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集中冲锋是因为不知敌人实力,尽可能收拢兵力形成拳头才会更加有攻击性,现在敌情明了,己方优势明显,这时就要开始考虑全歼敌军。

    这里的地形黄汉相当熟悉,知道村子虽然不小但是只有三个出口,黄汉命令杨汉威小旗去村东,务必要阻截住妄图从这里逃跑的后金军。

    命令黄四方小旗去西村口堵截建奴,命令杨国恩小旗游走策应,黄汉自己带着余下的人马再次回头寻找建奴下手。

    第二次冲击开始,这一次建奴有了提防,另外一位巴牙喇组织了八个披甲人从一侧的路上拦腰撞击明军队伍,黄汉回身射箭、憨子一口气把剩下的一杆标枪和两把短斧都投掷过去。

    建奴在冲击时也是竭尽所能开弓放箭,两个明军被近距离射中要害落马,有四个建奴居然撞入明军队列开始肉搏,其中就有已经被射中两箭的建奴巴牙喇。

    此时明军士气正旺没有一个人气馁,都挥舞兵器跟建奴搏杀,基本上属于四五个明军打一个建奴的局面。

    虽然那个长相凶恶挥舞长柄战斧的巴牙喇劈开了一位明军战士的胸膛也没有导致其他明军被吓住,混战中这个巴牙喇被一位名叫刘奋勇的明军小旗官挥舞夹刀棒敲在脑袋上立刻脑浆迸裂载落马下。

第四十章:伤亡() 
黄汉不认为四个遭受重创的建奴会打垮超过二十个明军,根本没有回马助战,因为他发现了有一骑建奴正在往村口奔逃。

    他连忙射箭阻击那个建奴,奔逃的敌军早有防备,矮着身子紧贴着战马用皮盾护住身体。

    连续射出两箭都没有能够命中建奴,插在了皮盾上,黄汉放弃了继续射箭,打马追击。

    他没准备射敌人的战马,因为射中马屁股会刺激战马跑得更快,万一被建奴逃了自己不但无法从容搜索战利品还会导致这个村子的老百姓遭受后金军的疯狂报复。

    眼看着敌人就要奔出村口,黄汉心里有些着急,他猛夹马腹牛皮战靴后跟处的马刺导致战马吃痛“稀溜溜”一声扬开四蹄冲上前去。

    就在这时,斜刺里跑出一个老百姓,他挥舞着一根门杠子迎头砸向建奴的脑袋,事发突然,那建奴只来得及偏了偏头,被一杠子结结实实砸在肩膀上,这一下子力量很足,直接把建奴打落马下。

    眼睛血红的汉子依旧不依不饶,接二连三挥动门杠子砸建奴,也不知砸了多少下,一直到砸脱了力,这个汉子才一屁股坐在地上发出狼一样的嚎叫。

    这时听见有一位明军大叫:“大家小心,有暗箭。”

    原来是一个进入老百姓家里翻箱倒柜的建奴发现遭遇攻击,躲在屋子里往外射冷箭,一个明军被射中脸部,还好他是获得铁甲、铁面甲装备的十人之一,否则这一箭足以让他毙命。

    几个明军反应也不慢,各自站位开始对射,一个叫做袁思明的小旗官跳下战马挥舞着大砍刀举着皮盾往门里冲,随即又有四个明军也摘下皮盾跟了进去。

    对射的明军依旧不停往屋内放箭为进攻的袍泽提供掩护,不一会儿听见里面传来惨叫声,那个放箭的建奴马甲和一个旗丁帮凶被砍了足有七八刀死翘翘了。

    负责堵东面村口的杨汉威小旗成功射杀妄图从这里逃跑的一个建奴步甲,去村西堵截敌人的黄四方小旗只射杀了一个旗丁,策应的杨国恩小旗收获不错,一个余丁和三个旗丁被他们斩杀。

