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营人马与十月底到达登莱,一个月内跟叛军激战三次。

    性格决定命运,自封的“都元帅”李九成忘乎所以,他从来没有指挥过千军万马,如今居然统帅军民数万。

    他忘了自己姓什么,以为自己武神附体打不死,在冲杀之时被方正化盯上了。

    方正化是个太监,当然比较阴狠,发现叛军作战之时总是有“都元帅”和“李”字大旗迎风招展,发现一个牛高马大四十岁左右的判将冲杀在前。

    往往此人带头冲阵、叛军都如同打了鸡血般兴奋,往往明军就会被冲乱阵脚一发而不可收。

    得到多方证实每战冲杀在前面的就是李九成后,方正化亲自布置了斩首行动。

    诱敌的吴三桂得到监军大太监方正化的命令后很是用心,跟叛军对冲后佯装不支回马逃窜,李九成见冲垮了不可一世的关宁军果然陷入亢奋。

    谁知转过山脚被方正化亲自率领的京营人马从侧面使用鸟铳采取三段击战术打成了筛子。

    叛军首领李九成被击毙后顿时陷入混乱,关宁军反身厮杀,埋伏的锦衣卫和京营骑兵一拥而上,叛军丢了几千人马逃入登州再也不敢出城野战。

    如今叛军的二号人物孔有德带着叛军龟缩在登州城负隅顽抗,朝廷大军已经包围了登州城。

    没有了历史上阵前射杀李九成的祖大乐,李九成也没有逃过被打死的结局,历史拐了一个弯又戏剧性的进入了原轨迹,但是成了方正化知兵擅长谋略的美名。

    也证明了李若琏、方正化训练的京营和锦衣卫具备打硬仗的能力。

    登州三面环山,北面向海,方正化等等将领为避免遭敌夜袭,率领麾下和数万民夫花费一个月时间构筑一道长达三十里的围墙,其高如城,东西两端俱抵大海。

    为了更好地利用神机营的红夷大炮轰击登州城,方正化等等指挥军民在登州南挂榜山构筑炮台,工事完成后,神机营可以居高临下发动炮击。

    方正化的奏报说得明白,匪首李九成已经伏诛,攻破登州只是时间问题,登莱叛军被剿灭进入了倒计时。

    内臣监军从来都是嘘声一片,方正化在登莱前线的卓越表现使得龙颜大悦,嘉勉、赏赐不在话下。

    群臣无话可说,共同抵制皇权排斥太监干政被打了脸,方正化这个太监得以脱颖而出始作俑者乃是黄汉,不知多少士大夫迁怒于他。

    传来京师的也不是好事,最起码山陕的情况就不太好,山陕总督张宗衡、山西巡抚许鼎臣在临县一带围剿流寇的计划失败导致众贼跑入方圆六百里的磨盘山。

第四百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 
没多久恢复战斗力的流寇兵分三路杀出磨盘山,以阎正虎为首的一路流贼打下交城、文水裹挟百姓数万进逼太原。

    邢红娘、上天龙两个贼头破了吴城、向阳两座城池烧杀抢掠后人数瞬间倍增,现在往汾州进发。

    第三路贼兵更加厉害,贼头是当下颇有名气的紫金梁王自用和“八大王”张献忠。

    这路贼兵简直是势如破竹连下沁州、武乡,辽州人马号称十万。

    有了“红旗军”主动出击北虏又扬言宁远、金州防线固若金汤,东奴、鞑子来三五万人马都难撼动,边事有了好转迹象。

    “红旗军”打北虏、战东奴无一败绩,在朝廷有了话语权有了信誉,因此扬言宁远、金州防线固若金汤,基本上没有哪位大人认为是黄汉讲大话自吹自擂。

    方正化奏明平定登莱已经没有了悬念,崇祯刚刚觉得可以安心过年之时,内乱又大规模爆发。

    陕西被流寇打烂了,如今山西又被打烂了一小半,数十万上百万流民逼迫背井离乡开始了逃亡,在没有衣食的情况下,这些人很快就会往暴民、流寇转变。

    崇祯已经有些忌惮“红旗军”的战斗力,可是他又想大明能够拥有更多如同“红旗军”这样能打胜仗的军队。

    皇帝寝食难安,每天都在琢磨着接下来该当如何?是否能够抽调一部分“红旗军”入关去山陕剿寇?

