如果城破之时爹爹、母亲和你我都在永平府的家中结果是什么?”

    “这还用问吗,自然是凶多吉少。”郑孝文答道,随即他就明白了妹妹的意思,惊讶道:“啊!原来是黄汉那个愣头青误打误撞救了我们一大家子啊?”

    “误打误撞?哥哥居然是这么认为?”

    “妹妹你是说这其实是黄汉的谋划?”

    “这可说不好,只是我们一家子来这里过年的起因就有些可笑,现在细细想又觉得那个黄汉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让父亲来此。”

    “照此说来那黄汉深不可测啊!”

    “这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哥哥你要好好跟人家结交。”

    “那是自然,人家对我们有救命之恩呢,哥哥我当然会知恩图报。对了,你以后恐怕要改口,父亲让我跟黄汉拜把子结为兄弟,你以后恐怕要叫黄汉一声哥哥。”

    郑秀娥想起那日偷偷掀开车帘的惊鸿一瞥,蓦然涨红了俏脸,那个威猛的骑士形象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至今还常思量难相忘。

    哪个少女不怀春,郑秀娥多么希望自己那没有见过面的郎君也能如此有男子气,她小小心里把黄汉的造型代入了她即将成亲的良人。

    这个时代的大家闺秀基本上都是在十二三岁,甚至更早就会把亲事定下,十之八九都是门当户对,郑家也不例外。

    跟郑家攀亲的是滦州知州杨濂家,如果不出意外郑秀娥会在今年秋天嫁给杨家嫡长子杨彦召,杨大公子是个秀才相公,据说颇有才气,已经十八岁,想着参加今年秋闱得个举人功名双喜临门。

    郑国昌很看中黄汉,如果自己的爱女没有早在四年前就定下婚事,为了报答救下一家子性命的大恩情,黄汉大有可能抱得美人归。

    这个时代讲究门当户对,如果没有黄家救命之恩的前提,一个士大夫而且是正三品文官,不可能下嫁嫡女给一位赳赳武夫,哪怕是从五品千户也不行。

第四十三章:以战养战() 
大明文官大多数是相互联姻,因为这样做会增强文官集团的势力。

    烟亲、门生、同年、乡党、朋党等等关系错综复杂,在朝廷的人脉盘根错节。

    所以大明文官集团才会有底气挑战皇权,最后牛掰到没有经过内阁批红的圣旨文官都敢驳回。

    郑国昌让儿子认黄沂州为义父,他们俩人当然亲密了许多,随意杯盘虽草草,但是有好酒助话题,二人相谈甚欢。

    几杯酒下肚,两人就谈到了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郑国昌道:“黄大人,老夫现如今在山上如坐针毡啊!永平府丢了势必会引起天子震怒,老夫不能在此空耗光阴,一定要及时赶去京师面圣。”

    “郑大人,此去京师四百余里,现在永平府地界都是后金军,万一有个闪失下官哪里担待得起。

    您还是安心陪着家人在这里住上一段时日,下官守在这山口,保证不会让后金军杀上山来。您放心,山上粮草充足,坚守一年都没问题。”

    “黄大人你有所不知,哪怕九死一生老夫也要冒风险尽快赶去京师。老夫马上就准备带上家丁下山,如果老夫一去不回,烦请黄大人继续照看老妻和孩子们,届时自然会有郑家子弟来接他们回故里。”

    黄沂州毕竟还是老实了一些,不像郑国昌老狐狸一个,郑国昌明明知道黄沂州不可能让自己带着几个家丁冒险上路,却有意说给老实人听。

    黄沂州果然急了,连忙劝道:“郑大人,万万不可,这个时候赶去京师风险难以估计,如今下官麾下的骑兵都在汉儿手上,待下官跟在山下的汉儿联系上再议此事可好?”

    郑国昌心急如焚,永平府丢了,要承担罪责的人不知凡几,永平府的官员殉国了万事皆休,还活着的人当然少不了被问责,时间拖得越久舆论导向就越难控制。

    郑国昌准备尽快赶去京师说明自己当时不在永平府城的前因后果。

    他手上有几十级斩获,又有那段佳话成为说辞,想必脱罪应该不成问题,但是时间拖久了就难说难讲。

    他从黄沂州嘴里得到确切消息,知道了刚刚厮杀一场回来的黄汉带着铁甲家丁骑兵队就在山下九里台村休整。

    为了得到黄沂州支持,郑国昌把要立刻回京的前因后果都讲明白了,要求黄沂州不必派人来回联系浪费时间,他立刻下山亲自去找黄汉通融。

    黄沂州知道官场的水很深,眼看着郑国昌如此急切,只好答应马上送郑国昌和郑家四个能打的家丁下山。

    他当然知道要把准备送去京师报功的首级和腰牌都带上。

    为了加强去京师人马的防御力,黄沂州不仅仅把已经修理完成的铁甲和配备了面甲的头盔都带下山,还让留守山上的家丁把铁甲都脱下来增援山下的兄弟们。

    杨大年的伤已经不碍事了,他得知家主急需骑兵多多益善,立刻来找黄沂州主动要求归队参加战斗,他也跟着下山来找黄汉报到。

    黄汉正带着骑兵在九里台村休整,大家杀猪宰羊喝美酒,日子过得痛快。

    杀建奴救老百姓保家卫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