    这时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经常在附近转悠的那一支明军来打后金军搭救大家。

    青壮老百姓更加不肯束手待毙,他们操起家伙袭击两个已经丧胆的旗丁,根本不管他们开口讨饶,直打把他们打得不成人形才住手。

    最后一个建奴被几十个老百姓围堵在一个院子里,这里已经有五个汉人男女被他杀了,困兽犹斗的建奴手里的武器是个短柄战斧,老百姓一时间无法近身。

    群情激奋的老百姓不知谁第一个捡起板儿砖开始扔,后来就噼里啪啦如同落冰雹一样,纵然建奴有坚甲在身也吃不消砖雨袭击,一不小心被迷了眼睛后再也护不住头部,很快就被一拥而上的老百姓打得血肉横飞。

    明军全歼了这些后金强盗们大获全胜,己方战死三人重伤四人。

    重伤员和死者无一例外都是没有精甲和带面甲头盔装备的明军。

    实战中血淋淋的事实再次提醒黄汉冷兵器战争装备的重要性。

    还一些战士受了轻伤,几个家丁都是要害部位中箭,但是铁甲和棉甲的组合刚柔兼济给战士们提供了较好的保护,这些原本会致命的攻击现在只给他们带来了些许皮外伤而已。

    杨大年带着黄春生几个人给伤员消毒包扎后发现有许多老百姓也受了伤,他们又主动为老百姓精心处理伤口。

    由于明军出现得及时,建奴还没有完成劫掠带上抓捕的汉民和财物把村子付之一炬。

    因此这个村子还算万幸,虽然承受了一百余人的伤亡,总算保住了家园和财产,只是不知是否还有其他后金军再来?

    黄汉让杨坚去责问村长为何不听从劝告做好防备后金军劫掠的准备,让杨坚告诉村民们后金军随时还会出现,要他们最好去山上躲避。

    不一会儿,村长带着几位族老来感谢明军出手相救,献上纹银二百两聊表寸心,还赶来了猪羊几只,人家主动送的跟自己去拿性质完全不一样,黄汉也不矫情笑纳了。

    他再次提醒村长要早做准备,后金军有可能在永平府作恶几个月,王家屯离官道太近,要保全相当不容易。

    建奴袭击村子,村长家就有三口人罹难,他肠子都悔青了,因为三天前就有明军通知他们严加防范后金军洗劫,要求村民们最好上山入林躲避。

    村长和几个族老商议后决定,过了年看看再说,谁知年还没有过完建奴就杀来了。

    黄汉这几天带着队伍在四乡八壤瞎转悠熟悉地形的同时让宋鹏飞几个通知离官道不远或者交通方便的村子,告诉老百姓要躲避后金军劫掠。

    有些村子的老百姓信了,躲进了密林山岗,有些村子还存在侥幸心理,但是今天的事情发生后,附近如果还有没被后金军祸害的村子,想必他们会付诸行动。

    黄汉收获了战利品,割下了后金军首级准备离开之时,村长和几个族老又找来了。

    他们郑重其事交给黄汉十个壮汉,告诉黄汉这些后生都有些身手之人,他们都有亲人被鞑子祸害了,他们自愿跟着大人从军杀敌。

    黄汉看了看这十个人,发现在村口用门杠子差一点把建奴砸得连首级都无法收割的汉子也在其中,走近他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会不会骑马射箭?”

    这个汉子恭恭敬敬施礼道:“回大人,小的名叫王志诚今年二十五岁,小的能骑马不会射箭,但是小的会枪棒。”

    这时村长插话道:“这后生是咱们庄子上数一数二的好汉,今天率先跟后金军动手的就是他,他家婆姨被建奴射死了,儿子也被马踩死,他老娘为了让他能够脱身,死死地抱着建奴的腿,最后也被杀害了。”

    很明显这又是一个苦大仇深的汉子,这样的人主动来加入队伍黄汉最欢迎。

第四十一章:子弟兵() 
黄汉当着王家屯村的族老和村长以及送亲人当兵的老百姓对十个汉子朗声道:

    “苍天可鉴日月昭昭,我黄汉这辈子都会跟建奴死战到底,你们跟着我当兵,总有一天,我会带领你们杀往辽东以血还血,把建奴杀得鸡犬不留。”

    王志诚一脸真诚道:“大人,小的信您,小的以后跟着您上刀山火海不皱眉头。”

    自愿从军的汉子们都庄严宣誓,一定跟后金军血战到底,得不到斩首功绝不回家。

    村长和族老都看见黄汉带着骑兵冲杀,村里想从军的后生其实有几十人,他们选了有武艺会骑马的十人追随黄汉。

    其中有王兆祥、王福全这两个好猎手,他俩箭术一流,能够做到八十步内速射十中八九。

    黄汉带着人马离开王家屯的时候,整个村子来了几百人送行,许多后生还嘱咐跟着从军的几人,要是在军中混得好千万别忘了回乡带上兄弟们。

    看到此情此景黄汉不由得心中一动,自己为何不趁此机会刻意在被建奴祸害过的永平府周边村庄招募壮汉培养家丁?

    这些人跟建奴仇深似海,战斗意志肯定没问题,好好训练他们教育他们,这些人以后会成为自己依仗的子弟兵。

    正月初四,黄汉带着人马回到了九里台村,把三个牺牲的袍泽安葬在后山腰,把四个重伤员送上山养伤,把缴获的破损铠甲交给已经转移到山上的杨老实修补。

    后金军现在应该是忙着攻打永平府,目前还没有来九里台劫掠,其实他们即便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这里已经几乎搬空了,有可能建奴放火都需要特意去找柴火,否则不是草屋的房子未必会火烧连营。

    黄汉安排了明岗暗哨后来到黄家大院的临时教室开会总结这一次突袭战的经验教训。

    会上黄汉鼓励大家踊跃发言,许多战士都发现不幸战死和重伤的袍泽如果有坚甲在身很可能会避免这样的恶果。

    介于铁甲不足以装备每一位战士,黄汉和大家商议后做出规定,以后作战,装备铁甲和面甲的战士发动正面冲锋,甲胄不齐全的战士尾随攻击还要习惯使用皮盾保护身体。

    会上黄汉郑重其事记下了三个明军烈士的名字。

    他告诉所有人,以后阵亡烈士都会安葬在后山,等到后金军被打退之时,黄家会出银两在那里修建忠烈祠供奉烈士牌位,让烈士英灵享受香火、享受后人祭奠。

    黄汉还当众承诺,建奴一旦退兵就会让同乡战友给烈士家属送去三十两银子,要是烈士家属在家乡日子过不下去,可以接他们来黄家安置。

    这些承诺太惊人,本来已经有了认同感的明军对黄汉的信任度又增加许多。

    他们还看到了黄汉对待伤员的态度,四个重伤员中一个名叫胡大山的战士半截手臂被砍掉胸口还被战马踩了,伤势严重能够救活也是废人一个。

    黄汉不仅仅积极施救,还承诺落下伤残的所有战士都可以留在九里台村,黄家保证饿不着每一个人。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会后是学习文化的时间,当黄汉教战士们吟唱戚继光所作的军歌之时,居然有人热泪盈眶。

    想必是黄汉对待战士们的态度感染了他们,基层兵丁其实活得简单,他们得到了尊重在面临敌人之时会更加奋不顾身。

    骑兵队因伤亡减员七人,在王家屯补充了十人后,人数还多出三个。

    由于全歼顽敌得到了大量缴获,黄汉拥有的马匹数量已经翻了倍。

    虽然补充的新人不足以骑战,但是给他们装备了皮甲、棉甲和冷兵器,以他们的体力和武艺在肉搏之时还是能够发挥作用。

    反正接下来还会以战练兵,当这些有武力值的汉子在战场上获得面对面杀死敌人的经历,成长的速度应该是惊人的。

    经历血战的明军认可了黄汉,并肩战斗的男子汉最容易相互掏心掏肺,伤亡减员后剩下的二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