    分其兵是削弱边将的不二法门,可是皇帝又担心关宁防线不稳固直接导致建奴能够攻打山海关。

    如果山海关有个闪失会震动京师,京城又得面临保卫战,京畿之地势必又是生灵涂炭。

    左右为难的崇祯日子过得憋屈,他面对大明乱局真的束手无策。

    黄汉在十二月中旬率领西征凯旋的大部分人马来到了高台堡。

    这个一直有明军驻守的城池不小,周长达到五里出头,现在当然是“红旗军”的地盘,在这里居住的军民已经高达一万五千户。

    那是由于有了“红旗军”驻防宁远一线,宁远西南貌似更加安全,直接导致宁远至锦州之间的卫所军、屯户携家带口往西迁徙。

    这些人大多数是辽民,本来都是以祖大寿为首的关宁军盘剥的对象,建奴杀来之时这些人又会变成炮灰。

    “红旗军”根本不怕得罪关宁军,发现有辽民进入宁远防线只要是携家带口之人就准许进入进行甄别。

    孤身的青壮年男子只要有某个辽民家庭作保证明清白也会被接受,然后就会给予田亩安置。

    反正这里采取准进不准出的一贯方针,即便混入奸细在严格执行军事管理的屯区,这些人也翻不起浪。

    扬汤止沸莫如釜底抽薪,抽调祖大寿的兵,再引诱他辖区的辽民越过宁远防线,长期以往祖家一定扛不住,祖大寿机关算尽两头下注,最后一定变成里外不是人!

    此次西征取得圆满成功,虽然缴获的金银财宝以白银计只不过八九万两,但是也差不多够给拥有斩首功的战士发人头赏。

    许多鞑子乃是死于炮击、枪击,因此核实战功之时会进行协调,一般情况下几个首级才能算足一级有效斩获。

    但是给予骑兵计算斩首数截然不同,冲锋对决之时得到的斩获有一个算一个。

    “红旗军”的镇抚官核功很严格,不是如同其他明军那样,一窝蜂冲上去砍脑袋,也不管是谁打死的,敌军的脑袋谁得了,军功就是谁的。

    这样的分配太不公平,会导致杀敌不积极,抢首级之时能自己人打起来。

    “红旗军”通过镇抚官现场记录,战士们互相证明来确认战功,扯皮现象会存在,但是能够做到基本准确,黄汉还规定了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奖励办法。

    军功意味着赏银和升职确实不假,但是过于斤斤计较的战士和默默承受的军人在考察政治素养之时就会截然不同,最后得到提拔的当然是后者,哪怕他的军功少一些也无伤大雅。

    “红旗军”中就有这样的典型案例,王志诚每战都是横冲直撞,他只管杀敌从来不去收割敌军首级,但是他现在的职务比绝大多数同期追随黄汉的袍泽都要高。

    炮兵打散弹能够一打一大片,一门炮说不定能够干掉几十上百敌军,要是也按照几十两银子一级给人头赏,很不现实。

    岂不是会导致人人都要求当炮兵,米尼枪手在敌人集群冲锋之时手脚快的能够击毙三五个甚至于十几个敌人,为了彰显公平原则,也不能按照几十两一级发人头赏。

    现在“红旗军”中唯有冷兵器对冲之时砍下一级鞑子给银二十两,一级真奴给银四十两,使用热兵器打死敌军以三级、五级、七级算一级核功。

    “红旗军”在不断进步,条例也在不断规范,计算军功当然也与时俱进,不能够做到绝对公平,也要争取相对公平。

    黄汉在高台堡逗留几天,安置了一部分解救回来的汉民,看望了渡海来屯边的山东老百姓,给每家每户发了几斤羊肉一斗麦子过年。

    平辽将军亲自走家串户给战争灾民送温暖当然得到了太多好评,许多初来乍到内心忐忑的山东人立刻安心许多。

    数九寒冬这里也没有停止劳作,铁矿、煤矿、窑厂都在生产,水泥厂的备料需要太多壮劳力,现在太多汉子都在粉碎石料为春天的大生产做好准备。

    用蜂窝煤炉取暖的大屋子里往往都是十几个甚至于几十个妇女在纳鞋底、纺纱、纺毛线、织毛衣、织布。

    织毛衣是近两年才渐渐的兴起的新生事物,始作俑者当然是黄汉。

    想想也是奇怪,纺纱、纺麻、织布比纺毛线织毛衣复杂多了,为何大明就没有人想到织毛线衣?

    大明的第一件毛衣出自彩莲之手,这当然是黄汉指点的结果。

    汉人多聪明啊!有了这个点拨,黄汉的几个丫鬟不仅人人学会了织毛衣还带动了府邸里所有的女子,接下来居住在虎穴城将佐们的家眷都热衷于给在戎边的亲人织一件毛衣。

第四百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 
没多久恢复战斗力的流寇兵分三路杀出磨盘山,以阎正虎为首的一路流贼打下交城、文水裹挟百姓数万进逼太原。

    邢红娘、上天龙两个贼头破了吴城、向阳两座城池烧杀抢掠后人数瞬间倍增,现在往汾州进发。

    第三路贼兵更加厉害,贼头是当下颇有名气的紫金梁王自用和“八大王”张献忠。

    这路贼兵简直是势如破竹连下沁州、武乡,辽州人马号称十万。

    有了“红旗军”主动出击北虏又扬言宁远、金州防线固若金汤,东奴、鞑子来三五万人马都难撼动,边事有了好转迹象。

    “红旗军”打北虏、战东奴无一败绩,在朝廷有了话语权有了信誉,因此扬言宁远、金州防线固若金汤,基本上没有哪位大人认为是黄汉讲大话自吹自擂。

    方正化奏明平定登莱已经没有了悬念,崇祯刚刚觉得可以安心过年之时,内乱又大规模爆发。

    陕西被流寇打烂了,如今山西又被打烂了一小半,数十万上百万流民逼迫背井离乡开始了逃亡,在没有衣食的情况下,这些人很快就会往暴民、流寇转变。

    崇祯已经有些忌惮“红旗军”的战斗力,可是他又想大明能够拥有更多如同“红旗军”这样能打胜仗的军队。

    皇帝寝食难安,每天都在琢磨着接下来该当如何?是否能够抽调一部分“红旗军”入关去山陕剿寇?

    分其兵是削弱边将的不二法门,可是皇帝又担心关宁防线不稳固直接导致建奴能够攻打山海关。

    如果山海关有个闪失会震动京师,京城又得面临保卫战,京畿之地势必又是生灵涂炭。

    左右为难的崇祯日子过得憋屈,他面对大明乱局真的束手无策。

    黄汉在十二月中旬率领西征凯旋的大部分人马来到了高台堡。

    这个一直有明军驻守的城池不小,周长达到五里出头,现在当然是“红旗军”的地盘,在这里居住的军民已经高达一万五千户。

    那是由于有了“红旗军”驻防宁远一线,宁远西南貌似更加安全,直接导致宁远至锦州之间的卫所军、屯户携家带口往西迁徙。

    这些人大多数是辽民,本来都是以祖大寿为首的关宁军盘剥的对象,建奴杀来之时这些人又会变成炮灰。

    “红旗军”根本不怕得罪关宁军,发现有辽民进入宁远防线只要是携家带口之人就准许进入进行甄别。

    孤身的青壮年男子只要有某个辽民家庭作保证明清白也会被接受,然后就会给予田亩安置。

    反正这里采取准进不准出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